重燃(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536

  当国芯研发的消息已经成为外界的焦点,媒体报道契合国民情绪的宠儿,各方目光注视下,看似风光无限的项目组内部,弥漫着的就是这样的氛围。
  若非如此,他哥哥也不会拿命上去拼。而且,项目组里面,都被下达了封口令,没有人敢说现在目前进展情况,半点都不能透露。所有人也知道封口令的分量……老板陈越海归回国,光环加身,各方面资源深厚,上面更有“大老板”,形成了一道坚固的体系,若是项目出问题,陈越这种级别大可另起炉灶,而他们项目组成员,命运就不好说了,都要受到波及,可能科研生涯再无出头之日。
  你在陈越的这种学科带头人的手下,就已经算是被打下了陈系烙印的学徒,在现行体制下,除非竞争的领域,以及排除一些个例,基本上没有人会冒着得罪人家一个派系的风险接收你,更遑论陈越这种几乎不存在竞争的空白领域,他们这些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积累,最终还是只能在陈越手底下生存。
  支撑着众人的,无非也就是那微茫的一个可能一旦成功“震惊世界”的希望了。
  聂川和聂云都喜欢武侠小说和电影,印象深刻的是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谁又能知道,在看似清高孤孑的学术圈里,也有着一个诺大的江湖。
  聂川已经确定了,那个几次在对面恰好抬头的程燃,是果然对自己居心叵测。
  程燃此前确实在这里见过聂川很多次了,没办法,一个是已经超脱了现有的学术纲领,足够可以自己探索课外内容的人。一个则是在方面基础更坚固的重活一世者,专业课内容这方面,算是个老江湖。大概整个学校也只有图书馆最适合两人的位置。
  在这种场合屡次遇见,并不稀奇。
  聂川走了过来,开门见山,“你是不是对我有想法?”
  如果再往后十年,聂川大概有一天会为当天跟程燃是这样的开场白而生出想把自己掐死的冲动。
  程燃几乎是下意识机械性的摇头,随后又点点头。
  他此前想了很久,面对聂川这样的未来大牛,一度担心自己的介入而让他所做的事业出现偏差,那样后果就不可估量。
  所以程燃还是从旁观察了一下,后面觉得自己过于小心谨慎。人和人天然不同,有的人是玉器,不雕琢不成器,这比较麻烦,可能需要上帝之手的安排,跌宕起伏的风波,方能淬炼一位英雄,成本很高。
  有的人则不一样,就像是皮球,自存一股气,哪管再深的海,最终也有浮出头的时候。聂川就是这样的人。很明显,他和他哥都是立志于扎根计算机领域,并在这里做出大事的人,这样的人傻根傻气。
  这样的人也很多,科大尤其多。
  但不是每一个这样的人都能熬到出头的日子,天分很重要,跟天分匹配的方向更重要,否则一不注意,就是蹉跎。
  自己的介入不会把他们带偏,反倒没准可以助推他们的成形。
  “我对社团没兴趣。”聂川也干脆不弯弯绕绕,直来直去。
  没兴趣,还是不想俯首称臣,可能都有那么一点。作为计科院本科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一批人,聂川拥有的是在潮头淡看春花秋月的底气和身位。他和他哥比起来虽然性格更温和,但哪个说温和就不能存着万仞孤峰的骄傲?
  “我会给你钱的,有报酬的……”
  “就算是你说的再好我也……嗯?你刚才说什么?”
  聂川一副匪夷所思的表情,程燃道,“天行社将实行公司化制度,将和一些科技公司合作,这上面可能共同进行研究,本质上是吸纳大学优质研究资源为所用,避免人才浪费,也为相关人才提供一个好的去处。实现资源的优势配置。加入天行社实验室的人可以根据项目情况获得相应补助,有多有少,特殊情况有奖励。基本上一个项目起步,一位研究员一个月六百的补助。”
  这个年头,一个月六百的补助,已经够很多大学生一个月奢侈过活的生活费。
  聂川喉结起伏。没有人不会在乎钱这个东西。
  他给哥哥的实验室打下手,每个月实验室走账,陈越给他个人发三百补助。这都是看在他经常通宵熬夜的情况下的辛苦费。眼前的人告诉他六百的补助,聂川几乎能想象到,有多少人会为这个数前仆后继。
  浑水摸鱼的肯定也多,所以第一个念头,那一定就是筛选足够有能力的人。所以这就是程燃第一个找上他的原因?
  但说到底,不对啊……
  “你的意思是,你们大一新成立的天行社,就要创建实验室了?学校怎么可能让你通过?你是不是想得有点多?”
  “差点忘记说了……”程燃停顿。
  “我很有钱。”
  “……”
  “十万块不够!”
第四十三章
洗礼
  后世有句被引用到烂的话,什么若她涉世未深,就领她看尽人间繁华,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此时在聂川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程燃没有跟他说什么理想啊,人生前景啊之类的大道理。没有灵魂的碰撞没有志向的同辙,没有某个往后想起来大牛之间的交汇值得纪念的瞬间。
  只有那么简简单单却又朴实无华的一个真理:我,打钱。
  摧枯拉朽。
  世界上哪还有比真金白银更能感动人的诚意?如果有,那可能是达波。
  “十万块不够的……”
  聂川表情难看,不知道是好气还是好笑,心想怎么会相信一个大一的在这里的无稽之谈,甚至一度还生出了微渺的激动。
  世事如此,总是会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发现惊喜,而后又会把盘子端回去,跟你说这碗面不是你的。
  “你跟我来一下。”程燃离开座位,来到自己在阅览位插着网络端口的笔记本面前。
  “什么……”聂川看着程燃的笔记本上网界面,科大资料室有可供电子阅览的电脑,但一般没有对外接口,程燃自带电脑,跟资料室老师混熟,把一台机位的网线口接自己电脑上,就能连上资料室的拨号网络,速度也还行,主要是赶上了,今年科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经铺开,都是新安装的电子阅览设备,而且科大今天进一步自动化网络化升级,学校行政信息系统应该大部分都采购自章隅的华章软件。
  这么说来,程燃也变相的挣了科大一笔钱。嗯,有种落袋为安的满足感。读个大学,感觉大有所为。
  程燃打开了几个网页,通浪网的,指了指,聂川看过后,转过头,仔细打量程燃。
  那几个网页,有国内第一家主题咖啡馆蓉城坐落的报道,有蓝点LINUX赴美上市的新闻。
  这个时候的新闻网页其实还比较简陋,天行道馆的报道就是一张外景图片,是当初开业时候拍的,外面人头攒动,然后大部分就是文字介绍的新闻。而蓝点LINUX就介绍的详细多了,毕竟是有南方报纸采访报道过的,具体细节到蓝点四人组从遇见到推动的过程,只可惜这则报道其实是不完全品的,报道刚好落到上市后股价最高的地方,蓝点四人风头正劲之时,报道也在吹嘘几个年轻人赴美上市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的这么个历程。
  如果纳斯达克的泡沫没有破灭,他们关于四人的名气可能还要持续下去,而且越来越膨胀,可能不会弱于另一个时空的那些互联网领袖,至少也是在第二第三集团之中,成为这个时代青年领袖弄潮儿之一,但结果现在却是令人唏嘘的局面。
  当然,网络上所能找到的报道,还是停留在他们攫取辉煌的那一刻,那一刻无数人都在仰望他们的财富传奇。任何看到这篇报道的人,都能感受到报道上老道笔法所抒写的那种血脉贲张的创富历程。
  “什么意思?”
  “天行道馆,我的。”
  “蓝点上市,我推动的。”
  程燃平静道。
  聂川瞳孔已经聚缩起来,天行道馆的开业广告词是程燃自己写的,煽动性当然足够,隔着屏幕来看,即便已经过了两年时间,仍然能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这个东西的诞生在当时是怎样开创性的,又怎样的前卫,以及所带来的潮流。
  兴许主题咖啡,主题网咖这种事物,放在后世,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东西,甚至已经几度变革。但不要忘记天行道馆当时诞生的年代。
  即便现在的2000年,把这个点倒推四年,1996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网络咖啡屋才在首都体育馆的西门开张,“网吧”这个新名词才被创造出来,成为大众慢慢熟悉的事物。
  
98年,天行道馆蓉城开业。99年,天行道馆网咖开业。到如今2000年,网吧这种事物真正方兴未艾的出现在这片大地上面,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即便是有所耳闻,聂川都知道网吧有多挣钱,别提程燃这么个概念上感觉更超前,而且更正规,走在前列的“天行道馆”。
  其次,天行道馆也就罢了,概念不大。但是蓝点对于聂川这样计算机专业的来说,那就不陌生了。虽然技术领域不一样,但是蓝点其中的邓玉,廖苗这种,在IT业界就等于是明星一样,虽然是小明星,可能是三线的。但对于聂川这样算是IT圈的普通人来说,那也是明星。
  所以天行道馆运营创立对于聂川来说比较陌生,想象不到具体情况,不过推动蓝点上市这种事,驾驭蓝点团队的能力,资金的运作,甚至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力,这都让聂川直接超脱对程燃的认知。也许一时聂川都未必能梳理到这些方方面面,但是这些整体上所带来的感触,确实是超脱目前的他所接触和理解的。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就有点惊吓了。这种惊吓类似于什么?如果拿学业来说,好比聂川这样的人进入一所普通高中,那就算是学神级的异类。换言之在大部分专注于埋头搞研究学术刷绩点的科大里,来了个这般年纪就把一家科技公司搞上市的大一学生,就有点横冲直撞了。
  所以,究竟是不是真的……
  聂川问,“你真认识以前网易LINUX论坛和一网情深linuxbbs的版主?”
  在资料室不方便,程燃直接去往阳台,聂川亦步亦趋跟随,来到图书馆内天井的阳台这边,很僻静,平时很少有人来,程燃手机已经在手上,拨了电话过去,开了免提。
  蓝点的邓玉接的,接起电话就传来他的笑容,“程燃,终于想到老朋友了,你小程总一个电话不容易啊……还在科大吗?”
  “不在科大能在哪,我在上课啊……”程燃随意的跟对方寒暄起来。
  “是这样的,我这边有个朋友,是你们的fans,挺佩服你们的,计科院的高材生,你跟他聊聊?满足一下他的心情……”
  聂川接过去,然后就是他略显无措和那边的对话。两人一番交流过后,聂川把手机递过来。免提一直开着的,显然是邓玉最后还是要找程燃。
  程燃接过来,邓玉说着,“程燃,我们有把手上股份出售一部分的计划,这事儿也因为和你有关,所以知会你一声,如果达成意向,可能你也要签署一些文件。”
  “有人要买你们股份?”程燃问。
  “是。”邓玉在那头停顿一下,道,“有一方要出资,只是价格不多。500万,30%……”
  蓝点程燃当初出资入股,有30%股份,OTCBB上市后,程燃抛售了手上股份,蓝点团队折腾了一番,手上差不多还有60%左右,这么一口气就要出售他们的一半持股,显然是如今寒冬到来,蓝点这副身板,从股价上反应,捱不住了。
  对比风光时期,眼前的蓝点的情况,大概就是纳斯达克严冬下很多公司的状况,唯有凄惨可以形容……
  现在有人出五百万要走百分之三十,以前觉得大概是侮辱。而现在,胯下之辱都不得不受。
  蓝点团队这么钝刀子割肉下去,很可能都将拿给这种游击队资本一步步蚕食,最后闹个创始人被驱逐,收拾打包踢出的局面,在这个时期的很多业界公司司空见惯。
  大浪淘沙,后世所见到的那些立足潮头之辈,都是幸存者偏差的产物。
  人们歌颂他们的创富神话,崇拜于他们的激荡山河,然后把他们所说的话,生活中的习惯,奉行的个人理念,奉为成功的圭臬,奉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仿佛只要照着这么去做,你就是下一个成功者。
  但实际上,拥有同样品质的,不弱于他们的能力的,早已是处处埋尸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5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