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吕布(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278

  “此人名叫甘宁,高顺颇为赞赏。”陈宫道。
  “谁?”
第九十七章
落幕、晋级
  洛阳一带的大雪已经停了,整个天地一眼看去,被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但天气,却更冷了,孟津城中,这个冷冬对于刘备三兄弟而言自然不算什么,但对这些荆州将士而言,却不是一件好事。
  “二弟,外面何事喧哗?”刘备刚刚起来,便听到外面传来阵阵哭嚎之声。
  这些日子,对于荆州军来说,自然是不好过的,连战连败,士气低迷,但于刘备而言,怕是自入荆州之后,最舒心的一段时间,那夜刘备力挽狂澜,尤其是张飞先败马超,再战雄阔海,为荆州军挽回了不少士气和尊严,加上刘备掌控住了粮草,这些天,这些残兵败将一步步被刘备吞并。
  不少中层将领被刘备拉拢过来,如今刘备在荆州军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而且这个威望在不断地扩大。
  蔡瑁想要撤兵,却被刘备阻止,留在孟津,刘备可以一步步将这支军队掌握在手中,但若回了荆襄,许多事情可就由不得他了,蔡瑁为首的荆襄世家会限制他,刘表……老实说,在刘备势力膨胀之后,是否还愿意如同以往一般信任刘备,这点真不好说。
  人在站的高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会相同,何况刘备在内心深处,有着很深的不甘情绪,他不甘心寄人篱下,如今有机会,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将这支军队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来增加自己在荆襄的话语权。
  匆匆的披上衣服之后,刘备便看到关羽面色沉重的站在门外。
  “昨夜巡防将士被冻死几个,不少将士们正在哀悼。”关羽叹了口气道:“如今将士们都渴望归家。”
  死人在战争年代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种非战斗减员加上荆州将士出征日久,心中思念故土,使得军中已经出现不满的情绪。
  与其说是哀悼被冻死的将士,倒不如说,是借着这次机会将心中的一种积攒的怨气给爆发出来,短时间内,通过刘备的威望以及仁德名义还镇压得住,但时日一久,这股不满恐怕会被将士们逐渐转嫁在刘备三兄弟的身上,到时候,刘备此前好不容易在军中竖立起来的威望怕是要大打折扣了。
  当刘备带着关羽来到军营中时,蔡瑁等人也已经赶到了,见刘备过来,蔡瑁微微颔首道:“玄德公。”
  “见过大都督。”刘备点点头,哪怕心里知道对方此时过来绝对不安好心,但礼节上刘备此刻也还是属于蔡瑁的下属。
  “我荆州将士不习北方气候,长此下去,这等情况还会不断发生,不知玄德公有何良策?”一行人来到众士卒中,看着死去的几名将士的尸体,蔡瑁皱眉看向刘备,若非刘备阻止,拒绝退兵,也不可能会出现这种状况。
  “备以为,当速速退兵。”刘备很干脆的拱手道:“当然,此事备无法做主,一切听凭大都督安排。”
  蔡瑁没想到之前一直不愿退兵的刘备会这么干脆的同意退兵,不由微微一怔,但随即却反应过来,刘备这是在阴他,这么一说,不就等于是在告诉这些将士,之所以迟迟不退兵,实际上是因为蔡瑁的阻止?面色顿时黑了下来。
  尤其是蔡瑁清楚地感觉到,周围的士兵看向他的目光已经带着几分淡漠,蔡瑁突然有种拔刀砍人的冲动,合着好处、名声都由你来享受,到了背锅的时候,就甩手将黑锅扔给我来背?士兵们哪知道上层的决策?此刻刘备先声夺人,加上刘备平日里跟普通士兵走得很近,反倒是蔡瑁等人很少关心士卒,先入为主的观念下,这黑锅,蔡瑁此刻就算有心解释也解释不清。
  蒯越微笑道:“玄德公言重了,我等是否退兵,非是大都督决断,而是在主公,如今主公身在荆州,不清楚孟津局势,还望玄德公能够修书请主公退兵,否则长此以往,我军将士怕有不少人挨不过这个冬季。”
  蔡瑁看得出来,蒯越自然同样看得出来刘备的小心思,不声不响的将球推给了刘表,反正山高皇帝远,士兵们哪里知道这些?而且刘备跟刘表,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等于是将球再踢回到刘备这里。
  刘备微微颔首道:“若大都督愿意,我等便先退兵,若景升兄怪罪下来,由备一人承担如何?”
  蔡瑁面色发黑,这刘玄德没完了?正要接话,却见王威行色匆匆的走进来,向刘备一拱手道:“玄德公,主公送来消息,令我军速速撤回襄阳。”
  蔡瑁看着王威进来之后,直接找刘备而非他这个大都督,面色更是难看。
  “哦?”刘备接过书信,一目十行的看下去,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扭头看向众人道:“江东孙权趁我大军出征之际,趁虚攻打江夏,黄祖将军战死,刘荆州命我等速速回兵!”
  当初杨阜在吕玲绮和赵云、甘宁的护送下南下江东,按照当初的意愿,原本是希望江东能在吕布与曹操抗衡之际,出兵徐州,牵制曹操令其首尾不能兼顾,只可惜,冀州之战,袁绍灭亡的太快,曹吕两家瓜分冀州,并未真正意义上全面开战,曹操撤回许都,吕布也撤回了长安,那时候,如果再打徐州,江东便要与曹操正面对抗。
  孙权自然不笨笨蛋,哪怕暗地里与吕布结盟,却也不愿意自己跟曹操硬碰,让吕布在后面捡便宜,毕竟这一纸盟约说到底,还是利益之间的结合,若没有利益反而还要承担风险,孙权自然不愿意,因此,孙权没有去招惹曹操,反而趁着荆州主力北上,内部空虚之际,出兵攻打江夏,最终得奇效,不但攻杀黄祖,更尽得江夏人口粮草迁往江东,周瑜更命人沿江而上,袭扰荆州沿江各县,张允独力难支,刘表不得已之下,只能派人将囤聚在孟津的兵马召回来抵御江东。
  “大都督,撤兵吧。”刘备将书信递给蔡瑁道。
  “传我军令,三军将士收拾辎重,准备撤兵!”蔡瑁看向最后都不忘往自己身上扣屎盆子的刘备,活撕他的心都有了,这句话几乎都是咬着牙蹦出来的。
  军营中,响起一阵阵压抑的欢呼声,刘备大大的向蔡瑁鞠了一躬:“备代三军将士谢大都督仁德!”
  “哼!”蔡瑁闷哼一声,甩袖而去,蒯越深深地看了刘备一眼,跟着离开,刘备留在军营里,一番安慰,并让将士们将死者遗体收敛,待回到荆州之后,再为他们安葬,这一番举措,自然更加得到荆襄将士的感激。
  建安七年冬,热闹了一年的天下,随着年关的接近,建安八年的到来,洛阳一带持续了一年的战事,随着荆州军的退兵,渐渐进入了尾声,吕布回归长安,曹操返回许都执掌大局,中原一带,迎来了久违的平静,不过长江流域的战火却是随着荆州军的回归,拉开了序幕。
  洛阳之战,若说最大的赢家,恐怕要数刘备了,回归荆襄之后,刘表迅速以刘备为中郎将,镇守江夏,此次随军回来的四万大军,除了王威这支人马留在襄阳之外,刘表拨给了刘备三万兵马镇守江夏,至此,刘备虽然依旧是寄人篱下,但也算拥有了一块根基之地,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长安,骠骑府。
  正在与貂蝉、刘芸一众娇妻逗弄吕征的吕布突然一怔,随即在众女不解的目光里,踏步而出,仰头看向天际,却见东南方向,原本混乱的气运之中,一股新的气运正在不断壮大,虽然如今还很薄弱,却生机勃勃,隐隐有大兴之象。
  “夫君?”貂蝉疑惑的看向吕布,见吕布目光凝重,疑惑地问道:“发生了何事?”
  “南方,要变天了。”吕布嘴角一咧,微笑道。
  “夫君又要出征?”貂蝉眼中闪过一抹失落,以前,也有过类似的话,然后不久,吕布便出征了,作为一个女人,自然希望自己的男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在自己身边,哪怕什么都不做。
  “不会,南方的事情,我们插不上手,让刘表和曹操去头疼吧。”摇了摇头,贾诩的话还在心头,此刻吕布的地盘已经足够大,如果继续盲目扩张,恐怕会成了黄巾之乱那样失去自己的控制,流毒天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吕布的重心在建设自己的领地,而非继续穷兵黩武的征战。
  也在同时,东边大量气运汇聚而来,吕布周围,原本蛰伏的伪龙之气突然仿佛兴奋起来一般,仰天长啸,大量的气运没入伪龙之气之中,这是属于袁家的气运,如今被吕布夺了一半,随着中原战事的彻底完结,这些原本无主的气运尽数涌入吕布体内,这也是战争红利的一种体现。
  “恭喜宿主获得称号成就,由一方之雄自动晋级为一方霸主,特殊技能伪龙之气晋级为蛟龙之气,获得一星成长机会一次!”
  脑海中响起的声音让吕布目光微微一亮,伪龙之气的晋升,也代表着自己的骠骑营可以扩编了。
第九十八章
经学大家
  就如同一股清流涌入脑海,将自己的灵魂给洗涤了一遍,吕布感觉自己的思维前所未有的活跃。
  那一星的奖励这一次被加到了精神上,原本已经被吕布陆续提升到三星级别的精神一下子涨到了四星,多少有些失望,如果附加在力量之上,那此刻自己在战斗力上,便达到凡人极限了。
  不过也没有太失望,反正是白给的,而且吕布如今也发现,精神的提升并不是对战斗力毫无帮助,控制力似乎更强了一些,道家中,精气神为一体,而且那种脑海中一片清明的感觉,着实让人舒服。
  “夫君?”貂蝉疑惑的看着突然发呆的吕布。
  “想到些事情,蝉儿不必担心。”吕布将貂蝉揽入怀中,这种全凭运气的事情,其实如果抱着希望越大,对这东西的迷恋和依赖就越大,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最终靠的还是自己,自身没本事,给副铁打的身子都没用。
  “夫君,妾身有些惶恐。”静静地靠在吕布怀里,享受着那宽敞的怀抱所带来的舒适与安全感,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仿佛两人此刻已经融为了一体,不是身体上,而是灵魂上,貂蝉脸上,带着一股难言的恬静,看着那虚无的夜空,轻声呢喃道,若非吕布五感敏锐,就算离得这么近,都未必能够听到。
  “为何?”吕布轻嗅着那发间传来的幽香,微笑道,也有些疑惑。
  如今的吕布,不仅是天下第一猛将,更手握雍凉并幽冀,还有西域、河套,地域之广博,若只以地域来算,说是天下第一诸侯也不为过,而貂蝉,作为吕布的女人,曾跟吕布共患难,也是跟随吕布最久的女人,怎会生出这样的情绪?
  “昔日夫君虽漂泊江湖,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夫君都能想办法渡过。”貂蝉在吕布怀中将身体扭过来,正面看着吕布,轻声道:“那时候的夫君,敌人都是看得到的,但现在不一样,夫君权势越来越大,不是所有人都敢明目张胆的站在夫君的对面,他们会隐于暗处,义父在世的时候曾跟妾身说过,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
  “这话,说的精辟。”吕布点点头,对于那位实际上没有过任何交集的司徒,没有太多感觉,从历史上来看,若非他将西凉军阀逼得太紧,当初有吕布之勇,又有大义在手,若能收服西凉诸君,天下,不会乱成现在这个样子,有些刚愎自用或者说理想主义,不过这番话,倒是让吕布对那老者有了新的认识。
  “到了这一步,你我已经不能回头了。”吕布抱着貂蝉,眸子里闪烁着一抹精光:“只能往前,后退,只会死的更惨。”
  他现在面对的压力固然大,但同样的,他身上,可是寄托着无数人的希望,张辽、陈宫、高顺、贾诩、雄阔海、马超,甚至自己的这些女人乃至北地千万黎民生计,毫不夸张地说,若吕布此时不负责任的走了,普通百姓或许没什么,但那些跟随自己的部下,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为夫在创造一个时代!”吕布搂紧了貂蝉,双目中闪烁着一抹豪光,意气风发的道。
  他的确在创造一个时代,一个打破华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怪圈,一个可以让华夏一步步走在世界前沿的大时代,以目前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一统全球是个笑话,就算吕布能打下那么大的疆土,一个消息从这里传到不说西半球,就算是传到欧洲都得一两年,根本不切实际。
  但他却可以为后世子孙打好基础,千百年后,或许这天下不再是吕家的,但华夏,却可以在无论军事还是科技之上,都甩出其他文明好几条街,创造出独属于华夏的科技文明,或许到时候条件到了,华夏真的可以成为全球的统治者也说不定。
  貂蝉默默地点了点头,男人最自信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具魅力的时候,若没了这些,吕布与普通人又有何异?
  接下来的日子里,吕布并不算忙,不过书局的事情却已经提上了日程,历时两年,造纸术的研究早已完成,工部已经可以批量制造纸张,不过书局可不是有纸张就行,既然要大批量印书,印刷术自然是书局在刊印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印刷术本身技术含量实际上并不是太高,但要将内容篆刻成为具有规格的印板,这可是件费事的事情。
  论语、老子、孟子,一大堆经史子集要全部篆刻出印板来,然后批量生产,首先篆刻师的数量就注定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从一年前已经开始篆刻,到如今,可以开始刊印的,也只有论语、老子、孟子三部。
  “只有百册吗?”长安书局之中,吕布翻看着手中印好的论语,有些粗糙,至少相比于后世的书,无论质量还是版面之上,都没有太多可比性。
  “主公,已经不少了。”负责管理书局的是西凉名士孔信,传闻祖上也是圣人之后,至于是不是真的无法考究,反正作为圣人之后的孔融并不承认孔信这一支,颇有才华,但用陈宫的话来说却是空谈之辈,若真让他治理地方,只会一团糟,但又不好不用,被吕布派来管理长安书局。
  此刻听得吕布抱怨,顿时苦笑道。
  长安书局开始正式印刷的第一天,就印出来百册论语,在孔信看来,若在以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古以来,这书籍传承,就是靠着手抄,一天能翻抄出一部论语已经很了不得了,现在一下子弄出这么多来,如果让一些老学究知道吕布的抱怨,不知道会不会直接撸袖子跟吕布拼命。
  “嗯。”吕布点点头,毕竟时代不同,人工拓印,而且是第一次,能弄出这么多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让工部注意一下纸张的质量,这纸太过脆弱了一些,不易保存。另外,字迹一定要清晰,不求有多高深的意境,但一定要让人认得。”吕布翻看着样本道,他要推广普及教育,开启民智,这些东西就不能太复杂,大师的书法的确意境深远,但你要一个刚刚识字或者根本还没识字的人去体会其中的意境根本是件很扯淡的事情,也加大了推广的难度。
  “冠军侯今日创此书局,更有志于推广学问,可谓功德无量,老朽佩服。”两人正说话间,自书局内,一名样貌丑陋的老者缓缓走出来,向吕布郑重的一躬身。
  孔信见到来人,慌忙行礼道:“见过康成先生。”
  便是吕布,见到此人也是微微躬身:“不想先生会在这里,近日病情可有好转?”
  “好得很,哈哈,冠军侯今日所为,虽为天下世家不容,却是利在千秋之事,别人的礼,老朽受的,冠军侯之礼,老朽却受之不起。”老者微微侧身,让过吕布一礼,摇头道。
  老者名为郑玄,表字康成,乃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同时在吕布看来,也是大教育家,名气上,甚至比蔡邕都要高上几分,东汉末年,文有三君,其中郑玄与蔡邕便位列三君,本是北海人,官渡之战,被袁绍命袁谭强行带到冀州,以状声势,郁郁之下,一病不起,后来吕布兵出太行山,推广均田制时,偶然遇上穷困潦倒,卧病不起的郑玄,幸得有华佗在身边,加上吕布耗费重金以成就点兑换了一颗丹药,才算将此老性命给保住。
  不是什么谋士,但却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吕布可是废了好大的力气,才说服此老加入长安书院,担任院长一职。
  不过郑玄曾与吕布约法三章,他教弟子,不问贫贱富贵,愿学者,皆可入学,富家不说,若是穷人家弟子,吕布需为这些弟子提供教学费用。
  对此,吕布自然不会不答应,他办学,本就是要将知识的垄断权从世家手中夺来,就算郑玄不提此事,吕布也会这样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