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吕布(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278

  “先生受得。”吕布摇摇头,没跟老人家执拗,微笑道:“康成先生来的正好,正有一事要与先生商议。”
  “请讲。”郑玄肃然道。
  “这论语、孔孟之学,的确博大精深,但于稚子而言,未免太晦涩了一些,我拟在各乡、县开办私塾,但这蒙学之书,翻阅诸子百家,却也未能找到一部,不知康成先生可否创出一书,适于幼童启蒙?”吕布看向郑玄道:“我想了几句,但若想著书,却差了太多。”
  “哦?”郑玄目光一亮,看向吕布道:“出塞一诗,气势雄浑,当代若论气势,无出其右者,老夫也想见见冠军侯才学。”
  吕布笑了笑,三字经他没学过,只记得开头几句,向郑玄说了一遍。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确适合孩童稚子做学。”郑玄听罢,抚须笑道。
  “只得几句,剩下的,还需先生来完善。”吕布笑道,那学术的眼光来看,三字经自然不算什么高深学问,不过作为启蒙书籍,却是不差。
  “冠军侯放心,此事不难。”
第九十九章
撬动世家根基的武器
  建安七年,天下在经过一番动荡之后,年关将过的时候,除了南方荆州一带战事频发之外,中原之地,随着吕布和曹操之间的默契达成,重归了平静。
  对天下来说,这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官渡之战出人意料的结果,吕布的异军突起,对于中原诸侯乃至世家来说,都是意料之外的变故,也使得天下局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最大的变数自然就是吕布,雍凉贫瘠,哪怕吕布后来打下河套、西域,乃至并州,对于中原诸侯来说,这些地方加起来,可能都及不上一个冀州富庶,所以哪怕当时吕布占据着庞大的地域,在中原诸侯和世家眼中,吕布仍旧只是一个破落诸侯。
  但冀州之战,却将这个格局彻底扭转过来,虽然吕布得到的只是冀州六郡,但却让吕布之下人口暴增,同时在地域上,吕布等于直接将中原诸侯与草原给隔断了,听起来似乎不严重,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草原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的心腹之患。
  但任何事情都有着两面性,没有了草原,他们依旧要面对吕布的威胁,但失去了与草原之间的联系,优质的马源等于直接被吕布给垄断了,只要吕布愿意,掐断对战马的输出,在未来的战场之上,至少在吕布一统北方之前,吕布在兵种上就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不过真正令曹操、刘备等诸侯以及一些有识之士担忧的还不是这个,如果此时吕布穷兵黩武,积极备战的话,曹操等诸侯不会太担心,过刚易折,吕布若继续征战,一来只会引来天下诸侯的联手攻伐,二来对自己内部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吕布如今可不是昔日那种流窜中原,身边不过几百数千兵马的小诸侯,而是雄霸北方的大诸侯,不客气的讲,接下来的战争等于是几个国家之间的较量,到了这个层面,拼的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军队的强弱只是一个层面,是武器,两国交锋,武器固然重要,但本身的强弱同样重要。
  这个时候,打的就是人口,就是经济,就是后勤,拼的是一个国的综合国力而非单一的兵力,打天下易,治天下难,而这一点,哪怕吕布占据了半个冀州,相比于中原诸侯来说,吕布在先天上无论经济还是人口都处于劣势。
  冀州六郡是缓解了吕布的不少人口压力,但那毕竟只是半个冀州,其他地方依旧是地广人稀,且冀州新定,现在需要的是安抚民心,虽然均田制的政策帮了吕布大忙,但如果吕布继续穷兵黩武,抽调大批人口来打仗,均田制再好,对百姓来讲,有等于无。
  而经济方面,丝绸之路的开启只是给了吕布一个赚钱的渠道,不等于直接给了吕布多少钱,对一个新生的势力来讲,再多的钱也不够花。
  反观中原诸侯,至少在此时,对吕布是有绝对优势的,他们有各地世家支持,别看这个时代百姓穷困,那是因为整个天下的资源都掌握在世家这少数人的手中,毫不夸张的讲,一个世家的财力,足够打造出一路诸侯来,像曹操早期就是将家财拿出来,才有了他的根基。
  无论是刘表还是曹操或者是江东孙氏、益州刘璋,如果只是比钱多的话,人家任何一个,都能在财力上面完爆吕布。
  当然,吕布也有自己的优势,他有财路,丝绸之路,还有整个北方的马源,工部不断弄出来的民生科技,只要给吕布一定时间的沉淀,吕布的财力增长速度绝对完爆中原诸侯的财力增长速度总和!
  曹操能看清这一点,所以,如果吕布此刻继续积极备战,准备来年打场大的,妄想着一统天下,他会很高兴,因为那样不但是将自己完全的放在天下诸侯的对立面,甚至从内部就能自己毁灭,如果吕布完了,那最大的得益者自然就是他,以曹操如今的势力,完全可以轻易地将吕布之前的一切努力收入囊中。
  然而事与愿违,吕布在退回长安之后,命高顺镇守河洛,张辽在冀州也是开始加固防线,做出防备的姿态,而长安细作传回来的消息也让曹操非常不安。
  吕布这段时间,除了每天两个时辰待在军营之外,大多数时间却是在书院和工部之间跑,而如今帮吕布执掌书院的,竟然是名满海内的大儒郑玄。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个,似郑玄这等大儒,就算是吕布将他绑过来,只要他不愿意,吕布也不能强求,但从传回来的消息分析,郑玄对这个院长的身份并不排斥,还在长安书院之中,就以法治国还是以德治与吕布手下的法衍、法正等法家学徒有过一次辩论。
  那是在年后上元佳节,哪怕排斥吕布,但就冲郑玄的名头,当时有不少颍川名士前去参加,吕布对此也没有排斥。
  那是一场堪称近百年来最精彩的一场辩论,一方以董仲舒的观点,而另一方却是以雍凉并幽如今的现实状态以及先秦之时商鞅变法为例。
  最终没有结果,但郑玄对于吕布百家争鸣的看法却是抱着支持态度。
  因为随着汉朝四百年独尊儒术,郑玄也发现一些苗头,儒学开始故步自封,如果说最开始,儒学还有博纳百家之长的优点,但随着这四百年独尊地位下来,儒学开始渐渐有些变味。
  作为儒学大师,郑玄自然希望儒学为正统,但如法衍父子所代表的法学在吕布这里证明了法学并非无用,而法与儒之间,有着根本的冲突,也正是因为这种天生对立的冲突,让郑玄在这场辩论之后,有种更进一步的感觉。
  儒学,需要对手。
  这场辩论的过程,也很快传到了曹操这里,毕竟当初可是有不少颍川名士参加,甚至有不少名士在那场辩论之后,心甘情愿的留在了长安书院,与郑玄做学问。
  对于这场辩论,曹操没兴趣,就像郭嘉生前所说的那样,曹操不可能将吕布的那一套照搬过来,对吕布来说,那是良药,但对曹操来说,那就是一剂毒药。
  他更关注的是,这场辩论背后的意义。
  也许郑玄是纯粹本着学术开的这一场辩论,但曹操更相信,如果没有吕布那场支持,郑玄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力量让这场辩论宣传的那么彻底,令不少中原名士前往参加,不是说名气不够,而是财力上,郑玄没这么大的能力。
  这是吕布在向天下昭告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不是吕布本身,而是吕布这个势力,百家齐放,也就是说,在吕布那里,除了儒家之外,其他学派吕布可以给他们提供生存的土壤。
  对其他杂学来说是福音,但对中原诸侯来说,却意味着有大量的人才乃至儒家本身的人才会向洛阳聚集。
  “看着吧,这事还有后招!”许昌,曹府之中,曹操揉了揉太阳穴,将手中的情报放下。
  “后招已经出来了,这本三字经就是了。”荀彧叹了口气,将手中的一本三字经放下,那是那场辩论赛之后,长安书院免费赠给前来参与的名士的,荀家有位弟子参加了辩论,带回来一本三字经。
  “此书……”钟繇疑惑的看向荀彧,这书他也有一本,但没看出什么问题来,不解道:“通篇浅显易懂,实难想象是出自郑大家之手。”
  “此乃蒙学,幼子启蒙之用。”荀彧摇摇头道:“听闻吕布如今在办乡学,若是吕布真能将它推广开来……”
  没有说下去,钟繇是聪明人,荀彧一点,钟繇也醒悟过来,从吕布创办长安书院的时候,曾有不少人嘲讽过,后来创办郡学也同样如此,如今再办乡学,这三字经的确适合幼童来学,无需先生教,只要几个认字的人教会,小孩儿平日里无聊时背上几遍。
  而且里边的内容,就算不认字的成年人,只要有生活经历也能理解,讲解也自然不成问题,时日久了,吕布治下或许名士短时间内不会太多,但识字的人却是井喷式增长,不用太久,十年之后,当这些人成长起来,以吕布现在以法学为主建立的那一套机制,整个吕布势力的办事效率都会获得质的提升,而后以此为根基,民生、工部……
  钟繇突然有些不想往下想了,天下人都识字了,也代表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权没有了,而且这三字经可不只是在吕布治下,而是全天下范围推广,想拦都拦不住,那十年二十年之后,吕布就算没有向外拓展,其天下霸主的地位都无可撼动了。
  古代统治阶层最奉行的一点就是愚民易御!所以在吕布之前,就算有了蔡侯纸,统治阶层也没有想过将这东西推广开,因为那会撼动他们的地位,现在知识的垄断被吕布打破了,百姓有了知识,想法自然也会多起来,而有吕布均田制在前,等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政策传播过来,百姓会怎么选?
  想到这些东西,钟繇、荀攸以及周围一众谋臣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如果说均田制是吕布拿出来准备对付世家的武器的话,那这三字经就是吕布开始真的向世家动手,而且一出手,就是在撬动世家的根基!
第一百章
荆襄风云
  江夏。
  “玄德公,请吧。”蔡瑁微笑着将调令交给了刘备,经过两个月的活动,他终究还是夺回了兵权,虽然江夏的兵权没有到了他手里,被刘表交给了大公子刘琦,说起来,等于是将兵权从刘表左手倒到右手,但江夏三万兵马与其给刘备带真不如交给刘琦,刘备威胁太大。
  而刘备,被蔡瑁说动,放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如果是三年前的南阳太守,那可真了不得,张绣凭着一个南阳就跟刘表对峙了近十年,但现在吗,就算刘表为了各种考虑,迁徙了不少百姓过去,但如今的南阳比起三年前来,连一成都比不上,兵马也只给了三千,剩下的要刘备自己去想办法。
  刘备没有理会蔡瑁,双方在孟津的时候已经算是撕破了脸皮,将早已准备好的兵符拿出来,热情的走到刘琦身前,放到刘琦手上:“备一直担忧备离去后,谁来抵御江东,如今见贤侄来此接掌江夏,备也就放心了。”
  “叔父,小侄惭愧。”刘琦原本忐忑的心情,此刻见刘备如此热情待自己,也放下了一些,接过兵符道:“小侄原本并不主张将叔父调离江夏,但北方曹、吕二贼虎视眈眈,纵观父亲帐下,也只有叔父可与之敌对,只能厚颜来此接替叔父,镇守江夏。”
  刘琦不愿意来倒是真的,留在襄阳,他有继承刘表之位的资格,如今来了江夏,等于是被流放出来,刘表年迈,说句不孝的话,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按照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刘琦是有很大机会继承刘表基业的,可惜却被蔡瑁撺掇刘表将自己调到了江夏,等于变相的放弃了继承权。
  “你我分属同宗,何来此言,贤侄可放心接管,若有需要,尽管告知于我。”刘备微笑着摇头道。
  “侄儿此来,倒是真有一事相求。”刘琦躬身道。
  “哦?”刘备看了蔡瑁一眼,点头道:“贤侄但说无妨。”
  “小侄久在襄阳,不通军务,身边也无熟知兵事的大将,听闻束缚手下人才济济,厚颜向束缚讨一员上将,助我镇守荆襄。”刘琦躬身道。
  “大公子,我荆襄人才济济,文武兼备者不知凡几,何须他求?”蔡瑁闻言,不禁一惊,这不是等于将江夏的军权让给刘备,更让刘备有机会再带一支兵马去南阳拓荒吗?刘备的势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不少。
  “荆州诸将……唉~”刘琦看了蔡瑁一眼,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蔡瑁率军北上,荆州全凭刘磐抵御江东,刘磐虽勇,但却要镇守长沙一带,刘表身边能算上亲信的也只有大将王威可堪一用却要镇守襄阳,不可能给自己,刘琦向刘备求助,一来的确需要,二来也是为了防止蔡家向江夏渗透。
  不管怎么说,刘备跟他,都算是一家亲,而蔡瑁,不可能支持自己,这也算是为自己将来拉一个外援,有了刘备支持,至少将来就算得不到荆州,也不至于被这些世家迫害。
  “还请叔父答应。”刘琦躬身道。
  “既然如此……”刘备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扭头看向帐外道:“陈到、关平!”
  “末将在!”两道身影进入大帐,向刘备躬身道。
  “叔至乃我麾下大将,不在二弟与三弟之下。”刘备将陈到拉到近前,微笑道:“至于平儿,虽不及叔至,却也尽得云长真传,无论武艺兵法,可为辅助,有此二人协助贤侄,江夏当可固若金汤!”
  “叔至、平儿,你二人留在江夏,协助大公子镇守江夏。”刘表复又看向两人道。
  “末将领命!”陈到和关平躬身道。
  虽然不是想象中的关张任何一个,不过刘备在荆襄也有段日子了,平日里与刘琦交厚,对于陈到的本事,刘琦还是知道一些的,加上关平虽不如关羽,但一身本事,在荆襄少有敌手,见刘备竟然肯将此二人留下,刘琦也是松了口气,当即躬身道:“多谢叔父厚爱。”
  “贤侄哪里话。”刘备摇摇头笑道:“备还要赶往南阳赴任,天色已然不早,便先行告退了。”
  “叔父慢走。”刘琦亲自带着陈到、关平将刘备三兄弟送出营寨,领了三千兵马离去。
  蔡瑁看了一眼陈到、关平,眉头就没松开过,这两个哪一个不是刘备的死忠,自己本想在江夏安插一些人手的计划,也只能无疾而终了,有这两人在,自己安排过去的人就等着被排挤吧,要知道,这江夏的兵马,可是跟了刘备不少时间,军中将领本就亲近刘备,如今刘备走了,但留下这两将,跟留下刘备又有何区别?
  见刘备很干脆的离开,自己继续待在这里也没有了意义,向刘琦拱了拱手之后,也不多言,直接带人离开。
  看着蔡瑁离去的方向,刘琦眼中闪过一抹冷芒。
  另一边,刘备带着关张二将已经踏上前往南阳的路途。
  “大哥,凭什么?当初若非我们,这三万大军早就被困死在洛阳了,要没有我们,孙权会退兵吗?现在倒好,那刘表老儿过河拆桥,将我们放到南阳,什么意思?”张飞不满的看向刘备。
  “翼德不可胡言!”刘备眉头一皱,沉声看向张飞道:“南阳乃荆州难面门户,兄长将南阳托付于我,可见对我等重视和信任。”
  “嘿,就三千兵马,要事曹操或者吕布真的派兵过来,怎么挡?”张飞冷哼一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2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