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355


第一百零七章
废立
  眼见袁隗都默认了董卓废立之事,其余群臣,除少数几人之外,哪敢不从。
  原本的帝党,随着卢植此前被董卓逐出朝堂,蔡邕因上次之事也未在邀请之列,帝党群龙无首加上董卓势大,也无人敢反驳,废立之事算是定下了。
  之后董卓为安士人之心,听取侍中周毖之言,封了袁绍做渤海太守,不再追究。
  九月初五,董卓再度召集满朝文武嘉德殿议事,正式拥护陈留王刘协为帝。
  刘辩有些懵懂的坐在龙椅之上,耳畔传来母亲的啼哭,新婚不久的妻子唐氏乖巧的坐在身边。
  对于皇位,刘辩心中并不是太看重,群臣逼他退位,那便退了吧,自己也可以省心一些,不用每天在国事间忙碌。
  董卓按剑在前,大声说着刘辩一些不适合为帝的特征,比如举止轻浮、性格懦弱,洋洋洒洒足足陈列了数十条之多,刘辩都不知道原来自己竟然会有这么多缺点,之后,董卓又开始点评何太后的罪状。
  刘辩扭头,看向已是满脸泪痕和绝望的何后,皱眉道:“董卿,言过了吧?母后于此事无关。”
  董卓瞥了刘辩一眼,单膝跪地道:“请陛下禅位!”
  “请陛下禅位!”身后,一大票已经向董卓妥协的官员齐齐跪下,山呼道。
  刘辩点了点头,站起身来,何后的哭声更大了,台下,尚书丁管出列,对着董卓咆哮道:“贼臣董卓,怎敢做此欺天之谋?”刘辩一步步走下台阶,将代表天子的印绶与佩剑自腰间摘下,看着一脸严肃的刘协,柔声道:“协,自今日起,这皇位便是你的了。”
  刘协郑重的接过印绶与佩剑,眼中闪烁着刘辩无法理解的冷漠,只见刘协将天子剑挂在腰间,手托印玺,对着刘辩淡然道:“多谢皇兄,只是这尊卑有别,还望皇兄日后莫要忘记,君臣有别!”
  本想抱向刘协的手僵在了原地,刘辩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协,仿佛第一天认识自己这个弟弟一般。
  刘协没有再多看自己这个兄长一眼,神色恢复了庄严,一步步走向龙椅,端坐龙椅之上,接受着群臣的朝拜,稚嫩的脸上,极力掩饰着心中的激动,但双臂却因激动而不住颤抖着。
  “陛下!”君臣就位,刘辩和何太后及帝妃唐氏被甲士送走,此番废立之事于董卓而言算是圆满成功,鄠侯董旻上前,躬身笑道:“太尉有拥立之功,且陛下如今尚且年幼,朝政之事,当由德高望重之辈助陛下打理,然太尉之职,臣以为尚不足够,臣请陛下,晋升太尉为国相。”
  “这……”刘协皱眉道:“太尉已是位列三公,况且我大汉早已废除丞相,如今篡改祖治,不太好吧!”
  “陛下所言差矣!”李儒淡然道:“时移世易,如今太尉于陛下有拥立之功,若不嘉奖,岂非令天下将士寒心?”
  董卓挺直了腰杆,淡淡的瞥了刘协一眼,目光中,带着几分威胁之意。
  原本因为登上帝位而激动的心情,转瞬间便如一盆凉水浇下,刘协这才发现,原来当了皇帝,也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些畏惧的看了董卓一眼,点头道:“既然如此,便晋封太尉为国相,可入朝不拜,剑履上殿!”
  “谢陛下厚恩!”董卓出列,毕恭毕敬的对着刘协一礼,自此,董卓于朝中权势一时无二,不但手握重兵,麾下更有吕布、华雄这等悍将为其爪牙,袁隗自此称病不出,叶昭也将城中府宅收拾一空,彻底搬出洛阳。
  随着这两人的退避,董卓的行为也越发嚣张。
  “主公,昨日有董卓麾下大将李傕闯醉仙楼,沉鱼、闭月、羞花不堪受辱而死,醉仙楼也被关了。”西园大营,一直潜伏在洛阳的张月再次出现在叶昭身边时,身上还带着几道伤痕,对着叶昭拱手道。
  “醉仙楼一直便有洛阳第一楼之称,往来士人如过江之卿,四美各自都有大量士人追捧,这个时候,却不见有人站出来?”叶昭闻言,嗤笑一声,有些遗憾道:“可惜了,四美乃我精心培养的暗间,被这李傕祸害,这个仇,他日定会报!对了,你只说了三美,那落雁呢?”
  “落雁事前被那袁绍与王允带走,如今醉仙楼没了皇权照应,他二人要带走一人,奴婢未得主公命令,不敢擅自动手。”张月躬身道。
  “袁绍?王允?”叶昭眯起了眼睛笑道:“那她如今何在?”
  “在王允府中,并未随袁绍离开。”
  “有意思!美人计么?”叶昭闻言,目中神光一闪摇头笑道:“定要与她保持联络,日后或许会有大用。”
  “喏!”
  “伤势如何?”叶昭站起身来,看着张月身上的伤势,皱眉道。
  “奴婢无碍,已经习惯了。”张月不在意的道。
  “去找军中医匠看一看。”叶昭皱眉道。
  “多谢主公关心,奴婢这就去。”张月点了点头,转身便走。
  “另外,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以后自称末将,你乃我麾下将领,虽不现于人前,但于我而言,你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人,可记得?”叶昭对着张月的背影道。
  张月的身形顿了顿,再度回身对叶昭一礼:“末将谨记!”说完,转身大步离开。
  叶昭笑了笑,将手中写好的一份拜帖递给典韦道:“命人交于董卓,我们,也该回家了。”
  “喏!”典韦不解的看了叶昭一眼,答应一声,前去操办。
  “叶昭要见我?为何不亲自前来?”半个时辰之后,董卓的相府之中,董卓拿着手中拜帖,扫了两眼,随手丢开,看着眼前的叶昭亲卫道。
  “这是主公之意,卑职只负责传达,至于主公为何不来,卑职不便过问。”亲卫站的笔直,如同一根标枪一般。
  “叶昭的人,都是这般无礼吗?”董卓闷哼一声,冷哼道:“告诉叶昭,想要见我,便亲自来拜见,本相事物繁重,未必抽得出时间去见他!”
  卑职会将董相之言尽数告知主公,若无其他事情,卑职告退!
  “岳父!”待那亲卫走后,李儒捡起拜帖,将拜帖上的内容看了一遍,疑惑的看向董卓道:“叶昭既然无意与岳父争锋,主动愿意退出洛阳,岳父何不答应与他?那弘农王在我等手中,已无用处,若有差池,反而累得岳父名声。”
  “昔日老夫想要与他联手共治天下,他却不允,如今见老夫势大,便想抽身而退?”董卓冷笑着看着那拜帖道:“天下哪有这般好事?不把兵马留下,老夫管教他出不了这洛阳!”
  “岳父!”李儒苦笑道:“莫要忘了,那叶昭如今便驻扎于西园,岳父如今虽然兵强马壮,败他不难,但想杀他却是不易,莫要忘了,那叶昭在虎牢关还屯有重兵,就算败北,只要退居虎牢,我等便是有十万雄兵,也奈何不得他,反之若让他邀天下群雄来攻,失却虎牢之险要,我等便是兵马再多,恐也难挡天下豪杰!”
  董卓闻言,不禁皱眉道:“本相行废立之事,乃尊奉先帝遗诏,况且那叶昭出身也未见得高,山东豪杰怎会听他号令?”
  虎牢关在叶昭手中,对董卓来说,这确实是个大杀器,若真如李儒所言,那自己如今虽然势大,但却被叶昭扣着命门?
  “岳父莫非忘了那袁绍?”李儒苦笑道:“此人若是与叶昭联手又如何?”
  “这……”董卓闻言,心中有些犹豫,从李儒手中接过那拜帖,看着李儒道:“但若就此放他离开,我心有不甘,西园新军几乎皆被他领走。”
  那可不是几千,而是两万西园新军,加上叶昭原本的人马以及从并州军中抠来一校,叶昭麾下,洛阳加上虎牢关,便有近三万人马,哪怕董卓如今已经大权在握,但对这三万大军也眼馋不已呢。
  “岳父,切不可因小失大!”李儒连忙道:“那叶昭就算有三万大军,却无安身之地,便是放他离开洛阳,入了中原,也只会与中原诸侯相争,我等坐观便是,但若将其强留于洛阳,早晚必定与我等有一战,无论胜负如何,皆是被那关东诸侯看了笑话,若损失过重,更可能引得关东诸侯群起而攻之!”
  董卓狠狠地将拜帖往桌上一按道:“区区叶昭,我有奉先在侧,更有文优为我筹谋,兵力更是其数倍,何须向他妥协?你且让人请天子诏,命他解了军权,至于其他事情,容后再议,看他如何?”
  “岳父,此时岳父地位尚未稳固,若天子诏出,而诸侯不尊,反会削了义父军威,不可取也!”李儒闻言大惊道。
  “去做!”董卓神色有些不悦道。
  李儒张了张嘴,最终只能无奈一叹道:“既然如此,儒请命亲自去办此事,见一见那叶昭,也可探听其虚实,望岳父恩准。”
  “准!”董卓不耐的挥了挥手道。
  “儒告退!”李儒告辞一声,见董卓不再理会,只能无奈退走。
第一百零八章
所求为何
  次日,李儒从刘协那里请得了天子诏,前往叶昭大营。
  对于叶昭,刘协可不抱什么好感,刘宏在世时,叶昭便与刘辩亲近,后来刘宏驾崩,何进被十常侍所杀,刘协清楚地记得当初张让给他的那个耳光,当初叶昭的表情,迄今尤记在心头,因此李儒前来求旨,刘协没有丝毫犹豫便盖上了自己的印绶。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既然自己继位,叶昭这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却不是自己心腹,也该倒霉了。
  “文优啊,非我不奉诏!”叶昭看着手中的诏书,冷笑一声,抬头看向李儒,微笑道:“只是我乃卫将军,乡侯,就算是天子要罢免我,也需有正式文书,盖上传国玉玺,若我没看错的话,这诏书之上的印玺,只是天子私人印绶,并非传国玉玺,所以……”
  将诏书递还给李儒,叶昭笑道:“还是请天子或是董相拿出正式诏书之前,再来与我说此事吧。”
  李儒一开始就不认为叶昭会奉诏,如今传国玉玺下落不明,听说是在何进被杀之时就失踪的,究竟落在何处,没人知道,没了传国玉玺,像叶昭这种封疆大吏级别的人物,想要凭借一纸诏书罢免,根本不可能。
  “此事,儒会与陛下说明。”李儒将诏书收起,看向叶昭道:“只是儒很好奇,叶侯既然已有退意,为何不直接离开,以叶侯之威,若你要走,董相也绝不会为难。”
  “我的拜帖之中已经说明了,弘农王我要带走。”叶昭靠在胡床上,看着李儒笑道:“文优应该看过才对。”
  “听闻叶侯与弘农王素来亲善,如今如此急迫想要带走弘农王,不免令人怀疑叶侯另有居心。”李儒看着叶昭笑道。
  “文优说说看,本侯有何居心?”叶昭笑问道。
  “在下是否可以猜测,传国玉玺便在叶侯手中,若能带走弘农王,叶侯自可以传国玉玺为由,重新拥立弘农王为帝,与董相抗衡?”李儒说完,双目死死地盯着叶昭,注意着叶昭表情的变化。
  叶昭微微一愕,随即看到李儒的表情,顿时知他所想,摇头笑道:“文优啊文优,你以为,若我要拥立弘农王,董卓有机会将那刘协小儿捧上帝位?”
  李儒看着叶昭:“这也是在下一直参不透之处,叶侯所求究竟为何?”
  “我敢说,但却不知道文优是否敢听。”叶昭看着李儒,微笑道:“文优当知道,这真话往往很残酷。”
  “儒洗耳恭听。”李儒微笑道。
  “我有三次机会,可以如现在董卓这般执掌洛阳,第一次,乃先帝驾崩,若我愿意,那何进争不过我,第二次,乃是何进死时,以我当时在洛阳威望,要掌控兵权,不难,董卓自西凉带来的兵马,不过数千之众,元不似你们号称的那般,你那计策,可瞒常人,但这洛阳城中,能看破者,不下十人;第三次,也就是说这一次,若董卓行废立之事,我若愿意,可振臂一呼,我敢肯定,这洛阳士人,不管以往如何看我,但这一次,绝对会站在我这便,共抗董卓,莫说尔等兵强马壮,叶某在洛阳住了六年,要灭董卓不易,但要驱逐尔等,却并不难!”叶昭伸出三根指头,看着李儒笑道。
  “这也正是在下好奇之处,叶侯未必能胜,但若非叶侯数次不争,董相要达成今日之势,却也不易。”李儒看着叶昭,沉声道。
  “因为我没有董卓的家底,董卓若败,至少还有关中、西凉之地可为退路,但我若一败,便是万劫不复之境。”叶昭看着李儒笑道:“如今诸侯割据之势已成,只需一缘由,便是诸侯割据,而后便是群雄攀命之局,谁能胜出,便是这天下新主,但我敢肯定,董卓之势引出诸侯割据的引子,但绝非最后的胜者。”
  “叶侯之言,在下却是不敢苟同,我主如今手握天子,占据大义,关中八百里沃土,如今也已被郭汜将军占据,更有西凉之地,可为我军提供精兵悍将,如此优势,叶侯何以说我主必败?”李儒看着叶昭皱眉道。
  “其因有三。”叶昭笑道:“其一,未必手握优势,便是最后的胜者,连弱抗强的道理,想必不用我说,文优也能明了,正因董卓势大,也因此他将成为众矢之的,天下群雄共诛之,叶某自问智略、统帅都不差,却也不敢与天下人为敌,不得不说董相的气魄,叶某还是十分钦佩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