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355

  袁隗淡淡的扫了李儒一眼道:“或是昔日老夫于其有活命之恩,因此相求。”
  李儒看着袁隗,微笑道:“既然如此,看太傅颜面,我便给他一个机会。”
  “不必,既是触了律法,老夫断无纵容之理。”袁隗迎着李儒的目光道。
  “高贺,我且问你,这童谣是谁人指使你透露于陛下?”李儒没有理会袁隗,而是看向高贺道:“可要想清楚,命只有一条。”
  “是太傅授予。”高贺有些畏惧的看了袁隗一眼,将头低下。
  “太傅有何解释?”李儒看着袁隗,阴冷的目光里毫不掩饰自己的杀意。
  “坊间童谣尔,侍中何必如此在意?”袁隗淡然道:“不过闲话之时随意说起。”
  “小小稚童,怎会无端唱起这等童谣?”李儒回头看向刘协道:“陛下,此童谣背后,怕是有卑鄙小人在背后指使,当彻查!”
  刘协疑惑道:“只是一句童谣,侍中是否言重了些,朕思之,也未尝没有道理。”
  “陛下此言差矣!”李儒躬身道:“这童谣虽然浅显,却有劝陛下退往长安之意,试想只是童谣,怎会传入陛下耳中?况且,若我等此刻撤往长安,就算关东诸侯未胜,也是不战而胜,我军退往长安,便是向关东诸侯示弱,在天下人眼中,便是败了,也代表陛下承认自己皇位不正!”
  刘协闻言,面色一白,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人说他皇位不正,嘴唇翕动了几下,点点头道:“那依侍中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首先,当将太傅下狱!”李儒扭头,看向袁隗笑道。
  “荒唐!”群臣之中有,有议郎陈义出列怒道:“太傅乃三公之首,身负天下之望,尔等无任何证据,岂有将太傅下狱之理?”
  “且不说……”李儒回头,看向陈义道:“此事与太傅脱不开干系,单是如今其侄袁绍、袁术兄弟,为关东群贼联盟之主,有叛国谋逆之嫌,太傅作为袁家之望,怕是也难辞其咎吧。”
  袁隗挥了挥手,示意想要出头的王允不要说话,起身对刘协一礼道:“陛下,本初、公路起兵,非是要颠覆我大汉,也非不认可陛下,只是认为董相之德行不够行废立之事尔,并无意冒犯陛下,至于那童谣,老臣真是道听途说,只是如今解释,想来董相也未必会听,老臣甘愿领罪,只望董相能听些人言,莫要被奸佞宵小误了前程!”
  说着,瞥了李儒一眼,坦然起身,径直向殿外走去。
  “太傅!”王允等人也顾不得其他,连忙涌上去,将甲士推开。
  “子师莫要冲动!”袁隗见周围董卓的人被隔开,对着身旁的王允低声道:“看来董贼已有杀我之心,而且此举,恐怕还会牵连许多人。”
  “那童谣……”王允看向袁隗低声问道。
  “当是董卓所出。”袁隗叹了口气道:“看来董贼已有退避之心,只是如今时机未到,就如那李儒所说,若此时退,天下人会以为他们败了。”
  “太傅放心,允必设法救太傅出来!”王允肃容道。
  “不可!”袁隗摇了摇头,肃容道:“那李儒不杀我,却将我下狱,便是想要尔等跳出来,而后……”
  看着王允,袁隗森然道:“一网打尽!”
  “什么!?”王允闻言,面色不禁一变,骇然道。
  “子师此时,绝不可做任何事,就算本初联络于你,任何要求,都莫要答应,自联军出征以来,董卓对联军一举一动了若指掌,恐怕联军之中,有诸侯为董卓所用,不管你有任何动作,都逃不过董卓算计,要杀董卓,当设法挑拨其与吕布之恩怨,那吕布不过一勇之夫,挑拨他当非难事。”
  “那太傅……”王允听袁隗说了这么多,却唯独没说自救之事,心中有种不降的预感。
  “垂垂老朽,何惧死哉,老夫一死无妨,但其他人,不能让那李儒察觉,此事之后,莫要设法营救于我,更要与我撇清干系,能得董贼信任最好,若是不能,也当明哲保身,以待时机!”袁隗笑道。
  “太傅你……”王允怔怔的看着谈笑自若的袁隗,一时间眼角有些发酸。
  “欲成大事,切莫效这小女儿之态。”袁隗摇了摇头道。
  “诸位莫非都想陪太傅不成?”李儒从背后走上来,看着拥挤的人群,微微皱眉,寒声说道。
  “走!”袁隗趁势一把将王允推入人群,而后负手而立,等待那甲士上前,将他押走,他乃三公,哪怕下狱,只要他愿意配合,旁人也不能给他上刑具,在甲士的看押下被送去了大牢。
  “可曾看清之前袁隗与何人说话?”李儒看着袁隗的背影,招来一名亲董的臣子,皱眉道。
  “未曾看清。”那臣子摇了摇头,之前众人一拥而上,他身量不高,被挤在人群中,哪能看到中间的情形?
  李儒看了看袁隗离开的方向,叹了口气,散朝之后,跟着董卓一起回府。
  “文忧,我等当真要退?”回到董府,董卓带着李儒径直入了书房,皱眉看着李儒道。
  “岳父可知,洛阳府库存粮,已经不够我军三月用度。”李儒苦笑道:“西凉粮草要运往洛阳,路途遥远,损耗颇巨,而且此时继续占有洛阳,便是四面受敌之境,诸侯虽不齐心,但只要我等留在洛阳一日,便是众矢之的,不如退守关中,一来有崤崡之险,只需谨守虎牢,便可抵御百万雄师,二来诸侯破了洛阳,要再打长安,补给必然拉长,恐怕无人愿意再进,届时岳父便可以诏书令诸侯相互攻讦,岳父则作用崤崡之固,内修兵戈,虎视中原,待中原诸侯疲惫,方是我军兵指天下之日。”
  “除此之外,我军能有今日之势,全凭西凉军在背后支持,中原士人,一时间怕是难以接纳岳父,此刻岳父若是久居洛阳,麾下西凉军日久思乡,于军心不利,而且岳父若是离得西凉久了,恐怕也会令西凉百姓、羌人忘掉岳父威严,时日一久,岳父的根就没了,倒不如退守关中,八百里关中沃土,足矣养活十万雄兵!”还有一点,李儒不好跟董卓说,那就是以董卓现在的势力,哪怕赢了诸侯,也是惨胜,远没有荡平天下的实力,倒不如暂时避开诸侯锋芒,令诸侯内斗方是上策。
  “便依文忧之言。”董卓思虑片刻后,点头道:“那袁隗杀了便是,文忧何以将其下狱?”
  “此人乃洛阳士族之首脑,有此人在,其党羽便会不断浮出水面,我等可将其一网打尽,若就此杀了,怕是那些人会继续潜伏,于岳父而言,这些人的威胁,甚至比那关东诸侯更甚!”李儒躬身道。
  “有文忧在,吾无忧矣!”董卓闻言不由笑道。
第二十八章
说服
  洛阳内,董卓已经开始布局,准备在离开前剪除一批对自己心怀不满的士人,关东诸侯这边,为了分散董卓的兵力,又花了近半月时间重新部署。
  叶昭在轩辕关外立好了营寨,又在关城前百二十布左右的距离,架设了十座塔楼,每座塔楼假设一架投石机,命一营将士看守,又将轩辕关周围各处要道设置路卡,战争时期,非联军将士任何人一律不得出入。
  一副随时准备强攻的样子,只是连续三天,叶昭除了每日命人前去关外叫阵,并未真的强攻。
  “修明为何迟迟不肯进攻?”这日,孔融终于忍不住,前来找叶昭询问缘由。
  “文举公,非我不战,只是那轩辕关守将不肯出战,若是强攻,损失必巨。”叶昭有些无奈的看向孔融,有时候,他宁愿跟那些满肚子坏水儿的人去勾心斗角,也不想跟孔融这种纯粹的书呆子交流。
  别看蔡邕跟孔融一样都是大儒,但大儒并不代表都是书呆子,像蔡邕,一辈子在官场浮浮沉沉,见多识广,虽然尊奉圣人之学修身,但却不会跟人扣抠死理,也懂人情世故。
  而作为圣贤之后,随着儒学大兴,孔家在士林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不夸张的说,只要这天下还是以儒学位尊,哪怕是改朝换代,这样的家族都不会被灭。
  而在太平年代,孔家就算三代无人出仕,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地位,甚至地方官员都得客客气气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孔融一身学问叶昭估计就算比之蔡邕都不差,但在这为人处世的情商上,十个孔融加起来,都不及蔡邕。
  他在联军中,保持中立,甚至和叶昭比较亲善一些,但在这些原则性问题上,孔融不会退让,袁绍将孔融派来,估计除了让孔融看着叶昭之外,估计也有不想面对这老学究的缘故在里面,这比派来心腹监视都难受。
  袁绍派来的人,不高兴叶昭可以直接砍了,但孔融可不行,他现在不受世家认可不代表就完全跟士人站在了对立面上,在这个圈子待过一段时间的叶昭很清楚这些士人比任何人都现实,只要他展示出足够的底蕴和手段,为家族利益考虑,世家都不得不向他屈服,但如果杀了孔融……那就等着受士人攻讦吧,除非他已经是雄踞一方,根基稳固,能乾纲独断,否则孔融这种人,在看不惯也只能憋着。
  “文举公可知这轩辕关有守军多少?”叶昭见孔融还是皱眉,无奈的反问道。
  “不过五千!”孔融疑惑的看向叶昭,联军中有收集洛阳情报的渠道,这些天,对于董卓的兵力部署,基本上已经被送出来了,不过这种情报,智能信一半,李儒既然已经有了防范,怎可能让洛阳的那些人摸出他们的真是部署。
  “文举公一心钻研学问,对这兵法之事不懂。”叶昭带着孔融一起来到轩辕关下,指着轩辕关上道:“一般情报可能是敌人故意送给我们的,目的便是诱导我们按照彼之意图行事,具体如何判断,其实从对方排兵布阵便能看出一二。”
  叶昭指着城墙道:“轩辕关虽不及虎牢、伊阙雄伟,却也是洛阳三关之一,地形易守难攻,关前只有横向百步距离,纵向也不过三五百步可以用兵,我军一次投入战场的兵力,超过两千便是多余!”
  “再说兵力,那情报不能尽信,一般懂些兵法的守军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将兵力分开驻守,或分作两批乃至三批,轮番驻守,再说此刻关上,兵力,轩辕关宽有五十丈,厚约五丈,如今每一丈便有三人看守,后方还会有营房,在战时,按轩辕关规模来算,一般每十丈便有一队人马或休息或巡逻、搬运物资,单是这一面城墙,便有四百人驻守,城中还有兵力巡逻,至少也要有一校人马随时可以作战,此外内部城墙也需人把守,虽不像这边这么多人,单是这些便有近三千人!”
  叶昭无奈的看向孔融道:“就算是守将将人马分了两批,也有六千之众,若是三批的话,便是近万人。”
  “我之兵马,有三千驻守荥阳,七千负责给各军督运粮草,此处仅有万人,而文举公帐下兵马,以我观之,也不过五千之数,如何强攻?”叶昭看着孔融道。
  轩辕关前的地形,超过两千兵马投入都算是浪费,但两千人想要攻上城墙,以对方的军备来看,想要攻破是不可能的,添油战叶昭绝对不干,可以说是,若只守不攻的话,这轩辕关比虎牢关都恶心,至少虎牢关地方足够大,联军能够施展开。
  “早闻修明用兵如神,昔日战黄巾时,以数千人击溃数十万黄巾,如今为何……”孔融不解的看向叶昭。
  没办法,叶昭号称大汉名将,战绩斐然,数千破十万,昔日兵圣都没这种辉煌战果。
  “黄巾军号令不明,令行不一,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许多将领连旗语、鼓点、号令都不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究竟有多少人,而黄巾军本身,说到底不过是一群民夫,只需溃破其心中弱点,人多不但非是优势,更可能自乱阵脚,如今我等面前的可不是黄巾军,乃是训练有素,征战沙场多年的西凉健卒,如何可同日而语?”叶昭苦笑道,实际上,若非当初各路势力勾心斗角,这等功劳,如何轮的上他?
  “那我等便这般无所作为?”孔融皱眉道。
  “当然不是,其实我们出现在此,无论是否攻城,董卓都必须分出不少兵力来看守你我,伊阙关亦然,如此一来,虎牢关方向压力便会大减,当然,若是城中守将愿意出城来战,更好!”叶昭笑道,若是轩辕关守将不知死活出来,他倒不介意收拾掉,虽然现在功勋对他来说已然没有多大用处,但至少能捞个声望。
  “有修明在此,怕是贼军不敢出城。”孔融苦笑道:“悔不该不听修明之计。”
  原来早在来时,叶昭便跟孔融提议让孔融先来立寨,而后叶昭绕道赶来,若能诱出关中敌军,便能在关外歼灭一批。
  可惜孔融在来之前已经得了袁绍嘱托,不能让叶昭离开自己视线,也因此,白白放过一个契机,此刻就算叶昭作势离开,恐怕关中守将也未必敢出来,毕竟叶昭给人最大的印象,不是能打硬仗,而是狡诈,善用计谋破敌。
  心中有些抱怨袁绍多心,若非如此,此刻说不定已经拿下这轩辕关了。
  “所以,你我且在此做足架势,吸引更多西凉军来此,便是最大功劳!”叶昭笑着对孔融道。
  “便依修明之言!”孔融无奈一叹,点头与叶昭道别,径直回了自家营寨。
  总算是送走了!
  看着孔融离开,叶昭才松了口气,轩辕关不好打,但若真的下决心要打,也不是无法攻破,只是耗损兵马肯定不少,叶昭可没想过要在此折损兵马,为他人做嫁衣,是以来之前就已经决定,西凉军若是出关就打,若不出关,他是绝对不会去主动攻城的。
  也幸好孔融对兵事不通,否则的话,这一关还真不好过,现在吗,解决了孔融的问题,叶昭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这里打酱油了。
第二十九章
群雄汇聚虎牢关(下)
  初平元年六月七日,对联军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日子。
  袁绍已经在虎牢关外摆好了车马,就要强攻虎牢,董卓在洛阳却突然祭起屠刀,华雄被擒,虎牢关外群雄汇聚,伊阙、轩辕二关也被联军以重兵逼迫,让洛阳的西凉军一下子有些捉襟见肘起来,兵源倒是足够,问题是董卓手下拿不出太多能够给予足够信任而且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更要命的是,洛阳城中的士人突然变得不安分起来,使得董卓不得不提前下手,一夜之间,数十个家族惨遭灭门,这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恐怕就是半月前被下狱的袁隗被董卓以私通贼寇,图谋造反的罪名,砍了脑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