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355

  到如今,叶昭的话被应验了,众人此时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张超道:“我已派人前去通知盟主,放弃对宁乡侯追杀,子源不必担心,指使你……”
  “我无碍,也好,有我在,也可以约束那些染了瘟疫的将士。”臧洪洒脱地笑道。
第三十八章
火烧洛阳
  “主公,既然诸侯已经无力拦截我军,何不趁此机会回归汉中?”阳翟,叶昭在确定整个联军都被瘟疫困扰之后,便果断绕道阳翟,诸侯已经无力再追他,只是并非绕道继续返回汉中,而是直扑南阳腹地。
  “文远以为,接下来这天下会如何?”叶昭没有回答,而是看着张辽反问道。
  “这……”张辽思索片刻后道:“恐怕会很乱,诸侯大抵不会再向朝廷效力。”
  “诸侯割据,文远以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叶昭笑问道。
  “钱粮……还有人口。”张辽想了想道。
  “如今诸侯受困于洛阳,南阳人口广盛,何不纳为我所用?”叶昭笑道,之前诸侯环视,他不好下手,但如今诸侯受困于洛阳,就算袁术还有行动能力,叶昭只需将沿途道路封锁,便可将这南阳人口尽数迁走。
  “此乃天赐之机。”叶昭笑道。
  “只是南阳乃大郡,三十七县人口人口逾百万之众,如今我军只有汉中一地,怕是难以承受,而且,南阳士族林立,怕是也不愿让人口随主公离去,若妄动屠刀,主公恐不融于天下!”张辽苦笑道。
  倒不是说这南阳士人杀不得,但如果真这么干了,叶昭会像董卓那样被千夫所指,士人最恐怖的力量,就是他们掌握着这天下口舌,董卓的话还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力量,在关中之地,有着足够的掌控力和根基,就算举世皆敌,只要函谷关不破,雄霸一方还是做得到的。
  但叶昭不同,叶昭官爵虽然够大,但势力却处在初建时期,没有董卓那么厚的根基,别看叶昭如今跟士人阶层颇有几分水火不容的样子,但叶昭此前官声不错,此时是因为袁家带头,所以才看起来处处被士人挤兑,但这天下间,还是有不少士人比较欣赏叶昭的,尤其是出身跟叶昭类似的。
  但如果此时叶昭大肆屠杀士人,便会将这些原本保持中立甚至比较亲善叶昭的士人推到对立面去,到时候,叶昭在汉中占据地势还可以自保,但想要将势力拓展出来,向外推广,将会步步为艰,更重要的是,汉中境内,恐怕也会有不少人抵触叶昭。
  “杀人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不过不用强,只需劝导,一样可以为汉中拉来大量的人口,本官在这南阳之地,还是有些名声的。”张辽的顾虑,叶昭自然知晓,不过他本就没准备对这些士人动手。
  袁术在这南阳之地待了两年,不说民不聊生,但活不下去的人口也不少,人家不要的,自己拉走,就算那些士人,也没理由拦自己吧?
  汉中士人因为当年被牵扯进刘宏书局的事端之中,先后被袁家为首的势力以及刘宏血洗了一遍,已经死的差不多了,空出来的大片无主田地,自然归了官府,满宠在入汉中这两年来,做的事情不多,唯一的就是将这些土地给收归官有,没有形成新一轮的土地兼并,也抑制了汉中新世家的诞生,因此别看汉中不大,但却有足够的土地来养活这些人。
  南阳百万百姓他不能尽数拉走,但拉走个四五十万应该不成问题,剩下的,就随袁术折腾吧。
  “若是如此,倒是可为,只是汉中之地,再多如此多的人口,是否……”张辽还是有些迟疑,毕竟汉中地方不大,再容纳这么多人口,除非短时间内,叶昭能够再侵吞一块地盘,否则这么多人口加起来,怕是远远超出汉中的负荷。
  “这点文远不必操心,我自有计较。”叶昭笑道:“我已命人返回汉中,通知徐荣、丁力、纪灵、赵云率部出征,占据筑阳、南乡、阴县以及析县,接应百姓,你我分兵两路,劝说南阳各县百姓,愿者走,不愿者留,我等绝不强迫任何人,只需告诉百姓,汉中之地,有良田可种,税赋不重,愿意走者,可以径直去往筑阳、南乡、阴县、和析县,若有人敢阻拦,无需禀报,直接破之!”
  故土难离,会走的,应该都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而以叶昭对袁术在南阳政令的了解,百姓之中,活不下去的,怕是占了三成,而除了这些活不下去的之外,至少有五成是挣扎在活不下去的边缘,顺利的话,顺走袁术一半人口应该没什么问题。
  当下,叶昭点派人马监察袁术动向,一旦有动静,就立刻前来汇报,而后叶昭与张辽兵分两路,逐县开始劝说百姓赶往筑阳,沿途住行,皆由官府管。
  南阳主力兵马都被袁术带走了,余下的各县驻军,多的千把人,少的只有两三百人,面对叶昭浩浩荡荡的大军,哪有人敢抗衡?甚至不等叶昭到来,便已经弃城而逃者不计其数。
  不过叶昭也相当克制,基本上除了官府的府库之外,对百姓、士绅秋毫无犯,甚至一路拜访了不少南阳士绅。
  当年叶昭随皇甫嵩、朱儁平定南阳,结了不少善缘,也使得叶昭这一路并未遇到太多刁难,当然,最重要的是,叶昭身后就是上万精兵虎视眈眈,太嚣张容易掉脑袋,作为当年黄巾之乱的重灾区,叶昭的胆大妄为,中军大帐之中拿弩指着上官脑袋的事情至今还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虽然如今的叶昭看上去比当年稳重内敛了许多,但没人愿意为了袁术去触这个眉头。
  当然,叶昭走后,报信是难免的,袁绍还是南阳太守呢,先撇清关系再说,最好就是两边不得罪。
  至于叶昭迁走的那些百姓,对于士人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伤害,叶昭带走的大都是贫民,他们的佃农叶昭可没动,对他们来说,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否则的话,如果叶昭一上来就不分大小一并带走,就算不动他们,这些南阳士人也会主动联合起来抗争。
  至于官府的粮草,那是袁术该操心的事情,跟他们无关。
  当然,就算没有士人阻挠,这么大规模的迁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初说来简单,但这做起来方方面面的事情就都得顾虑到。
  迁徙百姓之中,人员良莠不齐,一些青皮无赖只要愿意走,叶昭也不会拒绝,但这些人往往也好起哄闹事,沿途必须有官军跟随,处理这些事情。
  此外迁徙路线,沿途粮食如何保证,迁徙的百姓要往哪里住,每一样都需要顾虑到,至于到了汉中如何安置,反倒不是很困难。
  两年来汉中方面叶昭送去的匠人已经将肥料试种完毕,就算是薄田,也能种出足够的粮食来,因此这两年开了不少荒地,正缺人口,加上在叶昭的计划中,本就有对汉中建设的计划,汉中这两年来新建了不少庄子,如今还未开放,此番大量人口涌入,正好将这些庄子盘活。
  至于无法养活这些人?
  开玩笑,肥料的研发成功就已经大大缓解了粮食压力,而且在之前,叶昭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各地购买了不少粮食送入汉中,叶家多年在河内的积累,几乎都输入汉中,叶昭此时只会嫌人不够多,哪会缺粮?
  因此,叶昭这一路来,都是用尽全力甚至不惜用一些蛊惑的手段,将人口往汉中迁徙,根本不担心无法养活这些人。
  而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袁术过了一个月,都还没有得到消息,因为洛阳之地,已经被诸侯给戒严了,任何人不得出入,各处关卡都被重兵把守,严防瘟疫的流传。
  曹操已经离开,但叶昭留下来的那份册子却被留了下来,并且誊写了好几份让诸侯人手一份,以方便管理。
  也是袁术倒霉,原本他并没有参与虎牢关之战,军中将士自然也没感染瘟疫,只是为了追杀叶昭,与袁绍带来的人马合兵一处,哪怕当得知瘟疫之事以后,连忙将自家将士与联军分开,军中也已经有不少人染上了瘟疫,有心撤走,却被诸侯强行给扣下一同处理瘟疫之事。
  瘟疫的危害自然清楚,一旦有身染了瘟疫的人被放出去,那祸害的,恐怕就是整个中原大地了。
  连续一个月的时间,诸侯都在为这件事情忙碌,而且期间,桥瑁、张超、杨原、鲍信、袁遗五位诸侯感染了瘟疫,无疑也加大了难度,几次想要彻底将身患瘟疫者隔离都未能做到,甚至后来动了刀兵的程度,桥瑁、鲍信被当场斩杀,袁遗和张超、杨原在臧洪的劝说下,负责安抚隔离将士的情绪。
  如此,足足忙碌了一个月,众人才达成了一个协议,将虎牢关外的尸体一并送入如今已经空掉的洛阳城,然后以火油、稻草浇灌洛阳,将那些尸体以及感染瘟疫之人送入洛阳城,而后一把火将洛阳城烧掉。
  这座经历了无数磨难的城池,最终没能逃开这一把大火,被焚烧一空,之后诸侯又在洛阳待了近月时光,剔除一些瘟疫患者,就地斩杀焚烧,直到确定再无人有瘟疫之后,才作罢。
  只是当初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到最后离开时,却只剩下六万出头,几十万民夫也只剩下十六万,虽然成功逼退了董卓,但付出的代价,却无比惨重,也是在离开时,袁术才得知叶昭在南阳肆无忌惮的消息……
第三十九章
闭门锁关
  移民的事情需要一城一城的去解决,南阳有三十七县,如果算上星罗棋布的庄子,更是多不胜数,哪怕洛阳瘟疫,已经给叶昭争取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叶昭也只是将宛城以东的人口迁徙开,宛城有重兵把守,虽然慑于叶昭凶威,不敢出来捣乱,但也不会如其他城池一般对叶昭望风而逃。
  而叶昭,也没准备在南阳开战,他的迁徙方式要比董卓温和一些,也因此,注定速度无法如董卓那般神速。
  不过徐荣等人的兵马已经就位,开始在叶昭的命令下,在宛城以西拉开线路迁徙百姓,让迁徙的速度加快了不少,戏志才还带了夏侯兰过来负责调度,让叶昭彻底腾出手来,也因此,当袁术闻讯火急火燎的带着兵马赶回来的时候,在堵阳被叶昭迎头痛击,残存的部队几乎被叶昭歼灭,狼狈不堪的绕道逃往汝南,准备重整起鼓,再来收拾叶昭,只是等他重整旗鼓,再率军杀回来的时候,叶昭恐怕早已返回了汉中。
  这一场迁徙,从七月初一直持续到十月下旬,才算初步完毕,剩下的就是一些自发想要来汉中发展,或者见大多数人迁往汉中,随大流心态陆陆续续跟来的,叶昭既然暂时不准备染指南阳,自然也不可能将兵马常驻在此,只能任由他们自己过来了。
  当叶昭抵达汉中时,已经是十一月中旬了,正赶上汉中今年的第一场大雪。
  “根据各处统计,到目前为止,自南阳迁入汉中的百姓约一十九万七千户,共计人口六十三万余,按照主公的计划,这些人尽数安排在新建的庄子里,五千亩一庄,每庄五百户,每户分田十亩,这两年来按照主公归化,将汉中新增三百庄,可安置十五万户,三年内按照主公的耕田之法耕田,每年上缴三成收成,三年之后,这些新建房屋便归这些人所有,三年后,赋税将降至两成,百姓对此令颇为拥戴,其余四万七千户则被汉中原有各城接纳,暂时由官府开仓救济,来年开春之后,再行安置。”
  南郑,太守府中,满宠也不看书卷,向着叶昭汇报汉中如今的一些基本情况:“此外汉中原有户籍为十万一千三百二十六户,人口三十七万两千一百三十五,两年来接纳三辅、南阳百姓以及主公自河内迁来的将士家眷共一万四千一百零七户,四万三千六百三十三人,合共四十一万五千七百六十八人,若加上此番迁徙而来的南阳百姓,汉中七县,人口已逾百万,另外安置三百新庄,需田一百五十万亩,加上此前两年开垦的新田,勉强可以安置,但剩下的四万七千户,来年怕是难以安置田地。”
  叶昭看向戏志才笑道:“当年幸得伯宁来投,否则如此人才,便要失之交臂也!”
  “也是主公率领的匠营功劳,若非他们制出的那粪肥以及水泥二物,单是食物与住所,便足以让我等头裂。”戏志才笑道。
  粪肥、水泥,当年叶昭还未出仕之前,便已经召集泥瓦匠与老农颜值,到如今,已有十年多,粪肥经过试验,已经在汉中推广起来,能令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至于水泥,自不必说,两年时间,能够建起三百座新庄,多亏水泥之功。
  “戏先生所言不差。”满宠躬身道:“粪肥自不必说,那水泥也颇为神妙,可节省十倍时间与花销,如今各处险关已然开始以水泥加固,臣准备于明年召集工匠,在汉中各城、庄之间铺设道路,若能成,只我汉中一郡,可敌一州!”
  说到最后,满宠眼中闪烁着一股兴奋地光芒,那是生平所学得以施展,找到方向才有的光芒,汉中虽然不大,但却有着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满宠说不上来。
  “正好需要大量人手,可以优先雇佣那四万七千户移民。”叶昭笑道,实际上他想将更多的人口投入到这一次的建设之中,汉中除了中间这一块平原地带之外,其余地方都是山脉,这里地形跟蜀中有些像,都是盆地,只是汉中平原可没有蜀中平原那么广博。
  粪肥的出现,虽然还没有研究出最佳配比,但已经足矣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说,汉中如今的田地在施以粪肥之后,完全可以供养这百万人口而且还有盈余,也用不到那么多人去耕种。
  粮食产量上来了,下一步,自然就是解放更多的劳力去投入到其他行业之中,比如手工、读书、建筑甚至可以考虑放牧,并不是草原才能发展畜牧业。
  总之,这个物资贫瘠却又足够丰富的年代,只要有思路,想要致富完全不必只是将目光局限在田地之上。
  民以食为天是不错,但在食足矣保障的前提下,自然也该追求其他方面的发展,此前大汉或者往前推到先秦、春秋、战国乃至更久远的时期,一直无法将农业之外的行业发展起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的限制,如今食物的问题解决了,自然可以在其他方面投入。
  只是如今说这话还太早了一些,需得明年的粮产上来,有了足够的事实依据之后,到时候推广其他行业才更有说服力。
  如今的汉中对叶昭来说未必是最正确的选择,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里环境相对封闭,群山环绕,信息不流通,虽然不说如蜀道那般艰难,但也差不了多少,但这样封闭的环境,在有足够的技术理念的前提下,无疑是闷头发展的好地方。
  除此之外,因为之前世家和皇家的两次大清洗,也使得汉中士族几近绝迹,如今汉中最大的势力就是叶昭,也是唯一的势力,对于自己帐下这些人,叶昭能够乾纲独断,行政上,完全可以贯通而不会有太多的干扰因素。
  而天下诸侯割据之势已成,接下来的几年之内,中原、关中之地都是战乱不断,无人能够顾及到汉中这边,也给叶昭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就算袁术想找回场子,单是汉中各处关卡,便足以让袁术找不着北。
  “先下一道令,各处关卡自今日起戒严,只许进,无卫将军府发放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汉中,违者可先斩后奏。”叶昭看向众人,沉声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要闭关锁国,先求发展,等汉中发展的差不多了,再将汉中开放,对外贸易或是结盟。
  在这段封闭时期,他要尽量避免汉中的消息被泄露出去,汉中这个天然屏障,也给了叶昭这个机会。
  “此事,由纪灵全权负责,各处关卡守将,需得在卫将军府报备。”叶昭看向纪灵道。
  “喏!”纪灵上前,答应一声。
  “徐荣、赵云、丁力、方悦!”叶昭看向其余将领道。
  “末将在!”
  “你四人各领一万兵马,负责日常训练,每半年军中四军较技,胜者赏,败者罚俸三月,另外各军挑选二百精壮之士入卫将军府,将由本官亲自训练。”叶昭看向众人道。
  “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四人齐声领命道。
  “典韦、管亥、华雄三人暂为本侯亲卫将军。”叶昭看向华雄,不等他开口便笑道:“放心,赌约本侯记得,但卫将军府不养闲人,想吃饱饭,明天开始,给我好好训练亲卫。”
  华雄闻言,也只能叹息一声,算作答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