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汉(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355

  就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董卓当初费尽心机从司隶一地迁徙过来的人口,已经被耗得差不多了,而且照这个势头下去,明年走的人会更多。
  西凉军反攻长安,重夺天子,本是好事,但如今的长安已经不是董卓在世时的长安。
  “先生,门外有一女子求见,说事先生的故人。”守卫的侍卫看向李儒的目光有些诡异,这些侍卫都是李傕、郭汜派来保护李儒的人马,说是保护,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来监控李儒行踪的。
  “女子?故人?”李儒闻言,愕然抬起头,看向侍卫道:“是何样貌?”
  “此女以斗笠蒙面,卑职无法看清,不过声音还是不错的。”侍卫笑的有些贱,让人忍不住想在那脸上踩两脚。
  “那可曾留下姓名?”李儒没跟侍卫计较,而是问道。
  “只说姓张,还说我等与先生说了先生自会清楚。”侍卫躬身道。
  “……”李儒一脸无语的看着侍卫,张姓乃是大姓,他认识的张姓不少,鬼知道是哪个?
  “叫她进来吧。”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李儒点头道。
  如今他的自由已被李傕、郭汜限制,短时间内,就算要走也走不了。
  很快,侍卫带着一名浑身黑袍的女子进来,侍卫离开后,女子随手将头顶的斗笠摘下来,露出一张狰狞的青铜面具,同时对着李儒一礼道:“末将张月,见过文忧先生。”
  在女子摘下斗笠的那一瞬间,李儒就震住了,倒不是认得此女,而是他认得这仗青铜面具,叶昭身边一直有一女子带着青面獠牙的青铜面具,如此看来,叶昭的手,已经伸到了关中?
  “你怎会在此?”李儒看着张月,深吸了一口气道。
第八十二章
管制变革
  张月,作为叶昭身边最早的谍报人员,当初叶昭离开洛阳的时候,便被叶昭遣往长安布置眼线,为的,就是帮叶昭掌握朝廷的一举一动,关键时刻,还能给叶昭牟取些好处。
  昏暗的房间里,灯烛的火焰不断地摇曳着,李儒的情绪很快平静下来,在确定周围无人之后,仔细打量着眼前这神秘的女子。
  此前李儒为董卓谋,叶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假想敌,对叶昭身边的情报自然未曾放松过,至少在叶昭入川之前,李儒对叶昭身边有什么人不说了如指掌,但也能够说出个大概。
  这个女子,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在叶昭身边,但却没人知道这女子是什么人,干什么的,而且经常性的消失,颇为神秘。
  “叶侯准备对关中用兵了?”李儒看着女子,突然问道。
  谈话上要先声夺人,最好能一句话切中对方的想法,如此方能占据主动,董卓死,王允上位时,叶昭正在对益州用兵,无暇估计关中,是以没有参与进来,让王允和吕布得了便宜,如今西凉军反攻长安,李傕、郭汜的作为,叶昭只要愿意出兵,这关中士民恐怕会夹道相迎,对叶昭来说,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李儒觉得自己就算没有猜中,也差不多了。
  “主公如何想,末将不敢妄自揣度。”张月那冰冷的青铜面具下,一双眸子没有任何波动,只是以平缓的语气道:“末将此番前来,是为了接先生入川,我主久慕先生之才,如今董卓已死,西凉军阀难成大事,我主认为先生继续留在此处,已无用。”
  李儒摇头苦笑道:“谈何容易?如今李某已非自由之身,出入皆有监视,如何能随姑娘入川?”
  “先生只需点头,如何入川不必先生费心,末将自有办法。”张月的声音听不出有丝毫波动。
  “也好,若叶侯有办法让李某脱困,便是将残生托付叶侯又有何难?”李儒笑道:“在下很好奇,姑娘要如何带我走?”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请先生立刻随我出城!”张月站起来一礼道。
  “现在?”李儒意外的看向张月,指了指门外道。
  “正是。”张月伸手一引道:“先生请。”
  “也好!”李儒看了看张月,点了点头,起身推门而出。
  一股淡淡的血腥气息在李儒的府宅中弥漫开来,整个府宅寂静无声,也没有灯火,黑漆漆一片,往日里开门就能看到的侍卫,此刻却不见踪影。
  “叶侯好手段!”李儒啧啧称叹道。
  在李傕和郭汜的眼皮子底下,竟然有人能够在无声无息之间将李傕和郭汜安排在这里的侍卫尽数拔除,李儒可不会天真的以为那些看守自己的侍卫集体睡觉去了。
  张月没有说话,只是带着李儒径直往城外而去,并没有出城,秘卫若是有本事在守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城门都给拿下,那叶昭何必还要花费巨大的自资金去练兵?在李儒意外的目光中,他在张月的带领下来到城西一处废弃的宅院里,一个巨大的灯笼静静地停在宅院当中。
  “此物是……”李儒扭头,看向张月,不解的道。
  “送先生入汉中之物。”张月躬身一礼道:“请先生登船!”
  船?
  李儒看了一眼那灯笼下面挂着的吊篮,已经有两名一身劲装的汉子在上面等候,拨弄着一个火盆,里面烧的竟然真是灯油。
  点了点头,李儒有些好奇的走上那吊篮,张月上前,将牵引吊篮的绳索割断,在李儒惊异的目光中,那灯笼竟然缓缓腾空,长安城在自己眼中逐渐缩小,灯笼飘飘荡荡的,就出了长安城,那四门守卫,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察觉到任何动静。
  饶是以李儒的见多识广,也被眼前这一幕给惊骇到了。
  李傕和郭汜发现李儒失踪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有人前去李儒府上送公文时,发现偌大府宅没有一点儿人声,还在各个角落里找到了侍卫的尸体,慌乱之下,连忙到李傕府邸汇报。
  “封锁四门,给我挨家挨户的查!”李傕和郭汜面色有些阴沉,没有太平多久的长安城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只是哪里还找得到李儒的行踪。
  为数不多能够找到为他们处理公文,出谋划策的谋士也没了,这令李傕郭汜十分恼火,却也无可奈何,十几万大军,却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董卓昔日笼络的那批谋士,早在王允上位之后,便被清理的差不多了,李傕和郭汜不得不想办法重新招募人手,虽然士人不能信,也不肯为他们所用,但得益于当年刘宏临死前将印刷术推广,虽然只是两年,民间很难出现什么大才,但找到一些识字,会些算数的人还是可以的。
  叶昭在年末的时候,派人给李傕、郭汜送了一份章程,其实治理地方,用不着什么大才,只需要一些识字、会些简单算数的人便足以胜任。
  治理地方,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也未必比得上十几个配合默契的干吏做到更好,不是这大才能力不够,而是治理地方这种事,那是有上限的,做的再好也就那样。
  而这种识字,会些算数的人,如今还真不难找,虽然不知道叶昭为什么会好心帮忙,但李傕和郭汜按照叶昭送来的方法,很快便稳住长安局势,甚至对地方的掌控力都加强了不少,关中并未如历史上那般陷入混乱。
  “主公为何要助那李傕、郭汜?”成都,骠骑府中,长史张松皱眉看着叶昭,这个方法,对士人的损害太大了,士人最大的长处便是治理地方,如今却被告知十几个识些字,会些算数的人,便能替代他们,虽然做不了大事,却能安定一方,这让张松、朱煜这些人心中产生一股恐慌。
  实际上这种恐慌在叶昭大肆兴办学院就已经开始了,只是他们不认为这书院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媲美世家的人才。
  “帮?”叶昭靠在胡床上,闻言摇头笑道:“这是我心中一些想法,未曾推广,不知效用如何,是以送至长安,让那李傕、郭汜帮我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只是如此一来,若关中稳固,他日我军出川之时,若想攻下关中会更难。”平日里很少说话献策的张松,今天却异常活跃。
  “子乔过虑了!”一旁的戏志才笑着解释道:“关中之患,不在于无人治理,而在于派系过多,李傕、郭汜何人为主?樊稠、张济还有大量西凉军阀派系林立,久必生乱!主公如今助李傕、郭汜,也是不想关中元气损耗太过,我军他日若得关中,自然不想得一处废土。”
  张松深吸了一口气,对着戏志才躬身一礼,没再说话,只是这眉宇间阴郁之色却难以消散。
  “此番献策朝廷,也是让李傕、郭汜二人帮我等探路,益州不同关中,人杰辈出,然将精英大才只用于地方治理,未免可惜,我拟挑选一些官声不错的县令提拔至太守之位,成都书院已立一年有余,书院学子本就博学,经一年进学,书院已经推举了不少才干之士,我拟将这些人先去担任县令,再从民间选拔一些好学之人辅佐,骠骑府每年会派人前往各县考核,这些县吏之中,若有才干卓越者能通过骠骑府考核,便可入成都书院进学,各县县令则可继续筛选县吏,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叶昭微笑着看着众人道。
  张松、朱煜、秦宓、王累乃至吴懿、费观等人闻言面色都不太好看,叶昭入蜀一年,便尽收蜀民之心,如今这般做法,更是要将地方权利抓在手中,蜀中士人也好,还是东州士也罢,尽数被叶昭聚集于成都。
  名义上是纳蜀中英才于一地,可以发挥出更高的效率,实际上,却是彻底剥夺了他们对地方的影响力,此令一旦施行,蜀中士人之根基就算被彻底断了。
  虽然叶昭已经说过,世家之人也可参与进来,但经叶昭这般一番变动,世家的影响力和对百姓的威慑力,就彻底被叶昭抹平了。
  张松张嘴,想要说什么,叶昭开口笑道:“当然,诸位可以有意见,但此事,必须执行,关于此事,本侯今日并非在与诸位商议,而是此令令出之日,即刻执行,满宠,你负责监管此事进度,夏侯兰负责配合,但有抗拒者,可先斩后奏!”
  叶昭脸上笑容亲切,但语气却是冰冷无比,令准备劝阻的张松、吴懿等人心底一寒,这蜀中可不是中原,如今叶昭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和威慑力,蜀中士人还真没胆量去反驳叶昭的决定。
  “臣遵命!”满宠和夏侯兰大步上前,躬身领命。
  “即刻起,在书院张贴榜文,考核题目已经做出,明日进行考核,此番考核,挑选三十六人,出任广汉、蜀郡、犍为以及犍为属国、蜀郡属国各县县令,至于三郡太守,这几日骠骑府会汇总各地政绩择最优者担任,原太守以及其余县令入成都为官,不得有误。”
  “喏!”满宠与夏侯兰答应一声,告辞离去,叶昭也不理会面色复杂的一众官员,起身宣布散会。
第八十三章
父子之争
  虽然叶昭没有大张旗鼓的推动科考,但像这样通过考核选拔官员的方式,对于仍处于举荐制的大汉来说,无疑有着颠覆性的意义。
  科考还不具备条件,印刷术推广也不过四年多的时间,而且百姓大多忙于生计,根本无暇分出精力来读书,哪怕书籍已经不再是世家的专有物,但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依旧十分昂贵,家中要供养一个读书人,没有一定的家底可未必供养的出来,而叶昭也没能力去大肆推广教育,人才首先就跟不上。
  所以,叶昭将选拔的规模缩小,只在成都书院,至于其他郡县的学堂学子,只有努力学习,通过考核进入成都书院之后,才有机会入仕。
  不过饶是如此,这种革新,对于各个学堂读书的寒门或是百姓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关平兴冲冲的回到家中,跟关羽打了声招呼之后,便开始将自己的书本分门别类的拿出来进行温习,来到成都已经一年多了,关平感觉自己进步还是不小的,虽然比不上张任,但在兵法之上因为有关羽的教导以及在幽州时已经被关羽带着在军中历练过一些时日,比其他学子却是不弱。
  明天的考核不止限于文官,军中也需要招收一批新的基层将领,比如屯将、军侯、军司马这些百人将,关平准备参加考核,他估摸自己在兵法上的水平,就算不能直接当军司马,考一个军侯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年来,关羽在蜀中过得倒是舒心,不必再夹在公孙瓒和大哥刘备之间左右为难,叶昭待他不错,不说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骠骑府中,逢年过节,都会邀请关羽一起,而且叶昭知道关羽原配夫人已死后,这一年来,热心给关羽介绍了不少女子,或是蜀中名门之女,也有一些学院弟子的亲眷。
  只是关羽感觉,若自己在此成婚,怕是一辈子都难离开了,是以数次婉拒,但叶昭以及两位夫人却是乐此不疲,觉得有中意的,年纪差不多的,就会给关羽介绍,但也不会强求,全凭自愿。
  此外,成都书院中,还给了关羽一个名誉兵法教习的职位,让关羽有份体面地收入,又不至于让他觉得成了叶昭的下属,而且不必如其他教习一般天天去书院讲习,自由度很高。
  关羽在成都的宅院,是关羽自己买的,书院教习的收入可不菲,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而最令关羽欣慰的就是关平在这一年来,着实成长了不少。
  无论学问、武艺还是兵法。
  关平在带兵方面,有着充足的实践,如今在书院中接受叶昭麾下各个将领的传授,与以往经历印证,自然更容易吸收,在成都书院这一界学子之中,若只论在领兵方面,关平绝对是属于翘楚,哪怕是被叶昭颇为看重的张任,与关平也是属于棋逢对手的水准,只是张任比较全面,不止兵法学得不错,在律法、中庸方面,同样有不俗的建树,因此才稳压关平一头。
  “平儿?”关羽这几天没有去书院,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见关平神色亢奋,有些好奇的带着周仓来到关平的书房,却看到关平正在温习兵法。
  儿子好学,这是好事,但以往关平可没有这般回家之后还抱着书本学习的习惯,让关羽有些好奇,不由出声唤道。
  “父亲。”关平见是关羽,连忙站起身来,躬身道。
  “我儿这几日怎的……”关羽看了看桌案上的书本,笑道:“怎的比以往更用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3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