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胄(精校)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15

  
  十余万周军被杀的丢盔弃甲,被汉军一路追杀连坛州大营都没敢进,直接往南跑。若不是罗旭领着一万虎贲铁骑拼死断后,被汉军追杀了一百五十里的周军最后连两万人都保不住。
  一日之内连战八场,周军节节败退。罗旭的一万虎贲铁骑最后只剩下不足两千骑,而周军的精锐包括左武卫,右武卫,左骁卫九万多精兵一口气跑到汉周边界勉强集结的时候,只剩下不足两万人马。要不是赶来的右威卫大将军蒙虎带着五万援兵赶到,只怕汉军会一路追杀冲过边界去。
  即便如此,在自家败兵的冲击下,右威卫的兵马也是一阵大乱。要不是右威卫大将军蒙虎下令斩杀逃兵,说不定他这五万援兵都会被汉军一块赶回去。杀了上千的溃兵,右威卫的兵马才把阵脚稳住。
  十几万大军,就连留守在坛州大营里的五行大营兵马,右骁卫的兵马都被冲乱了。残兵分成无数路溃败,五行大营和右骁卫的兵马还算完整,左武卫,右武卫,左骁卫再加上虎贲精骑,十万大军算是彻底残了。
  汉军顺势收回坛州,分一万兵马驻守。刘凌亲自率领十余万大军在边界出驻扎,虎视眈眈的盯着大周的领土。柴荣身受重伤被人护着一路逃命,过了边界还没有苏醒过来。在晋州修养了十几天,才从鬼门关被抢回来。
  罗旭和右威卫大将军蒙虎集结败兵,从北汉分不清方向逃跑的乱兵被刘凌派人四处截杀,回到晋州的不过一万多人。二十万大军出征,清点人数后只剩下五万余残兵败将。算上支援来的右威卫人马,勉强也算是十万人马,在晋州与刘凌相抗。
  幸好的是刘凌并不想举兵进攻晋州,不然以周军的士气真不见得能挡得住杀红了眼如狼似虎的大汉平南军。晋州是后周的北方门户,一旦晋州被攻陷的话,那往东南则是一马平川,汉军士气正旺,谁能预料会不会一鼓作气打到东京汴梁去。
  刘凌在晋州城外十里扎营,命人将大胜的消息传回太原府。一天后有消息传来,西夏兴兵四十余万伐周,一举攻克灵州,然后兵马不停,长驱直入数百里兵围夏州。北方的大辽也趁人之危,兵出霸州,克雄州,围易州,定州,大周的乾宁军节节败退,眼看着沧州也保不住了。
  西夏兵如猛虎下山,大辽兵如群狼扑食,整个大周的北方都陷入一片战乱。只短短的二十几天,西夏克灵州兵锋向北直指被孤立的府州,自此大周数百里国土落入西夏人之手。辽军攻破雄州,易州,兵围沧州府。乾宁军八万人马被杀的只剩下不足一万人。病榻上的柴荣急调在青州的左领军卫兵马,在衮州的右领军卫兵马北上抗敌。
  又命驻扎在晋州的十万人马,分出右威卫近五万军开赴彰武,阻止西夏大军继续南下。不足一个月,后周就丢了上千里土地。沧州以北尽归大辽。彰武以北皆属西夏。国土面积锐减了近两成。
  幸好左右领军卫的大将军岳乐和糜荒两个人用兵谨慎,步步为营,将大辽的铁骑阻挡在瀛洲一线,再也难以往南半步。而大辽得了数百里繁华的国土也已经满足,忙着消化战果不再继续催兵南下。
  彰武一线,右威卫大将军蒙虎率军五万,集结个州府郡兵和各大户世家的私兵共计十余万人,在彰武以北大胜西夏大将李山虎,斩敌万余,阻止住了西夏大军南下的脚步。但是字彰武以北数百里的大好河山,却再也见不到大周的旗帜。
  西夏国主嵬名曩霄斩了李山虎,亲自率军进攻彰武。双方大战数场,各损数万人。彰武军宁死不退,嵬名曩霄兵三十几万围困彰武。
  柴荣急调汴州附近的左右龙武卫六万大军奔赴西北支援彰武军,又命麟州,凤翔,护国,永兴各地郡兵火速北上,共集结二十余万人马与西夏大军会战与彰武。双方来回拉锯了月余,西夏兵在彰武城下丢下了足足五万具尸体,见实在不能攻破,嵬名曩霄才带着大军缓缓而退。
  右威卫大将军蒙虎轻敌率军追击,被嵬名曩霄在夏州以南五十里埋伏,双方血战,彰武军损兵六万余,元气大伤。西夏兵乘胜追击,二十多万彰武军损失了一半。不过西夏兵马也是损失不少无力继续攻城,嵬名曩霄分兵据守,改灵州为朔方,改府州为永安,改夏州为定难。
  西北三州,尽归西夏。而东北易州,雄州,莫州,定州四州被大辽吞并。九十八州国土一下子丢了七个。沧州,瀛洲军民不敢出北门十里,其实大半的土地也被辽国占据了。彰武附近被西夏抢掠一空,成了一片废墟。
  正是柴荣焦头烂额的时候,北汉忠王刘凌奉北汉孝帝旨意,与大周议和。柴荣无力再战,派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翁和与刘凌在晋州城下会谈,划定边界,双方议和。周赔款钱三十万贯,马五千匹,其他物资不等。汉军遂退兵坛州,但平南军十万人马却并没有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周国的使节频繁与西夏和大辽的使节谈判,但军事上的失利根本就不可能指望一群文官靠嘴皮子把领土要回来。双方来回的扯皮,耗时三个月,最终大周失去的土地一寸也没能收回。
  右威卫大将军蒙虎,大都护罗旭虽然有抗敌的战功,但是兵败之下也不能得到太高的封赏,只是每人赏赐了帛五百匹,爵进一级。而北汉那边刘凌的战功太巨,再加上他已经是亲王,赏赐就更难了。如王半斤,程义厚,赵二,花三郎等人尽皆受到封赏之外,北方建雄军节度使何坤兵出东北在辽国铁骑缝隙里抢了大周的两个郡,加封冠军大将军。
  王半斤,程义厚,刘茂三人晋爵为县公,破例每人赏了食邑二百户。
  至于刘凌,只是收到了孝帝的一句口谕:“尽快稳定南方局面回来,朕……想你了。”
  刘凌留下原抚远军大部分人马驻扎在坛州,玉州一线。命原抚远军将军杜义为抚远军指挥使,茂元为副指挥使,安定南方乱局。等驻扎在晋州的周军缓缓撤离后,刘凌命令原建雄军将军罗三水,带领建雄军回归北方找何坤复命。
  又命刘茂为代领应州通守一职,在应州驻防兵马两万,策应坛州,玉州一线的汉军。刘茂按照刘凌的指示,在应州招募民勇一万五千余人,每日训练不断。
  刘凌见诸事借安排妥当,在他南下之后的第三个月初,率领从太原南下之后几经浴血后还剩下的一万八千人马,回归太原府。这一万八千人马经历了血与火的锤炼,已经脱胎换骨。不管是禁军,京畿大营,还是太原守备军的人,还活着的人都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千锤百炼的战士。
  从他们身上再也看不到青涩,畏缩,有的只是高昂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后周世宗柴荣在晋州修养了三个多月后,车驾返回都城东京汴州。来时气势汹汹的二十万周军精锐,回去的时候只带了一万余人的御林军。十六万大军埋骨在异国他乡,还活着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是愁云惨淡。
  再也没有了趾高气昂的气势,就连百选之兵御林军都一个个垂头丧气。车驾从晋州一路往东南走,半路上过昭义,章庆两地的时候守官文臣武将在城外跪接圣驾,柴荣却连车都没下,只是宽慰了两地守官几句,随即继续赶路。
  历时半个月,柴荣终于离开了那片让他永远也忘记不了的地狱战场,回到了繁华昌盛的汴州城。文武百官出城百里迎接圣驾,柴荣也只是询问了几句他不在时候朝中的事件,然后又钻回车马里,一直到了禁宫门口才出来。
  知道陛下心情不好,谁也不愿意触霉头,众文武报喜不报忧,都说陛下出征其间国内安定太平,没敢告诉柴荣在他北伐其间,寿州巨匪杨一山啸聚数万人,攻打州府,寿州方圆二百里之内已经没有人烟了。
  柴荣简略的问了众人几句话,就说自己一路疲劳回到了寝宫。梳洗之后,柴荣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找来画师,将北汉忠王刘凌的画像画好,就挂在自己的寝室里。柴荣要以此来记住这个让他遭遇了平生最大以此失败的人,永世不忘。
  虽然朝臣没敢将寿州杨一山造反的事告诉柴荣,但柴荣还是在第二天就知道了。他先是把满朝文武骂了个遍,随即派遣左武卫大将军韩庚领兵平叛。在北汉战场上被打的丢盔弃甲的韩庚大将军面对杨一山的暴徒的时候,终于再次显示出了一代名将的风范。
  韩庚指挥新从各府郡兵中补充了一万五千人的左武卫,两万余人在寿州南淮水河畔与杨一山的主力决战。面对已经拥兵六万,号称十五万大军的杨一山匪部,韩庚手持大槊身先士卒。一战将杨一山的大军打的落荒而逃,斩敌一万余,俘虏三万多人。
  杨一山只带着百余骑亲兵逃走,寿州之乱遂平。
  杨一山成了过街老鼠,他不敢往南,一路不断的往东北逃窜,进入了山东界面。凭着自己的威信他在沿途又招募了五六千山贼乱匪,一路往北烧杀抢掠。在山东地界与败给大辽铁骑的乾宁军遭遇,憋足了一口气的乾宁军打起造反的山贼可是一点儿也不费事。好不容易重整旗鼓的杨一山再次大败,带着三十几个亲兵钻进了大山里逃命。
  而这时,身在太原的刘凌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次婚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汉乱
  
  回到太原之后,刘凌的生活乱了好几天。不过这乱却不是烦乱,而是太热闹了。这次南下抗击大周的侵略,说实话包括孝帝在内都觉得前景堪忧。结果战争取得胜利的速度快到令人咋舌,很多人都觉得云里雾里的不切实际。
  气势汹汹的二十几万大军,就这么被忠王给灭了?
  刘凌回到太原府的时候,城里的百姓已经开始流传出他是神仙下凡的神话故事了。说什么在玉州城下刘凌站在云头念念有词,抓了一把豆子随意以撒,就变出来三十万金甲武士将周军杀的丢盔弃甲。
  还有的说刘凌借来六丁六甲之兵,一张纸符烧出去变成了汪洋大海淹没了一半的周军,然后再一张纸符烧出去变成滔天火海,烧死了另一半周军。还说刘凌借来后羿射日的神弓,一箭就将后周的皇帝射了个半死不活。
  总之是各种版本的神话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竟然有无知的百姓在忠王府门前焚香摆案,一跪就是一天,赶都赶不走。这些百姓求什么的都有,有求刘凌显威驱鬼避凶的。有求刘凌赐下一道符咒保全家平安的。还有求刘凌跟龙王爷商量商量给下一场大雨的,更有一个小媳妇哭哭啼啼的求刘凌保佑她赶紧怀上个孩子……
  总之,在太原百姓的眼里刘凌成了无所不能的神仙,比黄大仙还仙,比玉皇大帝还神,比送子观音还管用……
  而自从刘凌进宫后跟孝帝彻夜长谈回到王府之后,文武百官来慰问的是络绎不绝。送来的礼物在五天内就装满了三辆大马车,刘凌是来者不拒,送什么要什么,等凑够了一车就命人送到宫里去清点数目钉印成册,孝帝再派人送到国库去。
  明知道刘凌自己一个铜板都不会留下,可是送礼的官员们还是来来往往的好不热闹。足足半个月,刘凌收礼都收到手软了。不过好歹估算一下,国库这一下子就增加了至少十万贯钱的收入,都快够给大辽的岁贡一半数额了。
  对这样的结果刘凌笑着说照这么下去再来半年,大汉的国力肯定上升不止一个档次。
  其实刘凌也知道这些文武百官为什么蜂拥而来,虽然那些大人们谁都没提,只是祝贺忠王取得大胜,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刘凌知道他们冲着什么来的,还不就是因为刘凌在收复坛州之后缴获的那一箩筐书信。
  这些书信刘凌都大致浏览了一遍,他发现除了大学士苏秀和老宰相卢森之外,北汉的官员们都已经在暗地里对周称臣了。就连上柱国,天策将军苏虎咆,中书令欧阳仁和都包括在内。
  可不管是谁来登门道贺,刘凌一律笑脸相迎。来来往往十数日,众人终于隐隐猜到刘凌是不打算跟大家为难的。就连军机处的两个宰相级别的大人物都在大战期间跟后周暗通款曲,别人跟他们一比简直就是小喽啰。
  二十天之后,就在大家都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八门巡查司的人挨家挨户的开始抓人了。三品大员以上抓了七八个,其中就包括军机大臣上柱国大将军苏虎咆。三品以下的官员倒是抓的不多,只有四个人。
  在八门巡查司的人要进天策将军府拿人的时候,还发生了械斗。苏虎咆府上的数百家将,兵丁,小厮,仆役竟然拿起刀枪拘捕。他们据守住天策将军府的大门,利用弩箭等利器给八门巡查司的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最后还是岳麒麟请来圣旨,调集了京畿大营的一千兵马强攻才破了将军府。全府上下四百余口人全数拿了,又在苏虎咆的书房里搜到了他和周世宗柴荣来往的书信,还有和西夏暗通的证据。孝帝将这事交给刘凌处理,刘凌在文书上只批了一个字。
  斩。
  一日之间,太原城门外血流成河,一共五百多颗人头在城门外被砍了下来。不过围攻苏虎咆府邸的时候逃走了一个刀客,那人身手及其的矫健,连斩了十几名京畿大营的士兵,其中还有两个身手不弱的白总。那刀客用一把无鞘的雪亮长刀,几乎没有人是他的一回合对手。
  越墙逃走后,麒麟卫的人已经追了上去。不过在之后的几天,都没有查到这个人的踪迹。
  就在问斩了五百人之后,军机大臣,中书令欧阳仁和在朝堂上请罪,孝帝准其辞官,不杀。欧阳仁和痛哭当场,愧恨无比。
  这之后,孝帝听从刘凌的建议,从今年科举提拔上来的青年才俊中挑选了三十多个人补入各部,其中佼佼者被授予了高官。
  孝帝和刘凌都没心情学曹操焚烧书信收买人心的举动,现在北汉已经烂透了。这些人就是烂上加烂的毒疮,留下他们不但不会对皇帝的仁慈感恩戴德。只要不管是周军还是西夏大辽再次挥军侵略,这些人会像闻到肉味的苍蝇一样继续扑上去磕头称臣。
  都说破而后立,孝帝经过一场大病也算想清楚了。自己若是执意为了维持大汉朝廷表面上的团结,只怕对以后的日子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将那些喝血的蛀虫都清除掉,北汉这棵本来就不怎么茁壮的大树离崩塌之日就真的不远了。
  孝帝只给了刘凌十天的休息时间,然后就把朝廷上的诸多大事一股脑的塞给他。刘凌只能苦笑,然后就好像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投入进了繁琐的工作中。杀的那些人是必杀的,他们不光是在暗地里对后周称臣那么简单。刘凌甚至在缴获的书信中发现了不下一份北汉的军事布置地形图,各州府的军事标注的清清楚楚。
  对这样的人如果心慈手软,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大胜之后的喜庆并没有被太原城门外那一地的鲜血,那五百多颗血淋淋的脑袋冲淡多少。百姓们依然欢呼雀跃,太原城里依然张灯结彩。就连孝帝都破例出现在鼓楼上与百姓同乐,由此可见这一场大胜对北汉影响有多大。
  胜利收获的不仅仅是击溃了后周的二十几万大军,收复了坛州,玉州。更多的则是得到了民心。百姓们通过这一场大胜,让他们体会到了身为大汉子民的骄傲。感觉到了自己是被保护的,大汉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
  而在刘凌休息,收礼,然后杀人的这段时间里,后周,西夏,大辽几方面的情报通过刘凌手下影卫建立起来的,越来越强大的情报网收集而来。刘凌每天都会关注这些情报,一份都不会遗漏。
  总的来说北汉这次算是胜利者,但却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西夏还是大辽,这一次趁人之危出兵攻周都赚的盆满钵满。西夏得了三州十几个郡的土地,大辽得了四州的繁华城市,他们得到的利益远大于付出。
  而最让刘凌高兴的是,本来为了长远打算安插进周营的杨业在大周国内创造了一个奇迹。本来杨业的苦肉计算是白白的浪费了,谁也没有想到冯伏波引敌竟然引出来一场决战,并且让刘凌在决战中找到了胜利的契机。
  已经派影卫到大周境内准备接回杨业和那二十几个好汉子,但是杨业传回来的情报却让刘凌心神一震。
  刘凌没有想到,周世宗柴荣为了安抚败兵,居然会在朝会上召见了杨业等人!杨业自称杨山民,冒充了周军战死大将楚离火手下的一个小小队正。这样的身份,理论上一辈子也不可能被皇帝接见的。或许是听说了杨业他们二十几个浑身浴血,保护楚离火的身体力战不退的事被感动了。
  或许是为了安抚士兵收买人心,柴荣亲自接见了杨业,并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他一个明面上不过是个从九品的队正破格提拔为从六品的振威校尉,算一算竟然连升了六级,这是寒门子弟从军从来没有过的殊荣。
  并且柴荣将杨业分到了如今后周正当红的右威卫大将军蒙虎麾下任职,有资格率领一团五百人的兵马。这是一件好事,对北汉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要杨业忠心不变,他就会像一颗安插进大周军队内部的钉子!
  既然柴荣将杨业树立为寒门子弟从军的表率,刘凌就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他派了五十人的影卫进入大周,暗中保护杨业的安全。虽然杨业现在在大周的职位并不高,但是已经能接触到大周军队方面的一些内幕。
  安排好了杨业的退路,刘凌派影卫的人告诉杨业,凡事以自身安全为主,一旦发现自己有可能暴露立刻撤回来。而杨业则做了一件让刘凌都为之震动的事,这件事让刘凌对杨业这个人的认识更深了一个层次。
  陪杨业一起到了大周的二十八个汉军士兵,除了十二个杨业的亲信之外。都因为伤势过重而不治身亡了,刘凌自认为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也被杨业的手段震惊了。杨业这样做,无可厚非。为了自己的安全,将不能信任而又偏偏掌握了自己生死权利的人剔除。没有错,只是道义上让人无语。
  边界上的事告一段落,朝廷里的事也告一段落,刘凌的婚事终于正式提上了日程,而大力促成此事的,依然还是大汉皇帝刘卓。
  
  第一百二十二章
苏秀
  
  刘凌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这次抗击大周二十万大军侵略的战功该怎么封赏,实在让人头疼。孝帝是个能挖掘手下人潜能的优秀上司,于是将功劳的拟定就交给了刘凌未来的老丈人,军机大臣,金紫光禄大夫,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左丞相卢森来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