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胄(精校)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415

  看卢森头顶上那一串长长的名号就知道,在上柱国,天策将军苏虎咆被砍了头,太子少师,中书令欧阳仁和告老还乡之后。军机处里只剩下了他还有一个整日提心吊胆根本就踏实不下来处理政务的大学士苏秀。
  苏秀也不是干净的,只不过他暗通的不是后周而已。眼看着自己的同僚一个一个被得胜回来还带着一身杀气的忠王砍了脑袋,苏秀已经十几天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他只要清醒着总感觉后脖颈子上凉飕飕的有风吹过,就如同那砍人头都崩了刃的鬼头刀贴在自己脖子后面。
  原本以为仙缘人间那个如花似玉的丫头是上天给自己的艳福,现在才知道那是条能毒死人的竹叶青。谁能想到那个看上去一身媚态,千娇百媚的小娘子居然那么狠毒,自己一点便宜没占到还被她抓住了把柄。这件事就好像插在苏秀心头的一柄匕首,疼的他死去活来。
  他想过除掉那个祸害,可是派去的家将四个人死了两对。这他才知道自己低估了那个青楼女子能力,一个不声不响就能干掉自己手下最优秀的四个杀手的人,这样的女人就是一条毒蛇,一条看上去倾城倾国实则毒辣无比的竹叶青。
  刘凌回来之前,苏秀还没觉得有太大的危机感。毕竟后周世宗柴荣善战,周军二十万虎狼之师,刘凌还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一定。可是现在刘凌不但活着回来了,而且一回来就开始大开杀戒,这让他怎么能安生下来?每一天都是如坐针毡,别说政务,就连吃喝他都没有了心思。
  卢森是什么人,自然能看出苏秀的几分心思来。只是卢森也知道,论聪明孝帝天下第一的话,那忠王刘凌就是天下第二。连自己都能看出来苏秀心里有鬼,一帝一王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上面既然发了慈悲,给苏秀留了后路,那他也没必要纠缠。再说了,军机处五个重臣,已经杀了一个走了一个,若是再办一个,五去其三,这也是陛下在抽自己的脸。毕竟当初这五个人是他看重的,出了三个叛徒他自己脸面上也不好看。
  “苏大人,陛下将如何对忠王封赏这事交给咱俩来想,你可有什么意见?”
  卢森清了清本来也没痰的嗓子,将神情恍惚的苏秀从神游中拉了回来。
  “呃……此事还是卢大人做主就是,陛下对卢大人信任有加,苏某也相信卢大人能想到好法子。”
  苏秀仓促的回答了几句,这话全是马匹,一点意义都没有。
  卢森皱了下眉头,看着眼前这个北汉文坛的泰斗人物,他隐隐有一个想法从心里冒出来,那就是,这个人废了。
  卢森轻轻哼了一声来表示自己的不满,苏秀这样推脱的话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他是左丞相,正一品衔。苏秀是大学士,同样也是正一品衔。现在北汉的文官以两个人为首,在这样的乱世也就在北汉文官还能稍微受到一些重视。北汉在这个时代算是一个畸形的国度,各种方面都畸形。
  国土面积小的畸形,官员爵位乱的畸形,民政军政更畸形,就连生存的条件都是畸形的。北汉就好像一个生存在夹缝中的畸形孩子,想活下去不是自己填饱自己肚子就成了。要看周边几个强壮的大人脸色,苟延残喘。
  且不说西夏,大辽,吐蕃这样马背上得天下安天下的国家。就是南方素来宣传是中原大国礼仪之邦的大周,后蜀,南唐等国,文官的地位低的让人无语。可以说,卢森这样的人在北汉为官是他的不幸,因为他才能绝对不仅仅是治理一省之地。同样,他也是幸运的,若是在别的国家为官,搞不好早就成了牺牲品。
  正如一心求死的宁浩,他的能力不强吗?他的官职不高吗?
  所以卢森很珍惜自己的机遇,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北汉这个畸形却倔强的生存着的孩子。在他的心里,北汉,已经就是他的家。
  苏秀的举止反常,卢森可以不管,但是政务上如果苏秀有所推脱,卢森身为百官之首就不能不提点他两句。
  “苏大人,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啊?”
  听到卢森的问话,苏秀吓了一跳。
  “苏大人。”
  卢森朝着勤勉殿的方向拱了拱手:“陛下将这件事交给你我在商议,这是陛下对你我的信任。既然陛下将这件事交给咱们办了,身为臣子就要尽快尽善尽美的做好。苏大人,这几天你好像有什么心事吧?”
  见苏秀脸色一变,卢森接着说道:“苏大人恐怕是被繁琐的家事烦扰了?这有情可原,但你我身为臣子,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家里的烦琐事就先放一放,还是先把心思都放在朝廷上。”
  苏秀听卢森故意说他是因为家事烦恼,心里着实的感动了一下。他的老脸一红,随即躬身道:“卢大人,苏某确实是因为家里的一些琐碎事弄的心烦意乱,是苏某失职了。”
  自己这些天确实有些失神,卢森不可能猜不到是因为什么。卢森是皇帝那里除了刘凌之外最受宠信的臣子,既然卢森点明他是因为家事而烦恼,他又怎么会猜不出这是卢森在暗示自己,陛下并没有打算对自己下手。
  叹了口气,卢森道:“苏大人,陛下昨天才说过,苏大人是国家栋梁,是朝廷的柱石。陛下如此信赖,苏大人,卢某相信你明白陛下的苦心。”
  见苏秀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卢森进一步点明。
  苏秀一揖到地:“谢卢大人提点。”
  卢森扶了他一把道:“苏大人,还是尽快把陛下交给咱们的差事办好了吧。其他的事,就先都放一放。”
  苏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忠王的封赏确实不好办啊,论爵位,忠王已经位居极品。论官位,忠王还是军机处诸大臣之首。论武职,忠王六州兵马都指挥使还没有卸任。再封赏……难了。”
  卢森道:“忠王的功劳之巨,身份只尊崇,确实再难封赏了。不过陛下交代下来的事,咱们总不能推诿了事吧。”
  苏秀看了卢森一眼,欲言又止。
  卢森知道他有话要说,于是笑了笑说道:“苏大人有什么提议尽管说,话不传六耳,即便有什么说的不妥当的地方,我也记不住。”
  苏秀道:“我的意思是……既然忠王已经位极人臣,咱们可以换了思路去考虑,比如……忠王即将大婚,王妃的身份是不是可以……”
  卢森脸一红,这个话题不是他能回答的。忠王大婚,王妃是他的女儿卢玉珠。自己身为刘凌的准岳父,在这个话题上还是回避的好。苏秀的意思他明白,既然刘凌的身份已经尊崇至极,仅次于皇帝陛下。再封赏就只能换一个角度了,比如可以给他的妻子一份大大的荣誉。
  卢森清了清嗓子,尴尬的笑了笑道:“这事还是陛下定夺的好。”
  苏秀眼神一亮,随即说道:“嗯,确实。回头我把想法写成折子递上去,还是让陛下定夺的好。”
  苏秀出这个主意,不过是灵机一动想到的。他提出来,一来是为了对卢森刚才的提点表示谢意,二来是变相的拍一拍这个卢森这个当权派的马屁。以后的朝局只要不是疯子傻子都能看出来,卢森是百官之首,刘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家联姻,这北汉的朝廷就彻底成了他们两家的了。
  放着这么大一份人情不赚,苏秀还不得悔死?如今虽然陛下不打算对自己下手,但是显然不会再想以往那样受宠。苏秀也曾经想过,自己并没有和周世宗柴荣有过书信来往,为什么陛下对自己的态度变得冷淡了?而且陛下不动自己,说明陛下那里到底还是没有自己证据的,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苏秀一点也想不起来。
  这才是他发愁的原因,不知道陛下到底有没有掌握自己的通敌证据。可是刚才听卢森的口气,陛下似乎是对自己很不满的,但是却并不打算将自己治罪。这让苏秀在稍微踏实一些的同时,又患得患失起来。
  陛下的圣眷怕是再也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了。苏秀也明白,要想继续在朝廷里安稳的过下去,刘凌和卢森这两个人是必须要巴结的。
  他见卢森并不反对自己的提议,于是告了个罪,自己转过身借助微弱的灯光开始撰写走则。卢森其实想拦,可是念及自己的女儿若是没有个匹配王爷的身份,难免受气,于是也就装聋作哑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周延公的功劳
  
  人在朝中好办事,尤其是军机处的大员,想给陛下递折子远比下面的官员们要容易的多。苏秀虽然失了宠,但这点权利还是有的。虽然他能感觉到陛下在态度上已经对他起了疑心,但是不管怎么说,权利上一点都没剥夺了去。
  每日里的奏折都归他和卢森两个人整理,按照缓,轻,重,急分成四类。缓字类的奏折就先放着,等陛下有时间再看。像这类的奏折,多半是弹劾某人的。卢森和苏秀都会做人,知道陛下也不待见那群御史大人们,所以凡是弹劾的奏折通通归为缓类。当然,若是涉及到重大案情的,他们俩也不敢压下不报。
  在苏秀眼里,那些当御史的都有病。你看看今天这折子,居然还有个叫裴干净的御史跳出来弹劾刘凌,说他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但是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又是仁义之君,建议不要杀了刘凌,削去官职,贬为庶人就行了。
  苏秀看了这样的奏折连生气的心都没有,跟这样的白痴同朝为官苏秀都觉得自己低级了。有不臣之心,亏他也想得出来这词。你要是弹劾忠王偷了邻居家一只羊,或者弹劾忠王刘凌偷了街坊一只鸡,这说出来大家还能当笑话听。非得说忠王意图不轨有造反的心,苏秀都怀疑这个裴干净是不是脑袋让猪拱了。
  当初皇子夺嫡,忠王掌控了京畿大营的三万军马,要想登基为帝还真轮不到现在的陛下。这事远了不说,就说前阵子忠王领着十几万大军抵抗大周的侵略,手握雄兵,要想反早就扯起大旗了。可是偏偏这个不带眼的裴干净在大军得胜还朝的时候跳出来,连苏秀这样的文人都想揍他丫的了。
  对于这类奏折,苏秀想都没有就丢进了垃圾桶里。缓字类都没有地方放这种东西,擦屁股都嫌纸太硬。
  苏秀这个人做事还算公正,除了怕死之外其他的品质还算不错的。他能认认真真的将各州府递过来的报灾折子放在重字类里,能将各地官员上书恭贺忠王大胜还朝的折子放在轻字类里,当然,也能将自己写的那份关于建议在忠王大婚之前给卢玉珠更高的一个身份的奏折一不小心放进急字类里。
  今天急字类的奏折一共只有四份。
  一份是关于战败后大周方面军事动向的,一份是关于西夏方面索要帮助出兵大周而付出的军费钱粮的,一份是大辽国发来的通知说来收取岁贡的钦差不日就将启程赴太原的。还有一份就是苏秀自己写的了。
  孝帝对卢森和苏秀在能力上还是信任的,这些日子以来各类奏折的归分还算合理。出于习惯,孝帝最先要看的就是急字类的奏折。
  对于大周方面的动向,孝帝看完了之后放在一边。然后看了西夏索要帮助费用的国书,随即皱了皱眉头,看西夏方面所要的数额并不巨大,大周方面的赔偿拿出三分之一就能应付过去。然后在拿起大辽方面的那份,才看了几眼顿时就被气的变了脸色。
  辽国居然狮子大开口,将岁贡再次提高了一倍!如果是这样的话,后周赔偿过来的钱粮还远不够支付辽国岁贡的!
  这简直就是在喝血!喝大汉百姓的血,和前方浴血奋战将士们的血!
  紧紧的攥上了拳头,孝帝的脸色白的吓人。过了好一会儿,他的脸上才渐渐的恢复了几分血色。叹了口气,他吩咐道:“小六子,把这三份奏折封起来送到忠王府上,请忠王过目,告诉忠王,晚上朕在宫里等着他一起用膳。”
  小六子应了一声,用黄绸将三份奏折包了,然后躬身退了出去。才走到门口,孝帝又把他叫住了。
  “等一下”
  小六子躬身道:“陛下,还有什么旨意?”
  孝帝想到一件事,不由得笑了笑。被烦心的国事弄的皱紧了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几分,想到这件事他心里憋闷感也恶作剧般的晴朗起来不少。
  “告诉忠王,带他府上小丫鬟柳眉儿一块进宫。”
  “奴婢遵旨。”
  小六子躬身退走,皇帝的旨意不敢耽搁。叫了两个当值的侍卫一起,领了马之后小六子快马加鞭直奔忠王府去了。孝帝等小六子走了之后拿起急字类最后一份奏折,才看了两眼就被气乐了。
  “这个苏秀,自作聪明。”
  他笑了笑,喝了一口茶水。茶已经微凉,但是孝帝并不打算叫人来把茶换掉。宫里面的人烹茶的手艺不错,放了点盐,香料,茶味很香。
  “卢玉珠已经被朕认做了义妹,封了郡主,你还打算让朕给她什么爵?”
  想到苏秀留着山羊胡一说话就摇头晃脑的样子,孝帝就想笑。这个家伙,没有什么气节,但本事还是有的。做事情也认真,更是写的一手花团锦簇的好文章。只是可惜了,本来能得到重用的。卢森年纪大了,军机处的事本打算慢慢的移交给苏秀,谁知道这个家伙竟然有投敌的嫌疑。
  想到这些孝帝就烦,烦的厉害。
  将奏折暂时放在一边,拿起重字类的奏折看了起来。这一类的奏折基本上都是报灾的,现在已经是隆冬时节,北汉各州基本上从五月份就没有下过雨了。各地都遭了旱灾,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各地的折子都是请求朝廷拨粮救灾的,各州府的灾民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四十万。
  就算每餐只给一碗粥喝,一日两餐,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这次南方大战,已经把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打空了。这还是忠王刘凌速战速决,要是再打个一两个月,只怕连大军的军粮都供应不上。大户们捐上来的粮食还有一些,再加上大周赔的,勉强能凑够辽国所要的岁贡数目。只是这样一来连给将士们的赏赐都要减少,甚至拖后。
  若是都拨给地方赈灾的话,只怕辽国方面不好应付。可是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子民饿死,实在是两难。咬了咬牙,孝帝提笔批示,各地开粮仓赈灾。至于大辽方面就放一放吧,先让灾民们勉强活着。只希望等来年风调雨顺了,日子也就好过一点。
  前两天忠王刘凌说他有办法应付辽国的钦差,只是问了半天他也不肯透露,直说山人自有妙计,装的好像一个骗吃骗喝的神棍。不过一想到刘凌说话时嘴角上挂着的自信,孝帝心里就一阵松快。
  是啊,有自己这个九弟在,仿佛什么事都有解决的办法。
  今晚上吃饭,一定要好好问问他到底有什么办法应付辽国方面。孝帝已经难受了好几天,不知道答案他睡觉都不踏实。
  将报灾的折子放在一起,让太监们送到军机处去,告诉卢森和苏秀两个人整理出一个数目交给户部,也好统计一下各地需求的粮食数量。
  在翻开轻字类的奏折,孝帝顿时就哭笑不得了。这一类的奏折九成九是上表恭贺忠王凯旋的,为了表示地方官的孝心,乱七八糟的礼品占据了每一份奏折上的很大一部分页面。孝帝苦笑,难道朕成了搜刮官员私产的无良地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4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