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6

  刘娘子摇摇晃晃站起来,梅枝连忙扶住,却被刘娘子推开。
  李佑也立起,刘娘子上前一步,顺势倒在丈夫怀中,双手死死勾住了丈夫的脖颈,随后便醉的一动不动。
  李佑此时忽然明白自己这妻子的心意了,不知为何感到十分好笑,看来是她产生了严重危机感的后果。俗话说,酒壮怂人胆,明摆着是借酒壮胆求欢,不过主动到这个程度,估计已经是她的极限了。
  梅枝指了指内屋那张描金纱帐大床,李佑便抄起自己妻子那堪比上辈子名模的高挑身子,丢到床里。
  刘娘子醉到不省人事,手足犹自滑动不已。李佑顺势解开她的衣裙肚兜底裤,露出裹在里面的白条条细皮嫩肉儿。
  说来惭愧,成婚一年,李老爷还是首次看到自家妻子的清晰全身春光图,感到一股别样的新鲜。
  趁她醉,要她处,李老爷抱着机不可失的心思扑了上去。才刺入枪头,便觉阻力重重,再一用力时,突然耳边响起一声足以划破苍穹的尖叫:“啊——”
  原来是昏沉沉的刘娘子忽感下身剧痛,借着酒意高声尖叫。顾不得耳中被震疼的李佑微微一愣,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听到妻子发声罢,有纪念意义啊。
  声线饱满的叫完后,却见平躺的妻子仰了头,果断昏迷过去……这让伏在她身子上面的李佑哭笑不得,刚起了兴,就这般遭遇,该继续还是撤退?
  恰好此时,梅枝半掀帐子探头探脑的查看,叫骑马难下兴致高张的李老爷逮个正着。一把拉进来也剥了衣裙,光身溜溜的按在刘娘子身旁空处,换了洞口继续做那神仙事。
  老爷进进出出地舒爽,婢女哼哼唧唧地配合。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李佑眼角瞥见旁边自家娘子似乎清醒了,正在半睁眼睛的偷看自己与梅枝。
  他贼心又起,伸手扣住娘子,便要再次换回那刚刚流过血的洞口。
  “夫君休要!”刘娘子害羞的双手紧紧掩住身躯要害地方。
  李佑和梅枝顿时都愣住了,彼此面面相觑,确定自己并非幻听,失语两年的刘娘子真得说话了。
  然而那刘娘子面对夫君左右遮掩,似乎又不开口了。
  婢女梅枝忽然赤身露体的一跃而起,将刘娘子扳住,叫道:“老爷速速!”
  一个女人强行按住另一个女人唤他上马,这场面叫李老爷大饱眼福、大感刺激,当即分开娘子那胡乱踢蹬的两条长腿挺身而入,一通到底。
  惹得刘娘子连续尖叫数声,连带她身上香气混合酒气,撩拨得李老爷产生了种特别的兴奋,更加用力起来。
  “呜呜呜,疼痛的很。”刘娘子又出声哭泣。
  梅枝松了手,试探性安慰道:“不要紧,女人家第一次都会痛的。”
  “夫君变得好可恶……”刘娘子无意识答道。
  梅枝大喜,这法子果然有用,小姐似乎重新会说话了!见老爷还在不怜香惜玉的卖力气,便使劲推李佑道:“主母是第一次!求老爷你缓缓罢!”
  李佑却猛然停顿,随即瘫在刘娘子身上,抬头喘着气对梅枝道:“缓个屁!已经完事了。”
  梅枝皱眉道:“那脏东西快拿出来,小婢打水给主母洗洗。”
  刘娘子却拦住道:“稍待一会儿,母亲说这样容易怀上。”
  及到次日,正房大娘子口疾治好的消息传开后,全府女性一齐来向她道喜。此外李老爷大赏群仆,每人一两,以为庆贺,毕竟是了却一桩心事。
  关绣绣有身孕,金宝儿带着女儿,均不方便,李老爷便连续在大房留宿了几夜,离出发去京师的日子也渐渐近了。
  
  第189章
离乡进京
  
  夏去秋来八月初,苏州府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分守苏松道。也就是说,原道台石大人要走了,朝廷允了他致仕,并仍按惯例赐与冠带,算是给老臣体面。
  从年初三月到如今八月,算起来石纶石大人也就当了五个月的道台便黯然去职,这恐怕是事先谁也不曾料到的结果。一代能臣败走麦城,令人唏嘘。
  数日内交接完毕,石大人无事一身轻,也不想在伤心地久待,这天便低调登船,欲动身回乡。
  话说苏州城西最近筑了右门、开了李塘,新城门水道都比阊门宽阔易行,也能通往运河。所以离得近的人要出城,自然不会再去挤阊门,石大人的船只便取了这新道而行。
  舱中石大人与高先生对坐而谈,“我如今一事无成放舟还乡,怕是要耽误你了,故而我欲荐你去友人处作幕如何?”
  高先生感慨道:“东翁不必,我也打算回家,今后将这些年见闻著述成书,也不枉在各地走了一遭。倒是东翁你,真欲如此袖手而去么?连个送别仪式都没有。”
  石大人伤感道:“时运不济,不归去又奈何?”
  没说得几句,却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大呼小叫之声此起彼伏。
  高先生推窗外望,看见岸上百十来人聚集沿着河边跑,有人喊道:“大人慢行!小的们感念恩德,愿以薄酒践行!还望大人不吝赏脸成全小的们心想!”
  高先生忽然激动起来,回头道:“东主你看,这便是民心!民心可喜!是非曲直自有一杆秤!”
  正襟危坐的石大人也忍不住探头朝外扫了几眼,心里五味杂陈,这苏州府的百姓,也不全都是刁民哪。他这样的好官,终究是好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被认可的石大人胸怀激荡,起身出舱到了甲板上,更加感到受之有愧,叹口气要开口。
  不料有人却抢了石大人的台词高声道:“父老们何须如此!本官岂敢当!还请回罢!”
  热泪盈眶的石大人沉溺于感伤不能自拔时,突然听到这个不熟悉但绝对难忘的声音,头晕目眩地差点吐出一口老血,身后的高先生也不禁仰天无语。
  旁边有一艘首尾长十余丈,船舷高六七尺的大船,船头临风玉立衣炔飘飘者不是李佑又是谁?
  刚才石大人与高先生也曾注意到这艘并行的船,不过没有多想,谁能想到这是李佑的船只?其实李佑也没有想到旁边船里坐着悄然离去的石大人。
  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再次凑巧碰到了一起,一如石大人上任时候。
  原来岸上这群人,都是来招呼李佑的。只是他们高呼大人慢走,叫石大人听在耳中还以为是给他送行的,很是自作多情了一把。
  石大人今天是卷铺盖走人,但李大人又何尝不是走人?两对头居然巧合到同一日离开苏州府,老天爷有时候也挺会开玩笑。
  对于李佑来说,苏州府换道台这样的官场大事,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了。朝廷诏令补监者十月入学,如今已是八月中,不走不行。
  幸好西城水陆工程业已完工,于是李大人成为继两千年前吴王阖闾筑城开门之后,第二个修新城门的人。从景和七年起,天下名城姑苏八门便多了一个右门,所以他的印记和名字已经牢牢刻在苏州府。
  前日赵家出殡,李佑又卖了个大人情。也不讲究吉利不吉利,于这日正式开了新建的水陆城门放赵家出殡队伍出城,又给了赵家大面子,得了赵良义老大人两封信。
  除此之外,当铺嘱咐过黄师爷照料,家事托付给赵良礼大官人照看,他再没什么牵挂的事。
  此次入京,李佑带了五百两银子,身边有三人侍候左右。长随张三不消说,比平常多的两人乃是小竹兄妹。
  小竹的哥哥身材雄壮,名唤韩宗,又是常年做重活的,很有几把力气,而且他在京师服过役,有点见识。李佑见了后觉得可用,便收在身边做了长随,兼职保镖打手。
  至于小竹,是在金姨娘的提议下,全家人集体决定塞给李佑带着上路的。因为老爷在外多有不便,身边总的需要有人照料,穷人家出身的小竹能吃苦,身体又好,人也伶俐,跟着老爷出门最合适。
  何况金姨娘房中多了女儿后,奶妈婆子都有,不缺小竹一个婢女。
  当李家下人们目送欢天喜地、心有不轨的小竹尾随老爷而去,便打起赌,老爷下次回家时候,小竹姑娘还是不是姑娘?
  李佑所乘大船,当然不是他的,是他从宋家借的。船名小楼,宽阔长大,内外两层,摆设舒适,专为远途出游所造。
  话扯回来,石大人不经意间没想到自己自作多情一把,他目睹李佑的大船缓缓越过自家坐船,摇摇头回了舱,对那人他已经生不起气了。
  高先生唯恐东主心里憋闷,故作愤然道:“投机取巧之徒,偏能沽名钓誉!世道人心常觉其非!”
  那边李佑也不上岸,只立在船头与岸上人应酬对答几句便顺挥手而去,和石大人一前一后告别了苏州府。
  京师距离苏州府两千余里,走运河水路大约费时一月。不两三日,便过了江,顿觉两岸风物一变。这运河沿途,一路上大城有扬州、淮安、徐州、济宁、临清等处,当然也是大税关所在。
  可惜李佑时间不是很充裕,只有赶路的份,没这个功夫一路慢慢游山玩水。只是到了东昌府临清州,下船晃悠了一日。
  无他,这是陈巡道老家所在,李佑怀揣的一叠书信中,有一封便是陈巡道的家书,叫他顺路捎带送回陈家的。
  此外李佑还发了一笔小财。在扬州停泊时,遇到个与宋家相熟的商人,正要贩货北上,便趁机与李佑同行,并赠了五十两银子给李大人。
  因为李大人有七品官身,虽然放眼天下不算什么,但有个实惠好处是过关可以免税,这省了那商家无数麻烦。不是看在熟人面上,五十两是绝对买不来七品李大人作护身符的。
  路上别无可赘述,九月中某日,天黑前听到船家禀道:“李老爷!快到通州码头了!”
  李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终于颠到终点站了。即便是习于水上的南人李佑,在船上晃了一个月,也有点忍受不住。
  通州位于京师之东,乃是运河北方终点,号称皇家码头,要进京的人和东西都在此下船转陆路。
  眼看今日已迟,李佑还得再通州住一晚,明日才好进京。
  
  第190章
通州一夜
  
  话接上回,却说李佑听船家禀报已经到了通州,便与随从们出舱,要看看这天下第一码头的气象。
  借着夕阳残照,入眼只见得水道纵横,万舟云集,店肆密布,好一派繁华盛世风貌。
  不过……这景象太亲切,太眼熟了,小竹疑惑道:“奇怪,奴家觉得好似又回了家。”
  李佑也有同感,恍惚间仿佛身处故乡一般,只有这秋高气爽雁南飞的感觉是江南很少有的。
  陪同的船家笑道:“此地因为河多船多,也是称作京东江南的。”又道:“过了今夜,还请李老爷自行前往京城,小的这船不能前行,要掉头回南了。”
  张三上前不满道:“大胆!前面明明有水路,如何不能走?哪有甩客于半途的道理!小心回头请你家宋老爷扒了你的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