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426

  船家慌忙解释道:“张大爷息怒,这怪不得小的。从通州到京城的河道,多少年来时淤时疏,朝廷为保运粮只许行漕船。故而其他人等一律在通州下船,换陆路进京,所以并非小的怠慢。”
  李佑见张三闹了笑话,呵斥道:“不要现眼了,你去打听官驿所在,我们今夜搬了行李宿于驿中,定好车马,明早出发去京城。”
  官员想在驿站不花钱的白吃白喝白住,需要持有勘合。这个象征特权的东西,由兵部发出,每年都给京师各大衙门以及地方省、府配发一定数量勘合。
  按照制度,一般情况下京官出京和地方方面官级别出行才可以领勘合,李佑论级别、论公务,都没资格。
  但制度和实际总是有点差别的,李大人手里偏偏就捏着勘合,不消说,自然是从王知府那里哭穷勒索出来的。有了这个东西,一路上方便了不少,真是出门在外必备利器,两千多里长途基本没有花销。
  不多时,张三回来,对李佑道:“老爷!那驿站起先说人满了,不愿收留。小的说老爷有勘合,才很不爽利地答应接纳。”
  话说这通州驿也叫潞河驿,通州码头是天下第一码头,出入京师必经之地,故而通州驿自然也成了天下第一驿站,俗称的京门首驿也。这个驿站迎送的高官显贵太多了,李佑这种外府七品并不入眼,不殷勤也在意料之中。
  李佑一行便下了船,入住通州驿。诺大的驿站,占地虽广,却只给李佑主仆分了三分之一个小院落落脚。这处四合院很狭窄,有北、东、西三面小房屋,李佑四人便用了东面两间,老爷和婢女挤一间,两个长随挤一间。
  对此李大人虽不甚满意,但也只能无奈苦笑,眼看天色已晚,人生地不熟的也懒得花钱另寻地方了。
  吃了些驿站提供的粗茶淡饭,又漱过口,李佑顿觉疲意上身,准备歇下。同屋小竹瞪了半天,也不见老爷有什么暧昧暗示,只好收拾起桌子。老爷不让上床,她便只能趴着凑合一宿。
  李佑刚脱了外衣,打个哈欠,便听见敲门声,就住了手。小竹在门内叫道:“外面是谁?”
  “在下居北屋者,同住一院,即是有缘,携美酒而来,可否一叙?”外面人道。
  原来是打交情的,很常见。这年头,大家都是这样,技术条件有限情况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结识有用人物,能住进驿站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
  不过李佑委实累了,也没兴趣和这个不知什么来头的人扯淡,高声推辞道:“微恙在身,不便迎客,阁下见谅!”
  外面便没了声音,李佑和衣而卧,正要睡着,敲门声又起。
  “外面何人?”小竹隔着门板问道。
  却听外面人小声道:“里面这位大人打扰了,需要特殊服务否?”
  李佑陡然笑出声来,这年头怎么也流行这个样子,抱着戏弄的心态叫一声:“多少银子!”
  外面那人大喜道:“本人做事童叟无欺,包大人满意!”
  “不必了!本官不需要!”李佑很干脆地拒绝道。
  外面那人连忙道:“大人不必疑虑,小的先办事后收钱。我等在各部院都有相熟人物,无论求官办事,包通关节,不成退钱!”
  误会了,原来是个掮客之流……李佑一想,自己的特征还符合他的客户标准,难怪抹黑找上门。有钱有权的,自然去住那好院子。他这样委委屈屈挤在小院的,多半都是中低级小官。
  此类人进京办事,自然需要寻找门路,于是这“特殊服务”便产生了。至于服务有没有效果,鬼知道。
  李佑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知道这个行当最鱼龙混杂,不过反正他只是去读书,用不到。
  好容易打发走外面的人,李佑再次和衣而卧,再次要睡着,结果再次被吵起来……忽然听见外面脚步嘈杂,进了院子,又过一会儿,便有人站在院中高喊:“奉命监察御史在此!闲杂人等回避!谁是李佑出来相见!”
  李佑原本抱着事不关己念头,却明明白白听到自己名字,还有个御史在院里。国朝的御史,虽然只是七品,但比前朝厉害得多,外府七品李佑不敢轻慢,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好起身开门。
  院中打着火把,火光下果然看见一位高个子乌纱官袍者立于当中,旁边陪同的是驿站驿丞,李佑住进来时见过的。此外随员若干,看热闹观众若干。
  级别是一样,李佑随意拱手道:“这位大人请了,不知有何贵干。”
  那御史点点头道:“本官乃监察御史任公道,奉命巡饬驰驿事,查至此处,听说李大人是手持勘合入住?”
  李佑心里警醒,自己这勘合说到底是有违规嫌疑的,不过这样干的人多了,法不责众,今天怎的就有人上门相问?便斟酌道:“任大人为何问起此事?”
  任御史身边随员呵斥道:“有或者没有,一言而出!啰嗦其他作甚!风宪行事你也能问?”
  李佑闻言大怒,大家是一样的七品,即便京官御史清贵看不起外官,但这随员也未免太目中无人了!冷哼一声不理,且看任御史作何计较。
  
  第191章
踩出个什么东西?!
  
  任御史见李佑望着他,遂拱手还礼道:“李大人请拿出官告、勘合,本官要核实登录。”
  李佑真纳闷了,任御史与他无冤无仇外加素不相识,半夜闯进来为的哪般?
  核实登录……说得轻巧。告身与勘合这类东西,都叫文凭,一旦交出来,就等于进入了监察程序,人证俱在十有八九会吃排头,这岂是满心想要升官的李佑所愿意的?
  不经意间被抓了小错误现行的李大人忽然有所感悟,估计三个月前的石参政就是这个郁闷心情……报应不爽哪。
  火光之下李大人的表情阴晴不定,却把又目光投往驿丞,伸手指着质问道:“想必是你这贱役从中做鬼,本官与你素不相识,为何陷害?”
  关于底层小官吏的门道,李佑也是此中老手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通州一天往来无数人,姓任的御史哪有闲工夫能找到他,肯定是驿丞为了巴结去通风报信。
  那驿丞坦然答道:“御史巡查,下官如实汇报也是职责所在。”
  通州驿驿丞虽然是个不入流官员,但在这个位置迎来送往的见过不知多少贵人,眼界太大了,有御史撑腰的话一个七品外面推官确实也不算什么。何况这位李推官登记入住时,已经露了杂流出身的老底,实在没什么可怕的。
  听了答话,李佑便隐隐约约猜出几分真相,若这时候还猜不到,那就别做官了。大致情况应该是:不知什么原因,任御史开始巡查违规驰驿传乘之事,要驿丞提供点软柿子捏,而他李佑便被驿丞当成软柿子举报了。
  简单一句话说,就是李大人看起来比较好欺负……若话从头说起那就长了,原来近些年来天下驿站的花销让朝廷不堪重负,每年光从国库掏走的银钱就高达百万以上,朝廷有点吃不住劲。
  究其原因,最大原因就是冒领勘合者甚多,几乎成了官场常态,有点本事的人出行都要去弄一张。驿站既疲于应付,也常借此虚报开销,加起来靡费甚巨。
  所以朝廷决意整饬,一方面由兵部收紧源头,另一方面派御史分赴各处巡查整顿。任御史负责沿运河的直隶、山东、南直隶这一条线路,位于枢纽要津的通州便是他的第一站,也是重中之重。
  李佑运气不佳,正好在风头撞到了枪口上。
  说实在的,任御史这个活计不好干。有本事违规领到勘合的人,那自然是多数是有背景后台的。打个比喻,宰相的家奴,尚书的小舅子之类的人物就算拿着勘合招摇过站,难道真去查他?
  不去管也不行,奉命外出巡查,一无所获就是最大的失职!回都察院考核休想过关。惹出昏庸无能的名声,这御史也别想干了。
  头疼归头疼,倒也难不住任御史,大象踩不动,但可以去踩蚂蚁啊。
  在国朝,监察体系前所未有之强大,几乎与行政体系呈现并驾齐驱势头。当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固然差不多,但风格大略可以分两种,抓大放小的和抓小放大的。
  抓大放小的图名声,专跟皇帝宰相尚书巡抚之流过不去,要的就是以小注博大彩。而抓小放大的则是图实惠,与高官显贵拉好关系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位任御史,便是属于抓小放大的那种御史,到了通州便吩咐下去,各处驿站里若有合适的违规典型便报过来。又吩咐道,大了不好小了也不好,就要那六七品的不大不小正合适。
  所以说,李大人和衣床中卧,祸从天上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看起来太好欺负。
  首先这厮只是个在朝廷无根基的外府小官。其次从登记记录看来,这厮到京城是为坐监的,说明他并非科班出身,不会有厉害关系网,也不会有多大前程。第三,这厮被安排到偏僻小院,与奴婢挤在一屋也不吵不闹,说明他没底气。
  三点总和起来,在任御史眼中,李大人岂不正是个软弱可欺的违规典型?抓住处理也就处理了,合该他倒霉。公私两便,无有后患,实在妥当。
  话扯远了,却说李佑磨磨蹭蹭的,惹得御史随员不耐烦,又喝斥道:“阁下不要拖延时候了!还不速速拿出各项文凭查验!”
  又把李佑的火气挑起来了,要说今天谁最可恨,莫过于这个不知道姓名的属吏。
  在虚江县和苏州府,李佑好歹也是小小的土豪,知府道台都奈何不得他,心态骄矜惯了,到了这儿竟然被看成刷政绩的弱者甲乙丙丁……虽然他违规了,但官场上有时候违规不是错,弱小才是错误啊。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来之前李大人有心理准备的,知道京城不好混,但仍没想到还没进京就在通州驿站莫名其妙挨了一记闷棍,险些被这个反差刺激到内伤。真是乌纱满地走,外官不如狗……
  狠狠扫了一眼,李佑转头对张三喝道:“去!将本官装文凭的匣子拿出来!”
  张三回屋取东西的空当,便有看不过眼的人站出来了,只见一个年近三旬的儒冠士子对任御史道:“都是朝廷命官,为君上效力,这位任大人何必相煎太急。”
  声音洪亮,叫李佑听得有点儿耳熟,仔细回想似乎就是刚才到了门外要请他喝酒的人,这哥们倒是挺仗义嘛。
  任御史瞥了一眼,见这发话的是个读书人,没有出言训斥,只是淡淡解释道:“李大人冒领勘合,谮越传乘,王法之前,只有对错,岂敢有私。”
  那士子也不怕官,又上前一步挺着脖子与任御史争辩道:“以我观之,李大人小有过失,但也是为公。刚才我听得一事,东边有个院里住着金尚书的侄儿,一无冠带二无品级,任大人何不去勘之?”
  任大人还没说什么,先把李佑惊到了。他自己被抓现行也就被抓了,要别人以为他因为不服气把打酱油的什么金尚书攀扯进来,那就犯了官场大忌讳。
  敢因为自己倒霉而胡乱拉别人一起倒霉的人,没有谁会喜欢,要都这样不讲江湖规矩,那就乱套了。
  李佑赶紧对那士子道:“仁兄好意心领了,还请早回安歇罢!”
  任御史也看出来了,眼前这人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同时也是个二愣子,不能去理睬,越搭理他越上脸。不过李大人虽然年纪轻,倒是还算懂规矩。
  那士子愤然道:“王法之前,只有对错,说得好!难道不但有对错,还有大小吗?只打老鼠,老虎却打不得?堂堂御史,天子耳目,听到金尚书就畏惧了?”
  任御史扭过头去,充耳不闻。
  李佑也无语的很,恨不得上前给他几个嘴巴子……你才是老鼠,你们全家都是老鼠!别在这里口口声声金尚书金尚书的好不好?这哥们到底想帮忙还是想害人?
  幸好这士子话说到这里,甩袖子走了,没叫李佑继续难堪。
  张三捧着匣子递给李佑,李佑接过后,有御史随员上前要拿走,却被李佑骂道:“狗奴才,滚一边去!”
  打狗还要看主人……任御史微微皱眉,但他不欲多事,眼见着李佑端匣子亲自到他身前。
  抽开了匣子盖,上面第一张纸折子是出行勘合,任御史拿将起来,借着火光扫了几眼后收起来。到此他心下大定,不会错的,李大人的确是冒领谮越了,此人本不该享受这个待遇,只要弹劾成功便是一件功劳到手。
  勘合之下,第二张花绫纸面的,便是天下所有小民都想拥有的东西——告身,也叫官告,乃是官员才有的身份证明。这个东西,任御史无权收走,只能拿起查验,等验明正身、核实无误后必须还给李佑。
  仔细对比后,任御史查完告身,确定眼前的正是李佑本人,并非他人假冒,也没有假冒他人。
  就当任御史要将告身放回匣子时,不经意看到里面还有几层书信。东西不起眼,但上面几个字却很显眼——恩师许吏部俯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