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426

  先前他一直担忧盐漕府三家衙署有什么阴谋诡计,因为看不透而不敢轻举妄动,如今看清了局面,晓得因果,自然再没顾虑,还有什么不敢为的?有机会刷名望时,不刷白不刷,忍一段时间流言又算什么。
  当然刷名望是讲究技术的,多少人装模作样反而适得其反,不过李大人在这方面的见识超越了时代,自然无往而不利。
  上辈子作为一个网文爱好者,李佑看过不知多少爽书。当然深知欲扬先抑的规律,那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高潮必在憋屈后,没有压抑的铺垫,哪来的爽到极点的高潮?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情景,扬州城本籍百姓就相当于看书的读者,而他李佑就是作者或者导演。
  所以此刻,没有压抑剧情也要制造出压抑剧情,没有憋屈桥段也要安排出憋屈桥段,这样才能在高潮时刻出现最情绪化的效果,在百姓心目中炮制出最强烈的狂热!再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历尽艰难怎么懂得珍惜他这个李青天?
  让流言来的更猛烈罢!
  打定了主意,李县尊便叫来印工,印制了若干纸单。又叫来若干衙役,人手发给一张纸单,并交给他们一个很光荣的任务,记下纸上内容,然后更加变本加厉的去散布那些不利流言!将他李佑说的越倒霉越好!
  例如:“李大人这次真完蛋了,钦差大人已经在路上,要锁拿他进京问罪!”
  又如:“人亡政息,李大人上任以来推行的新政只怕要一个个被取消了!”
  还有:“这次盐运司和府衙打通了太后的关节,李大人的官位必然不保了!”
  这些胥役之徒,去做好事执行力不咋地,但让他们去干坏事,执行力绝对出乎意料的高,散布流言效果还不错。
  而且还产生了一个附带作用,扬州城民众觉得连县衙衙役都不看好李大人了,对李佑的前途更加悲观,心里忍不住的哀叹。当然那些盐商们是继续奔走相告并开宴庆贺的。
  在短短几日内,扬州几处酒楼里连续发生了本籍与寄籍斗殴的事件。
  不要觉得扬州城百姓幼稚,几条流言就能把他们情绪调动了。要知道,这年头百姓最盼望的是什么?就是本地来一位青天大老爷。
  国朝地方治理的个人色彩很浓,一个地方百姓过的舒坦不舒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方官的个人素质。
  来了青天,百姓就要庆幸,青天老爷离任时百姓哭着喊着挽留确实有很多都是真心的,一方面是舍不得,另一方面就是对未来的担忧,谁知道下一任是个什么样的老爷?
  但要来了为非作歹刮地皮的恶官,百姓就遭殃受罪了。当然,大多数地方官都是普通之辈,但总没有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受百姓欢迎。
  对于扬州城百姓而言,李县尊是敢于征收盐商富豪重税减轻本地人负担的李县尊,是刑案公正赏罚分明没有贪赃枉法的李县尊,是不横征暴敛刮地皮的李县尊,是重视读书人发银子大方的李县尊。
  综合起来,李大人真真是当之无愧的青天大老爷,而且五十年难遇这个级别的。如果有可能,满城百姓是愿意让李大人担任一辈子江都县县尊的,因为只怕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县尊大老爷了。别的不提,除了李大人之外谁敢对盐商这个群体下手?
  所以李大人的去留动向十分牵动人心,全县数十万士绅百姓的情绪也被各种流言挑动的忽惊忽忧,忽上忽下。这并不是流言有多么高明,是百姓太过于在意李大人的去留问题了。
  这时代的百姓还是单纯啊,李佑感慨道,没有二十一世纪网络上那么多怀疑一切的诛心论者。不然就凭衙役主动上街散布流言这一点,就要被网民抓住质疑并喷到死。
  又过了些日子,泗州那边的消息渐渐传到扬州,流言稍稍平息,扬州百姓也放下了心。听说李大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朝廷应该不会把他怎么样罢。
  这样不行!文喜见山不喜平,平淡无波折绝对是乏味的!
  衙役不好再用了,李佑便又将自己家中仆役全数打发到街上酒楼店肆去,散步新版本的各种流言。
  不得不说,扬州城百姓实在太关心李大人的去向了,与这有关的流言立刻就会成为热门话题。
  “朝廷对于李大人擅自水淹泗州很不满,要惩治他!”
  “泗州万余军民上血书状告李大人,朝廷担心民乱,要拿李大人平民愤啊!”
  “抚台与李大人在盱眙县发生了激烈冲突,大战三百回合却无可奈何,一怒便到朝廷那里进了谗言要拿下李大人!”
  “要有封赏,诏书早该来了,拖延至今,说明李大人其罪难逃!对了,前来捉拿李大人的钦差真在路上,现在已经到了淮安府,有人亲眼见到的。”
  满城民众微微放松的心情,又被吊了起来。那些寄籍盐商们也无所适从的惴惴不安,七上八下的念叨,这该死的李佑到底还走不走了?
  然而在盐运司、府衙、瓜洲仓署里,有几位大人的心情却是直线下沉,仿佛和泗州城一样沉到了湖底。
  他们对流言的分辨能力远超无知小民,很明白新版本流言都是扯淡的,只有那李佑的功绩才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这却意味着,他们成了妄图撼动英雄的小丑。
  就在昨天,他们还认为虚张声势的李佑是小丑,一夜之间,角色逆转。
  
  第376章
钦差到
  
  十一月初九,一骑快马冲进流言密布的扬州城,直到县衙门前才勒住马头。马上骑士对着门禁喝道:“我乃钦差先行官!速速领我去见贵县老爷!”
  听到钦差二字,县衙门口看热闹的闲人登时议论起来。近日城中流言四起,什么说法都有,如今钦差驾到,自然就一锤定音了。李大人究竟命运如何,终于到了决断时候。
  那先行官见了李佑,行礼后将牌票递上,禀报道:“钦差朱大人已到高邮盂城驿,据此有两日路程。约莫明日到邵伯驿,后日抵达扬州城。”
  李佑查看牌票,果然是前来宣布朝廷对自己封赏的。钦差不是别人,正是老交情礼部员外郎朱放鹤先生。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如今,可算来了,李佑心情大悦,胜利果实不到手里总是不安心。
  朱副郎真是个绝佳人选,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要知道,李大人救的是朱家祖陵,而朱放鹤具有文官和远房宗室双重身份,以他为钦差,既可以代表朝廷封赏,又有代表天家致谢的意思。
  “天使驾到,本县官吏士绅俱会出迎。”李佑笑容满面的表态道。
  先行官又要求道:“不止贵县,扬州知府也要接旨,烦请告知让府尊一起出迎。”
  朱放鹤先生带了不止一道旨意,还有罗知府的份?李大人对此有小小的讶异,但很快就明白了,这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便挥挥手打发衙役立刻去府衙通知迎接钦差的事情。
  钦差即将到达扬州的消息,在满城各衙署各官吏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得知自己也要接旨,罗知府不住的长吁短叹,默默地令家人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去。
  其实朝廷天使到来,这并不令众人奇怪,就凭李佑那功勋,朝廷绝对要派遣专门钦差前来封赏表彰,不可能一纸诏书便打发了事。
  但是让罗知府也去接旨,就比较值得深思了。上个月罗知府与盐、漕衙门同时上疏弹劾李佑,闹得满城风雨。现在钦差将要到达封赏李佑,那么罗知府就是陪衬,八成朝廷要处置罗知府以抚慰功臣了。
  不过联手弹劾李佑的是盐、漕、府三大衙署,为什么只有罗知府遭殃?这也很好解释。
  盐政与漕运属于朝廷直属的外派衙门,与地方上直接干系不大。若与地方起了冲突,冷处理就好,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各管各的而已。
  但府衙与县衙的关系就不同了,正经的直接上下级,事事都连在一起的。用不恰当的比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若知县足够强势,府县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那想冷处理都不能,怎么也掰扯不开的。江北官场中人谁都明白,现在的扬州府就是如此局面。李佑暂时不好处罚,从小道消息看,也不会离开扬州,那么朝廷大概要通过打罗知府的板子来解决矛盾了。
  闲话不提,时间一晃就到了十一日。
  这天从清早起,李大人便率领县衙所有官吏,来到东门外码头上等候钦差。等县衙官吏和本地士绅列好了队形时,那被钦差点名来接旨的罗知府也意气消沉的出现了,连带着府衙众人同样无精打采的,仿佛在县衙同行面前抬不起头。
  李佑并没有上前去见礼,只是遥遥的对罗府尊拱了拱手。总算要将这个碍事的上司赶走了,虽然他已经被自己压制得没有什么伤害力了,但天天有这么一只苍蝇晃来晃去也挺烦的。
  又过了不久,盐运司一干官员也出现在码头上,丁运使与高运同均在内。虽然接旨的只有李佑和罗府尊,但钦差驾到扬州,他们盐运司若在城中稳坐钓鱼台显然也不合适,那就有点骄狂失礼了,还是要出来迎接以示尊敬的。
  官场中人都晓得今日李佑要讨一个大彩,但扬州百姓却还在为流言困扰,在各种以假乱真的谣言糊弄下辨不清真相。得知今日将有钦差驾到决定李县尊的命运,便有大批百姓自发涌到东门外围观情况。
  环视周围越来越密的人群,李佑福至心灵,吩咐几个衙役立刻回县衙将备好的香案等物事搬过来。
  天近午时,一艘大官船缓缓靠了岸,随即船头船尾站出四个吹手,响亮的唢呐声响彻码头。县衙备好的班子登时也鼓乐齐鸣,一时间码头上热闹非凡。
  钦差大人在随员的簇拥下从船舱出来,李佑站在岸上看得真切,这钦差确实是朱放鹤先生。
  朱放鹤站稳了身形,朝岸上望去,却吓了一跳。他身为钦差,所到之处出来官吏、缙绅、士人、乡老等几百个迎接都不算奇怪,但眼前这岸上人山人海,从河边到城墙脚下有一里远近,密密麻麻不知站了多少人,阵仗也太大了。
  等钦差下了船,李佑见礼道:“放鹤先生许久不见了,风采一如往昔。”
  朱副郎笑道:“贤弟立下大功,为兄与有荣焉,特此借花献佛,为贤弟道贺。”
  府衙和盐运司众人也上前与钦差见面,寒暄过后,朱钦差指着周围道:“何须惊扰民众,还是散了罢。”
  十几个衙役便分头到四周人群前方喝道:“钦差老爷发话了,散去散去!”
  此时北边最靠近官员们的一片人群里,忽然齐刷刷跪倒了几十人,有老者叩首高声道:“小民等有话说与钦差大老爷听,李公到任以来保境安民,实乃在世青天也!近日流言四起,直指李公,小民等日夜忧叹,不知朝廷如何处置。今日前来,非欲困扰钦差,只盼朝廷不负忠良,褒扬贤臣!”
  随即周围的人群成片成片跪倒,黑压压的从运河边码头一直到城脚。高呼声此起彼伏,有喊青天的,有喊扬州不可无李公的,有喊朝廷的,虽然杂乱无章却字字发于内心。
  朱放鹤笑容渐渐收起,被震撼得久久不能语。他虽是宗室,其实血缘与皇室远的快八竿子打不着了,从小生在民间,与平民无异,不是没有见识的书呆子。
  他知道眼前这场面意味着什么,那代表着非常深厚的民心和极高的声望。国朝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地方官,屈指可数!
  不像是蓄意作伪的啊,这李贤弟才上任半年,便能满城归心,果非常人也!朱放鹤心里惊叹。在京城时,从来没有发现过他有这种治理地方的才华啊。
  作为扬州府正堂,罗星野大人心里十分嫉妒。但随即想道,这其实与他无关了,反正他过了今天估计就要离开扬州城。
  李佑本人也很意外,这并不是他安排的,他也没有必要安排这些。他预料到在流言发酵下,可能会有百姓出面向钦差请愿,但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有如此多人声势浩大的请愿。不过无论如何,这种感觉真好……
  众目睽睽之下,钦差大人肃容对李佑深腰一拜,“有贤弟这般能臣,朝廷幸甚,扬州幸甚,本官佩服之极,不能不拜!”
  李佑急忙还礼。
  朱钦差再次扫视周围,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便改在这里宣读诰书,以安民心。”
  李大人早有准备,令手下将香案等相关物事摆出来。正如他所愿,这种大喜的诰书,还是在百姓们面前公开宣读比较好。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和继续增加声望。若去了县衙再宣诰,那直接影响力就差了一个量级。
  朱放鹤手捧诰书立定后,所有官员呼啦啦齐齐跪地听旨,从三品的丁运使也不例外。
  此刻扬州城东门外虽有成千上万人,但鸦雀无声,唯有钦差大人清亮的语音回荡在码头上空。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忠臣秉钺龙沙,负乾坤之壮气;贤良身抵波涛,见天地之贞心。唯臣有报主之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