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426

  监生这个群体,牢骚满腹,怨气也大,人数还多,一个不好就要背上骂名。当前又是敏感时候,作为朝廷派去整顿的专差,万一再出点问题,就是自己全责了。
  再则,这个督察国子监的差遣清则清矣,但权势与先前相比差的太远,让他心里很不平衡。
  国子监本身就是有清名无实权的地方,在朝廷属于名分很高但实际很边缘的位置,去管教那些没什么前途的监生又能获得多大好处?监生就意味着这个读书人走上了不同于科举的道路,将来至多充用为八九品杂官,很难作为官场羽助。
  又不是主持一省大小考试,并负责秀才、举人选拔的大宗师提学官,那才是真正上等的学政官位置,可惜他李佑永远没机会。
  话说回来,虽然李大人万般不情愿,但是除了辞官不干,没别的手段可以拒绝,连抗议都没有理由抗议。至少在明面上,朝廷仍旧给了他一个清流职务,没有降品也没有降流,像是很正常的平调,令人无话可说。
  只能对朱放鹤抱怨道:“我惹上了这等繁难官职,放鹤先生还要幸灾乐祸,未免有失厚道。”
  “贤弟误会了!我并非幸灾乐祸,而是为贤弟高兴!”朱放鹤解释道。
  李佑半信半疑道:“这有什么可高兴的?当初我出任提督五城御史跻身清流,也不曾见你欣喜。”
  朱部郎细说道:“那时我忧大于喜,现在却是为你而喜。你没有觉察到么?当初你更像个闯进圈内的局外人,政敌攻讦时总想将你一棍子彻底打翻,所以你的经历总是惊涛骇浪,仿佛一步上天一步入地,可谓是步步惊心。
  而这次别人想要压制你时已经不能一劳永逸了,只能采用这种不能公开明言的方式,还要在表面上照顾你的体面。这等于变相的真正承认了你的地位,也意味着你的地位终于巩固住了,难道不值得可喜可贺?”
  李佑心里琢磨一番,朱部郎这个局外人旁观者清,说的似乎有几分歪理。如此一想,他的郁闷之情消去不少,苦笑道:“瞧不出放鹤先生真是个会安慰人的。”
  景和十年二月初五,从宫中有一道诏书发至吏部,重新任命李佑为检校右佥都御使,只不过差遣变为提督国子监学政,俗称督学御史。职责就是以都察院外差身份,负责国子监风纪整顿。
  李佑去领诏书时,资深人事工作者左郎中对此任命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并讽刺阁老安排李佑为督学御史简直是乱弹琴。
  因为三品以下官员,按照正常程序是先由吏部文选司提名,经吏部尚书同意后报内阁,而不是内阁直接决定人选并奏请天子后下压,这是内阁对部权的侵夺!
  在左郎中的脑海中,目前待选官员中至少有四个人比李佑更符合职务要求,而且李佑身上有七处条件不适合担任督学御史。
  所以他认为这次内阁直接插手三品以下官员的提名工作很不专业,是政治权力对人事提名程序不合理而粗暴的干涉。
  但李佑重新搞个清流位置不容易,而且也加回了检校右佥都御使的官衔,想必卢阁老也为此才妥协的。所以这次就算了,不然左大人定要鼓动尚书去与内阁据理力争。
  国子监位于京城的最北端,与李佑日常活动的范围距离很远,李家宅院与国子监的空间位置,差不多就是一个大长方形区域的对角,走路可能要走十六七里。
  若以钱多事少离家近为标准,只按离家近这项算,国子监职务对李佑而言几乎就是京师最惨的职务了。
  十六七里路,中间不能休息,对于轿夫而言是一项绝大的折磨。若准备几班轿夫轮流,李佑又嫌弃太耗费人工,故而他改坐更加颠簸的马车了。
  初七这天,李佑一大早上车,往北而去。说起京城人群分布,比较出名的说法是东富西贵,但李佑到了京城后,又得知下面还有两句,那便是北酸南贱。
  其中这北酸,便指的是拥有数千监生的国子监了。数千读书人聚集在一起,足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习气了。
  辰时过半,李佑到达国子监所在的崇教坊成贤街,街口有国子监牌坊。按照规矩,李佑下了车,步行进入成贤街。
  他不是第一次来国子监了,知道怎么走,穿过大门集贤门和二门太学门,便正式进入了国子监学舍区域。过了碑林,入目望去,甬道尽头的高堂便是彝伦堂。
  李佑晓得,彝伦堂正中一间乃是天子视学时才会启用,而祭酒房间在彝伦堂东端那间。他要先去找的,就是国子监祭酒石大人。
  彝伦堂形制巍峨,建在台基上。李佑拾级而上,到了东房门外,对里面叫道:“石大人在内么?李佑来访!”
  不多时,石祭酒出现在门口,迎接李佑入内。就如三年前刚认识时那样,依旧不苟言笑,严肃端正。
  宾主落座后,石祭酒主动介绍情况道:“得知朝廷委任李大人督学,本官已经令我监司业移到后堂,将彝伦堂西房空余出来,作为你的公房。”
  对于这些,并不是李佑最关注的,以他正五品风宪身份,到国子监这四品衙门,受优待是理所当然。
  他只问道:“本官听说是石大人向朝廷推荐由我督学?这未免实在令人意外。至于本官之出身,石大人一清二楚,并不适合督察学校事?如此胡乱荐举,只怕是存有私心的罢?”
  石大人肃容道:“君子坦荡荡,事无不可对人言。本官荐举你完全出自公心,李大人休要以己度人!”
  李佑嘿嘿一笑,“朝廷上下,官员数千,合适才俊如同过江之鲫。你有什么理由凭空荐举我?本官可从来没有做过学校事务。”
  石祭酒冷静地分析道:“抛弃人品不论,因为你是本官所见人中,最善于打乱战的,也是最善于平息乱局的,本官不是妒贤嫉能的人,你有长处自然看得到。当下国子监最大的问题就是乱,你有此特长,恰好又是待选官员,正当此时定有用武之地。”
  石祭酒说了这么多话,听在李佑耳中就是四个字“以毒攻毒”,这石祭酒倒真是不见外。“区区一些监生,你石大人难道管教不得?”李佑又问道。
  石祭酒坦然道:“一是本官专心教学,对其它方面力有不逮,至于司业等官,位低职卑,更难以弹压监生;二是这方面确实不如你,由你来处置只怕效果更好一些。日后本官专心学务,纲纪之事全委托给李大人了……”
  李佑突然打断了石祭酒,“石大人你也太轻易相信于人了!让本官管理学校纲纪,无异于引狼入室、与虎谋皮!你会后悔的!”
  石祭酒面无表情,不为所动,淡淡说:“本官可以断言,由你来办理,情况至少不会更坏。因为你是李佑。”
  “不知石大人什么意思?”
  “有些事情,别人可以做,你不能做,因为你是李佑。你已经彻底走上了一条不断追求名望的不归路,你声望越高、名气越大,越是经不起损失!被捧得越高,如果一旦摔下,那也越重,而我看你现在也该担心这点了。
  换句话说,如今的你到了声望顶峰,已经承受不了名声毁损的代价了,想转为其他道路也来不及!故而只能按照已经设定的轨迹身不由己硬着头皮走下去,以此继续维持住你自己的声望。
  你也很明白,没了声望,你还能是什么?所以,我相信你会有所收敛的,你到这里督学,至少不会因为公然太过于明显的贪赃枉法将事情变的更坏。为了我监平定,何妨请你来试试看?”
  李佑大惊失色,石祭酒这几段话对他可谓是振聋发聩,一举道破了他外表下的最实质!他不由得暗中感慨,这石大人眼光当真刁钻,连他自己也没曾注意到的心态,却被石大人觉察到并当面说了出来,这是多么锐利的洞察能力!
  同时李佑也很奇怪,按说自己与石大人平时并没有什么接触,石大人怎么如此准确的号住自己的脉搏?他自己没少反思,也没有想到那个程度,很大程度上只是凭借本能趋利避害,周围往来密切的人中也没有一个想到。
  一时间,在李大人眼中石祭酒当真是智深似海、莫测高深,以前太小看他了!
  却说李佑想来想去,半晌没动静。石祭酒觉得这样呆坐不是办法,便叫了几声,将李佑从胡思乱想中拔了出来。
  抬头看到石祭酒时,李大人忽然灵光一现。这两年他和自己根本没有几次接触,却对自己刷声望的心态和结局如此了如指掌,描述出来活灵活现,正常么?
  唯一的理由就是……李佑突然大笑道:“这些体会,只怕是石祭酒亲身经验所得罢,却用在了本官身上,险些将本官唬住!”
  居然被他看出来了……石祭酒略显尴尬,连连低头咳嗽掩饰过去。
  他从前是天下闻名的青天父母官,号称天下第一知府,人称两风太守,所以青天光环下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样子,青天光环对人物行为的影响模式,谁又能比他更清楚?
  最后石祭酒仍然气势不输地辩道:“你不过是自行制造出的假名而已!本官与你有根本之不同,真假岂可混为一谈?”
  
  第601章
还能干什么
  
  李大人不得不承认,正如石祭酒所言,刷声望的行为确实对自己形成了道德绑架,若非他同时不忘刷出点风流才子名声,只怕现在娶了六七个妻妾也要遭到别人指指点点。
  而对于石祭酒提出的真假青天说法,他更没心思去争论,这对于当前处境是毫无意义的。只随口询问道:“本官虽然两年前到过几次国子监,但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现如今诸监生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石祭酒叹道:“人心不古,人心不古!诸生人心日浮,不安于学,稍遇风吹草动便喧嚣生事。纲纪如此不振,正该整治风气,严加管教。”
  “什么人心不古!人心从来就没有古过,借古非今是无能的借口!”李佑义正词严地驳斥道。
  不等石祭酒说什么,李佑继续说道:“国朝初年,监生肯勤奋向学,岂是严刑峻法之果?盖因当时科举监生二途并重,坐监出身前途广阔而已!
  而今时科举独大,进士举人为贵,监生出身选官不易,即便中选也沉于下僚!前途如此,出路渺茫,谁还肯费力争得上游,若学之无用,怠学乃是人之常情也,苛责无用!”
  石祭酒也谈道:“此言差矣,本官以为……”
  李佑挥了挥手,打断了石祭酒:“勿复多言,本官今天不是找你辩论来的,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要多想想还能叫他们干什么,以利诱之,辅以严法,自然消停!本官怎么做,不用你来指点。”
  虽然李大人气势太盛了点,但配合他正五品风宪官和代表朝廷督察巡视的身份,并不算过分。外差御史摆出见官大一级的派头,乃是常事。
  石祭酒顾不得计较李佑的态度,满怀期冀地连忙问道:“李大人有何打算?”
  李佑理直气壮道:“本官初来乍到,如何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先看过再说!”
  石祭酒无语,前头说了许多大道理,最后来一句不知道,这李佑不会也沾惹上了夸夸其谈的毛病罢。试探道:“既然李大人到任,本官这就将监生聚集,请李大人训话。”
  李佑拒绝道:“不必了!你找个别人,先领着本官在监中巡视一遍,再论其它。”
  这让石祭酒微微放心,至少说明虽然李佑嘴巴一如既往的敢说,但行事还是谨慎的,不会盲目动作。便使人叫来司业,命他带着李佑在监内巡视去。
  国子监占地广大,彝伦堂只是一小部分,李佑在现任司业孙大人的带领下,简单的转了转。
  彝伦堂两旁有东讲堂、西讲堂以及东西厢房,后面还有后堂和药房。从前面太学门到彝伦堂之间的甬道两侧,各有一列建筑东西相对。东边是绳愆厅、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西边是博士厅、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
  绳愆厅和博士厅是学官所在,各有三间;其余六堂则是学舍,各有十一间,中间一间是教师师座,两侧十间则是监生学习之处。李佑透过窗户看了看,每间都是大方桌两三张,围绕长条凳若干,约摸坐有数十监生。
  国子监上一任李司业是在前年被李佑干掉的,现在这个孙司业也正是在那之后接任的。故而他对李大人的丰功伟绩很有耳闻,小心翼翼的很,唯恐有所不周,惹祸上身。
  见李佑透过窗户望着监生,便主动介绍道:“监中六堂,分为三级。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率性一堂为高级,在处级积分够了八分才可进入中级学习,在中级积分够了八分,才可进入高级学习。按照祖宗法度,共编为三十二个班,在监监生约有三千人。”
  “这只是在监的?不在监的有多少?”
  孙司业又介绍到:“从率性堂修满肄业,在各衙门历事的大约还有千余人。”
  李佑了然,身边就有个现成的例子,崔真非崔先生崔师爷就是苦逼的历事监生出身,又选不到好官位的。
  这一大片算是教学区,在教学区东北角有个广居门。从广居门出去,就是监生住宿的号房,共计有两千多间,每两名监生一间屋子。
  号房此时空荡无人,没甚好看的,又从另一个储才门出去,则是土地祠及典簿、典籍、掌馔厅和仓库。
  其中典籍厅占地很大,除了五间正堂,还有东西厢房若干,后堂若干,形成了两重不小的院落。这引起了李佑的注意,顾名思义,典籍厅就是掌管图书所在,这算是国子监图书馆?图书管理员这个行业出人才啊。
  典籍是个九品官,见有上差巡视,匆匆忙忙迎出典籍厅院外。李佑点头示意过,便向内行去。
  李大人没有进入正堂,在院中四望,却看到角落井口处,有几个满身油墨的工匠蹲在那里用木盆洗手。李佑疑问道:“贵厅有工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4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