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466

  钦差采办太监王敬钉在庭院中,心里默默数着时间,这是他当太监侍候人时修炼出来的本事。
  半刻钟过去了……一刻钟过去了……半个时辰过去了……姑苏驿外面除了秋风卷起的几点尘土,却没有任何人出现在视野里。传说中的几千愤怒民众,连一个影子都没有。
  由于摆姿势站立时间太久,王太监感到自己的腰身绷不住了,心里实在惊疑不定!
  刚才按照快报,方应物率领的民众队伍距离姑苏驿只有二里地,就算是蜗牛也该爬到了!
  但这都半个时辰过去,还没见人影,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究竟在哪里?
  正在这时,派出的探子终于有最新消息传回来了:“那方钦差和乱民队伍突然转向胥门,又从胥门进城去了!”
  “什么?”“回城了?”“没看错罢?”“怎么可能?”
  姑苏驿内外,正枕戈待旦的千余人听到这个消息,齐齐发出各种各样的惊疑声音。
  方应物携民众从阊门出城,沿着西城外转了一圈,在距离姑苏驿只有二里的地方转弯,又从胥门重新进城……他究竟意欲何为?
  难道方钦差不是要带领乱民,来姑苏驿这里打砸抢么?造出了偌大声势,气势汹汹地已经杀到了距离姑苏驿只有咫尺之遥的地方,眼看就要短兵交接了,然后却又虚晃一枪回城,他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而王敬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紧绷多时的身子晃了一晃,头脑有些发懵,第一次感到事情可能并不在自己控制之中。
  方应物的图谋,到底是什么?难道他只满足于率领民众,绕着西城游行一圈,然后就达到了目的?
  王臣则悄悄松口气,默念一声“太好了”,至少已经不再有生命危险了。
  为此惊疑的人不止有王敬太监这边的人,追随方应物举事的民众同样也疑惑不定……
  刚才姑苏驿几乎就要在望,所有参加进队伍的人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以多打少,搞死王太监和他的爪牙们。
  正在气势上时,却见前面钦差行牌向东一转,领着大家进了胥门。于是队伍人群里顿时议论纷纷,脚步也越来越慢,渐渐地踟蹰不前。
  先前说好的要带领大家出气,去找采办太监麻烦,所以才万众一心、士气高涨,那么现在又要去哪里?
  难道方钦差是故意耍弄他们,带着他们转一圈就算完事?作为举事的牵头人,怎能如此不负责任!
  人群不动了,前头钦差官轿便也停了下来,钦差大臣、这次举事的带头大哥方应物出现在人前。众人知道方钦差有话要说,便都闭上了嘴,齐齐望向钦差大人。
  方应物镇静自若地高声道:“诸位心中或许有几分疑虑,本官亲口为尔等解释,只请尔等仔细听完其中道理!
  本官方才想起,聚众冲击钦差太监,固然爽快,但终究是违法之举,本官担心尔等事后被朝廷追责,难免不能保全自身!若出现人命伤亡之事,亦非本官所愿也!
  所以本官为尔等着想,有一个两全之计在此!本官先带领尔等去府衙控告,请官府出面为民做主,这才是合情合法合理之举也!”
  有人便问道:“官府也管不了钦差太监,不然为何会有钦差太监在本城凌虐月余的状况!若官府不理,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方应物斩钉截铁地说:“若官府不理,或者有意拖延,本官再亲自带领尔等去姑苏驿,行那以暴易暴之事,直接与尔等共同声讨采办太监!
  这便叫做先礼后兵!若事后朝廷追问下来,本官也可为尔等开解,毕竟先有官府不管不顾,而后才有万民走投无路,做那迫不得己的事情!想必以朝廷之仁慈,不至于与尔等为难!”
  人群里有两百多人是从公馆街上跟着过来的,之前早得过吩咐,此时有的人高喊呼应方钦差:“钦差大老爷实在仁心慈惠,确实也是我等所想!”
  有的人分散在人群各处发表议论,纷纷赞同方应物的话,有意无意地引导别人来赞同。
  其实方应物说的有道理,先去府衙确实也降低了政治风险。而普通人大多又有从众心理,反正府衙距离胥门不算太远,先去看看也行,耽误不了多久。
  于是队伍重新启动,继续簇拥着钦差官轿向前走。虽然有失望离开的,但沿途还有新加入的,总的来说人数变化不大。
  在府衙中,李知府一边等着心想事成的喜讯,一边仔细端详珍藏十年的酒瓶。心里不住地琢磨着,到底是自己独自细细品味,还是邀请三五知己聚会宴饮?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一瓶美酒?
  忽然长随匆匆忙忙的冲进了门里,对着李知府大喊大叫:“老爷,大事不好!那方应物带领无数民众,虚晃一枪离开了姑苏驿,并未与王太监发生任何冲突,传言中的大混战也没有发生!”
  李知府便很莫名其妙,方应物到底在想什么?却又听长随继续叫道:“但方应物却进了胥门,并带领民众冲向府衙来了,貌似来者不善,只怕眨眼之间就要抵达!”
  当啷!李知府愕然失手,酒瓶摔在了地上,顿时奇妙的酒香充塞于屋中,他已经为这个转折呆住了。
  方应物简直是神经病!衙门就是官府,官府就是衙门,带领民众围攻官府,这和扯旗造反有什么两样?
  如果是一伙乱民来大闹一场,闹完了就散开逃走,那也真不太好抓回来,何况还会有老学究抬出以民为本、民为重的幌子,很容易就不了了之。
  但方应物身为官员,一旦带头闹出乱子特别是攻打衙门,那他自己能逃得开么?听说方应物是当过知县的人,怎么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李知府因为过于震惊,只管愣住了发呆,却把长随急得跳脚,连声喊道:“府衙完全没有准备,如今在衙的所有衙役加起来也不过数十人,而且还已经逃掉了近半数!
  就算加上书吏和杂役,又如何能挡得住上千已经沸腾起来的乱民?还请大老爷早作安排!”
  府台大老爷高高在上惯了,一时间没有想太多,但现在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故而听完了长随的话,李大知府立刻失态了,登时没了高官体面,破口大骂道:“方应物这个杀千刀的混账东西,不去攻打姑苏驿,却到府衙来做甚!”
第五百三十六章
王命旗牌的威力(上)
  姑苏驿中,所有人都在看着采办太监王敬公公,如今事情演变出人意料,原计划只怕要作废,下面不知该如何是好了。比如这前来救援钦差太监的卫所军士,此时应该是走是留?
  王敬从初时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后,略作思考便下令道:“以不变应万变,等!”
  又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天色眼看将近正午,最新的确切消息又传来了:“方应物率领乱民,冲到府衙大门前了!”
  最后竟然去了府衙?王敬再次愣了愣,自言自语道:“好一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来方应物的目的是府衙那里么?”
  王太监又思量半晌,渐渐觉得方应物的行为总算可以理解了。这方应物既是重虚名之人,也是图实利之人,向来走的就是名利双收路子。那么在今天,他带着一群人围攻钦差太监,能得到什么实利?
  钦差太监与督粮钦差大臣本来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差事,方应物就算把钦差太监灭掉,除了被民众叫几句好,能有什么实际利益?
  而府衙那边是地方官府,直接与方应物的差事息息相关,方应物想完成差事,必须要地方衙门全心全意地服从和配合。
  但现在以李知府为首的地方衙门对方应物不大感冒,也不愿意配合方应物征粮。
  所以王太监想道,大概是方应物想借着这个机会,狠狠将府衙修理一下,然后掌控一些地方权力,这对督粮钦差而言才是真正的实利罢?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严阵以待了罢?王敬扫视了几眼保护己方的卫所官军,正想着是不是就此打发掉,还能省点劳军钱财。
  王臣急忙道:“干爹,官军不能撤!我这几次落了下风,深知那方应物心思之狡险!如今民意不利于我父子,只要这点根本不变,方应物的本心就会不利于父子!
  那么多乱民如今跟随着方应物,既是他利用民意,但也是他被民意所裹挟了!因为他总要给乱民一个交待,不然要被乱民所反噬,所以焉知他不会杀一个回马枪,突然又来到公馆?
  我觉得,只要方应物那边的乱民不遣散掉,我们这边的官军就不能走!这才是万全之策!”
  可是这样很费钱……王敬纠结了好一会儿,这才点点头道:“也好,安全第一!如果最终没有动手,那么劳军银子……减半发放!”
  镜头转回府衙的衙前街,上千民众将这条街塞得满满。而钦差行牌就在府衙大门外打着,带头大哥方应物从官轿中下来,站在大门外面。
  府衙大门倏地打开,李知府站在门里,略有紧张地望了望外面民众。
  刚才在府衙里紧急商议过,如果府衙硬扛,肯定扛不住民众的冲击。还不如请知府大人亲自出面,或许借着官皮可以压制一下民众。
  再说那方应物怎么说也是官员,不应该会丧心病狂到亲自率领民众打砸衙门,除非他不要命了,所以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虚张声势。
  李知府看完全场,最后才将目光落到视野正中间的方应物身上,阴沉着脸问道:方大人煽动民众,聚集到府衙门前所为何事?
  方应物平静地像是一潭死水,淡淡地说:“我只以私人身份,特为苏州百姓讨公道而来。”
  私人你姥姥的……李知府看了看明晃晃的钦差行牌,没有在私人这两个字上计较,又吸一口气问道:“不知道方大人要讨什么公道?”
  方应物很娴熟的质问道:“如今采办太监及其爪牙肆虐内外、荼毒生灵,苏州府一时间人心惶惶、民不聊生,府台视若无睹乎?”
  李知府高声答道:“采办太监乃奉旨钦差,本官无有管辖之权,所以已经连连上疏弹劾,请朝廷来做处分!
  除此之外,本官也无权节制钦差作为。但是本官自会尽力上奏陈情,并将广邀同道一齐为民鼓呼!”
  他这话与其是对方应物解释,还不如说是对民众解释。
  方应物不想给他这个自白的时间,突然变了脸色,并指如戟,指着李知府厉声喝道:“李廷美!你受朝廷重用,却枉为四品知府,竟然作出如此不负责任之言论!
  这般畏缩没有担当,朝廷要你何用!百姓要你何用!你还有什么脸面在此大言不惭!”
  你行你上啊!李知府忍到现在,终于忍出了火气,咬牙切齿道:“方大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未免太过于强人所难!
  的确本官无法去动钦差太监,但如今百姓就在这里看着,难道你敢去触动钦差太监分毫?”
  方应物便立刻驳斥道:“采办太监是钦差,但他手下的爪牙总不该是了罢?听说最大的一个王臣也不过是千户,其余都是无赖恶棍,你这知府为什么不敢去管?
  豺狼虎豹之辈,如果没了爪牙,那又有什么危害?你若将那些爪牙走狗严厉惩治,采办太监又怎么能为祸一方?
  其实就是你畏惧采办太监的权势,故意无所作为而已!我方应物虽然不属苏州本地官府,但作为局外人也瞧不起你这样的害民官!”
  不得不说,李知府的口舌功夫比起方应物差了不止一个等级,几个回合下来几乎就要溃不成军了……
  又从府衙大门里面闪出师爷一名,对方应物作揖道:“其实府衙收到了一些控告采办太监及其爪牙的状子,但正在办理,还请少安毋躁,并非是府尊无所作为。”
  “前番本官曾送到一封文书,点明了有女子被采办太监爪牙王臣当街劫走之事,事件如此清晰明了,为何不见回音?”不知不觉之间,方应物又将自称换成了本官。
  有了师爷打岔,李知府这时候已经缓过气来。忽然明白了师爷的意思,这是转移话题的技巧,将话题从具体细节转移到程序问题上。于是他便也答道:“府衙收到的状子甚多,哪能全都立刻回应?”
  方应物咄咄逼人地质问道:“这不是状文,上面加盖了钦差关防印信,是本钦差正式行文与府衙,你这知府必须要给予反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