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466

  李知府忽然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忍不住大笑几声,指着不远处钦差行牌上的“督理钱粮”四个字,反问道:“你方大人只是督粮钦差,管不到府衙刑名之事罢?你写个状子盖上个钦差关防,成了命令了?
  你权责只限于督粮,有什么权力对本府行文过问刑名之事?参你一个擅权之罪也未尝不可!”
  成百上千的民众在一旁围观,见方钦差和李知府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嘴来,最后吵嘴的内容还是衙门里公事程序问题,就好像是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未免感到十分枯燥无聊,一时间呵欠连天。
  但李知府自以为问住了方应物,冷笑连连。若讨论具体问题,自己讨不了好,无论如何府衙也没法对太监动手;但将话题转移到公事程序这种务虚的问题上面,那方应物就讨不了好!
  说破天去,一个督粮钦差也没权力随便指使府衙,大概这也是方应物上来就说以私人身份到此的缘故。
  方应物这种年轻人他见得多了,往往偏爱务实而鄙视务虚,却不知这务虚才是官场文化的精髓所在!
  当然李知府却不知道,对方应物而言,他还真就不怕谈程序问题,既然谈了就是对方作死!
  方应物指着人群喝问道:“李廷美!再给你一次机会,如今百姓都在这里,你当着百姓的面前明确说一句,本官行文所言太监不法之事,你要如何处置?你若在这里说过了,便算你对钦差有所反馈,本官则既往不咎!”
  李知府咬牙答道:“一应事情,府衙自有处分,钦差无权过问!”
  随后他担心民众情绪反弹,又转头对人群喝道:“方钦差裹挟尔等民意,妄图变乱成法,你们须得睁大眼睛,不要被人利用!不然他为何不敢带领你们去姑苏驿?”
  方应物转过身来,对着民众拱了拱手,“尔等都亲眼目睹了,本官已经督促过知府为尔等做主,怎奈该知府畏惧权阉、冥顽不灵,甚至反讽本官。
  那么现在,本官话就放在这里,既然地方父母官渎职,那么本官就出面为尔等做一回主!抬眼看苍天,一切善恶皆有报,尔等以为如何!”
  方应物的感染力究竟不是李知府所能比较的,底下民众顿时响起欢呼声。
  民心可用,谁能阻挡?此后方应物又转过身,对着李知府大喝道:“前两日有六百里加急敕命送到公馆,想必府台有所耳闻?朝廷已经赐予本官便宜行事之权,以及王命旗牌!
  本官最后问你一次,本官用了钦差关防印信,行文给府衙,讲明采办太监不法之事,你为何对钦差行文置之不理?”
  便宜行事?王命旗牌?李知府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如果是被赐予“便宜行事”特权外加王命旗牌的全权钦差,那就绝对是另一回事了!
  别说拿一份状词盖上钦差关防大印,就是拿一张厕纸盖上大印,府衙也得当成只比圣旨差一点的重要公文严肃对待!
  不然就是藐视朝廷权威,毕竟全权钦差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着朝廷对地方的统治!督抚、巡按莫不如此!
  李知府突然懂了,方应物故意在公文程序上纠缠半天,原来是打算在这里陷害他!
第五百三十七章
王命旗牌的威力(下)
  不能怪李知府还有侥幸心理,怀疑传信军士有可能是假的,无论是谁遇到这事,心里也得嘀咕几句。王命旗牌这种东西,有那么容易赐给一般钦差么?
  方应物先没管李知府,对那报信军士喝道:“本官在此!你回转向旗牌官复命,本官不必刻意回公馆接领王命旗牌了,直接将王命旗牌请到府衙大门这里来!”
  “尊令!”报信军士应声,又翻身上马,飞驰而去。
  直接把王命旗牌请到这里?懂行的心里都明白,如果真有王命旗牌的话,这就是要现场办事了!
  按照规矩,王命旗牌平常都是收藏起来的,一旦钦差要行驶特殊权力时,才会“请出来”。
  李知府这才微微慌了神,瞧方应物这架势,难道他真的被赐给王命旗牌了?
  方应物目送军士离去,才对李知府淡淡地说:“本钦差前几日得到敕书……”
  李知府忍不住打断了方应物,为自己辩解道:“你又没有对本官提到过王命旗牌之事,本官不知者无罪!”
  方应物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瞳孔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你怎么能如此说话?本官唯恐打草惊蛇,让采办太监有所警觉,所以确实没有公开此事。
  但曾经遣人秘密告知过你便宜行事和王命旗牌的事情,你现在装什么糊涂?
  原来你真的与采办太监勾结起来了!为了替阉贼遮掩罪行,所以你故作不知,最后对本官的钦差行文不闻不问,对阉贼爪牙行径视而不见!
  你好大的狗胆!本官既为王命旗牌钦差,自然代表朝廷和王法。你真当国法天条全是儿戏摆设么!”
  李知府突然懂了,方应物故意在公文程序上纠缠半天,原来是打算在这里陷害他,捏造他一个怠慢和违抗钦差的罪名!
  但自己却很难辩解清楚!因为刚才无数人都明明白白地听到了,自己确实曾经把方应物那盖有钦差关防大印的公文置之不理!自己也确实对采办太监及其爪牙的所作所为束手无策、视若不见!
  此时成百上千双愤怒的目光,伴随着钦差大臣那极具煽动力的怒斥,直直地射向原先不敢仰视的知府大老爷。
  远处又传来呼喝之声,一对约莫二三十人的军士出现在众人面前,当先是一名中年武官。军士里又分出了人手,用特制的槊柄挑起了蓝色的令旗和木制的圆盘。
  有见识的人惊呼道:“王命旗牌!果然是王命旗牌!”
  原先府衙的人还抱着万分之一的侥幸心理,现在真家伙出现在面前亮相,再无人敢怀疑真假了。
  带头武官来到方应物面前,推金山倒玉柱地跪地拜道:“钦差标下百户旗牌官陈彦拜见方大人!”
  李知府干脆一言不发,死死地盯着方应物。他倒要看看,有王命旗牌的方应物,又打算如何处置自己,难不成还能宰了自己!
  有了王命旗牌撑腰,方应物摇身一变,正式成为全权钦差,气势陡然更上一层楼,对着李知府咆哮道:“你枉为亲民官,畏惧阉贼权势,无视百姓死活,藐视朝廷威信,辜负陛下圣恩!你,李廷美,罪!该!万!死!”
  人群听到这话,感到钦差大老爷真打算要为民做主了,顿时响起了贯彻云霄的欢呼。
  方应物借着欢呼声又道:“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围聚在此,皆因你不作为而起!你不配做这个知府!”
  李知府大怒道:“本官乃朝廷命官,配与不配,也不是你一言而决的!”
  人群中忽然有几十人(貌似都是从公馆街上来的)齐声呼喊道:“狗官无能,罢官!罢官!”
  方应物指着李知府继续斥责道:“你听听民众的呼声,险些酿成变乱尚不知自省,真不知耻也!难道他们聚集在这里,都是看你狡辩来的么!
  本官宣布,为了宣扬朝廷恩德、安抚苏州百姓、挽回江南民心、避免酿成变乱,将你这不称职的知府停职待勘!然后上奏朝廷请求处置。等另有旨意时,再做处分!”
  李知府双目要喷火,厉声喝道:“你敢!”
  方应物毫不犹豫的驳斥道:“本官凭借人心与正气,代天而行有何不敢?请你即刻离开府衙,暂居驿馆!”
  然后又对旗牌官道:“差拨军士四人,立刻将李大人送到枫桥驿暂住,不得有误!”
  当即有军士四人排众而出,挟起了李知府,大步离开府衙。临行前,李知府对着方应物叫道:“本官睁眼看着,你如何去找王太监为民做主!”
  府衙大门内外登时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这方钦差竟然强势如斯,仿佛浑身气势强盛得令人不敢逼视!
  外行人只觉得方应物形象高大威猛,简直与戏文里的钦差大臣一模一样,手里只差一柄尚方宝剑了。甚至心里开始分析起来,如果方钦差手里有尚方宝剑,会不会真来个先斩后奏。
  但内行人都快被吓傻了,四品知府乃是最高等级亲民官,在官僚体系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结果堂堂一个知府说停职就停职,说赶走就赶走,方应物就不怕后果么?这可是连巡抚也需要三思而后行、不敢擅自采用的行动!
  不过,用避免民变为借口,理论上似乎确实也是可行。从太祖高皇帝时候,治国思想最重稳定,朝廷对于民变之类的事故还是相当敏感的,钦差大臣为了稳定地方局势做出点出格事情一般都会被优容。
  但这里面有点事说不清啊,难道这次民众举事,不是从根源上由采办太监引发,然后再由方应物直接挑起来的么?怎么移花接木,在一片眼花缭乱中将责任赖到了知府头上?
  不过这情况真的说不清,就算告到朝廷也很难让人相信。从来只听说过有些在府县里根深蒂固的地方官,不惜挟持民意叫板钦差大臣的;真没听说过有人生地不熟的钦差大臣能鼓动民意,去反攻地方官的……
  闲话不提,却说方应物驱逐了知府后,冷冷地扫视着府衙其他官员。在场每一个人都低下头去,不敢与钦差大人对视。
  而后方钦差继续安排道:“本官只问正堂,余者不究!府衙事务不可无人,可暂由同知署理知府,通判署理同知,推官署理通判!尔等以为如何?如果不答话,那就是默许了!”
  府衙众人面面相觑,还真就默许了。他们实在没胆量与手握王命旗牌的强权对抗,只能选择屈服。
  再说每人差事提了一级,貌似也不是什么坏事……说不定署理着署理着就变成正式了。从这个角度看,李知府还是不要回来为好,面对就地升官的诱惑,人心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
  快刀斩乱麻,方钦差便把府衙清理完毕,心里长出一口气。隐忍了这么久,又费尽心思,终于等到时机一举将碍事的石头踢开了。
  还是直接掌控权力的感觉好,依托别人履行差事的感觉糟透了,非常不喜欢,更别说知府之类的角色太碍手碍脚了!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自己将钱粮之事办漂亮些,让朝廷用度稍加缓解,文武百官俸禄按时足额发放,那么上上下下从道义上都得感激自己,处置知府是否正确那都是小事了。
  转过头来,面对千百双渴望的眼神,方应物非常蛊惑人心地说:“府衙无人为尔等做主,本钦差只得亲自出面了,有人敢一鼓作气,同本钦差前往姑苏驿么?”
  底下人群兴奋地振臂高呼:“愿追随钦差大老爷!”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步迟步步迟
  重新点燃了人群的热情后,方应物便吩咐抬轿的、打行牌的等一干手下启程,比来时还多了旗牌官以及标下军士——这种扈从架势,远看真有点像巡抚了。
  话说今天王命旗牌出现的确实突然,几乎让所有人有措手不及,这也是方应物的安排。
  当初林阿三从南京来报过信后,方应物便让林阿三不要声张,重新返回去找陈百户。命令他们官军在路上偃旗息鼓,约定了时间悄悄前来,不必惊动地方。
  一方面方应物暂时隐瞒下了敕命没有公布,另一方面护送旗牌的标下官军沿途又故意遮掩……与此同时顺手又给李知府挖了一个藐视朝廷的坑,并掀起民意沸腾。一直累积到今天,才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既然要从府衙离开,临走之前,方应物再次警告府衙剩余官员道:“有些人利令智昏,可怜可叹,但今日暂时到此为止!惟愿诸君戮力齐心为朝廷效命,不要再有无谓之念!”
  众官员刚刚从震撼中清醒过来,此时只有唯唯诺诺,心里忍不住吐槽几句:苏州城里只有你方应物号称代表朝廷,为朝廷效命就是为你效命罢!
  又回想起被方钦差霹雳手段处置掉的李知府,众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李太守豪赌两次,终究是输得底朝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