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精校)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466

  到了午膳时间,太子朱祐樘终于回过神来,意识到慢待新人了。便把方应物从廊下叫到身前,慰问勉励了一番。
  太子与方应物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前不久方应物因为“星君下凡”传闻进宫,又被天子打发来观看太子,还误打误撞地看到太子受奸人苗公公诱惑耽于赌博玩乐。
  当时闹得动静很大,朱祐樘一开始还对方应物有所不满,因为方应物表现得实在咄咄逼人,仿佛没有把自己这个太子放在眼里。
  但当他知道,亲近的苗公公早被万贵妃买通,并成为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卧底之后,这种不满就消失了。
  朱祐樘好歹也是公认有“仁君”之相,并不是好赖不分的人,谁忠谁奸还是能分得清楚。
  再后来方家父子又为了东宫事情前仆后继,连连被打击报复,太子岂能不知?如今方清之被贬谪到郧阳,方应物又被人剥夺了大好前程,送进快成政治死地的东宫。
  稍有情商的人都明白,肯定该尽力抚慰嘉奖方家这个典型。只是太子当前实力有限,无法做出什么实质性举动,只能先记在心中了。
  接见完方应物,太子便传令在文华殿用膳休憩,而众官属退下至左顺门用膳。不过方应物被特许留下了,光荣地侍候太子用膳。
  这是很破格的待遇,太子基本不会和臣属一起用膳,今天却留下方应物,显然是有其象征和意义的。
  别人很明白,这是太子对方家的优容和抚慰,为人君者最起码该有的态度。在当前这个艰难时期,太子也只能表示到这个地步了。
  至于眼红和嫉妒,还是算了罢,东宫简直就是有今天没明天,等到大树倒了,什么恩宠都是过眼烟云。
  方应物捧着碗碟做出激动样子,甚至故意手抖摔碎了一只。心中忍不住叹道,这才是天下最大的冷灶啊……
第六百八十八章
纳头便拜
  太子用过膳便休憩去了,方应物可以侍候用膳但肯定不能侍候睡觉……便也退出文华殿。
  到了外面,方应物正考虑找个没人角落打个盹,但却听到有人轻声呼唤自己。抬眼顺着声音望去,却见转角阴影中有个高大身影,倒是显得几分眼熟。
  在宫里应当不至于有剪径的毛贼罢?方应物向前走了几步,能看清了对方样貌,乃是一名宫里内监,确实眼熟,不过一时记不清是何人了。
  “方大人还记得我么?在下张永。”那人主动自报家门道。
  原来是他!提起这个也算“青史留名”的名字,方应物登时记起来了。上次进宫时,与太子身边大伴苗公公斗法,就是这位张公公站出来充当了污点证人角色检举苗公公,算是有点交情了。
  张永笑道:“有阵子不见,方大人向来可好?听说方大人侍班东宫,在下便专程在此等着会面。”
  方应物感觉很古怪,如果自己现在炙手可热,张永主动前来寻访自己毫不稀奇,不需要任何理由和解释。
  可是现实恰恰相反,在世人眼中自己算是落魄之人,进东宫几乎断了前途。那张永却还能跑过来相见,真有如此义气么?还是也想押宝烧冷灶?
  方应物边想边问,“你前来寻我,有何贵干?”
  张永豪爽的哈哈一笑,“也算是相识一场,故而来找方大人叙旧!上次托方大人的福略略升格,如今能在太后那里当差,还没有感谢过方大人。”
  方应物无语,这可是历史上正德朝“八虎”之一,还是笑到了最后的那个,难道起步是靠自己的小蝴蝶翅膀?
  此外方应物突然觉得,正好可以向张永打听一下宫里的动态,免得自己两眼一抹黑。毕竟自己如今也算是内廷大臣了,宫里动向必须要掌握。本来方应物想从汪芷这里打探,可是汪芷最近抽风,方应物只能无奈。
  两人几乎一拍即合,便找了处不起眼的宫墙根底,坐下闲谈起来。方应物随口问道:“你在东朝当什么差?”
  张永略微显得不好意思,苦笑道:“不瞒方大人,我的差事,就是替圣母盯着昭德宫一举一动。”
  东朝指周太后,昭德宫就是万贵妃的寝宫。张永知道方应物是死忠清流太子党,与万贵妃完全对立,所以才敢透漏几分。
  方应物有点惊讶,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上次闹出万贵妃安插卧底苗公公的事情后,周太后不长点心眼就怪了。
  方应物沉思片刻,在宫里最大的仇家就是梁芳,又从梁芳问起:“梁公公最近做什么事情?”
  张永详细答道:“梁公公近日的重要事情就一件,为宫里选拔女官。可惜京中适合的良家女不多,还要另行遣人去江南选,那里识字的妇女多。”
  “这梁芳倒真是个大内总管,选女官的事情都要管。”方应物忍不住讽刺道。
  张永顺着方应物的话,斟酌着说:“倒是还听说了另一件与梁公公有关的传闻,只是不确定真假。”
  这样的消息才是值得听,方应物提起精神。便听张永道:“据说梁公公去昭德宫,在娘娘面前告了东厂厂公汪太监一状。”
  方应物可以确定,终于听到了自己想要听到的东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告的什么状?”
  张永沉吟片刻,打量了方应物几眼,这才下定决心,“听说告汪公与外臣勾结……这个外臣就是你方大人。”
  “梁芳这个混账东西!”方应物愤怒地猛拍宫墙。上次面圣时,梁芳在天子面前“污蔑”他与汪直勾结,只是被自己化解了。
  没想到回头来,梁芳竟然又跑到万贵妃面前故伎重施。这对他也是很冒险的行为,毕竟汪直才是万贵妃最宠爱的太监,梁芳远不能比。如果被万贵妃认定为污蔑,梁芳肯定也要遭到反噬。
  看来为了司礼监太监位置,梁芳也真不惜用上所有手段了。方应物又想起汪芷对自己的奇怪态度,便若有所悟。难道汪芷最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尽可能地避嫌?
  克制住火气,方应物半是试探半是叹服地对张永道:“那梁芳简直就是胡言乱语血口喷人!你这消息真是灵通,连这样的秘闻都打探得出来。”
  张永察言观色,心中微微得意,带着几分自豪说:“方大人言过了,梁芳告状这件事并非是绝对隐秘的事情。不过昭德宫里的消息,十有八九我都是知道的。”
  看着张永的期待模样,方应物又想道,莫非张永今日寻访自己,并不是单纯为了叙旧,也是冲着汪芷来的?
  如今汪太监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在内臣里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对于张永这样的底层太监而言,汪太监堪称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不想抱大腿的,只有恨自己投奔无门的。
  所以不由得方应物猜不出来,张永大概是想通过自己攀附上汪直?这人还真是果断胆大,只听了一句不知真假的传言,就敢找自己来走门路,也算是个狠角色了。
  至少从答案来看,他赌的方向不算错,自己和汪芷本来就是勾结起来的,成功者不应该受谴责。
  方应物拿定主意后说:“实不相瞒,梁芳所言大都是捏造,不过本官当年曾与汪公公有过合作,倒还有几分薄面在……”
  话还没说完,只听扑通一声,张永那高大身形推金山倒玉柱,直接跪在方应物面前,哀求道:“方大人知晓我的事情,在宫中本是无依无靠无根无基,凭借方大人之力才有了一点微薄差事。
  怎奈夹在东朝与昭德宫之间,犹如风中残烛。万望方大人垂怜,将我引荐给汪公,也好能安身立命、苟延残喘!小的感念终身,誓不相负!”
  果然张永并非如此单纯啊,方应物总算确定了。不过正是这样他才放心了,不然还得疑神疑鬼,不停琢磨张永到底为什么找到自己。
  说起来,方应物穿越这么久,可算见到传说中的“纳头便拜”是什么样子了……不过方应物的心思很快就转移到别处了,张永的事情是小事,有机会时向汪芷说几句话就行,梁芳才算是必须要警惕的心腹之患。
  张永直挺挺地跪在地上,仰头看方大人脸色忽而多云忽而阴,半晌也不说句话,但他又不敢起身,只能委屈地等着最终判决。
第六百八十九章
言多必失……
  方应物曾经面对和正在面对的敌人和对头有很多,但从来没有人得到过“心腹之患”这个评价,而梁芳则是第一个,全因为梁芳真正触及了他的要害。
  其实方应物与汪太监之间有往来不算什么秘密,都是源自于当年边境的公事而已,很正常的公事公办不会引起外人过多联想。总不能因私废公,为了故作清纯就故意不和太监往来罢?
  而梁芳因为东厂插手苏州府王敬王太监的事情,这才觉察到方应物与汪直之间有超出正常范围的“友谊”。
  虽然梁公公也是没有直接证据的猜测,但毕竟是事实正确的信息,让方应物非常心虚的正确信息。
  更要命的是,梁芳竟敢先后在天子、万贵妃面前拿此事做文章、告刁状,在当前敏感时刻,会对方应物和汪太监造成很大的困扰和风险。
  用一句话形容方应物眼下的念头,那就是:作为胆敢掌握正确信息的人,梁芳必须死!
  方应物想得有点多,半天没有动静,但此时张永张公公的膝盖十分疼痛。他跪的地方不太好,膝盖压到了一颗尖利小石子……痛得百爪挠心又不便很失礼地挪动地方。
  对此张永只能理解道,莫非是方大人故意考验自己的诚意?此后张公公实在忍不住了,轻轻咳嗽几声,终于唤得方应物回神了。
  “啊,请起请起!”方应物扶起了张永,口中告罪道:“本官如何当得起你的大礼!方才一时恍惚失神,还请见谅!”
  张永忍住揉捏膝盖的欲望。此时膝盖疼不疼并不重要,方应物道歉不道歉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方应物会给出一个什么答案。
  方应物沉吟片刻,假撇清道:“本官与汪太监没有多少交情。但看你如此心切,帮你传句话还是可以的,顺手助你一次就算是做善事积德了。”
  方应物言外之意怎能听不出来,张永大喜过望,“多谢方大人提挈之恩,小人终生不敢忘!”
  方应物肯帮着张永,自然也不是平白无故的,一是看张永确实也是个有眼光、有行动力的人才,原本时空的成就也能证明张永不是庸人蠢人。既然有顺手提挈的机会,方应物不介意给他机会,今后在宫中多一个内应也挺好。
  二是从原本时空历史来看,张永的人品还是能靠得住的,没有什么负面品格,相反还有不少正面评价。所以就算今后没有施恩得报,也不至于变成反噬一口的白眼狼。
  三是原本时空历史中混到顶尖的名人里,张永张公公是“对方应物纳头便拜”成就的第一个达成者,获得一些福利也是应该的……
  方应物与张永谈完话便各自分开,此时太子休憩已毕,东宫侍班大臣和讲官回到文华殿后庑,参拜之后便继续开工。如果说午前所讲以圣学经典为主,午后主要学习内容就该是军国政务了。
  侍立在旁边的方应物便打起精神细听,军国政务这种新鲜时事总比枯燥玄奥的经典学问有趣罢。
  太子听到的,他方应物也能听到。作为有志之人,遇到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不错,也是内廷大臣比外朝大臣优越之处。
  此时太子居中而坐,东西各有一班大臣。不过方应物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又开始昏昏欲睡了。
  哪有什么新鲜时事,东班大臣讲的是老掉牙的《贞观政要》,西班大臣讲的是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皇明祖训》……
  强忍睡意的方应物偷偷望着坐在厅中的太子朱祐樘,眼见这位少年人无悲无喜一脸木然,心里深表同情。
  忽然太子身子斜了斜,胳膊撑在宝座扶手上,将身子微调成略为舒服的姿势。但这时候,滔滔不绝的讲官却也停住口,直勾勾地望着太子,而东西两班大臣也纷纷侧目齐齐看向太子。
  众目睽睽,无声胜有声,太子讪讪不已,重新坐直了身体,端端正正一本正经地面向侍臣。讲官便重新开口,继续滔滔不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4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