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的魔头(精校)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

  万绳楠又是一番讶异,正要再问,外头忽然传来了喧扰,打破了清华园的宁静,那是有学生在大叫革命口号与政治口号。
  万绳楠颇为外面的政治口号声所动,一时竟没去听陈寅恪后半部分的言语。陈寅恪双目虽盲,却似乎察觉到了学生的动静,轻叹一声,自顾自道:“桃花源的第三个寓意来源,道出的却是上下数千年,中国人内心最期盼的精神园田了,那样美丽的桃花,那样澄清的小河,那样宁静的村落,那样一个没有斗争、没有贵贱、没有贫富、人人自食其力、人人自得其乐的桃花源……”
  他闭上了早已失去视觉的眼睛,仿佛见到了桃花源一般。旁边的万绳楠则完全没听他的话,只是想着那革命口号,屋子里静了下来,直到那口号声逐渐远去。万绳楠回过神来,发觉了自己方才的失态,忙提问掩饰:“那么老师,这个桃花源其实是真的存在过,还是说仅仅是陶渊明的虚构?”
  陈寅恪默然半晌,才道:“那当然是虚构的。”
  万绳楠哦了一声,有些失望,又请教了几个问题便告辞而去。对着他的背影,陈寅恪又叹息了一声。
  屋内又陷入了黑暗与寂静,陈寅恪随手摸到身边茶几上的一本古籍,用手指从中夹出一张残缺的帛画来。帛画上绘着几株桃树,一条小河,又勾勒出了路径,路径旁边注着一些里数,笔致简单,竟然像是一张古代的地图。
  他用双手摩挲了片刻,第三次长叹一声,睁开双眼,那一对没有光泽的瞳孔,似乎穿破了历史的尘障……
  时光逆流,残缺的帛画慢慢恢复完整,几经辗转,从清朝的宁波天一阁,到明朝唐伯虎的桃花庵,到宋朝的皇家道观玉清昭应宫,到唐朝桃花源里的魔头V——-的庐山东林寺。当时光逆流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帛画出现在了一双枯槁的手中——那双枯槁的手属于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有些伛偻的腰背上背着一个大包袱,他站在一艘小木筏上,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帛画地图,他背后有一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正撑着竹篙。
  这一老一少所站的竹筏,漂流在一条小河上。这条小河正位于陈寅恪所说的上洛郡,是丹江上游的一条小支流。
  小河蜿蜒而向西北,周围全无半点人烟,在这群山深处,似乎亘古以来只有飞鸟灵猿才能留下翼痕爪迹。小舟荡过,但见两岸长满了桃树,这时正是二月中旬,千百桃枝争相吐蕊,有含苞待放的,有争春怒发的,衬得空山中也满是春意。
  少年撑着竹篙,一篙一篙点破了水面,弄乱了水影中夭娇的桃枝。
  风中花瓣纷飞,拂人面庞,落于流水,泛起一点点若有若无的涟漪,令人仿佛置身于幻境。
  老者看着帛画地图,口中喃喃道:“不会啊,不会啊,明明是这里,为什么却找不到入口?”
  他身后的少年问道:“爹爹,你说的那个桃源村,就在这里吗?”
  “没错的,没错的!”老者说,“按照地图也应该是这里,可是为什么却找不到?”
  他说到这里连连顿足,叹道:“咱们父子两个,如今已经走投无路,除了那桃源村之外,举世再没一个地方能容得我们安身了。”
  少年道:“爹爹你别着急,山间的小路小河,偶尔有相似也不奇怪,咱们耐心再找找吧。也许这张地图有错也未可知。”
  老者摇头道:“不对,不对。这地图肯定没问题,只是不晓得哪个地方出了差错……”
  忽然间老者警惕起来,将少年一抓,父子两人便一起躲入桃林叶影之中。
  过得片刻,几条白衣身影飞掠过来,落到空空如也的竹筏上,为首一人说道:“有筏无人,只怕他们来过这里,或许还没走远。”
  另外一个人道:“这里风景虽佳,却是山穷水尽之处,玄家父子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为首那人道:“他们多半是要寻找桃源村!”
  “桃源村?”
  “对,那是一群隐者开辟出来避世的地方,听说收容了许多为苻秦所不容,又入不了大晋的人。”
  “我们宗极门是大晋护国武宗,玄家父子是我们必杀的孽种,这个桃源村,难道还敢跟我们作对不成?”
  “桃源村的人敢不敢跟我们作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若让他们逃入桃源,那我们再要找他们出来就难了!不多说了,追吧!他们应该还没逃远。”
  人影一闪,分四个方向掠去。过了好久,一株桃树下泥土崩裂,那老者竟然和那少年从树根底下钻了出来。
  老者惨然道:“宗极门的人追杀到了,寻找桃源的事情没法继续了。”
  那少年道:“那么爹爹,我们该怎么办?”
  老者道:“桃源既然去不得,退而求其次,我们只好入关中,去求青羊子了……”
  第一章
血溅丹江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
  十二天后,渭水北岸。
  寻找桃源而未得的那一老一少行走在河边的大路上,走着走着,少年忽然匍匐下来听地,道:“爹!有骑兵!”
  老者将少年一拉,两人一起隐入大路边的长草丛中。
  过了一会儿,远处渐渐出现一百余骑,行色匆匆地向郿县方向奔去。为首的两人服饰与其他骑兵不同,显然是这队骑兵的首领。其中一个时常在马上回顾长安方向,叹道:“不知丞相如何了。”
  另一个道:“希望尽快找到青羊子取得灵药,使父亲大人病情转危为安。”
  马上对答的这两个首领,前一个叫苻阳,爵拜秦国东海公,后一个叫王皮,是前秦帝国丞相王猛①之子。
  ①王猛:字景略,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是奠定前秦帝国霸业的宰相,时人将他与南方东晋的谢安并列,称为“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这时是东晋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天下分成南北两块:南方的东晋皇朝是孝武帝①在位;北方的前秦,雄主苻坚②登基已有一十八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