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74

  这个时候,冯宇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第193章
玩横的
  自己建新工厂?
  侯海涛跟李世友对视一眼,都发觉不对了,好像他们俩刚才都被这小子给耍了,这小子本来就想在广东建新工厂吧?
  “冯总,那你跟我们说说,这新厂你想怎么弄?建在广东,那边的政府你熟悉吗?在哈尔滨,说句不自谦的话,我跟老李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市里都不敢把我们俩怎么样。可到了广东,咱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让人坑了咋办?”侯海涛凑过来问道。
  “如果是以你们两个厂子的名义建分厂,那当然不行。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虽然是国企,甚至还有部委和军方的关系,但还很未必有我朋友的牌子好使。”冯宇反呛一句,露出一丝得色。
  “你朋友?谁啊?”李世友诧异的看着冯宇,这小子还有什么关系更硬的朋友吗,难道是广东的某位二代?
  “这位朋友你们也知道,就是付光正。我们加湿器在海外的销售,就是他跟他的家族负责的。”冯宇抬了付光正一把。
  加湿器的海外销售,是付家负责,但付光正只是一个副总,小股东,大股东是他父辈的几位。
  “是他?他凭什么就比我们好使?”侯海涛不服气的问道。
  哈飞厂可是造飞机的,地位在哈尔滨乃至龙江都比较超然,虽然放在全国就不算什么了,但也比一个小年轻要强吧?
  付家算什么啊,不就是一个经商的吗,商人难道还能比他这个正厅级国企干部更牛?
  冯宇笑眯眯地说道:“因为他是香、江、商、人!”
  香港商人,四个字一字一顿,侯海涛一口气憋在胸口,郁闷的点上一根烟。
  没办法,现在国家环境就是这样,外国人比本国人金贵,香港虽然不算是外国,但却是还没有回归的特区,未免回归出现意外,现在香港人地位甚至在外国人之上,生怕他们回到香港后说祖国各种不好。
  就说香港商人在内地投资,不但跟外资一样,享受税收等政策上的优惠,出口什么的还有优惠。就连香港人在内地犯法了,也要遣送回香港,在香港审判。
  “冯总,你不是想跟付光正合作,把我们甩开吧?”李世友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如果是把他们甩开,那么电机厂的损失可就太大了,还不如他们找别的厂代工,哪怕少赚一点钱,那也是赚啊,总比让别人赚走了强。
  说起来李世友是十分眼红冯宇的泰华公司,区区十几个人,几乎都是他们电机厂的子弟,就连两个财务人员,都有一个是从电机厂挖过去的大学生。
  那几个小子当初能干啥啊,一个个都在家里呆着,等着父母够岁数了申请内退,然后他们好接班到厂子上班。厂子里很多子弟都是这样的,刚去工资低,但一两年之后,评下职称,工资很快会涨起来,能极大的减轻家庭负担。
  但现在一看,那些跟这几个小子一批的子弟,谁混的也不如他们。哪怕是那几个考上大学的,分配回来是技术员,干部编制,但在厂子里还不是要从一线工人做起?
  心里最不平衡的是那些接班的,父母中一个人从一线工人内退,每个月只能拿三十多块的最低退休金,他们刚上班,从学徒做起,一个月工资也不到一百块,跟退休金加在一起,还不如当初父母不内退挣得多!
  那些内退的人怎么办,一辈子工人,别的都不懂,出去摆个早点摊就算是好的了,更多的是出去支个修鞋或者修自行车的摊子。
  当初李世强来厂子招人的时候,那些没去的后老悔了。去年泰华公司每人发了一台BP机,那就够让人羡慕的了,今年冯宇更狠,每人发了一台摩托车,把厂里的工人妒忌的眼睛都绿了!
  还有工人要双倍加班费,要双休日,这些不都是因为泰华公司。为了跟冯宇继续合作,这些李世友都忍了。现在这么着,听冯宇这意思,想甩开他们电机厂了?
  因为你泰华公司,我受了多少气。你说不合作就不合作啊,惹急了我拿着合同去告你!
  李世友还没撂狠话呢,侯海涛先急了:“冯总,你要是想把我们甩开,那这无叶风扇的技术你别想拿走!”
  “那你是要跟我打官司喽?你去法院打听打听,我连外宾都告过,并且告赢了,还会怕你一个国企厂长?我手里有合同,你们是用我的钱研究出来的成果,成果本就属于我!”冯宇冷笑道。
  来横的,行啊,谁怕谁?
  “我们也有合同,你想甩开我们,绝对不可能!不管你跟谁合作,这加湿器的利润,都必须分给我们!对不对,李厂长?”侯海涛马上拉拢李世友,这件事上,两人必须形成统一战线。
  “必须分给你们?你们没仔细看合同吧?加湿器的专利在我手里,我有权授权任何非华夏公司生产并销售加湿器,这点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冯宇老神在在地说道。
  玩合同,你们可差远了。合同上别说一句话,就是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不同,具体含义都大不相同!
  侯海涛跟李世友大惊,合同上还有这条吗?当初他们就想着国内了,根本没想到国外。这么说冯宇可以授权给别人生产销售加湿器,那么他们的利润会严重缩水,出口创造的利润可比国内的利润还高啊!
  “冯总,机械公司的股份你还想不想要了?”侯海涛威胁道。他知道冯宇很想要机械公司的股份,惹急了他还不卖了呢,反正也赚钱!
  冯宇抬头看着天花板,慢悠悠地说道:“超高功率电炉已经谈判到最后阶段,看来我要找一个新的买家了。”
  侯海涛深吸两口气,把手里的烟头狠狠的扔在地上碾灭,再次从烟盒中抽出一根点上。
  看到李世友站起来还想争辩,冯宇翘起二郎腿,轻松地说道:“苏联的汽轮机技术,蒸汽发生器技术,这些东西看来也要找新的买家了。”
  李世友也郁闷的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他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他们已经被冯宇这个奸商全部算计进去了,他们不答应还不行!
  “冯总,那你说吧,到底这新工厂要怎么弄?有没有我们的份儿?”侯海涛吐出一个烟柱,低着头问道。
  冯宇嘴角翘起:“我想好了,这个广东的分厂……”
第194章
重分利益
  冯宇得意的走出侯海涛的办公室,剩下侯海涛跟李世友两个苦瓜脸,唉声叹气。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主动提出建新工厂呢,至少他们的利益还有保障。现在呢,利益让出去了一大块,还没落好。
  回到家里,冯宇往沙发上一靠,call了付光正一下。一分钟后,家里电话响起。
  “付兄,跟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还行,进展挺顺利的。收购这家工厂,连带着熟练工人都有了,就是这厂子闲人太多,我正跟当地政府谈呢,退休工人我们可以养,但是那些偷奸耍滑,装病偷懒的人绝对不要!”
  冯宇早在年前就跟付光正商量了,让他在广东选一个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收购一家工厂。
  这样距离香港更近,方便出口,而且还能拜托电机厂的制衡,免得将来电机厂撂挑子,冯宇这边抓瞎。但冯宇没想到,电机厂真的无法满足无叶风扇的生产,就连加湿器的产量也想减少。
  其实这正合冯宇之意,但还是做出一副愤怒的样子,趁机提出建新工厂的事儿。果然,侯海涛和李世友两个老家伙根本没有建新工厂的打算,或者说就算他们想,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
  侯海涛要买超高功率电炉,没有两千万卢布以上,绝对不可能。李世友倒是花钱的地方不多,虽然找冯宇订购了一些电站相关的先进技术,但冯宇也不会要价太高。但偏偏今年电机厂接到了很多发电机的订单,或者干脆说是上面下派的任务。
  即使这个发电机方面挣的钱不如加湿器的利润高,他们也不得不减少加湿器的生产,将车间空出来生产发电机方面的零部件。这些可都是要垫资的,电机厂的资金也变得不宽裕了。
  两家都拿不出钱来建新工厂,冯宇自然不会再给他们那么高的利润分成。但要说新工厂的利润一毛不给这边,两人也绝对不同意,尤其是侯海涛,他们厂拿的可是技术分成。
  冯宇已经跟付光正商量好了,广东收购工厂的事儿全部交给付光正,冯宇这边准备资金,新工厂要给付光正留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冯宇要想控股,就不可能再给电机厂和哈飞厂各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你们也拿不出钱,还想占新工厂的股份,哪儿有这种好事儿?
  侯海涛表示可以派遣工程师去做技术指导,帮助对方更改生产线。李世友则表示他们也有一批大师傅,保证都是一线工人。这些人都生产过加湿器,更改生产线也能做,可以派去广东的工厂做师父,带学徒。
  冯宇鄙夷的看着两人,说的多好啊。一个出工程师,一个出工人大师傅。冯宇直接说,哈飞厂的工程师工资太高,一个月都赶上别人一年的工资了,他请不起。
  至于电机厂的大师傅,他不需要,因为他准备收购一家技术相对成熟的工厂,那边工人技术也不差!
  李世友派去广东大师傅,肯定就是今年厂子内退的那一批人。本来就没工作,让李世友一说,跟特意为了冯宇从一线抽调熟练工似的。
  他们虽然精,但冯宇也不傻。都想占便宜,冯宇的便宜是那么好占的?从来都是他占便宜,什么时候吃亏过?
  就一句话,你们按比例拿钱,我就给你们按比例分红,拿不出来,不好意思,这新工厂你们一点股份都没有!
  冯宇跟他们说了一下新工厂的事儿,付光正在谈,已经有眉目了。新工厂收购要一千万卢布,然后设备修改、更新还要一笔钱,还有新工厂的那些退休工人,也要接手过来……
  冯宇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你们就算是按比例拿钱,也要吃亏,不如就少拿一点,少占一点股份。
  接手原厂的退休工人,这点是冯宇要求的。按照付光正的想法,那些退休工人,直接甩给市里不就行了?买工厂花了那么多钱,凭什么还要帮他们养着退休工人,那些工人又没为新工厂做过意思贡献。
  冯宇只能告诉他,这对将来工厂的形象,品牌的形象有非常大的好处。良心企业家和黑心企业家,如果质量什么的差不多,哪个公司的产品更好卖?
  付光正跟家里商量了一下,付荣进直接告诉他,付家在内地的形象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让人说他们付家是香港的黑心商人,这点要听冯宇的。退休工人接着,反正退休金也不算太多,可以在工厂的收购价上压一下。
  让冯宇这么一算,广东新工厂生产的加湿器,他们只能分百分之五,无叶风扇,他们一分钱分不到。
  两人当然不干了,但冯宇只是微笑着看着他们,嘴里轻轻吐出几个字:“苏联的设备跟技术。”
  就这简单的几个字,像是一把沉重的枷锁,让侯海涛跟李世友根本硬气不起来。要真是闹翻了,一拍两散,吃亏的还是他们。
  冯宇可以授权国外公司生产,这点合理合法。内地的销售也是泰华公司负责,就算电机厂生产出来了,冯宇大可以不往外卖,亏的还是电机厂。
  而且苏联的设备跟技术,冯宇要是卖给他们的竞争企业,他们不是更吃亏?哈飞厂跟电机厂本身在国内就算不上是相关行业的龙头,有了苏联的设备跟技术,他们才有一些希望成为老大,这很有可能被冯宇轻松假借别的企业扼杀他们的希望。
  成为相关行业的国内龙头,侯海涛跟李世友的前途也会一片光明。而挣的钱再多,他们也升不上去,反而有可能一辈子被按在这个位置上,让他们发挥挣钱的能力。
  最终他们接受了冯宇的提议,广东新工厂他们象征性的各出一百万,各自得到工厂百分之五的股份,哈飞厂派出工程师指导,工程师可以是今年干部转工人内退的,电机厂的内退工人,只要是一线退下来的熟练工,广东的新工厂都可以接收,保证两厂去广东的人工资不低于内退之前。
  付光正出一笔钱,占股百分之二十,冯宇出资最高,且拥有两种产品的专利权,占股百分之七十,成为控股大股东!
  ……
第195章
出大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