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1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5/1174

  这一说,冯宇不高兴了。
  “老张,你要是这么说,我也谈谈这里面的一些问题好了,算是一个百姓跟你反应一下。”
  “我姐夫,李世强,算是咱们国家物流行业的翘楚之一了吧?邮政那边邀请他成为顾问,本来我姐夫还挺高兴,欣然答应了。但是有些人,做事太过分。”
  “他们谈什么,要跟国际接轨,所以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看那些管理实例不够,要去现场参观学习。”
  “如果真的目标是出国考察,这个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出国真的是为了考察吗?”
  “你知道那一次出国考察团一共三十二个人,乘坐的我姐夫的飞机,所有往返费用,全部是我姐夫个人承担不说,包括哪些考察团的食宿费用,都是我姐夫承担的。”
  “这点钱虽然不少,但我姐夫还是能轻松承担的起。可是那些考察团去的都什么人,一些领导家属,跟物流完全不沾边的人。他们那是去考察?根本就是去旅游了。”
  “怎么决定都是他们说了算,我姐夫就是一个移动钱包,这是顾问?”
  曾经华夏严厉打击过公款旅游,就是针对的这种情况。但是现在这些人有了“变通”之法,就是找企业赞助,弄一个联合考察团。
  公款没有支出,这就没事儿了吗?李世强这样不在乎这点钱的人还好说,有些企业的老板,对这些钱可是格外在乎的。
  他们付出了,就想着收回来。怎么收回来?这些领导家属是不可能掏钱的。
  那么就只能这些领导动用手中的权力,给一些批文或者便利,帮助这些企业老板赚回来,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交易?
  那次李世强气坏了,他不是心疼这点钱,而是整个考察团,邮政那边就没有一个专业的人跟着,完全就是去旅游的。
  原本李世强还想着能够跟邮政进行合作,比如让邮政的一些网点,成为代收包裹的驿站,这样就可以对风雨物流的业务起到很大的扩充作用。
  现在看来,合作根本谈不成,那边条件格外苛刻不说,有些人的办事风格,太让人讨厌了。
  张瑞强皱着眉头:“你说邮政那边有这种事?看来有些部门,又要好好查一查了。”
  冯宇摇摇手指:“可不只是邮政啊,我都没稀得跟你说,其实好多子公司,包括工厂等,都有这种情况。”
  “地方领导去检查工作,有的还说是指导工作。说句实话,我实在不认为那些人能对我的公司有什么指导能力。”
  “还有的要求我们一些针对国内市场的品牌也要出国考察,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问题我们就是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世界第二!”
  应该是落后的向先进的学习,先进的哪儿有跟落后的去学习取经的?如果落后的企业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为什么还会落后?
  更何况冯宇的许多企业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国外的企业,冯宇也有很多,完全不需要在政府的组织下出国考察、参观学习。
  每年的子公司之间,都有一定的交流名额,这些本身就是学习了。
  再说了,当初的出国考察,就是为了增长见识,发散思维,避免一些人的眼光太过局限。但是现在这些完全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绝对不比出国见到的少。
  更何况,你出国考察,就真的能学到对方的核心优势?哪个企业的核心优势会摆在明面让你参观?倒是曾经华夏的先进企业特别欢迎国外的宾客参观,认为是一种荣耀,结果核心技术什么的都泄露了!
  “还有那些地方政府总是找我的子公司进行募捐,我承认,那些子公司赚的是很多,但是有些公司投入也很大。”
  比如有的企业在做技术研发,投入费用本身就非常高。捐钱当然还是能做到,不过捐了钱,企业的账面纯利润就少了许多,给予职工的奖励就要减少。
  对于冯宇来说,别说捐千八百万了,上亿的捐款他也不是第一次了,相比于他的资产,这不算什么。
  但是以企业名义捐款,捐款额度还那么高,对企业的职工收入就有影响了,这对那些职工是非常不公平的。
  不管职工是否拥有企业股份,这都影响他们的最终收入。他们才是给企业创造利润的最直接的人,凭什么要他们减少收入?
  冯宇发现,这些年他好像有些太好说话了,有的人就有些得寸进尺。捐少了,居然还不满意。
  企业赚的钱,凭什么一定要捐出去?那些当官的,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收入捐出去?
  张瑞强听到这些,眉头皱的越来越深,冯宇的企业,都受到这些影响了吗?那其他人的企业,该会是什么样?
  “这些事情,我会过问的,不会让做出贡献的人吃亏。”
  冯宇想了想,又说道:“你发现没有,现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官员的妻儿,都出国了,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不否认,一些国家的教育资源可能比我们国家的更好一点,但是应该想一想,他们的子女哪儿来的钱享受那些?”
  “他们花完了这些钱,不应该找他们追偿吗?他们享受了利益,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网上都怎么说的,你或许也能看到,网民管那些人,叫做L官!”
  “还有一些贪官,就是借着出国考察的机会,突然消失了。拿着我们纳税人的钱,肆意挥霍享受。”
  “古时候都有质子什么的办法,现在看起来很不符合人权,但是我们可以变通一下。至少子女在国外的,是不应该允许出国考察的!”
  张瑞强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这些事情,我们已经开始做了。但看来我们的工作还是不到位,一些事情还不够清楚啊。”
  冯宇叹了口气:“老张,别让自己太累了。你也是人,不是神。不过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根本思想上解决。”
  有人说华夏官员问题多,根本原因就是工资收入与可支配资源之间巨大的落差。一个月薪万元的人,可以轻易的审批上亿元的项目,从中伸伸手,随便就能划拉上百万。
  这些问题,上头考虑解决去吧,冯宇不再体制内,可能不太了解情况,也不想过多掺和。
  这段时间他也又该忙了,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已经开始了……
第2053章
掌控英国民生
  最近一段时间,李泽钜,还有和黄的高管频繁去美国、加拿大那边。一方面是关于港口的投资,还有一方面就是在加拿大和美国收购电信公司。
  这是之前跟冯宇商量好的,美国那边拉尔夫可以搞定,但是加拿大那边,李泽钜更有优势,毕竟他现在是加拿大籍。
  而英国这边,也有长实的高管频繁往来,甚至上个月,李嘉诚还亲自去了一趟。
  这个月,好消息传来了,英国电网的业务,已经谈妥,昨天李嘉诚亲自去签约,总价约90亿美元,掌控着英国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虽然利润不高,但是收益很稳妥,只是需要再投入一笔钱,进行电网改造。
  并且关于英国水务公司的谈判,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就差最终的价格,收购之后,英国接近百分之八的自来水供应,就是他们的业务了。
  而且这还不算完,李嘉诚觉得百分之八的份额太低,竞争力偏弱。所以同时在跟另外一家供应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的公司谈判,打算同时收购下来,然后将其合并,那么份额将提升很多,尤其是极大的提升了行业话语权。
  这一笔投资,预计也要接近三十亿美元。
  如果单纯是长实公司,流动资金根本不够,但是现在有了冯宇的投资,这就不需要担心了。更何况李嘉诚和其他股东也对其进行了注资,现在的长基远比前世同期更为强大。
  李嘉诚在英国也极为有威望,跟英国本地许多富豪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一次,李嘉诚还受到了英国女王的接见,谈了许多他对于英国市场的设想。正好英国想要大力吸引外资,用外资来拉动本地经济,带动英国的经济发展。
  两人这算是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李嘉诚早就计划着大举进军英国市场,同时这也是华夏方面所隐隐支持的。跟英国保持更加密切的合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分化英国与美国的关系。
  经济危机过后,美国正在艰难振兴经济,华夏企业没少去投资,名义上是去帮助美国经济恢复,其实就是为了赚钱去的,美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
  而英国受创在欧洲也是排名前列的,他们要保持本国经济发展,保持收入不能降低太多,也想找那些这次受创不严重的国家投资。
  这段时间华夏不只是买了美国的国债,同时也购买了英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国债。这就相当于一个放债大户,扮演者银行的角色,其他人都是给华夏这个银行打工赚钱的。
  不管你赚多赚少,我的风险最低,收益最为稳定。尤其是华夏这次特意强调了汇率变化,以华夏决定为准,到时候让你偿还英镑、美元、欧元或者是RMB,由华夏来选择。
  我可以不买你们的国债,想要我买,就这个条件。同时还要对我们华夏的企业投资政策放宽,给予一些优待,要在一些项目上,允许以RMB结算。
  曾经华夏一些优势企业想要走出去,但是非常的困难。现在条件降低了,企业本身实力也得到了提升,再走出去就容易多了。
  冯宇跟李嘉诚说,不要只投资电力、水,其他方面也要考虑。李嘉诚也是这么想的,对于燃气、交通、通信等方面也正在谈呢。
  前世李嘉诚没这么多流动资金,许多收购要缓慢许多。但是这一世李嘉诚更有钱了,还有了冯宇这个强力盟友,好多收购谈判,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现在长实、和黄的许多高管,经常往返英国和香港,每一天,谈判进度都会有所变化。
  英国的燃气网络在全世界都算是不错的,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当初伦敦是雾都,漫天大雾,被全世界所知道。
  后来许多人都以为是英国自己治理好的,是有了更好的空气净化技术。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英国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气田,然后率先建设了城市天然气供应管道,从而让英国大量减少了煤炭、木炭的燃烧,减少了大量的废气排放,这才是根本原因。
  如果说现在英国的治理技术还不错,但那时候英国的空气治理技术,其实渣的很。
  水、电、气、交通、通信都是李嘉诚的企业所擅长的。李嘉诚虽然也投资了多种业务,也算是多元化投资,但是这五种,才是李嘉诚企业的根本。
  他们要强化优势业务,利用在这方面的丰富管理经验,保证业务不断的扩大,利润不断的提高,成本还能不断的降低。
  并且英国也是他特意选出来的市场,欧洲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区域优势非常强大,市场辐射非常好。
  尤其是英国的制造业非常强大,尖端科技研发能力世界一流,这个跟李嘉诚关系不大,但是跟华夏关系非常大。
  华夏虽然是世界顶级的制造业大国,还是金砖四国成员,被认为是世界五十年后的经济中心,但是薄弱的地方还是有很多。
  有些是你花了钱,也未必能在短时间超越,因为差距太大。很有可能你花了很多钱,研究出来的却是别人几年前的技术。
  不如直接花钱购买一些更加先进的技术,然后加以研发,达到世界前列。
  这里面有一个行业可以成为代表,那就是汽车行业。最初就是跟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几十年,然后经过不断的购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甚至允许对方以技术入股,从而带动了行业发展,慢慢的追赶世界同行的脚步。
  如今虽然还是距离世界第一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已经不是完全看不到追上的希望了,甚至华夏的车企,已经从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了。
  只是让冯宇不太开心的是,收购英国的电信企业会这么难。这才是对冯宇最有利的,能够跟冯宇的其他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5/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