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1174

  他现在已经是封疆大吏,再提半格那可就是副国了。在那种级别退休,跟现在这级别退休后的待遇,可完全不同。而且成为副国,他就能多工作一段时间。说是恋权也好,说是想多奉献一段时间也罢,他都不想太早的退休,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还能继续发光发热,不想太早的过上钓鱼遛鸟的退休生活。
  龙江因为地域问题,太过偏僻,贸易远没有沿海那么好,而且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发展很难。而且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农垦和林业,都是双重领导,农垦是农业部跟省里,林业是林业部跟省里,其中大部分收入,都是直接上交部委,而不是交给省里。
  龙江最大的对外贸易,就是对俄国,主要出口产品,就是粮食。当然,现在还包括了冯宇公司主导的汽车、小商品百货等等,但跟其他沿海省份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
  可龙江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做的非常不错,工业产值连年增长速度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做到的全国领先,比如农机具制造、比如汽车工业、比如加工工业等等。
  省一把手之前也没想过退二线的时候,还能提半格,但现在,他觉得自己有了底气,甚至不需要退二线,而是升官,当上一个副国级的实职!
  以他的政绩来说,竞争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但他的几个竞争对手,可都是有着不次于他的政绩,而且他要竞争的是实职,最次也该是正部级的实职,而不是退二线,弄个什么人大、政协的办公室闲职,安静的等着退休。
  前段时间他在中央开会的时候,听到了别的省的工作报告,也知道别人为什么被选在大会上做报告,因为别人管理的省,有好多家上市公司。
  他这才发现,原来公司一上市,那么资产就会扩大很多,甚至扩大几倍!岂不是说,一块钱就变成了三五块钱?一个亿就变成了三五个亿?那就是经济得到极大的增长啊!
  虽然他也了解过,公司上市后,虽然市值暴涨,但原本的股东持股比例就会降低,可他还是认为,上市是利大于弊,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公司,想要上市呢?
  而且看看那些领导得意的样子吧,看看中央领导满意的眼神吧,这都狠狠的刺激了龙江一把手。
  如果他不能更多的做出一些成绩,那么他在这次竞争中,就彻底失败了!
  虽然到了他这个岁数,退休的也大有人在,而他将来最差也只是退二线,但当惯了一把手,当惯了发号施令的人,忽然权力大部分都消失了,这种落差,他难以接受。
  明明他还有很多政治抱负没有施展呢,明明他还可以继续工作,为什么就要退二线?甚至他认为,他做出的成绩,比很多领导都要好,那么他凭什么不能升官?
  上面也不是没有赏识他的领导,他缺乏的,只是一笔政绩,一笔让他脱颖而出的政绩。
  按说在哈尔滨,一家市值只有几千万的机械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市值已经是几十亿了,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大公司,这已经是一笔硬邦邦的政绩了。
  但他认为,这还不够,别的省也有市值几十亿的大公司,还是国企呢。可如果这家公司的市值能够超过百亿,那么谁还能跟他竞争?他升官的希望,就会变大很多。
  华夏第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在他任期,出现在他的治下,这谁能说不是他的功劳?这种天大的功劳,谁能掩盖的住?上面的领导,又怎么会注意不到?
  他也是得到过总设计师、江大民、朱铁腕等多位领导重点表扬的人,如果他年轻八岁,不,只要年轻五岁,那么他进入中央,绝对是板上钉钉的。
  可惜他岁数大了,这是他最后争取的机会,如果再不争取,那么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他知道,这个哈尔滨机械公司是张瑞强力推改革的试点,但也是他一力支持的吧?如果当初不是有他支持,这改制能成功吗?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如此的改制!那时候全国的改制试点企业,都是亏损企业,哈尔滨机械厂,当初可是盈利的。
  张瑞强跟那个冯宇关系非常好,很多人找他告过状,说张瑞强跟私人老板勾结,不都是他粉碎了这些留言,在背后支持张瑞强的吗?
  张瑞强能有今天,不也是他提拔起来的吗?如果不是他将张瑞强从外经贸厅调到哈尔滨市政府,能有张瑞强的今天吗?
  张瑞强每一步走的都那么顺,当然有张瑞强能力强,做出难以掩盖的成绩的原因,但如果不是他的支持,张瑞强现在能当上市长吗?就算当上市长,也不会是哈尔滨的市长,级别更不可能是副部。
  还有哈尔滨制药集团的改制,哈尔滨好多家公司的改制,张瑞强提出来后,他的批示永远都是开拓进取,不畏艰难,放手去做,我当你的后盾!
  人总是有私心的,虽然张瑞强可以说是他政治抱负的延续,但他现在还能更进一步,并且更进一步后,还能继续支持张瑞强,这有什么不好呢?
  他找到了张瑞强,跟张瑞强好好的谈了一次。希望张瑞强帮忙说服冯宇,让哈尔滨机械公司尽快上市,让龙江出现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让他有更多的政治资本,可以助他继续往上走一步。
  张瑞强也很为难,他很清楚,冯宇是一个奇才,在商业上面,他还没见过有比冯宇更加成功的人呢,包括那些国外的传奇人物,在他看来,都不如冯宇更加有传奇性。
  冯宇说哈尔滨机械公司暂时不适合上市,他就选择相信冯宇,再也没提过。可这时候,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仕途上的伯乐来找他,让他帮忙,他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终,还是省一把手退了一步,让他把冯宇叫过来,他想亲自跟冯宇谈谈,张瑞强这才给冯宇打了电话。
第716章
拒绝
  见到张瑞强,两人关上门聊了一会儿,冯宇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对于张瑞强把他叫回来,他没有觉得不痛快,张瑞强复述了许书记的原话,并没有强迫的意思,这点让冯宇很满意。
  而且没有张瑞强的帮助和支持,冯宇的事业也不会发展的这么快。在他最初奋斗的时候,张瑞强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强行摘桃子了。
  更何况对方说了,只是见一面,这个他当然不会反对。但他心里还是很确定,他不会让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的,哈尔滨制药集团也不行,省里帮着简化手续,他也不会同意的。
  还是那句话,时机未到。
  在熊市的时候选择上市,虽然也不一定会亏,也有很多赚的,但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股价,为什么不等着牛市的时候再上市呢?
  上午十点,冯宇跟着张瑞强,一起来到许书记的办公室。
  虽然两人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许书记也单独跟冯宇聊过几次,但两人还谈不上熟,冯宇更不会像是在张瑞强办公室可以那么放松,那么自由。
  “许书记。”
  “来了,坐吧,小王,泡茶。”
  许书记从办公桌后走出来,跟他们一起坐到沙发上,这样显得平易近人,也是关系亲近的人,才会这样。他第一见冯宇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小朋友不简单,因为这个人见到他,竟然少了一般人那种见到大领导的紧张感。
  而当他看到冯宇面对总设计师、朱铁腕的时候,也是一副荣辱不惊的样子后,更是觉得冯宇能成大事,不是侥幸。
  一个面对总设计师都能正常说话的年轻人,怎么会在乎他给的那些压力?而且这是总设计师夸奖过的人,听说朱铁腕还招揽过冯宇,让他也不敢用一些行政手段施压,万一被捅上去,他可就彻底完了。尤其让他觉得麻烦的是,哈尔滨机械公司,还有一个跟冯宇关系非常好的香港股东。
  打压香港的商人,所引发的后果,不是他能承担得起的,现在是特殊时期,面对香港人,一切事情,都要以保证香港稳定回归为前提。
  “冯总,我很好奇,为什么你不同意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上市的好处不是很多吗,你也能多挣钱吧?”许书记直截了当的问道。
  “我承认,上市的好处很多,可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发展,会有更好的宣传等等,但现在不是时候。我们国家现在的股市是什么样,许书记了解过吧。大部分股票都在下跌,只有少部分上涨,这也说明了,很多股民,现在就不敢买股票。加上去年底和今年初,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都有很大的波动,也影响了我们国内股民的投资热情。哈尔滨机械公司现在上市,股价不一定会跌,但肯定也不会涨太多,这很不划算。”
  “怎么会不划算呢?我听你的意思,你是不反对公司上市的,只是觉得现在上市,涨不了太多?可那也是涨啊,你过两年上市,就算涨的很快,那跟现在上市有什么区别,现在慢一点,也能涨的差不多吧?”许书记问道。
  冯宇摇摇头:“问题是,我们现在上市为了什么?为了更多的资金发展吗?为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提升?资金问题,别说哈尔滨机械公司现在不缺,就算是缺,我也能拿得出钱来继续投进去,我说过,要做华夏、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汽车,这一点不会变。而现在,我们的松江牌汽车,已经在华夏非常有名了,第一不敢说,但是前三的品牌,一定有我们一席之地吧?而且其他品牌的上升势头,都没有我们猛。”
  冯宇说的很清楚,你说的上市那些好处,我都不需要。无论是资金还是知名度,哈尔滨机械公司都不缺,那为什么还要上市,处处受制呢?
  他当然明白,许书记让他上市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政绩,但冯宇真心跟许书记不熟啊,而且他也不认为,帮许书记一把,将来就能获得多大的好处。
  “冯总,如果哈尔滨机械公司同意上市,那么所有手续,我亲自帮忙跑下来,而且肯定会有相关的政策进行照顾,比如税收上的一些优惠,比如土地使用上的一些优惠等等,甚至省里还能再采购一批松江牌小轿车!”许书记咬着牙说道。
  这已经是他此时能给出的最大承诺了,再多,他也能做到,但那样会违规。别说他想通过哈尔滨机械公司上市刷政绩了,不被处理就算是上面领导可怜他了。
  冯宇还是坚定的摇摇头:“许书记,该交的税,我们一分都没有少过,而且我每年还拿出来很多的钱,投入到龙江的教育等多方面,这点你也是清楚的。哈尔滨的地域位置,就注定了不适合继续扩大工厂,别说工厂暂时没有扩大的计划,就算有,也是其他分厂的地方扩建,这点你也能理解吧?”
  许书记眼神中露出浓浓的失望,为什么这个冯宇一点松口的意思都没有?我已经给出最大的诚意了,他都不愿意吗?
  很多企业,想要上市,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得到省里的支持,可偏偏就有冯宇这种人,根本不想自己的企业上市,对于他给出的各种优惠条件,也一点都不动心。
  那他怎么办,他的仕途岂不是即将到达终点了?
  张瑞强几次嘴巴张开,却都又闭上了,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劝说冯宇,还是劝说老领导?
  “冯总,这件事真的不能商量了吗?”许书记一个在下属眼中很强势的领导,此时竟然露出了一丝哀求的神色,让张瑞强也很不忍心。
  他忍不住开口说道:“冯宇,你再考虑考虑,这对许书记很重要。”
  冯宇摇摇头:“我要对哈尔滨机械公司所有的工人负责,现在上市,真的不是时候。要是上市后股票卖不出去,或者股价跌了,损失的是所有工人的利益,损失的也是哈尔滨的利益,省里的利益。但我保证,哈尔滨机械公司将来上市的时候,一定会邀请许书记。”
  听到冯宇这句话,许书记竟然对冯宇生不起气来。他工作了大半辈子,也不想将来被人说,因为他的一意孤行,而导致一家大企业没能发展起来,工人还损失了不少利益,他也过不了自己内心那一关。
  算了吧,大不了就退二线好了……
第717章
社保工作
  许书记正要送客的时候,冯宇忽然问道:“对于社会保险,你们怎么看?”
  许书记有些疑惑,冯宇怎么忽然跟他谈到了这个?张瑞强也纳闷儿的看着冯宇,这是冯宇想转移话题,避免尴尬?
  张瑞强当然不能让许书记来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开口道:“社会保险,简单来说不就是退休金制度么,以前我们国家是企业保险制度,也就是企业来承担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这样就会有二三十个职工养一个退休人员的事情发生,而且比例在逐渐增加,因为退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没有企业的人,则面临着老了还要工作的情况,这才向发达国家学习,引入了社会保险制度,也算是一种资源再分配制度。”
  许书记看着冯宇,张瑞强说的很好,他想听听,冯宇对这件事有什么高见。
  “张市长说的很简单,但有没有想过,想要推行这个政策,到底要多少年?现在我们国家是强制企业等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但效果如何,你们比我更清楚吧?”
  “你想说什么,别卖关子!”张瑞强有些不高兴,这冯宇,一到这时候,就喜欢炫耀他的知识。而且他对这个政策,研究的也不是特别透彻,甚至中央的人,也都不太了解这件事,只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敢说,这项政策,一直到你们都退休的时候,也无法完全推行成功!”
  “你说什么?开什么玩笑!国家政策,那么长时间还不可能成功?”张瑞强有些不悦,尤其是冯宇提到了退休,他怕刺激到许书记。而且他退休也还有十来年呢,冯宇怎么就敢确定这政策不能推行成功?
  冯宇笑了笑:“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成功了?所有人都遵守了吗?”
  许书记本想开口反驳冯宇两句的,你又不是公务猿,怎么还当着他的面,批评上国家政策了?
  可冯宇举出计划生育的例子,他也没办法反驳了。
  71年提出并建议,80年开始宣传,并在党员、共青团员之间开始提倡,其实就是一种半强制的手段,82年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到如今已经实施了十几年,可结果呢,每年还是有大量超生的孩子,总不能人家生下来孩子,你给掐死吧?
  在农村,人口就是劳动力,城里实施的倒是还不错,但农村地区,哪怕是91年的时候再次加大力度,但还是管不住。
  一个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还是没能彻底实施成功,更不要说社会保险制度,还未写入宪法呢,而且力度也没有那么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