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1174

  现在很多企业都联合起来,共同抵制缴纳社保,他们想的是直接将退休人员交给国家开退休金,然后还不想交钱。地方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打破他们的联合,那么今年收缴的社保资金任务,能完成的比例就会提高很多,这也是他们的一笔政绩。计划生育做得好都是政绩呢,更不要说这种收钱的工作了。
  再加上许常友还是比较强势的,直接拍板,推翻了那些反对意见,要求尽快执行。而且省里还要拿出一套方案来,怎么整合全省的优势资源,成立几家在规模、资金等方面都很有竞争力的公司,拉动全省经济。
  2号有些不高兴,许常友这是插手他的工作了。但他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许常友才是龙江一把手!而且这个方法,之前他也没有想到过。
  制药厂合并的事情,大家倒是反对不多,毕竟哈尔滨制药集团,大股东是哈尔滨市国资委。
  但大家都没想到,许常友推行这个措施的想法会这么急迫,第二天就把人都叫来开会,宣布省里的决定。
  各市的领导和各厂的领导当然极力反对,市里是认为这样他们会少了税收,各厂领导更是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要是厂子被收购了,他们还能当上厂领导吗?还能在厂里说一不二吗?
  “怎么,说了这么多好处之后,你们还在反对?你们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吗?各地区的税收,我讲的也很清楚,厂子的效益肯定会更好,即使税收比例减少了一些,也只有一年而已,但金额还是会比以前的多。而且工人收入增加,社保问题可以解决,各地区还能现在就拿到一笔不菲的款子,用来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改造,这有什么问题?”许常友拍着桌子质问道。
  他知道,这样把企业卖掉,会影响那些地方政府的利益,毕竟每年,那些企业也给各地区上交一些利润的,还有一些政府不太清楚的账目,都可以通过企业消化掉。
  可将那些厂子并入到哈尔滨机械公司后,不只是对他,对全省来说,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哪怕他就是不能因此升官,也要做成这件事,也算对得起全省人民了。
  “最后告诉你们一句话,这不是跟你们商量,这是命令,省里已经跟哈尔滨机械公司谈妥了,回头文件会下发到各地区政府,谁要是拖后腿,就别怪我处理他!”
第722章
农业产业计划
  由于许常友的强势施压,下面的人虽然不情愿,但也不得不执行。这让谈判的进度,变得非常的快。
  谈判的事情,自然交给李明德来处理,他跟那些机械厂等厂子的领导大部分都认识,知道其中哪些人是真有本事的,哪些是混日子的。
  对于真有本事的那些人,他劝对方留下来,在分厂继续当厂长,将来还有机会调到哈尔滨来,甚至有希望得到公司的原始股。对于那些没有啥本事的,李明德劝说对方赶紧找关系调走,否则工厂被收购后,他们绝对会被开除。
  哈尔滨机械公司承诺绝对不无缘无故开除任何一个人,但这些厂子里,哪儿能没什么问题?真要查清楚,这些人不但要被开除,还有可能被追责。
  而在这些工作进行的时候,省里还在开会研究,到底能用省里的资源,整合出什么公司,能为省里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
  “我们龙江是农业大省,我认为应该整合我们的农业资源,成立一家农副产品公司,这是我们的优势。”农业厅的厅长牛坤说道。
  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对:“成立农副产品公司?你开什么玩笑。不要别人随便一说,你就觉得可行。我们虽然是农业大省,但你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农垦系统,这方面是要归农业部管的。”
  “恰恰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成立一家这类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则归省里直管。”
  反对的人陷入沉思,这家公司归省里直管,那就是说,可以将那些农业产值,从农业部弄到省里,这样省里的收入绝对会增加一大笔!
  这个办法太好了,变相的将农业收入重新划拉回省里,可是上面能同意吗?
  “这家公司的具体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你说一下。”许常友也非常感兴趣,这好像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啊。
  “美国、澳大利亚那边,不都有什么农业产业化的说法么。去年我去美国那边参观学习过,了解过那边的一些模式,结合我们自身的产业形态,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农业种植方面,我们可以跟农场签订合同,要求他们种植我们想要的作物。比如出口俄罗斯的玉米、小麦等,这方面我们可以采购下来,由我们公司进行加工后出口。哪怕只是简单的进行烘干,也能得到一部分利润。我们还以加工成油、面等其他产品,不止是出口俄罗斯,也可以面向全国销售。”
  “还有咱们省有一家大型的农副产品公司,但他们的产品,还不够全面。在猪肉上面,他们已经做到全国领先,但其他方面,差的还很多。”
  许常友问道:“你说的是泰华农副产品公司?”
  “对,他们的天蓬猪,包括猪饲料等,做的都非常好,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现在他们又涉猎到了猪肉产品加工上面,推出了火腿肠和午餐肉,可光是农业方面的食品,就有太多的种类了。比如我们可以生产其他肉制食品,比如牛肉的,鸡肉的等等。而且我们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不需要像他们一样,跟农户合作,我们可以直接跟农场、县城等合作,建立养鸡场、养牛场、养羊场等等,这些肉类产品,在市场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还有我们省有奶制品加工企业,而且不止一家,我们可以整合在一起,成立一家大型的奶制品企业。我们省森林面积也非常大,森林里面也有不少值钱的东西,比如松子、榛子等等。我们可以统一采购、包装成袋销售。”
  “甚至我还有一个更快见效的办法,只是可能有些违规。那就是我们自己开荒地,进行大面积种植。”
  “这个就不用说了。”许常友摆摆手,“其他方面,你刚才说的很好,这些你怎么早不提出来?”
  “我也只是一个想法,但要具体实施,有一个很大的困难。”
  “什么困难,说出来,我给你解决!”许常友很兴奋,果然,这思路一旦打开了,办法总能找得到。这个牛坤,还是很有能力的,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龙江的农业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而且全国也没有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公司,他们要是率先成立这样的公司,那可就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如此大好处的面前,困难算什么?迎着困难,也要上!
  “钱!成立这么大规模的公司,需要很多的钱,而这笔钱数额大到,省里也拿不出来。”牛坤有些黯然。
  这个办法,他年前就想到了,可是根本无法实施。今天之所以提出来,一个是证明他不是混日子的,另外一个就是看许常友这次决心很大,说不定真的有办法解决呢。
  “数额大到省里也拿不出来?到底完成这件事,需要多少钱?”许常友皱眉问道。
  “最少要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更好。光是采购那些农产品,需要的资金就不是小数目。而且我们加工也要建厂,要占压资金,销售一旦不好,还要准备有应急流动资金,还要宣传费用,工厂是设备改造费用等等,这笔钱,省里能给解决吗?”
  牛坤期颐的看向许常友,这要是真能给解决,那么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大好机会,一个出政绩的好机会。
  几十亿,还最少?这么多钱,省里怎么可能拿得出来?
  要是几个亿,省里还能想想办法,从上头要一笔资金,要相关的政策,省里和各地区凑一笔钱,实在不行还可以从银行贷款。
  可是几十个亿,那可太难了。
  看到许常友低下头,牛坤眼神中的光彩也慢慢消失。不行吗?要是省里也没有办法,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看来他这个想法,只能是空想了。
  ……
  许常友回到办公室,想了一会儿,打电话把张瑞强叫过来,想看看张瑞强是否有什么办法。
  张瑞强一听要筹集几十亿的资金,也是毫无头绪,省里都拿不出来这笔钱,更不要说市里了。
  可这时候,张瑞强忽然想到了一个人,或许这个人,能有一些办法。
  嗯,每次他有些事情搞不定的时候,跟这个人聊聊,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个人,一直都是很有办法的人。
第723章
啥?北大仓?
  冯宇回到京城没几天,刚刚把毕业论文写出来,交到了教授的手里初审,而这时候,又接到了张瑞强的电话,说让冯宇回哈尔滨一趟,省里有一些想法,想咨询一下冯宇的意见。
  反正现在冯宇也没什么事儿,也想看看哈尔滨机械公司收购那些小厂子的结果,就再次返回哈尔滨。
  熟门熟路的进入张瑞强的办公室,冯宇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不用他开口,刘秘书已经主动把茶泡好送过来了。
  “小刘,你也坐下。”
  刘秘书愣了一下,忍住内心的兴奋,坐在了冯宇的旁边,只是他像个军人坐姿一样,腰板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冯宇好奇地问道:“坐着本来就是为了放松休息,你这么坐,不累吗?”
  刘秘书感觉有些凌乱,冯总这问的什么问题啊。我该怎么回答?
  回答不累,冯总肯定说我虚伪。回答累,当着领导的面,能这么回答么!
  张瑞强瞪了冯宇一眼,转向刘秘书:“甭理他,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坐,没那么多规矩。”
  刘秘书这才松了口气,但还是规规矩矩的坐着。他可不敢像冯宇那样,靠在沙发上,还翘着二郎腿晃悠。
  “怎么着,这次遇上什么麻烦事儿了?”冯宇好奇的问道。
  这两年张瑞强找他咨询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每一次的问题,也越来越难。不只是张瑞强的能力一直在提升,还有张瑞强的位置越来越高,所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大有关。
  当然,也跟冯宇完全不熟悉政治有关。
  “你上次说的,整合优质资源,成立一家大公司,集中资源主推一个品牌,省里考虑了一下,决定从农业入手。”
  冯宇点点头:“咱们本就是农业大省,人均耕地面积多,因为都是平原,机械化程度在全国也是前列的,这是很好的想法啊,有什么问题?”
  “我们的想法是,从你说的养殖业、粮食加工等方面入手,你觉得这个方向,是否真的可行?”张瑞强问道。
  “当然没问题啊。养殖业做成规模,做成品牌后,效果会很好的。你看我们的天蓬猪,全国人都知道我不敢说,但在城市里面,不知道的人可不多吧?而且这个规模一旦起来了,成本也能降下来,还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粮食加工这方面也很好啊,这个也可以做成一个品牌,比如大米、面粉什么的,如果销售遇上问题,我可以帮点忙。”
  我给你包销啊,你要是能弄出来什么富硒米、富硒面什么的,正好可以在泰华超市里面推广高营养主食,拉开档次,利润绝对不低。
  还可以出口,想必基兄那边,应该也能有不小的市场。
  “这么说你认为,这个项目,大有可为了?销路绝对不会出现问题吗?”张瑞强详细的问道。
  “只要产品质量好,销路绝对不会是问题。我公司就有很成熟的销售渠道,在各省都有合作伙伴。要是你还担心,可以给我们泰华农副产品公司代工,贴我们泰华食品的牌子。”
  “贴你们的牌子?想都别想!我们是要做出自己的品牌来,你不能什么东西都划拉到自己盘子里吧?”张瑞强没好气地说道。
  冯宇讪讪一笑,看到赚钱的生意,他就习惯性的想要插一手,更何况这个项目,绝对能赚不少钱呢。
  “那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就是问问我意见?这个绝对能做,你们自己也能判断出来吧?”冯宇有些奇怪,这有什么好问的,省里领导不会连这点东西都判断不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