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奇才(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74

第125章
植入式广告(上)
  今天是对李世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他要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了,电视台的记者要来给他做一次专访,到时候会跟其他几位省先进工作者一起在新闻中出现,甚至在晚间的时候,还会有整期的访谈节目,最少有十分钟的镜头。
  冯宇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快速赶到电机厂。他当然不是赶来给李世友祝贺的,而是觉得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摄像架设机位的时候,冯宇敲门进来。李世友很诧异,这是什么急事儿,让冯宇在他接受省台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要进来?
  冯宇在李世友耳边小声说了一些话,李世友瞪大眼睛,这么做也行吗?那些答问都是刚才跟记者对过稿了,临时改不太好吧?
  冯宇让李世友就这么干,这可是关系到整个厂子利润的大事,再说也不影响你的采访,怕什么?
  李世友点点头,让记者稍等一下,他出去跟秘书交代了几句。
  五分钟后,秘书打开门,进来了十多个车间工人,手里都捧着一个大盒子,摆放在李世友的办公桌后面,将书架都遮挡住了。
  盒子越摞越高,冯宇跑到摄像机面前看了一下,很好,整个背景都被盒子占据了,而盒子上的图案看的也很清晰。
  他又亲自打开一个盒子,将里面的加湿器取出来,放在李世友办公桌的正前方,差不多能占据五分之一的镜头。
  调整一下,让风雨牌的商标图案正对镜头。加湿器里面加上水,插上电源,并没有打开开关。
  记者和摄像师都愣了半天,这帮人在干什么,这是办公室,不是仓库啊。你们把一面墙都摆上了产品的盒子,这是要干什么?
  记者忍不住问道:“李厂长,您这是要干什么?办公室弄成这样,画面上可不太好看。而且我们会给车间一部分镜头的,没必要这样。”
  没等李世友开口,冯宇就说道:“记者同志,您误会了。不是我们故意弄成这样的,而是仓库里面快放不下了,我们李厂长以身作则,将空间合理化利用,这也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这是什么啊,风雨牌加湿器?这个真是电机厂生产的啊,可这个小东西不太占地方吧?电机厂的仓库,放十万台也没问题吧,你们生产了多少台?”记者仔细一看,这盒子不是装加湿器的么,风雨牌的商标,她一眼就看到了。
  以前一直有人说风雨牌加湿器,还有去年的风雨牌电风扇都是电机厂生产的,他还不相信,现在一看,果然是真的。
  冯宇继续胡诌:“太多了,仓库里还有别的产品呢。再说这就是我们李厂长办公室真实的样子,绝对没有弄虚作假。”
  冯宇说这句话的时候,悄悄将一个准备好的红包塞到了记者的手里,并小声说道:“麻烦一会儿李厂长回答有不顺畅的时候,您不要打断。”
  记者捏了一下红包,点点头,不再管背景的事儿。你李厂长不怕上电视难看,我们怕什么。
  当然,冯宇也没忘了摄像师,同样趁着握手的时候,给摄像师塞了一个红包。“同志,麻烦一会儿就这个角度,我们厂长这个角度最有风度,上镜。”
  摄像师嘿嘿一笑,保证没问题,一定要让李厂长以他自己最满意的角度出境。
  ……
  “三,二,一,开始!今天我们来到哈尔滨电机厂,这是一家老牌的国有企业,为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比如我们哈尔滨乃至龙江现在所使用的电,所有的发电机,都是来自哈尔滨电机厂。下面我们采访一下电机厂的厂长李世友。李厂长,据我们了解,去年电机厂的资金一度陷入到了极为短缺的地步,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难以发放,请问你们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并且在今年还能率先给厂子职工涨工资的呢?”
  李世友看着镜头,认真的回到:“去年因为一些订单的回款问题,我们厂子的财务确实发生了困难,但我们全厂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新,谋求发展……”
  第一个问题跟他们对好的台词一点不差,李世友完全脱稿,展示了一个领导演讲的专业素养。事实上如果给他机会,他能不间断的连续说上半个小时,这点只有大领导才能做得到。
  “那么我们还有一个疑问……”记者继续按照稿子提问。
  李世友回答了两句,忽然捏着嗓子咳嗽了一下:“抱歉,空气有点干燥,稍等一下。”
  然后李世友按了桌上那个造型非常惹眼的加湿器开关,瞬间就看到水雾升起来。李世友夸张的深呼吸一次,然后露出一个舒爽的表情。
  “不好意思,我接着刚才的问题回答……”
  记者傻眼了,这算怎么回事,面对镜头,您还有时间开加湿器?而且您那个表情太夸张了吧,加湿器刚开,屋里的空气能变化那么大吗?再说屋里根本就不干燥,半个小时前,屋里还有一台加湿器在工作呢,不是有人给拔了吗?
  冯宇暗暗比划了一个大拇指,李厂长这演技,满分!
  他一直站在摄像师的身后,镜头里加湿器拍的非常清晰,虽然没能给一个特写,但这个漂亮的外形足以让人记住。还有瞬间出现的水雾,明显比电热加湿器快速很多,特点也突出来了。
  尤其是背后一整面墙的加湿器盒子,虽然看不太清,但却让人非常好奇。吸引眼球的能力,绝对不差。
  办公室采访继续,最后一个问题问完的时候,记者提议到车间和仓库看看。李世友站起来随手将加湿器关闭,然后双手抱着加湿器放在地上。
  记者很惊奇的看着李世友手中的加湿器,这个东西不烫吗?她随口问了一句,李世友笑着回答,这不是一代的电热加湿器,而是二代的新产品,吹出来的是冷雾,所以不烫的,放在家里更加安全,不用担心小孩子被烫伤。
  完美,虽然这一段没被录进去,但一会儿可就说不定了……
第126章
植入式广告(下)
  记者跟摄像师跟随李世友来到电机厂的生产车间,可眼前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却跟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不应该是生产的都是发电机吗,就算那个因为技术方面需要保密,但也应该是发电机的部分零部件吧,这个车间生产的东西怎么看着有些眼熟,擦,这不是刚才那种加湿器么!
  “李厂长,这个车间是不是有些不对?”记者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啊,这个车间生产的就是我们厂子现在最赚钱的产品,哦,还有几个车间,生产的也是这个,要去别的车间看看吗?”李世友明知故问。冯宇说要展示这个车间,要上电视的,电机车间的技术容易外泄。这个就不怕了,还能趁机宣传一下加湿器,最重要的一点,冯宇说这个可以算在广告费里面,他愿意为此支付电机厂一笔丰厚的广告费。
  记者无奈,算了,你是厂长,你愿意展示什么就展示什么好了。
  站在车间,李世友又回答了几个记者的提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李厂长的回答越来越偏离他们曾经对好的答案,怎么三句话不离这个风雨牌加湿器呢?
  “这是我们跟哈飞厂合作开发的二代加湿器,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和海外专利。这个瞬间就会出现水雾,效率更高,省掉了加热的时间,而且更加省电,耗能低,更加省水,免去了经常反复添加水的麻烦,而且喷出来的是冷雾,不会烫伤,更加安全……”
  记者赶紧示意摄像师将摄像机关闭,这哪儿是采访了,这不成做广告了么。
  “李厂长,这咱们要按照对好的稿子来啊,您这怎么总是宣传您厂子的产品呢?”记者一脸的无奈,他们的录像带时长也是有限的啊。
  “不好意思,脑子里总是这些东西,顺嘴就说出来了。好了,接下来我会按照稿子说的,我们去仓库看看吧?”李世友瞥了冯宇一眼,看到冯宇暗暗伸出来的大拇指。
  一进入仓库,这回不止是记者跟摄像师愣住了,就连李世友都愣住了。
  这是电机厂的仓库吗?刚才来扫了一眼,里面也不是这么摆的啊。这现在是……用箱子拼出来一个图案?
  冯宇示意李世友站在箱子面前接受采访,特意要求摄像师给一个远景,说是为了展示仓库里堆满了产品。
  摄像师内心在吐槽,你这仓库哪儿堆满了啊,明明空出来一大片好不好?再说你哪儿有仓库产品是这么摆放的,我一个外行都明白,这样既浪费空间,又不够整齐安全。
  这回李世友的回答中规中矩,可记者跟摄像师还是一脸的为难。这他妈回去怎么跟领导交代,明天晚上的新闻,用哪一段?
  第一段,有开关加湿器的镜头,还有那一整面墙的加湿器盒子;第二段,全部是加湿器的生产场景,更有李世友说的那一段类似广告词的话;第三段回答倒是没问题了,可他妈背景是什么啊,你们电机厂的人喜欢玩积木吗?
  算了,这个问题给领导头痛去吧,看样子,李厂长是不会再配合他们重新拍摄了,再说带来的录像带也不够了啊。明天重新拍摄根本来不及,希望领导没看出来,能让他们免于批评。
  再说临走的时候,冯宇又给他俩车上放了纪念品,就是电机厂生产的新型加湿器,还为上市呢,连省市领导都没有!
  来了送红包,走的时候有纪念品,电机厂比他们采访的其他领导做的要好多了,批评一句能怎么地,忍了。
  当他们拆开红包看的时候,更是吃了一惊。每人都有五百块,原本捏着挺薄,以为只有几十块呢,没想到里面塞着的竟然都是一百元的大票!
  五百块,顶他们几个月的工资呢,这次他们对李厂长的怨念就更小了,哪怕是领导批评,甚至扣工资都能接受了,大不了扣半个月嘛,这可是五百块啊!
  电视台的人走后,冯宇打了几个电话,请制作广告的人过来,抓紧做一期电视广告出来,要跟这次采访类似,场景都不用换!
  李世友又辛苦了一番,免费当了一次广告男主角,当然,车间的镜头,换成了厂子的总工程师介绍,更加有说服力。
  冯宇最满意的就是最后那个仓库的货品摆放,颇有后世超市理货阿姨的风采,多上镜啊!
  第二天,省台的晚间新闻播放了李世友的采访镜头,其中剪切很严重,但让冯宇意外的是,第一个镜头中开关加湿器的画面保留了,据说是这样显得更加真实,第三个镜头的远景也保留了,据说是为了展示仓库的全貌,有忙碌的工人嘛。
  冯宇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之后,哈哈大笑,这两个红包送的太值了!
  再晚些的时候,就有整个采访录像,这回效果更好,几乎没有剪辑。冯宇自己看,都会忍不住的去注意那个加湿器,更不要说其他观众了。可以说李世友的风采,完全被加湿器给掩盖住了,这点冯宇只能说抱歉了。
  第二天,与采访相似的同款广告投放到省台,一天三次,正好对应三个一分钟的镜头。这次冯宇直接高价跟省台签订了一年的广告合同,还是以泰华公司的名义,并且是弹性的,可以随时更换产品,比如这个加湿器的广告,就可以算在加湿器的销售成本中。
  哈尔滨市民再一次发现了一个火热的话题,那就是电机厂仓库的物品摆放。电视上都放了,电机厂仓库的理货员太有才了,居然用产品的盒子不同面颜色,摆出来风雨两个大字!
  冯宇听到街头巷尾的议论,笑的有些得意。他心想,这算什么啊,后世的超市大妈可比这有才多了,用盒子能摆出擎天柱呢。
  总之风雨牌新一代加湿器,还未上市,就已经火遍了哈尔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口中议论的都是加湿器的广告,冯宇相信,只要专利申请下来,他们推向市场,肯定能再次迎来一轮销售的高峰!
第127章
找上门的外商
  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但泰华公司的员工却都在加班。
  “喂?你们要补货一百台豪华型的,没问题,但按照我们公司的规定,你们同样需要最少提一半的尊贵型。怎么,你们不愿意?那抱歉,豪华型的也没了!”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哈尔滨首先开始了超声波加湿器的销售。虽然寒冬已经过去,江面解冻之后,空气好转了一点。但此时天天刮风,又不下雨,室内依然十分干燥。
  再加上电视上广告效应,大家对新型的加湿器期待已久。刚一上市,就引发了抢购热潮。因为此次冯宇采取了饥饿营销的策略,跟各商场、供销社说,新型加湿器只有这么多,就连头两天电视上也是这么说的。
  这个消息不小心被市民知道以后,当各商场供销社挂出新型加湿器上市的条幅之后,本着手快有,手慢无的想法,居然一上午就把各商场及供销社的加湿器抢购一空。
  其实电机厂的仓库里已经堆放了几万台的新型加湿器,不过冯宇就是不拿出来。电视上介绍了这个加湿器的种种好处,跟老式电热加湿器的对比等,让那些大领导和大老板也都注意了。有更好的,他们也不差钱,当然换更好的,美其名曰,为了安全起见。
  市里等老关系的单位,冯宇又送了一批试用品,原本的电热加湿器试用品则选择性的遗忘了,让他们分给下属去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