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357


  叶韬和谈玮馨压根都没敢进去,还没靠近市集,刚从马车上下来,他们就被市集向四周散发的无法形容的气味熏了个趔趄。他们这才算是了解到,为什么柳亦那么想要整改城市公共卫生了,他们是一刻都看不下去……
  
第三百九十一章
综合治理
  谈玮馨抱怨道:“其实,我有点佩服那些个在这地方工作的税吏,还有那些巡检的兵丁……他们的抵抗能力真是强啊。现在我还觉得鼻子里一股……说不明白的味道。那里居然还卖香料!天晓得那些香料是怎么鉴别的。”
  一直到午夜时分,叶韬和谈玮馨才回到了舒适的住所。七海商社可是腾出了差不多整个城堡来接待叶韬他们。城堡在港区一侧,周围还有一整片修葺整齐、错落有致的人工树林。这个外形四四方方的城堡可是七海商社在开发横波港伊始,作为七海商社在南洋的本部而建造起来的,几乎可以算是七海商社的成员在南洋最后的堡垒。城堡整个下面三层,外侧都只有狭长的,可以同时兼做射击口的窗户,房间和墙体一体的设计,让每个房间,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防御中。城堡中心的空地,则用来堆放各种物资。当七海商社在南洋站稳了脚,当横波港迅速就庞大得让这个城堡无法负担让所有重要人物进入躲避的功能的时候,七海商社迅速在港区重新建造了七海商社的会所,七海商社的大部分人都自己在横波港置地,建造房屋。而这个城堡,则被改建成了今天的模样,一个介于七海商社南洋开发博物馆、星级酒店和立体园林之间的样子。
  城堡中心的大片空地,现在变成了一个精致的花园。虽然气候不太一样,但还是靠着能力超卓的园丁,培植了不少东平特有的植株。虽然花期可能不同,但也能给人家乡的感觉。那个用来防火蓄水的池子,现在成为花园的一部分,四四方方的形状被打破,边缘砌上了鹅卵石或者是用长石条拼出步行道,池子里还养了不少鱼。
  城堡的地下室现在是仓库和酒窖,一楼是办公区域和城堡这边的工作人员生活的区域,二楼有不少房间被打通,放上了漂亮的玻璃柜,陈列着各种七海商社的重要商品,和七海商社在开发南洋的过程中很有意义的纪念品等等。二楼和三楼的其他区域,大部分是客房,现在,则住满了叶韬这一行带来的护卫们。
  四楼和五楼则是高级客房、图书馆、宴会厅等等设施,极尽舒适奢华。而最顶上的,原本用来放置弩炮等等防御器械的一圈城墙,现在则变成了观景休憩的好地方。密集的弩炮大部分都搬走了,只留下了一部分,是以防万一,却也成为了颇为独到的景致。凉棚、遮阳伞、藤条编制的躺椅在能看到大海的一侧摆开,看起来就像是露天咖啡馆一般。而这个地方,也的确是能喝到整个南洋最道地的咖啡的地方。哪怕在一百多年之后,在叶韬带来这个时空的咖啡文化遍及世界的时候,这个露天咖啡馆仍然声名赫赫,是所有爱咖啡人士的圣地。
  由于和东平距离毕竟是比较遥远,城堡在生活方面的技术还是没有能够和云州同步。但想象一下,等回头这整个城堡装上了电灯,房间里装上吊扇,放上落地电风扇,楼上楼下的联络可以通过简单的内部电报线路来解决。实际上,现在城堡内部的联络,更像是在大型船只上,每个楼层,每个方向都有两个联络间,上下联通黄铜的传音筒,还有可以发出不同节奏的声音的拨盘。简易的内部电报,足可以代替这部分功能了,至于电话,叶韬心里没底到底多久之后才能出现。……无论如何,纵然缺少了影音和娱乐设施,但整个城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现代的宾馆,各种设施该有的都有了,哪怕在横波港,这个城堡现在也不是谁都能来住的。
  联想到横波港丰富的社会阶层,和完全不像是在一个城市的各种地块的差异,这种奢华、舒适就更让人有些不自在了。叶韬和谈玮馨可没有那种清教徒式的简朴,他们可是很喜欢舒适的生活的,但他们好歹是来自某个比较昌明的时代的人,对于“血汗工厂”之类的名词都敬谢不敏,看着好好一个横波港因为先天不足而显示出这种混乱的局势,他们实在是看不过眼了。
  “综合治理吧……真没想到,居然会在这个时空,端出这种名词来。”叶韬在工作台上摊开了横波港的地图,一条粗重的红线沿着横波港的几个主要地区之间,那条略有些主干道味道的道路上划过。搞了一整天的规划,又狠狠睡了一天之后,叶韬让人叫来了柳亦。
  “柳老爷子,要知道一点,大致的方案,我是给你弄了一个出来。但是,这只是初步的方案,没有详细的地质勘探资料和完备的气候水文资料,不可能拿出详细的数据来。等我回到云州,我会派出进行过铁城、刚铎,刚刚完成丹阳扩建的前期测绘工作的团队来南洋进行准备,并且根据情况再对计划进行调整。”叶韬喝着浓浓的茶水,慢慢向柳亦解释道,“但是,横波港现在的规模已经大了,要全面封闭港口进行翻修重建,那是不可能的。原来和您说的那个菜单式的装修,虽然还是由得您选,但如何实施却是有大讲究的。在我看来,目前最先能够实施的,就是一纵两横的中心道路工程,并且给横波港打下下水道工程的基础。由于横波港地处热带,不管是水泥还是沥青,作为路面的话,损耗看起来都挺厉害的,可能是现在我们对于水泥的配方,和对于沥青调配施工都不那么精当,暂时来说,我想,是不是横波港的道路都用专门烧制的大块陶砖呢?回头我会让人把样品送来南洋进行鉴别和测试的。按照我的估计,这边如果财力没有什么问题,人力也到位的话,大概一年时间就能够将这个道路工程完成了。然后,再以这一纵两横的道路为中心,向四周进行辐射,一片一片地改造。如果顺利,而且横波港这几年里又没有太大的人口增长,规模不需要进一步扩大的话,可能在五到六年的时间里就能够焕然一新,并且保留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从城市品貌上来说,应该比几年前的宜城还要好一些。”
  柳亦听得两眼放光。他之前已经和七海商社里的诸多执事们讨论过了,菜单式的城市改建方案,一大帮老头子都毫无疑义地都勾选了最高等级的。而在花费上,现在好歹有涯州总督府,有不错的地方税收收入,尤其是商税和农税,这些完全是由七海商社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缴纳税收给初来乍到,目前还在逐步接手的总督府,本身就是一种忠诚的表态。而在地方建设上,总督府责无旁贷,涯州总督已经表示,哪怕是总督府节衣缩食,都得腾出足够的经费来运作此事。而刚铎的地块拍卖开始,地产炒作的初步概念已经在这些这个时空里最敏锐的商人的脑子里开始形成了。在横波港的改建里,大家都准备投入为数不少的资金进行运作,让横波港能焕然一新的同时,也能够让各自家族获益不少。
  但叶韬接下来的话则让柳亦有些摸不着头脑。叶韬居然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先前出去走了走,还真没想到横波港居然是这个样子的。也幸亏是出去走了走,才知道,这横波港不改是不行的。碰上围城或者别的什么麻烦,又是那么潮热的天气,恐怕没等别人逼,横波港自己内部就先得出乱子了。而这个问题,不能等五年、六年,现在就得解决。柳老爷子,我作为七海商社的股东,回头会正式动议,提请两百万两白银作为横波港综合治理工程的费用,争取在短时间内解决横波港的很多隐患!”
  柳亦跳了起来。他想让叶韬全面翻修横波,也正是因为横波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改不行。长期的经营自然不会放弃,但短期要是能改变现状,变得更干净整洁,那同样重要。柳亦立刻就说道:“贤侄,可就靠你了,你尽管动议,我来副署。……不过,你有些什么招数啊?说来听听成不?”
  怎么可能不成?叶韬笑了笑,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陆陆续续地说了出来。现代的城市治理早就给了叶韬太多的现成经验,而作为一个前后设计过几个城市的人,他能够将城市的各种功能调配起来。临时的明沟下水道,分散、分类设置的集市,将露天商铺搬入事先建造好的棚类的摊点,严整的入市管理条令和集市管理规程……叶韬苦笑着,临时变成了一个脑海中进行这类整改工作的不怎么灿烂的形象。
  
第三百九十二章
这也算是生意?
  综合治理工程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开始进行了。柳亦对这事情非常热情,腾出了城西的一片堆场,毫无难度地召来大批木匠,在两天里就打造出了整整齐齐的四排标准摊位。相比于叶韬的要求,这种铺位的条件似乎还要略好一些。每个铺位最小也有八尺宽,六尺深,除了临街的陈列位置,还有堆放其他货物的地方,甚至还有个折叠床,可以让那些铺位为家的小商贩们居住。柳亦还向那些率先同意迁往新集市的小摊贩们许诺,专供小商贩们使用的集体宿舍,将会在不久后落成。在铺位后面,还有不对外开放的暗巷,主要就是让各个摊贩能够在里面堆放货物,以及那些小小的铺子里容纳不下的杂物。而暗巷的管理规则,也随之产生,除了不能随地大小便之外,还有其余各种规范一共二十多条。
  四条铺位总共有两百个摊位,而在集市一侧,柳亦还买下了一栋小楼来充当这个集市以后的管理机构的办公场所。按照叶韬的想法,柳亦动员在那个混沌的集市里最受困扰的香料商人和调味品商人们率先迁往新的集市,而这个新的集市则被叶韬命名为:辛香汇。在这个新集市上,柳亦可是动了不少脑筋的。辛香汇的地点,只要叶韬的那个横波港整改方案不出现大的问题,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动。这就让他可以从容布局,以后不算调整自己在辛香汇以及其他集市上的不周到的地方。但就现在来说,这地方可是相当不错的,至少辛香汇有完整的公共卫生设施:一个颇为庞大的公共厕所。而且,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女厕所比男厕所大的公共厕所。辛香汇还雇用了数十个清洁工,每天洒扫,清理公共空间的垃圾,收纳那些摊贩们铺子里扔出来的东西。南洋的人力成本低得让人发指。这是请清洁工,不是给家里雇用庄丁,也不是需要整天泡在这里,有非常严格的规范的工作。基本上,分成两班,每天一换就行,其余时间做什么都行。柳亦开出的是工作日食宿全包,每个月一两白银或者是一枚云州银币或者是等值的待遇,来应聘的居然有数百人。柳亦惊愕之余,还被叶韬笑话他们南洋的生活水平真低。老脸一时之间不知道搁哪里去,狠狠筛选,挑出了有丰富清扫经验,大部分都是那些破产的商人以前雇用的家丁之类的“优秀员工”五十人,顺手给这些生活有些青黄不接的人提前发了工钱,引来一片欢声雷动。
  那些新迁入的商贩要整理铺子才能重新开业,而辛香汇的排水沟还同时在积极施工,但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人忽然冒出来,问到底是谁给柳亦出了那么好的挣钱的点子……柳亦这下子郁闷了。
  “这也算是生意?”对着也算是七海商社里的一方重要人物,现在刚刚打通从春南的泉明港的关节,直接将七海商社从春南采购的各种货品由泉明港发来南洋,大大减少物流成本和周转时间的俞延虎,柳亦郁闷地反问,“你俞大老板也看得上这种生意?除了扔进去那么多钱,我还真没看到哪里能生出钱来呢。”
  看着柳亦气呼呼的样子,俞延虎笑呵呵地说:“我说,老哥哥,怕不是叶经略给您的点子吧?”
  柳亦没有否认,不过他仔细想了想,说:“你先把那事情说清楚。”
  俞延虎嘿嘿一笑,说:“这小摊贩的生意,可能我们是看不上的,最多也就是有些古怪的路子,能弄到少量对我们来说,觉得不值得花那个心思的东西。但是,也未尝没有出类拔萃的商家,从小摊贩开始自己的营生呢……”
  柳亦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俞延虎小时候跟着师傅走街串巷叫卖馄饨,师傅归天之后自己开了个烧饼铺子,从此开始了他传奇一生的事迹,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说:“你就可劲地夸自己吧。”
  俞延虎脸上一红,说:“我可不是这意思……不管生意大小,大家在乎的不外乎是两件事情:第一,生意是不是做得成;第二,赚来的钱是不是有保障。这集市,别看开始的时候你得不断往里扔钱,人家还不愿意来,可一旦有了名号有了规模,人家可得使劲往里钻。尤其是这种同类型的生意,向来是越聚集越容易做。的确,货比三家,对于买东西的人是好处,但对于卖东西的同样是啊。大家做生意的手段,定价策略,招徕客户的本事,在同类的货品竞争中寻找新的卖点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聚集的人多了,购买的东西自然就多了,我们逛那些集市,去拍卖行,还不是经常莫名其妙买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这些小贩们可是靠着这些钱来养家糊口,不像我们,哪怕角落里开个铺子,一样有人登门,他们也需要一个聚集同类商贩的地方。另外,就是保障了,原来那个集市,实在是……太他妈的脏了,好几次我找些别的地方弄不到的货物,找伙计去,都没多少人愿意往那里面钻。要是集市能弄得干干净净,生意绝对比现在强。但不能靠那帮小贩自己,要是他们自己联合起来整顿集市,那他们联合起来的就绝对不是整顿集市这一件事情,那我们就该头痛到底怎么对付这帮无孔不入的小商人的联合了。但现在来看,集市的修建整顿,掌握在我们手里最好,别看现在投钱进去,等一旦有了规模,一个个铺子租出去,有的是挣钱的机会。更何况,你掌握一片商人,里面谁生意好谁人品强,那可是一目了然。我们现在都不缺钱,也不缺人脉,有了叶经略,各种各样的挣钱买卖不停地来。可我们缺什么?缺人才啊……别说这种集市还是很有可能挣钱,就算只是持平或者略亏一点,也得投着钱看……我们能管好集市,能做好生意,那是我们的本事,也是我们将来招徕人才的基础。而他们那些人自己能养活自己是至少,干得好的,未尝不能招募来为我们打理生意。当年昭华公主殿下的一招闲棋,开了丰裕生煎这种看起来近乎儿戏的店,从当时到现在,卖的还是只有那么点东西,不超过十样,可看孙良那老家伙现在多威风啊?在东平所有城市都有店铺,他都是找一个能打理分店的人,就开一家,那老家伙可是有四百多个铺子了啊,太他妈的吓人了……大家缺的都是人才啊。”
  俞延虎的长篇大论让柳亦愣了一下。他回味了一下俞延虎的说法,点头道:“果然如此,看起来这里面还真有门道……我不做生意好久了,脑子都生锈了,还多亏你提醒……只是,这综合治理的事情,叶经略现在可是亲自过问的,我们就这么操持,存着挣钱的念头,不好吧?”
  俞延虎大大咧咧地说:“没事的,你这就放心吧。叶经略现在是家大业大,没心思挣这个钱。而且,叶经略那些生意,可都是在别人手里发扬光大的,叶经略虽然天纵奇才,但他只要不缺钱就不会考虑挣钱。昭华公主殿下的确是财神,可人家是要操心大事的人,才没时间折腾这些小生意。如果你不敢做,尽管交给我,我这就去找叶经略谈这事情。”
  柳亦可不是那么胆小的人,虽然他对于俞延虎觉得这是小钱的看法有些不以为然,但既然有那么个人愿意去和叶韬聊聊,有什么不好呢?俞延虎一直没怎么和叶韬搭过话,但一直以来,大家和叶韬这么个随和的人,多少都有生意上的往来,都有一些通信。能给俞延虎引见一下叶韬,让他多少承自己个人情,柳亦还是很乐意的。
  柳亦和俞延虎造访的时候,叶韬和谈玮馨正在检视刚刚到南洋的一系列重要情报,其中大部分是关于现在西凌的局势的。他们虽然低调隐忍,但在西凌惹出的乱子还是足够大,尤其是让那些前朝秘卷终于落入了西凌王室的手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朝野热议到现在都停不下来。为前朝招魂的人固然是有,但想方设法从这次事件中为西凌和自己捞取利益的更多。那些秘藏在西凌王宫里,据说能看过的人不超过十人。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则是西凌国主终于宣布四公主以及其他几人,在盗匪袭击事件中身亡,为四公主正式发丧。西凌国主的性子,是老而弥坚,禁军牺牲大批将士彻查整个迷宫之后,还是找到了那几个被绑缚住,活活饿死的侍卫的尸体的,这种情况足以让他推论出公主被绑架的事实,但是,他就是不肯受威胁。一方面,他派出了禁军和王室侍卫中的诸多精锐继续调查追索,而那几个纨绔子弟家里也同样发散人手追寻线索,但表面上,他们却都发丧了。那几个人,完全不存在了……比较饶有兴味的是,在那张死亡名单里,吕振夫妇同样赫然在列,似乎到现在,这个在西凌诸多王公贵族心目中留下了深刻而良好印象的年轻人,还在被缅怀。
  这事情让叶韬越发郁闷了。
  而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俞延虎和柳亦居然想把综合治理的事情也商业化,叶韬愣了愣之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而谈玮馨也掩着嘴,打量着这两个脑子灵活的老人,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
  
第三百九十三章
成就感
  叶韬和谈玮馨对于这种经营市集的事情,的确是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作为管理者,作为云州的实际统治者,也作为东平现在和未来的政策的重要制定者和参与者,这种活跃的民间经济体式对于他们仍然有着绝大的吸引力。尤其是,云州现在的市集贸易非常活跃,但云州却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市场化运营的市集。不管是在宁远、绥远还是在董家集、雷霆崖,都是比较放任集市里的那些小商贩们的,只是一方面加强了管理,让属地的官吏多以比较人情的身份和方式介入,劝诫鼓励小商贩们自己遵守秩序,一方面加强公共空间的管理,而自动设立了民政局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并且把公共空间的管理权交给了民政局,叶韬和谈玮馨就再也没有为集市的问题操心过。在宁远、绥远,他们只要换身衣服,随时就可以去集市逛逛,清洁卫生工作对于这种开放的,又有着巨大人流量的公共空间来说肯定会有疏漏的地方,但却绝不会出现让人望而却步的样子来。或许,也可以这么认为:富庶的云州把大家挣钱当作是一种基本待遇,就没考虑过从这里面挣钱。
  但俞延虎所说的话,却是给叶韬提了个醒。这的确是个商业模式,只是,这是个说不好是好是坏的商业模式。从好的方面来说,政府或者商家,或者是两方共管,能够从市集的经营管理中获益,很是能够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说得好听一点,是能够有良性的服务与反馈,说得不好听,那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这里面同样会有问题,那就是在某种情况下,逐利会破坏这种公共空间的正常秩序,伤害到那些小商贩的正常权益。另外,就是担心在管理发生争执,而管理方缺少法理依据的情况下,会借助暴力来实施胁迫,那样,可就是彻底破坏了公平合理的商业环境。而无论对于云州还是对于整个东平,那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
  谈玮馨的眼睛眨了眨,压住了神色里的笑意,她看了看叶韬,叶韬示意她来主导这次谈话,谈玮馨这才说道:“这么做没问题啊,不用顾忌我们的想法。挣钱的生意的确是挣钱的生意,问题就是,挣钱挣到什么程度合适,还有,就是除了挣钱之外,还能获得些别的什么,人才嘛,在我看来只是其中之一,声望和商誉同样是重要一环。在南洋,这整个城市都在涯州总督府和七海商社的统辖之下,一个个社会阶层极为分明,那些欺善怕恶的地痞流氓,很难聚集起来,扰乱秩序,就算偶有这样的人,也会迅速被扑灭。小商贩们除了做生意,除了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之外,不用顾忌太多别的事情,这才是为什么那个集市臭不可闻,可那么多商家还是愿意钻进去,那么多老百姓,甚至是你们,有时候也不得不进去找些自己很难搞到的东西。但是,你们能保证永远这样吗?尤其是,七海商社很明显在逐步交出涯洲的基本治理权。甚至在逐步移交地面上的军力,只是在海面上保持强大的战力。总有一天,横波港是涯州的横波港,却不再仅仅是七海商社的横波港。到了那个时候,税吏、和官府的关系、地方治理权和这些集市的管辖权大家发生冲突的时候,又准备怎么处置呢?柳老爷子,俞先生,你们想过没有?生意就是生意,但生意也得分是短期做的,还是长期能够存在的。你们在集市的经营上,取哪一者呢?”
  柳亦和俞延虎被谈玮馨对他们这种新奇想法的敏锐感觉惊到了。而这个尖锐的问题,确实存在。现在七海商社和涯州总督府还是蜜月期,大家的交流十分顺畅,但总有一天,当某任总督不那么好说话,或者不那么理解七海商社在横波港投下的心血和感情,或者某个总督要靠一些摩擦来显示自己的统治和存在感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将集市当作一种生意,我倒是有两个想法:一种,是大家合股来进行集市的商业化运作,官府可以出钱,出公共管理资源……现在,横波港整个的地权都在七海商社手里吧?那七海商社可以出地,出兴建铺位的资金,我觉得,那些参与集市的小商贩同样可以多多少少地在其中合股,或许每个人出的钱有限,但集中起来却也可观,而这样一来,那些小商户们也有资格参与集市的管理,也只有这样,他们自己的利益才能够被充分保证;而另一种方法,则是运作集市的商家,不管是一家还是几家,出面向总督府租下整个地块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其中包括税权,在规定的集市内,集市管理方向租户收租,这租金可以是仅仅包括商铺租用的费用,也可以是商铺租用和基础的营业税款合二为一,集市管理方可以向地方汇报税收总额,也可是向地方官府报一个总税,然后,无论营业营收是否超过总税,官府的税务都不再过问,就看集市管理方是不是有本事挣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