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357


  而谈玮馨的到来,也同样让大家喜笑颜开。谈玮馨可是大家心目中的财神,从稚龄开始,谈玮馨已经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经济、金融方面的卓越地位。她撰写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货币金融学等等一系列教程,那是只有这个时代的顶级商人、掌柜和那些顶级商号里的关键人物才有资格看到的东西,而谈玮馨的那些断断续续的讲座培养出来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内府和云州雇用的几个专门进行经济类研究工作的人之外,无一例外地被朝廷或者商家重用着。但大家其实都知道,真说专业能力,倒是那些个一直在做经济研究的人钻研最深,而这些人消失在大众视线之外的这些时间里,还能不断接受谈玮馨的教导这一点,就被许许多多人羡慕着。而这些人整天打交道的,可都是国家的各种核心经济数据,那可都是机密中的机密。谈玮馨虽然没精力在这里给七海商社在南洋的那些管事们讲课,但抽空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观察一下南洋方面的基本经济数据,给与一些建议还是可以的。
  一时之间,在横波港刚刚安顿下来的两人,一面在无人打扰的舒适环境里尝试各种激情的方式,一边却还得处理大量的工作,生活节奏像是又回到了在云州,在他们精心打造的山庄的样子。不过,七海商社毕竟是那么多年来一直在和叶韬、谈玮馨等人打交道,颇为熟悉两人的工作方式,在运来大批的资料和文档的同时,也派来了不少能力相当不错的助手。在南洋这块的各种业务,这些人极为精熟。
  为了掩饰谈玮馨和叶韬到达涯州的具体时间,七海商社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他们到达涯州的第四天,一个由六艘虎牙舰组成的高速战舰编队从宜城启航,一路将不停靠任何港口直抵涯州,等那个舰队到来,涯州才会正式公布叶韬的到来。叶韬和谈玮馨一行,回头也将搭乘这个小舰队返程。他们是继续准备去春南折腾一阵,还是直接返回东平,就要看他们的心情了。
  叶韬和谈玮馨的到来不仅搅动着七海商社和涯州的各种安排,也同时暗暗影响着整个南洋,甚至远到中东地区的局势。阿萨德是整个萨米尔家族里最早和叶韬接触的,而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也随着他主导的和叶氏工坊、和七海商社的诸多合作而一路走高,而他对于叶韬的能量也非常了解。不说别的,光是叶韬的大师兄关海山来督造的那两座恍若神迹的高塔就让萨米尔家族的地位在中东、在海湾地区的诸多国家之间挺拔了出来。那些经过叶氏工坊训练的工匠和参与双塔建设的工匠们,更是让萨米尔家族拥有了打造一个全新国家的底气,虽然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小型的样板城市在建设中,但那种独特的建筑风格,集约而精确的城市建造模式,对人力的精确使用调配,对专业性的要求,和那些工匠们对于自身定位的变化一起,都在逐步撼动着整个古老的海湾地区。不得不说,工匠、工程师、建筑师的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层,他们能接触到一个王国一方势力的最高层,同时,他们又能接触到最底层的人民,而在这两个阶层中间,建筑师们还能够游刃有余。那些在东平、在叶氏工坊的体系里被深刻影响的工匠群体,对于萨米尔家族,对于整个海湾地区的诸多国家的影响,已经没有人能够忽视。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叶韬的这种独特的魅力,考虑到增进东平这个日益强盛的国度和萨米尔家族之间复杂而亲密的联系,阿萨德诚挚地对叶韬发出了邀请,邀请叶韬去迪拜港。萨米尔家族的立国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虽然并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国家,但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跟,两个月后的开国大典,如果能邀请到叶韬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出席,将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第三百八十九章
朋友
  “阿萨德,可能我没那么多时间去迪拜港……虽然,我挺想去的。”叶韬有些犹豫,要是往返迪拜港一次,还要参加开国大典,那他这一次要回到云州,就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虽然这一次来南洋,也能算是他和谈玮馨的迟到无比久的蜜月,但他家里毕竟还有孩子,妻子,而云州和镇州虽然都有强力的人物镇守,有一整套应对各种局面的措施,但毕竟在几千里外指望一切都好,怎么都让他这个北疆经略使感觉很怪异。“你知道的,我家里还有孩子,刚出生几个月的时候我就跑出来了,等我回去,孩子都那么大了,错过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实在是很可惜。而且……你们真的能把立国大典安排在两个月以后?”
  阿萨德一边啜饮着中土风格的绿茶,一边略有遗憾地说:“其实,在开始立国战争之前,这种仪式性的东西,还有那些华丽的器具,就都置备齐全了。萨米尔家族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商业世家,本来就是和权力靠得很近。准备那些东西,按照你们中土的说法,绝对是僭越,绝对是有不臣之心了。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一直在背后控制这个势力那个势力,毕竟没有自己亲自来执掌一个国家来得爽快。成为了国家会有国家的问题,比如到底萨米尔家族的生意该怎么办?到底是独立于王权还是融合于王权?那么多在各方面出了大力的人怎么办?里面有人对于作为一个国家的大臣,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的。”
  阿萨德挤了挤眼睛,似乎是想要说,他就是那些对于权力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之一,但是,阿萨德恐怕是很难脱离萨米尔家族这个圈子了。虽然他并非萨米尔家族直系血统成员,只是沾了一点边,但是在萨米尔家族的立国战争中,无论是作为护航舰队的统领、作为继续维护商路的商人,还是作为和七海商社和云州、东平进行斡旋的重要环节,他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虽然阿萨德没有带领过任何一支陆地上的军队参与任何一场厮杀,他做的事情,和他以前一直在做的并没有太大区别,仍然是开着船跑来跑去。让物资和人安全地流通,但他能够保证这一点,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立国之后,你会是什么地位呢?”叶韬笑着问道。
  “家族长老的意思,是让我成为伽亚行省总督。伽亚行省现在可还在吴太卢国王的手里,家族准备给我一支军队,一支舰队,让我亲手扫灭吴太卢……不过,我还真不知道这种仗该怎么打法,我一辈子都在海上跑,十岁开始就在船上帮手了,一直到现在。虽然我的地位已经非常接近家族长老团的长老,可是,对那些地面上的事情,却是一点都没时间去了解。我已经提出,继续让我经营商路。……有几个长老觉得可行,不过,这可还不一定呢。除非,我能证明我继续做生意,和七海商社合作,对家族、对这个新兴的政权的好处更大。”阿萨德叹道,“现在,地面上和云州打通联系的可能越来越低了,说起来,这还是我们这边的错。据我所知,你任命的镇州总督上任以来,打得真是狠啊。在没有动用镇州和云州主力,前后总共投入了六个地方军团的情况下,居然将北方部族又向北逼了一段距离。现在,北方部族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那些大的杀盗团在火拼呢,谁都占不到上风。而现在,家族让出的南洋,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东平领地了,你们现在就在我们门口,好像以后也不需要再花大精力维持那么长那么复杂的商道了……我害怕的是,萨米尔家族立国的开始,就是萨米尔家族放弃了多少年来的商业传统,走向衰落的开始。……这些话,我不应该对你说的。”
  叶韬赞同地说:“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会不会只是你作为一个老牌的高级执事,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有趣的生意的一种托辞和想像呢?”
  阿萨德哈哈大笑,说道:“真希望是这样。”
  “从这里到迪拜,如果一路顺畅,大概要多久?”叶韬问道。
  “从横波港出发,大概也就十几天吧。”阿萨德小心翼翼地估计了一下。阿萨德奇怪道:“你还是想去迪拜么?”
  叶韬摇了摇头,说:“不去了吧。我等在横波港召集了七海商社的执事会议之后,我就得赶回云州。等若干年后,等我从经略使的位置上退下来,我会去迪拜旅行的,带着我的孩子一起。”
  阿萨德没有因为叶韬的拒绝而感到不快,他笑着说:“好的,我等着你,我的朋友。”
  送走了阿萨德之后,叶韬认真考虑起南洋这边的情况。阿萨德所说的事情真的可能发生,萨米尔家族立国之后需要时间来将原先的发展模式转变过来。对于一个家族来说,用经济方式来控制人,然后通过这些人来控制权力,让家族获得所需要的东西是一个很正常的方式。但一旦这个家族本身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执掌者,这一套就不行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极力防止别人做这种事情。治理将代替经营,成为萨米尔家族新的动力,或者是自找的麻烦。而作为一个以商业起家、发展的家族,一方面要努力在自己的国土上培养公正公平的商业氛围,一方面却又要努力调控,不让任何一个其他家族发展到能够用萨米尔家族的方式来影响萨米尔家族的统治……这些可都是超高技巧性的政治手段。老练的商人到底能不能顺利转职,的确是两说。而与此同时,萨米尔家族在商业上投入的精力缩减,则是一种必然。那么,七海商社到底能不能将这部分空白填补呢?还是说其他各种势力会介入其中?
  谈玮馨在这方面倒是老练得多了,她手里就有一系列七海商社和萨米尔家族合作的记录文书,也有七海商社对于萨米尔家族在整个南洋乃至于在中东部分地区的生意的调查研究报告。谈玮馨仔细掂量了一下之后,提出了一个牵涉甚广的方案:她想要友好地,全面接手萨米尔家族将无力顾及的生意。一方面,在萨米尔家族同意的情况下,他们将少走很多弯路,少负担许多成本,而另一方面,他们将开拓一条从东平、南洋直达那个对现在的东平商人来说仍然神秘的西方世界的商路。
  “我不知道萨米尔家族要怎么样才肯把整个盘子交给我们,付钱还是技术交换什么的……要是真的能够用钱搞定,那倒是简单了。两千万枚沙漠制式金币?我对这个生意的估价就是这么些了,七海商社和我们得紧巴巴地过一阵,但这笔钱挣得回来。可要是萨米尔家族要精工技术呢?要飞艇技术呢?还是……别的什么?”谈玮馨微笑着,在手里的文书上用朱笔标出一行,说:“你是不是准备一下这个?”
  “技术交易?”叶韬看了一眼谈玮馨在准备的谈判纲要,他点了点头,很无所谓地说:“不在中东地区建立任何直属机构,想要技术,想学什么,尽管来。除了研究院里的那些项目,随便什么都可以学,能学多少,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如果是那些产品的出口……都是军械啊,那些我说了不算,得让他们去找你的父王交涉了。”
  除了略微有些担心时间,叶韬和谈玮馨在南洋的生活还算是舒心,七海商社几乎是竭尽所能地供应他们夫妇两人的各种需要。而谈玮馨拿出来的那份对萨米尔家族有可能会拿出来作为交换筹码的产业的研究,以及一揽子的收购和经营计划,则让七海商社的陆续赶来横波港的那些高级执事们觉得物超所值。这个大家心目中的财富女神,果然神奇……两千万沙漠金币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呢?大致相当于七海商社从进入南洋开始一直到现在,陆续投入的经费总和。但是,萨米尔家族的那些产业,不少都是萨米尔家族从建立伊始至今,投入无数血汗建立起来的,一条条成熟的商道,一个个运转良好的节点,大量熟练的工匠和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些无法估价。两千万沙漠金币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仅仅看了谈玮馨的报告和计划书,看了谈玮馨提出的经营建议、叶韬附注的一系列技术改良建议,大家都觉得,两千万沙漠金币完全值得……甚至,很便宜。
  在七海商社召开会议之前,一份询问萨米尔家族意向的信件被阿萨德带走,他将带着这个信件去询问萨米尔家族长老团的意见。阿萨德颇为动容,两千万沙漠金币……足够让萨米尔家族从容度过立国之后的不适应时期,将这段时间因为战事而影响的关键的商业业务恢复……而对于阿萨德来说,更有吸引力的则是叶韬私下里的一个建议:他建议要是这笔收购生意能够谈成,希望阿萨德能作为萨米尔家族的代表来负责所有交接事宜。而届时,阿萨德还将获得七海商社高级执事会议的话事权……
  
第三百九十章
混沌
  “改造横波港?”叶韬皱着眉头,难以置信地反问道。
  齐老爷子还没到横波港,执事会议自然是开不起来的,但柳亦老先生却已经来了。柳亦的儿子柳青已经是北疆经略府的一方要员,按照东平朝廷的品秩,大约算是三品不到,四品向上的地位。而柳亦,现在一点都不操心柳家的生意了,倒是兢兢业业地当起了整个南洋地区的大管家,负责统辖所有的规划、建造的业务。叶韬从柳亦这里听到改造横波港的设计请求,很是吃了一惊。
  “横波港才是一个那么新的城市,现在就要改建?多浪费啊。”叶韬咋舌道。
  柳亦叹道:“当初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这里最多也就是个镇的规模,就算热闹的时节,也不过万把人。七海商社需要的只是一个货物堆栈和一个可以补给饮水和粮食的地方,也就是开阔了港口,加上在港区边上增加了一点能住人的棚子。后来,生意越来越大,港区也随之庞大,周围的建筑也逐渐多了起来。一次次推倒了原来的建筑再盖新的。后来,觉得这么不成,凡是我七海商社的建筑,能迁移用途的就迁移用途,能改建的就改建……现在,横波港虽然算是个城市的规模,可一开始的基础就没打好,道路和住家怎是一个乱字能够形容的?南洋这里的诸多土著部族,没什么好的卫生习惯,随地便溺那都算是小事了。万一发生瘟疫怎么办?可不随地便溺,又能怎么样?除了私人的住家,这横波港的公共卫生设施等同于无……这热带城市倒是不用刻意蓄水。从来不曾缺过淡水,可碰上下雨,尤其是刚过去的夏季暴风季节,满城都好像是泡在泥浆里。地势高的地方还好,地势比较低的,尤其是那些贫民区和那些土著军队的军营那片,别提有多惨了。这整个横波港,甚至都没有一套纵横交错的主干道,碰上港口装卸,就算不遇上城里的军队的出操,整个城市也一团糟,路上全都给塞满。马车、牛车、人力车……还有马匹和牛只的便溺,你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景象。现在乘着横波港还小,还改得动,等再过几年,十几年,再重新翻修可就是大问题了。……老夫寻思着。还是现在折腾好了,以后按部就班地扩大城市,这才是个办法。”
  叶韬点了点头,说道:“有理。我这些天没怎么在横波港走动,倒是没注意到这些,只看横波港和周围那些村落、镇子的组织很不错。应该,也是柳老爷子您的手笔吧?”
  叶韬的恭维让柳亦呵呵笑了起来,说:“这些事情倒是不难。一个村子也没多少人,土著军队里和本地村落里的人沾亲带故的不少,帮着乡亲盖房子,所有花费七海商社贴一半。没房子的流民只要肯签一个赋税协议文书,照样建房授地,然后用每年的租子和劳役来偿还……这些村镇开销不大,但效果还不错。我说,叶经略,您觉得横波港能不能折腾一下?不敢奢望横波港能和刚铎、溯风城、铁城那些地方比,但至少也得稍微像点样子吧?老夫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情倒是已经被这个臭烘烘的城市调养了出来,可要能让这个城市改头换面再现新生,可就得看叶经略您的手笔了。”
  柳亦说得诚恳,叶韬听得认真。他想了想,问道:“那么,柳老爷子,这事情能花费多少进去呢?柳老爷子别拿刚铎说事,预算足够,时间足够,横波港未尝不能成为南洋的一颗明珠,可以完全不用将刚铎放在眼里。刚铎借山势而成其雄劲,但横波港却又是另一种风味。看横波港周围的情况,还有港湾的洋流,气候什么的,这里还真是好地方呢。还有,柳老爷子,翻新横波,恐怕迁延的时日颇为长久,影响的生意怎么办?横波港可是七海商社,还有东平建设南洋,融通中东与西方国度的重要港关,总不能封闭个一年两年的吧?……另外,柳老爷子,您心里应该也有个条陈,到底这横波要怎么改法。”
  柳亦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这个……我还真没详细想过,原先刚忙着把横波现在外围的城楼城墙整修完。你来南洋也不事先打个招呼,老夫我可是一点准备没有呢。”
  叶韬呵呵笑着,说道:“没关系。城市的各种项目,我可是很熟悉的。我一项项列出来,柳老您看看哪些需要,哪些不要,然后我们再计议一下。要看需要改动多少,多快得干完,才能估算成本吧。”
  柳亦点了点头,说道:“这不是点菜嘛……一项一项来,菜多了自然用的时间长,花费也大。”
  叶韬点头应道:“还真是这个道理。”
  叶韬不慌不忙地在纸上列出了一系列项目,有的项目还给出几种选择。比如,城楼和哨塔采用石材和采用钢材、木材、水泥的混合结构,价格迥然不同,采用石材的成本要高出五倍有余。再比如城市里的通路,采用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价格相差倒是没那么悬殊,但是路面的耐久度维护却让人挠头……叶韬一项项列出来,倒真有些菜单的味道了。但整个“菜单”写完之后,叶韬又按照这些内容互相之间的关系,绘制出了相关性图谱,赫然就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技术树体系……只是,这个技术树体系里,很多项目是可以直接升到顶级,一路忽略掉中间的过渡项目的。前前后后参与了那么多个城市的规划和建造,现在,对于城市建造和改建,可以说,全天下没有人比叶韬更专业更全面。而柳亦想像了一下假如横波港全都按照最高标准来建造完毕,那将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柳亦拿着菜单回去和老伙计们研究,但叶韬却被柳亦勾起了兴趣,开始对横波港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数据的调研了。七海商社在南洋的工作做得细致,整个横波港的各种数据应有尽有,地形地势的材料非常详细,而一次次大规模扩建和翻修的记录也都完整。看数据或许还不直观,叶韬和谈玮馨微服在横波港转了一天,却是感受极为深刻。横波港的港区、涯州总督府和七海商社会所所在的那些片区还好,不管是建筑形式上还是管理上都比较有条理。虽然道路多数是砾石加上水泥压平的路面,下水道也只是明沟上再铺了有孔隙的水泥板,但至少道路还比较整洁。如果忽略掉这些个整个城市都没办法豁免的缺点,那几个地区看起来和宜城、和丹阳都差不多,纯粹从秩序和整洁程度来说,甚至好于宁远、绥远这样的城市。
  但是,当叶韬和谈玮馨抱着他们一贯对市井街坊的热爱,对于集市贸易的热衷踏入到聚集着最多小商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的集市,他们觉得自己简直是在另一个世界。横波港只有两个集市,一个是位于港区,进行大宗贸易和进行比较昂贵、高端的物品和人力交易的地区。在短短一条不足八百步长的街道上,有两家酒楼,一家专业的拍卖行,普华永道和德勤这两家会计行的办事处,一个交易契约鉴定所,以及一个实际上被当作人才中心的小酒馆。这条短短的道路,很有些横波港的中心商务区的味道。
  但是,那个让普通百姓和小商贩来进行各种交易的市集,让叶韬和谈玮馨望而却步。整个市集实际上是几个街区之间的一整片空地,最中间设立了一个进行商贩登记和小额税务缴纳登记的两层的小楼,这地方还附带着处理交易中出现的纷争。但这片空地的其他地方,则是一片平地,小贩们自由地支起一个个帐篷进行贩卖。讲究的,用木头和油毡布,不怎么讲究的,几根木头或者竹子,随便顶块破破烂烂的布也就算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商贩,无数的小商贩露天设摊,压根没有固定的位置。小商贩们很多都住在市集里,到了晚上,滚块摊子朝着铺子底下一钻就睡觉了,吃喝拉撒都在这里。而熙熙攘攘的,寻找着各自所需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很没公德,碰上内急了随便找个没人注意的角落就地解决。这里压根没有固定的道路,通常今天还是道路的,明天后天就被小摊贩占上了。有时候,一个或者几个商人因为生意败落或者赌钱输光了,撤掉了铺子,一条新的道路就出现了……这块地方压根无法形容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勉强形容,只有一个非常现代的词汇:混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