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357


  
第三百八十六章
招揽
  有了这么层关系,顾及到齐老爷子的态度,程家这两个小孩是怎么都得带上了。叶韬也没二话,腾出了一辆马车安排这两个小孩,将他们原先带着的那二十辆马车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扔掉了绝大部分,只留下了少数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那些值钱不值钱的财货,基本上全都扔光了。这个在书画方面薄有名气的程子矜,倒是将全套画具带在了身边,不少还是叶氏工坊出品的彩墨产品。对于这些娇贵的、携带起来很占地方,对于叶韬来说完全不值钱的东西,自然是全部扔光。这种豪放自然是引来程子矜气呼呼的反应,但既然叶韬答应带上他们,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他们从这时候开始继续出发,一共花了六天时间走走停停打打地通过了沂南的战区,抵达了亚南港。由于双方拼凑起来好歹也有五百多人,也算是支比较大的队伍了,加上特种营的强悍的侦搜能力,一路上专拣软柿子打,专门挑选僻静的道路行走,回避了那些发生过战斗和很有可能发生战斗的地点,倒是有惊无险。虽然一直没有披露身份,但那些吃西凌兵粮的家伙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些强悍的战士们,肯定和他们不是一伙的。不管是军备、军令、作战风格乃至于聊到敌人的口吻,都太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望远镜,叶氏工坊可是严密控制对西凌的流出,春南方面都拿不到多少数量,多数还都是次一级质量的产品,更不用说西凌了。除了一些高级将领,西凌大部分普通的军队只是听说过望远镜这种东西而已。像特种营这样把望远镜配备到个人,只是因为这次来西凌没有全员都携带的队伍,可能也就是池雷手底下的斥候骑兵队他们了。
  由于商路中断,亚南比起往日萧条了很多,港口里的船只稀稀拉拉的。多数在南洋活跃的船队和商队这时候都缩回母港。这里只有那些大商会的联络舰只,七海商社倒是没有在这里留下什么联络船,因为在整个南洋,七海商社和萨米尔家族的通信体系基本上已经连为一体。在运送密信的时候,大家采用不同的密码,也就解决了问题,设立一个协调中转的机构,可比设立两套交通艇系统来得便宜。
  韦立安先前已经向南洋方面发过信了,相信几天内七海商社自己的船队就会到来,而萨米尔家族也对这批七海商社的重要关系户无比欢迎。虽然他们没有带来什么货物,距离恢复北易到亚南的商道遥遥无期,但毕竟他们带来了仙居寨的消息。萨米尔家族现在在亚南还没有认识叶韬的人,但却透露出一个消息,那个和叶韬有过几次接触的阿萨德,应该就在不远的地方。
  果不其然,过了没几天,七海商社和萨米尔家族的混合舰队就来到了亚南,阿萨德赫然是舰队司令。七海商社方面的代表,则是完全能够代表齐老爷子说话的齐逐。他们这么一来,那些惠山行营的家伙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齐逐和程子矜可是互相见过面的,而偌大的舰队,能够被这队一直没有向他们表明身份的人召来,看齐逐和阿萨德的样子,对那个青年人的态度完全是对上位者的样子,那就足够让他们松一口气了。而惠山行营,也对这些没有通名的人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
  惠山行营的家伙暂时由萨米尔家族和七海商社安排在亚南落脚,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和七海商社的人混在一起,而程子矜程子晴兄妹,则和叶韬他们一起上了七海商社的船,向涯州驶去。到了船上,当再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叶韬终于向程子矜亮明身份的时候,这个小家伙惊讶地张大了嘴,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现在的叶韬,可不是一个东平重臣之类的词汇可以定义的,那简直是一个活生生的传奇。而叶韬承诺,他可以保证剿灭玄衣社,但希望他和他妹妹能跟他去云州的时候,程子矜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你为什么要带我去云州?”程子矜在船上想了整整一天之后,终于找到叶韬,问出了这个问题,“我能做什么?”
  “你不是喜欢彩墨和素描画法么?跟着我学不好?”叶韬笑着答道:“其实,我是想找个能够学一段时间,然后跟在我身边作图的书记。那些文字方面的工作,能胜任的不少,但不管是图纸、草图,能做得让我满意的却不多。原来,这类工作是交给我的妻子苏菲来做的,但苏菲现在做了多少年图,也终于能独当一面,开始负责一些设计了,我得找个人能接她的部分工作吧。我还没有信任你到可以把家里的图纸文档的管理工作托付给你,但草图制作却可以让你来。你觉得呢?算是个好理由么?”
  叶韬温文的态度让程子矜如沐春风,但他总还有些犹豫不决。他自小在西凌学习绘画,只有几次回家探亲才和家里的长辈叔伯有些交集,家里人原是希望他能够和西凌贵冑搭上线,甚至是将他作为联姻的筹码,来加强程家对商路的掌控的。要为家里报仇,责任的成分大于感情的成分。叶韬能够理解这种在周围都是异族的环境里独立奋斗的大家族的冷厉,也能了解程子矜的犹豫,而他提出的方案,对程子矜的确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怎么样?程子矜同意了没有?”结束了和程子矜的谈话,回到自己的舱室,急不可耐地提出问题的却是谈玮馨。实际上,提出把程家兄妹带回云州的,也是谈玮馨,谈玮馨倒不是急着给叶韬找个绘图的助手,而是她非常喜爱那个小萝莉程子晴。小萝莉虽然睡觉的时候很怕吵,但到了船上却很是自在,整天在虎牙舰的甲板上跑来跑去,语气可爱地问那些水手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孩。而谈玮馨,也就动了将小女孩带回云州的念头。他们的山庄,已经是粗具规模、设施齐全的幼儿园,想必这个小萝莉也会喜欢那个地方。谈玮馨还存着另一种心思,那就是给谈玮莳的孩子找个伴。程家不管怎么样都已经败落,哪怕七海商社和萨米尔家族剿灭了玄衣社,程家原来的产业也不可能还给程家。程子矜原本的想法,也就是要靠七海商社和其他老朋友来帮忙,他们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惠山行营能够在西凌地面上说上话,但到了南洋,却两眼一抹黑。将程家小萝莉,当作童养媳来养,而程子矜跟着叶韬,混几年肯定也能谋个身份,两边一凑合,倒是个不错的局面呢。
  “他答应了。反正玄衣社本来就是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萨米尔家族纠缠在战事里脱不开身,现在老爷子也卷进去了,暂时很难抑制住玄衣社明里暗里折腾。等最近几个重要的战役拿下了,有的玄衣社好看的。把程子矜兄妹拐到云州,只算是副产品吧。”叶韬说道。
  “不是说最近战事繁杂吗?抽调这个舰队送我们回涯州,就不前面不吃紧?”谈玮馨忽然问道。
  “这支是护航舰队,主要是护送货船,剿灭海盗的。不过,让阿萨德和齐逐干这个,显然这里情况不太平,回头说不定还能赶上一场海战看看呢。”叶韬轻松地说。
  对于七海商社和萨米尔家族的联合舰队来说,他们还真是不怕敌人的舰队。两艘飞艇大大扩展了舰队的视野,远程有神臂弓和弩炮,靠近了有希腊火喷火装置,到了更近距离,手弩可要比对手的弓箭准确强悍了不少。就算被逼成了跳帮战,普遍身着皮甲的船员也比对手有优势。齐逐和阿萨德他们向来是将舰队铺开在很大一片海域,尽可能地松散编队,尽可能将飞艇派到作战半径的极限上,就是为了不放过在整个南洋肆虐的海盗。
  “你还真是乌鸦嘴,你看,阿萨德的旗舰升战斗旗了。”望了望窗外,谈玮馨笑着说。
  “哦?”叶韬赶忙一看,果然是这样。旗号显示,在舰队东南方有海盗在攻击一个商船队,舰队将转向驰援。他们所乘坐的虎牙舰也敲响了警报钟,而叶韬兴奋地披上了皮甲,拿起了骑兵剑,挂上了手弩,朝着舰桥冲去。他们乘坐的这艘虎牙舰,可是不折不扣的战斗型号,而叶韬,虽然不是什么久经考验的海战将领,但却是个很好的远程射击指令长。而叶韬那么积极,这艘战舰的舰长齐逐也很给面子地将射击指挥的工作交给了叶韬。
  齐逐打起海战来可是相当火爆的,而且对于在乱战中自保也极有自信。他毫不犹豫地抢在队列前方,打起了射击指令旗,要求由本舰负责分配目标。大致问了一下各舰的配备,扫了一眼舰桥中间的大桌子上标记出来的双方位置,问了问齐逐准备冲击的路线和敌人的舰只的特点,叶韬已经对战斗方式了然于胸。他清晰地分配了目标,首先敲掉海盗舰队位于海域南侧的三艘战舰,而且,叶韬下令用最火爆的弩炮平射来解决战斗。当叶韬的指令发出后,各舰纷纷悬挂出红色的三角旗……通常,这表示他们战意高昂。
  
第三百八十七章
母港
  叶韬之所以选择这种略有风险的攻击方式,那是因为他信任弩炮、希腊火的威力,却又明白这些强大的武器各自的缺点。除了专门用于近战的三人炮组金属炮架,其他弩炮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移动都不是很方便。这些舰只上,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弩炮的炮架是那种两段式的调整,小幅度里可以自由活动,但大幅度上,只有曲射和平射两档。在弩炮的曲射和喷火具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射击距离空白的。抵近以后直接用平射结合喷火具发动一轮攻击,基本上对方一艘战舰就完蛋了,绝无幸免。弩炮射出的火油弹火星弹爆炸产生的数量众多的破片大量杀伤对方人员,而希腊火则能在短时间内将厚厚的木板烧成灰烬,挨上这么一下,就算对方要撞舰拼命,还得考虑是不是冲得过来。进行这种近距离攒射的舰只,不用多考虑射击精度问题,基本上都是保持着较高的航速,在行进间进行射击……
  这种战法虽然有些冒险,但七海商社和萨米尔家族却也不是第一次使用了。他们在南洋和中东海域和许许多多对手进行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海战,什么作战方式都尝试过了。而这种抵近高速射击的方式,因为非常刺激,非常有杀伤力,也非常考验大家操舰和射击的能力,被广为使用。原本,大家还顾虑着他们舰队上装载了那么一大批重要人员,大概要多顾虑安全,甚至准备让齐逐的座舰游离在战场边缘,不加入作战。没想到的是,叶韬和齐逐不仅要求参战,还成为了整个作战的指挥舰。
  涨满了的帆让叶韬所在的虎牙舰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速度,以一个锐利的角度直插战场中心,直接向着海盗舰队进行围攻的外圈和被围攻的商船队所在的内圈中间的位置插了进去。当舰只全面开火的一瞬间,橘红色的火焰从船体两侧上包着铜皮的宽大的射击口上喷涌而出,让船上的众人在那一瞬间,满眼都是这样鲜亮的颜色。一枚枚火星弹带着尾部黑乎乎的烟迹和被拉长的火焰以平直的弹道呼啦啦地朝着敌人的战船射去,考虑到他们第一轮射击的目标是一艘比虎牙舰小了很多很多的海盗船,叶韬只命令了三分之一炮位的弩炮进行了射击。
  几乎在一瞬间,那艘海盗船就被点燃成了一团火焰,吱吱嘎嘎的碎裂声不绝于耳。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是被攻击的海盗船,哪怕是周围那些海盗,也瞬间愣住了。海盗船队原本有些松松垮垮准备看情况不好就逃跑的阻截线,对混合舰队几乎没有形成任何阻挠,混合舰队轰隆隆地就碾过了阻截线,展开了两翼包抄,准备将海盗舰队一股全歼。
  整个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在追出了十几里距离之后,海盗舰队被全歼,而商船队这个时候也已经基本完成了收容工作。这支以春南海商为主的商船队在这么几个时辰里遇到了两次转折,这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虽然东平和春南是同盟关系,但在南洋,所有来自中土的人,多数情况下还是互相照顾互相体谅的。而在对抗飓风、海盗、玄衣社这三大害方面大家更是有志一同。
  商船队遭遇了这么一下,现在也只能紧紧跟着联合舰队去七海商社在涯州的母港。不过,他们倒也没什么怨言,这支颇为强大的舰队愿意迁就一点他们的速度为他们护航已经很不错了。而七海商社历经多年建设起来的母港不但是有着丰富防御手段的要塞,更是一个汇聚了许多商号的分支机构,为数众多的工坊,以及许许多多独门产品的富庶的城市。这个名为横波港的地方,不仅仅是涯州的首府,也已经隐隐成为整个南洋的中心。
  横波港现在已经有了十几万的常住人口,和数量略少于此的流动人口。光是和七海商社有种种关联的各种职员、伙计、工匠、雇工以及依附在七海商社周边的众多辅助机构的家庭就足足有好几万人口。虽然七海商社靠着中土的众多物产,以及叶氏工坊的诸多独门产品在南洋站稳了脚跟,但七海商社同样在南洋的垦殖里尝到了甜头。
  按照叶韬的想法建立起来的热带种植园,虽然只是初具规模,但那些橡胶、咖啡、巧克力之类的热带产品,为七海商社获取了极为丰厚的利润。七海商社现在仅仅在种植方面的雇员连着他们的家庭,就有将近一万五千人。其中自然也不全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稻米也是很基础的业务。用颇为现代的大型农场的理念进行集约化管理的农场赶上了去年的晚稻种植,加上今年已经成熟的那一季,已经全面收回了整地开荒,乃至于千里迢迢运送一批耕牛来这里的高昂成本。按照七海商社的估计,目前他们的种植面积,按照热带气候的出产,大概养活四五十万人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暂时来说,粮食是优先供应还处于立国战争中的萨米尔家族的,还没有在南洋大幅度增加需要供养的人口的打算。
  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园,和大片的农田一起,都围绕着横波港辐射展开。一个个规划清晰的小镇坐落其间,容纳农夫和他们的家庭居住。同时,这些小村镇也是一个个可以用来节节抵抗来自地面威胁的堡垒。每个小村镇都有自己一套独立的防御体系,而不管身份自由与否,所有农夫在农闲的时候都要进行军事训练。七海商社以海上的开拓为主业,虽然来自中土的商人们对于垦殖的兴趣远远大过原先统治这里的萨米尔家族,但垦殖这类工作本身,却是相当有挑战性的。七海商社没有一味地举起屠刀,而是安抚、驯化和剿灭相辅相成。经过了几年在南洋的经营,很多原先敌视七海商社的部落遗民,已经因为生活的改善和教化的熏陶而成为忠于七海商社,忠于东平的涯州居民了。这些人,现在和那些还觊觎七海商社的财富,始终想着怎么把七海商社以及其他任何非本土的势力赶出去的人,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靠着这样一批人为缓冲,横波港更是固若金汤。
  叶韬在横波港匆匆走了一圈,就能够感觉到,七海商社在经营南洋方面是如何小心谨慎,也理解了为什么七海商社这几年的总的净盈利会如此之低。有十几万人口的横波港的占地面积,居然比现在有几十万人口的宜城港还要大。而环绕横波港的防御体系,无论是陆地还是水面,都非常完善。整个横波港外围配置的各种重型器械的密度,恐怕和丹阳也差不到哪里去了。而叶韬惊讶地发现,那些从东平各地收编了贫民、流民,加上高价雇用大量退役军士为骨干的四万人的核心部队,几乎人人能够操作弩炮、神臂弓。而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中,有不少甚至是血麒军退役的将士。来自各地城卫军的退役将士,更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一共十五个营这支军队,不管是在编制、训练还是在武器配备的风格上,都和有着浓厚的叶韬风格的血麒军以及云州的诸多军队十分类似,一方面非常强调军士的专业性,一方面也很在意在紧急时刻各支军队互相转换战场职能的能力。略有不同的是,由于热带的特点,三个重器械营基本上没有运动与展开作战需要,完全立足于城防。骑兵才两个营,每个营编有一个斥候骑兵大队。其他则是两个长弓营、五个轻步兵营和三个辎重营。这些部队在装备上倒是不差,由于东平许多军队这些年都在不断汰换武器,有谈晓培亲自表态支持的七海商社采购武器十分廉价,这些部队的装备比起叶韬接触军队之前的东平当时的军方还要好一些,各种武器、铠甲的配置相当完备。只是由于这支军队扩军太快,而且兵源来源繁杂,现在在气质上还不够彪悍,还没有形成无往不胜的气概来。
  由于本地劳力超级廉价,七海商社甚至还有好几万土著屯田兵,就战力而言,也远远超过藏在他们所在的这个略小于可以被称为大陆的超级大的岛屿里隐藏着的诸多部族。而根据齐逐的说法,养活这么几万人的成本,大概是那支完全从本土招募而来的军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除了粮食、简单的武器,训练和作战中的激励成本以及战后的奖励和抚恤,几乎什么都不用,压根没有薪金一说。而这些屯田兵,为了保住他们从七海商社以及现在的涯州都督府获得的土地,作战还尤其勇敢。最近两次部族联军来犯,几乎是被这些屯田兵血战到底的勇气吓退的。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七海商社和涯州都督府正在商议加强屯田兵的教化,改善他们的装备和待遇,并且逐步给与这些多是奴隶和俘虏转化而来的屯田兵本地居民的待遇。
  和横波港里发达的作坊对比,叶韬实在搞不明白,横波港到底是处于哪个阶段?到底算是半殖民地社会?还是算是初级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横波港和整个涯州的治理机制来看,反正是非常不封建的,这里完全是联席讨论,共同决策,不管是七海商社还是来了没多久的整个涯州都督府的官吏体制,谁都不会绕过对方独自决定什么,一切要经过集体决策。
  
第三百八十八章
威望
  叶韬的到来,似乎让一系列悬而未决的争议,尤其是南洋垦殖和技术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而从身份上来说,叶韬无论是七海商社高级执事、技术总监和大股东的身份,还是他作为北疆经略使,作为谈晓培的女婿的身份都足够他进行任何决策了。大量的报告被送到叶韬手里,让他先抽空看了再说。那些七海商社的策略上的事情,大家倒是没有敢多麻烦叶韬,毕竟叶韬只是初来南洋,还需要时间来了解情况,更需要有人带着他去视察之后,才能够直观地了解情况,感受氛围。但同样因为叶韬初来乍到,总得给他休息的时间吧?但横波港的扩建和整改方案,造船厂的规划,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方案,尤其是七海商社强烈要求叶氏工坊能够在南洋设立分部的一系列计划书,全都堆到了叶韬面前。
  七海商社内部对于叶氏工坊在南洋设立分部那是既期待又担心。要是能够设立分部,大量产品可以就地制作,或者从其他分部运送部件在南洋组装,大大减少了七海商社在货品供应上的物流成本,提高了灵活度,而在诸如乌兹钢、大马士革钢等产品的制作上,更是避免了一次次将钢锭弄去宜城、丹阳和云州,制成之后再运回南洋这种折腾。可是,一旦分部设立,以叶氏工坊现在名满天下,誉满全球的超卓声望,来打主意的人肯定是车载斗量。在现在还处于开拓阶段的南洋,虽然在薪金上不会亏待那些工匠,但怎么保证工匠的安全呢?又怎么保证在各种各样势力纠结的南洋,技术优势能够始终保持领先,那些独门的技艺不会泄露出去呢?
  叶韬却轻轻松松地表示,设立分部绝无问题,尤其是七海商社居然愿意全面承担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的费用,这可是很大一笔钱。叶韬同意设立一个能够进行包括座钟在内的各种计时产品、包括带有光学投影刻度计内置水平仪的双筒望远镜在内的诸多光学产品组装的综合精工工坊区,能够独立承担各类材质的武器的设计、制作的重型和轻型军械作坊各一个,一个能够针对南洋的特殊的环境,利用南洋特殊的物产进行各类产品设计的热带与航海用品设计制作中心,一个专门从事橡胶加工和产品制作的设计制造中心,同时,也将在南洋设立技师以下级别的员工培训体系。所有技师考核仍然只有位于东平的叶氏工坊可以进行,仍然由东平工部登记造册,发放有唯一编号的资格证书。仅仅这些也已经足够让现在心系南洋的这些人惊喜莫名了。而叶韬还答应,将在南洋设立一个飞行器设计制作中心,在技术上将和云州的叶氏工坊研究院保持同步更新。
  叶韬一点都不担心技术和工艺的泄露。叶氏工坊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毫无疑义地被认为是全天下最好、最大、最赚钱的制造类综合企业,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十多年持之以恒的对于技术的专精,加上很好的运气。而叶氏工坊也不是靠着一项两项技术吃遍天下,而是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叶氏工坊里,越是技师级别的人,就越是谦虚谨慎,一方面积极参与创造和设计,一方面却又时刻注意其他工作门类的发展,没有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行。那些造飞艇的技师被很多人认为拥有神奇的魔力,但飞艇上安装的那些装置,一个个的原理仍然虚心求教其他部门的人。
  如果说,所有以前的努力只是让叶氏工坊领先别人十几年、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的话,那基于这些精密制造工艺,已经发展起来并逐步投入实用的电学和相关产品,则是彻彻底底甩下所有其他制造业的同行一个时代。叶韬知道,在他的点拨下,叶氏工坊研究院已经开始了电镀工艺的研究,也由此激发了电化学的研究。云州已经开始尝试制造内燃机、蒸汽机,并且已经开始铺设实验性的铁路。等到解决了动力问题,还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可以尝试。而很多项目,就是为了那个时刻的到来在作着准备:比如滑翔机,比如船的螺旋桨推进方式,比如现在已经开始有些兆头的彩色感光技术……叶韬才没功夫操心别人从他那里偷走多少技术,多少工艺呢,他们手里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在东平国内,叶氏工坊已经将许许多多的基础业务外包给高家、师家以及其他商号拥有的工坊,要不是为了保持自即持续培养人才的体系,估计包括宜家的所有业务都可以外包。别人学得来一项两项工艺和技术,但这种对叶氏工坊的追随策略,对于叶氏工坊毫无影响,只是日益提升叶氏工坊在其他人眼中的神圣地位而已。叶韬大大方方地说,不怕技术泄露,而七海商社的那些执事们也就没有任何疑虑。在技术方面,叶韬绝对是一言九鼎的人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