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357


  谈晓培的眉头紧锁着。铁路这东西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但叶韬说的没错,这耗费,还有这代价,都是现在的东平负担不起的。一瞬间,谈晓培甚至动过将整个铁路系统像刚铎和新都丹阳那样,拆分成许多份额,出售给有能力投身其中的那些大世家……但是,也就是一瞬间而已。铁路系统太特殊了,以谈晓培现在的想象力,都能想到将来整个铁路系统对于国家的价值。刚铎也好,新都丹阳也好,那些地面本来就是要分别出售的。但铁路系统,不直接掌握在手里,实在是不能让人放心。
  “来,我们上车坐坐。”轻叹一声之后,谈晓培踏上了火车。现在那个看起来已经比较完善的车头挂载的是一个客车车厢,一个包间车厢和一个货运车厢。相比于车头,这些车厢倒是显得更成熟一些。毕竟从技术上来说,车厢的制造也的确比车头来的简单。现在的客运车厢,基本上是很适合用来运兵的,里面都是一个个的长条形座椅,和座椅之间的桌板。整个车厢都坐满,正好是八十人。而这些人的行礼,也就是战士们的武装,都可以一起携带着。稍稍观察了一下车厢里的细节,谈晓培极为满意,他问道:“一个车头可以挂多少车厢?”
  叶韬耸了耸肩,说:“这个实验性车头功率还是低。按照这里的试验记录,按照客运车厢的设计容量,装满了人的情况下可以拖十六节车厢。不过还得加上一节装煤、装水的车厢才行。基本上,也就是十四到十五节车厢的样子,不算多。而且,由于铁道比较短,也只能测试到可以跑起来,至于其余的,准备一边铺设铁轨一边来进行测试了。新的车头比这个略强一些,拉二十节车厢吧……不过,我的目标可不仅如此,暂时来说,先要达到的是能够装载一个整编营进行运动。”叶韬挺得意地说,“分成两辆车,可就不那么好让一个部队互相串门了。”
  对这个想法,谈晓培颇为赞同,他点头道:“理当如此。”谈晓培仿佛对车上的一切都感兴趣,对一个个细节追问不休。
  最吸引谈晓培的是车厢里居然考虑到了卫生间的需要,有冲水的设计。而小小的卫生间都用掉了相当多的金属材料,在狭小的空间里实现了几乎所有的功能。这种设计上,叶韬虽然不怎么居功,但什么事情也都只能赖到他头上来。要知道,叶韬和谈玮馨对大型客机的卫生间设计对空间的锱铢必较可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叶韬都不用动多少脑筋,就能将那些其他工匠想不到的功能组合拼接在一起,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货车车厢的底盘和客车车厢的底盘都不同,减震的设计更简略一些。货车车厢采用的是经典的金属框架加上木板板材组合,但在金属框架上有许多小的附件,比如插槽,挂钩的地方等等,通过增加一些标准尺寸的搁板或者绳网,就能够让车厢适合运输各种物品。哪怕外面的木板板材都是可以拆下来,换上厚帆布材质的罩布,一样能起到遮风挡雨的效果,却能有效调节内部温度,在运送马匹和一些特殊物品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这种模块化设计的基本理念,现在倒是已经被工坊的工匠们所熟知,大家都已经很熟练地去考虑如何去用最好方案,兼顾各种不同的需要。
  反而是比较精美的包厢车厢,谈晓培扫了几眼就罢了。他焉能不知这一定又是为了将来能够商业运营铁路线准备的。只是,对于草创阶段的铁路来说,这实在是太遥远的事情了。和限制行李重量的飞艇相比,能够同车装运大量货物的火车,到时候倒是一定会引来许多商家追捧的。至于长途客运,将来倒仍然可能是飞艇的优势所在,和火车相比,飞艇更快,更安静,用的路程时间也更短。
  看完之后,谈晓培认真地问道:“是我心急了……不过,如果真能拿出八千万两白银来,我还是会让你三年内完成的。现在么,你该有方案了吧?”
  叶韬恭敬地站了起来,伸手从身后跟着的侍从手里接过一张有着无数复杂标注的地图,放在包厢里的桌板上。叶韬的手指所点的地方,赫然就是现在大家所在的叶氏工坊。他的手指从叶氏工坊划拉到刚铎所在的地方。在那份稍微有年头的地图上,刚铎是一个手绘的符号而已。叶韬解释道:“第一步是将叶氏工坊和刚铎联系起来,这要比以前将货物发到宁远成本低很多,也更有利于工坊那边的保密。……这一部分工程,勘探已经完成了,估计三到四个月就可以完成。然后,我觉着第二步的方案就是将刚铎和丹阳连接在一起,我的建议是,刚铎出发,不经过宁远,直接走雷霆崖、董家集一线。到时候,宁远现在的很多人气都会被带到刚铎和铁路沿线去,宁远以后毕竟不再是整个北疆的中心城市了,衰落在所难免。……连接刚铎和丹阳实在是有些远,而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进行分段施工,我想,大概得要两年时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陛下,随便怎么计算,三年内要搞出十字主干框架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下一步……陛下,馨儿建议是,到时候如果有余力,那东平国内的铁道可以同时建造起来,但更要紧的是从东平和从镇宁关出发,伸向北辽疆界核心。一方面,建造铁路需要大量人手,可以通过雇用劳动力来促进就业,服务大家;而另一方面,随着铁路伸向北辽腹地,也更有利于东平对北辽的深入控制。北辽的矿产和其他货品通过和东平的沟通往来,让北辽商家、百姓们从中获益,却也越发会依赖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他们的富足,也能够显示我方的治理得宜。可想而知,一开始的几年里,必然是会有不平衡的银钱货品流通产生,到时候要善加调整治理,以免各地发展悬殊。但总的来说,最后还是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馨儿估计,可能是五到八年。而在这五到八年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是有这样的余裕,来将这个铁路的十字主干框架建设完成了。而等到铁路完成之际,也就是我方和西凌,或者是春南摊牌的时候了。”
  政治、经济、军事……显然在铁路营建方面,叶韬和谈玮馨考虑得很多。而这些考虑虽然只是一些初步的意见,却已经让谈晓培点了点头。但他随即苦笑着说:“我也希望能够将最后摊牌放到我们都准备好的时候,可是,西凌和春南从来不曾天真如此啊。五到八年……我估计,这个时间对半开,大概是差不多的。从现在开始算,大概要有五年的时间,我们要做许许多多的事情。”
  叶韬沉下一口气,说道:“陛下,将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变成许多人能做到,将许多人能做到的事情,变成所有人能做到……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啊。东平不缺迅猛发展的势头,却不应该因为高速的发展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物品而迷乱了双眼。这里面自然是有我考虑不周的地方,不过,既然还有缓冲的时间,那我们至少从这一刻开始,把事情做对。铁路的事情,陛下不必过于操心,我自然会想方设法安排妥当的。”
  有了这样一个基调,谈晓培的心倒是定了下来,甚至开始觉得有些好笑。怎么一国之主的他,居然那么沉不住气,还让叶韬这个女婿来劝说自己不要冒进。而实际上,叶韬已经不止一次地做这种事情了。五里的铁道,打个来回也就那么点时间,当他们一行人在叶氏工坊的车站下了火车走上站台的时候,却看到一名身穿深灰色劲装,背着坚固的黑色皮囊,佩戴着短剑的情报局的信使。这次来的信使,居然是曹破军的副手林逸华,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了。谈晓培接过信件随手拆看,一看之下,却不由得笑出声来……这其实是大好事来着。
  
第四百四十九章
通知
  在遥远大南关,不擅长城关守御的陈序经功成身退,但之后的两个继任者却从来没有让上上下下满意。首先替下了陈序经的是年仅四十四岁,原来的建州总督和南路招讨使霍达。霍达的名气是对大陆西南和东南两路蛮夷的征讨中打出来的,可以说双手沾满了鲜血,而在山地作战方面犹有专长。可问题是,他既没有统帅大型混成型兵团的经验,缺乏使用技术兵器的观念,也同样没有城关守御方面的经验。按照朝中的说法,与其让这家伙上,还不如不换人呢。不过,霍达好歹不是被扫地出门的,在一接手大南关和背后的防御重任,他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事情,一面征求部下的意见,将一些陈序经布置下来的事情加紧做完,一面上表请辞,表示了对自己能力的担忧。而霍达也因为这样的态度,深获朝中大臣之心。之后,霍达转任南州指挥使、平西将军,除了驻守大南关的军队和直接配属大南关的军队,原先攻略大南关之后驻守在颇为广大的地区,用于防备西凌的反扑和攻略下来的地方的动乱的那些部队,全都交给霍达来掌管。霍达名义上是大南关守备的副手,但实际上,以后没有霍达点头,大南关守备恐怕能做的事情也唯有守备而已了。而接任霍达的职位的,则是春南太子的卫队长的父亲,年介五十七岁的梁旭道。
  原本,太子爷向许多人许了很多好处,才将大南关守备这个职位搞到自己人手里。而梁旭道从资历上来说,虽然比起陈序经略有不如,可无论是军中年限、资历、军功和人望、指挥能力等各方面都已经比较够格了。但虽然梁旭道顺利就任,却只是一个被阉割了的大南关守备职位,不再是先前那个统领着春南最重要的一个重兵集团,举足轻重的位置了。梁旭道没有陈序经那样的眼光,也没有霍达那种平稳和涵养,没和霍达沟通,也没向太子爷请示,就得意洋洋地出手截断了刚刚开始有些恢复的大南关这里的一条走私线路。还没来得及等他邀功,太子爷的斥责函件就已经来了。原来,这条路线的实际经营者和获益者,恰恰是这个太子爷。虽然不太明白作为一个太子,挖自己国家的墙角有什么意思,但梁旭道也只好自认晦气。
  但经过这么两次折腾,原本在陈序经的调配下已经有比较强的统合性的大军,现在又分成了城关守备和地方守备两块,牵涉到的各种政务军务,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的利益越发纠结了起来。而在这个时候,到底等春南自己的飞艇队训练完成,到底该配属给哪个方面,又成了一个纠结的焦点。从方便城关守御的角度来说,用飞艇队对周边进行例行的巡逻飞行,可以随时了解西凌方面的兵力集结情况,大南关再没有被偷袭的危险。其实,霍达自己都没有要争取飞艇队的意思,虽然他在努力学习使用那些军械,熟悉已经被东平、西凌和春南自己验证为有效的大兵团作战的技术,但是,飞艇这种东西还是太超乎他的想像了。虽然现在飞艇已经有了良好的作战实绩,但一旦解决了大家对飞艇这种武器的恐惧感,现在载弹量极低的飞艇,能取得类似战绩的机会,那可是越来越少了。但霍达不怎么想争,不代表其他人不争,二王子殿下就让站在他这边的几位重要人物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航空兵作为一种战略进攻力量的重要意义,应该让飞艇队不断扩大,但应该保持低调和神秘,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进行决定性的一击,而不是作为分散配置的侦查力量,始终暴露在敌人的面前。在那几天里,春南朝堂几乎变成了军事讨论会。在这个时候,春南国主只好召来居贤王常洪泉来询问,也越发希望江砚早日归来。
  春南委托培养的这个飞艇队,目前也就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环节而已,距离能够作战还有很大距离。别说比不上经过两轮筛选之后确定留在东平军中的那些飞行员,就算是现在在飞那些民用航班的,也比他们强得多。其实,现在到底归属谁,压根不着急讨论,只是春南朝堂里向来有要将一件事情反复吵,吵到底的习惯,谁也不肯率先让步而已。而这种争吵不禁让不少人越发看重飞艇队。
  而在这个时候,似乎是察觉到了大南关在改换了守将之后,气氛略有点变化,西凌方面在准备出手了。一些原本就潜伏着的探子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其中一些酒楼、青楼和客栈的老板们,借着自己能接触许许多多人的优势,开始说着各种各样并不触及底线的风凉话,影响着过往的旅人和商家。这一片地区目前还是春南颇为繁华的地区,在占领之后,西凌的那些大世家、大商号被驱逐,一直到现在,整个商业体系还在高速建设和发展,而往来的商队颇为不少,这种影响很快就散播了开来。
  西凌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散播一些流言,而是准备着手夺回大南关。之前两国形成拉锯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春南为了隐秘,潜伏的时间太长,而筹备的兵力却不是太足够,尤其是能够第一时间扑向大南关,在大南关得到增援前就解决问题的部队不够。西凌号称带甲百万,哪怕现在,他们的总兵力都要远远在东平之上。如果是以前,由各大世家组织的带有明显家族痕迹的军队,在经受了和东平的几次大战洗礼,察觉了自己的劣势之后,颇有奋起直追的劲头,有不少军队,战力比起以前高了不止一截。而察觉了东平军队完全国有,可以迅速秘密地调动,不必如各世族组建的军队,调动的时候难免有亲友会走漏消息,这些年里,西凌也已经通过各种方法,编练了约有十万人的精锐之师。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现在的西凌终于觉得,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相比于东平,春南显然是个更好的试刀选择。
  西凌原来在中州组建的北方大营,现在已经空了。在刚发现这情况的时候,情报局的一众探子汗毛直竖,他们事先居然没听到任何风声。但之后他们的追查却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很快就发现,北方大营居然调动到了南方,在安庆南边的一处山谷里修整了两天,然后继续南下……西凌准备对春南用兵,不言自明。而目标则更是清楚,除了大南关,还能去哪里?没有大南关在手里,现在西凌想要攻击春南,压根没什么选择。
  在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情报局的探子们加大了哨探的强度,而这个时候,作为情报局最深的机密,孙波屏也传来了关键的消息。有一个户部尚书当内应,虽然情报局并不敢多动用这条线索,但这种关键时刻能提供的帮助不可估量。孙波屏证实了户部和兵部已经动用了很多秘密资源,尤其是西凌王室名下的许多产业。这一次,王室在南方的几个山庄,居然用来临时屯兵,这可是千古未有之局面。而用来供养军队的给养,甚至有王室府库里的存粮和军械、药品。为了这次能够一举夺回大南关,调动的总兵力多达五十五万,其中有西凌仿照东平的重器械和重步兵部队组建的大约五万特殊的部队。光这部分部队的开销,每天就都是一个颇为可怕的数字。其中十五万左右的部队是用来对郇山关佯动,造成西凌准备东进攻击东平的假象。光是这个手笔,就让人掉了一地的下巴,这该是什么开销啊,五十五万大军全力运转三个月的开销,可要占到西凌全部军费的一半多呢。当然,这一次不仅仅是准备攻略大南关,更是为了重建西凌王室的威望。这些年,他们可是被打惨了,丢了镇北军司,丢了大南关,没打下郇山关反而被歼灭了很大一部,损失太惨重了。各世家的那些某某营,表现也实在是差强人意。如果这一次,以西凌朝廷自己组建起来的军队为核心,攻略大南关成功,那么将来进一步整编各世家族兵也就越发有底气,而西凌朝野上下的士气,也必然可以为之一振。
  当详尽的情况报告递送到谈晓培手里,情报局的那些智囊们少有地没有附上自己的测度。情报局的那些智囊毫无疑问都是才智卓著之辈,但的确都不是以道德文章见长,而是擅长阴谋诡计的规划设计,他们虽然知道谈晓培一直在提防春南,但春南毕竟是现在的盟国。这种消息要不要透露给春南,让他们有所准备,大家莫衷一是,但总的来说,情报局的智囊团,是倾向于西凌打下了大南关,对东平比较有利。
  谈晓培在叶韬也看完了情报之后,问道:“如何?”
  叶韬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童炳文居然又出来了啊,这老头子还真有精神。不过,只要不轻敌,这一仗很有可能能有点成果的。”
  谈晓培笑了笑,在他看来,成果不成果无所谓,西凌和春南死拼一场,都流流血,对东平怎么也没坏处。他笑着吩咐道:“让丹阳那边把消息悄悄传出去,说春南已经有了飞艇队了,安排得巧一些,别被谁看破了。然后,让聂锐掌握时间吧,在西凌攻击前通知到……别失了礼数。另外么,记得一定让春南的飞艇队赶上这场大战。”
  
第四百五十章
测度
  又一次掌握起西凌几部重兵的童炳文现在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调动每支部队,做出每一个准备都得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动作大了不行,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可动作小了又没办法赶上集结兵力的速度要求。好在童炳文毕竟是个资历深厚,深通兵法的老将,有的是将部队调配运转的办法,更有少有的朝廷上下的全力支持……这个全力,也仅仅是那些足够重要的人而已,朝中还在争吵些不知道什么事情呢。
  想到这一点,童炳文就不由得有些心烦,而他的老脸上的一道道仿佛刀刻出来的皱纹,就显得越发森严了。谈晓培实在是个很让人觉得郁闷的国主,要说东平原先多少年培养起来的重军、重商、重技术的传统,可是在他手里发扬光大的,到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几乎让各国仰止的地步了。可是,从当年改革海税,改革农税,靠着对外贸易杠杆和对内扶植粮食生产,一举补上了东平的弱项之后,就几乎没什么大的手段是出自他的手。当然,作为一国之主,如果没有以后的那些事情,光凭着改革两税,他的功绩也称得上英明了,但据说当年这两税改革,还是出自于谈玮馨的建议,天晓得当年的谈玮馨才是多么大一点的孩子。可是,天晓得,居然谈晓培还真的听从了。
  至于之后叶韬这个年轻人像彗星一般降临,攫夺住了众人的视线,娶走了谈家最有才华却是命途多舛的女儿,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给东平。钟楼和什么浴场之类的只能算是玩物,在大部分人看来,修建连锁客栈,整治道路,建设城市和要塞之类的事情,充其量也不过是让叶韬能有一个干吏的称号罢了,而修建园林之类的匠人的活计,多数还要被说一声是好大喜功,是巧言令色的弄臣。但是,建立血麒军、私自出兵却牢牢牵制西凌大军与白石城下,直到后来督抚一方,经略云州和北疆,这才让他的才华被逼出来了。童炳文手里自然是有各种各样的情报文书的,像霜狼银翼两军那样望远镜普及到个人,那是全天下所有军队的所有军官们提起来都要忍不住流口水顺便骂人的事情。而弩炮、飞艇、改进的火油弹、还有童炳文不曾谋面却看到过草绘的外观图的新型炮舰,哪一样都是让人不敢想象的杰出成就了。
  而这些能够发生,的的确确是因为谈晓培太敢用人了。叶韬现在掌握着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云州,而是整个北疆,加起来的疆域恐怕都不比东平的固有疆域小了。从董家集开始,一直向北延伸到据说漂浮着厚达数里的冰块的大洋,说起来都是叶韬治下。只是其中大部分的地方,恐怕叶韬还有他那个财神转世的妻子谈玮馨都没兴趣去搭理吧。如果是旁人,掌握着这么大的权力,朝廷早就想方设法要限制了,至少会用各种方法试探。可是,谈晓培却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叶韬,凡是云州做得好的那些事情,他就参考着在整个东平运营。别的不说,光是那个民政部,现在已经隐隐有成为朝廷必不可少的第七大部的趋势了。不仅东平朝野交口称赞刚刚建立的民政部在统筹民生、筹划抗灾备灾事宜方面的巨大作用,就连西凌和春南都在考虑建立类似机关。至于北辽……他们已经没有那个功夫了。
  童炳文可是全天下所有将军里第一个挨弩炮轰击的人,后来西凌仿照东平组建重器械营,他也是积极推动者和深入参与者,非常明白那些玩意到底有多难。说起来还让人尴尬,西凌模仿弩炮成功,并且建立了从小型到超重型一系列的产品线,并且还有相当不错的精度,依靠的还是一个各方拼凑起来的工匠团队,其中的核心是一个技师,六个技工,都是经过叶氏工坊的认证的。技工证书倒也罢了,那个盖着东平工部大印的技师证书,才是让大家郁闷兼哭笑不得的最深刻的疮疤。但透过这个在丹阳的叶氏工坊工作过的技师,和那些个在高家、师家等家族的工坊里工作过的技工,西凌至少知道了一点:现在的制造,和他们原先所料想的,完全不同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强调工种和工序的细分,重视协同度,重视品质和流程管理,对工作人员有严格、精密却富有人性的管理体系……不少人在听说丹阳的工坊每天中午用餐的时候,上千各级职员排队领餐秩序井然,在一张张餐桌上大家热烈地交流技术问题,不断专精自己的专项的场面,都怀疑恐怕叶氏工坊的职员们的纪律比一些军队都要好。
  但相应的,对这方面的事情了解越多,童炳文的感受就越发复杂。童炳文有些庆幸,自己当年碰上的是还没有在军事方面成熟的叶韬,那还是个挥舞着石锤拼命的少年,如果当年叶韬就有现在这样的成熟度,恐怕血麒军的私自出击,结果可能会更让人沮丧。但是,他又忍不住想要和叶韬一战,以现在他再次精心打造起来的军队……不过,这支军队现在最大的目标是大南关。
  在童炳文还在遐想和猜测西凌一旦发动攻击,东平会做什么反应的时候,薛敬则走了进来。当年他最为倚重的副手,现在已经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担自己的指挥重则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薛敬则都挡在了他那里,处理妥当。这一次西凌的多路藏兵,动用王室的山庄等产业,就是他的主意。看到薛敬则铁青着脸走了进来,童炳文微微一笑,问道:“怎么了?”
  薛敬则唾了一口,说:“大帅,事情古怪了。”
  “哦?发生了什么?你慢慢说。”童炳文一点都没变化,极为从容地问。
  “军队布置的事情倒是进展顺利。现在前出的恒安、恒隆、瑞安三部,共计七万九千人已经到位了,距离大南关仅有不到一天的路程。稍作掩饰,已经是随时可以发起攻击了。随后面的那些部队大部分已经就位,就是我们这边的一些补给,确实跟不上。主要是不敢大规模征发民夫,东西一多就没办法了。……这些都不是问题,可是,现在的确有可能我们先前布置的东西,都有可能会被发现。现在有消息说,春南从东平买了一堆飞艇,准备配属大南关。我们的调配虽然隐秘,可从天上一看,可就真的无所遁形了。”薛敬则显得极为忧虑。
  “消息?哪里的消息?”童炳文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