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357


  谈晓培的预料果然没错。梁旭道的确是没能第一时间守住大南关,但他给薛敬则留下的礼物却让薛敬则不得不也退出了大南关。梁旭道的手段,可比谈晓培想得更加狠辣。他想着一边的城门被拆掉了,那另一边也拆掉把,直接就把面向春南这一边的大门拆了下来。他的确是没有和薛敬则在关口里纠缠,却直接派死士点燃了城墙下的库房。虽说当初修建这些库房的时候,多少考虑到了要防火,要分类存放的各种需要,库房分成了许多隔间互相之间也都是石梁隔断,但一共十二个库房,被点着了三间,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件了。尤其是其中两间都是存放火油弹的,蔓延开来的大火很快波及到了周围的库房。虽然薛敬则第一时间腾出众多兵力去灭火,但火势还是很快席卷了整个关口,将城墙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石板烧。而在城门被轰破的两个时辰之后,梁旭道已经在关下的辅助建筑群里组织起了防线,推出了弩炮,一样用石弹猛轰大南关。他们现在面对的可是大南关相对比较弱的一侧,在当年春南夺下大南关后,虽然整体都进行了修缮,但这一侧还是有些问题,不是简单地用砖石能够修好的,而梁旭道对这些地方了如指掌。薛敬则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又退出了大南关。他很是有些恼羞成怒,因为他明白,这么一来,双方必然是要在这里形成拉锯战了。就看谁胆子大一点,舍得牺牲,抢先进入大南关,而另一边也不会给他们留出多少时间。最有可能的,就是双方不得不在这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反复争夺了,几年前曾经出现过的,让大南关血流漂杵的战斗,又要出现了。
  但这些事情和东平可就没什么关系了。在刚铎又等了一天之后,谈晓培终于接到了让他大松了一口气的消息,来自聂锐的报告。关于西凌要攻击大南关的消息,聂锐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提前发给了春南方面。消息抵达余杭的时候,是西凌发动攻击前八天,算得上是极为充裕的了。没想到的是,春南朝廷里居然争论了两天东平的这个消息是不是可能,才勉勉强强委委屈屈地发了个通告给霍达和梁旭道,抄送了东平方面的情报,加上了要他们加紧戒备以防不测的“提醒”。但等到六百里快脚赶到梁旭道和霍达那边的时候,攻击刚刚开始。这个时间表,让东平方面再满意不过了,再怎么样也没办法赖到自己头上来。在刚铎游历的江砚得到消息自然是飞快地整理行装南下。而在这个时候,春南的飞艇队已经跌跌撞撞地抵达了金州,在居贤王常洪泉的地头上略作修整。说起来也没办法,现在整个春南西线,居然只有常洪泉的地头有完整的系泊场所,而常洪泉,实际上也是东平开放飞艇销售之后,第一个购置飞艇的私人用户。常洪泉的飞行员,都是东平方面派来的,素质比起春南那些只经过短期训练的家伙好多了。
  在飞艇队做好整备,在距离大南关四十里的地方准备好了系泊场的时候,大南关内部的战斗已经进行了六天了。而这个时候,飞艇队能够起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了。这个时候,霍达和梁旭道合计了一下,两个对于这种技术兵器都没什么了解的人,居然做出了极为大胆的决定:他们命令飞艇队分组出击,袭扰西凌的后勤队,如果返程的时候还有弹药,那么允许他们自由攻击。
  春南方面如何决断,如何使用飞艇队,那可就不是东平方面管得着的事情了。甚至于那些伴随那些飞行员一起来到大南关前的东平教官们,也只是在这些飞行员,还有霍达,梁旭道等人询问意见的时候,才说一些原则性的内容,绝不说具体的方略。他们最多也就是事后了解一下每次出击的成果,顺便帮助进行飞艇的整备和维修。这些教官的低调和不参与的态度,在梁旭道和霍达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但大南关另一头的薛敬则就没那么好脾气了。童炳文已经来到了前线,但具体的作战指挥还是薛敬则在实施,锤炼薛敬则的态度,可算是非常明显。可是,薛敬则毕竟对于步兵战术,尤其是对于这种狭小空间里的争夺一点经验也没有,他以前,也算得上是骑将出身,但是,西凌方面毕竟准备更冲锋一点,不管是军士素质还是后勤都很好,在大南关没有能很快打开局面的时候,两支精心挑选的队伍默默出发了。据说是几个山里采药的老人知道一条能够翻过山脊的小路,还有,则是一条标注在古地图上,已经许许多多年没有人提起的小路……童炳文和薛敬则都有些无可奈何,不得不开始冒险了。
  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大南关上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度过了刚铎落成和接待谈晓培的忙碌时间的叶韬,却让人看不懂地在刚铎休闲了起来。不仅是他,他的妻子们也纷纷交待了手里的工作,回到了他们在刚铎的新的府邸。这是这些年来,叶家人最齐全的一次,也是大家能相聚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如果说,在这种浓厚的家庭氛围里,有谁会觉得不满,那可能就是叶问玄和叶问机了,本来家里大人经常都不在,尤其是叶问机,他的老妈戴云可是满世界跑,虽说他们都很自觉,不至于拖延课业,但毕竟没有人督促,没什么压力,有时候还是很弹性的。可是,现在却一下子不一样了,家里大人一下子到齐,偷懒都不行了。而他们还听说,老爸叶韬居然准备亲自给他们上课……
  
第四百五十五章
谱系
  “妈,是你说让我不要先出去玩,先跟着老爸学点东西再说的。不过……木工课啊,这个弟弟肯定喜欢,不过我可是一窍不通啊。”在得知叶韬将给他们上木工课之后,叶问玄开始叫苦连天。
  在刚铎落成典礼之后,他原本已经可以凭着父亲的许可,拉起一支小小的车队,朝着北方大草原而去。他迫切地想去看看戴云向他们描述过的,漂浮着巨大冰块的洋面。但是,一方面是戴云自己也说,他们现在还太小,身体耐不住那里的气候,就算是一路旅程也会拖垮他们,一方面,则是母亲谈玮莳所说,希望叶问玄还是跟着父亲多学点东西,这样,带着不同的眼光出去游历,看到的东西才会有所感觉,才不会仅仅是浏览了风光而已。而谈玮莳所说,戴云这个有着超凡旅行经验的家伙深以为然。遥想当年,戴云这个漂亮、聪明、才气纵横又英姿飒爽的小姑娘奔驰在北国的大草原上,踏破连绵的牧草,穿过幽深的树林,碾过荒芜苍凉的苔原再一路抵达大海的行旅,不要说是叶问玄这样喜欢幻想的小孩子,其实,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人不羡慕的。也正是因为这些行旅的磨砺,才让戴云后来能够以少女之姿,获得家族的认可,活跃在丹阳,慑服血麒军那些桀骜不驯的老兵悍将,并最终以一种另类的姿态征服了叶韬。这段经历每每提起,甚至只是提起一小部分,都能让这一家人羡慕不已。
  而叶问玄,自然也是被这种行旅经验蛊惑得不能自已的人之一。他当然知道,自己现在太小了,在春天夏天,一直到冬季到来之前,到北方草原上看看应该是可以的,一到入冬,自己肯定受不了,肯定要拖累和自己一同出去的那些伙伴。但是,先近的地方跑几次,积累行旅经验还是可以的嘛。他也没想能够和戴云妈妈一样,一出去就是好几年,跑遍了整个北方才回来。他还有弟弟、妹妹,不管是叶问机、叶问筠还是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弟弟,都让他这个当兄长的自觉有义务照顾好他们,他可不舍得离开得太远太久呢。
  留下来上课自然是可以,父亲总是能将复杂的道理,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变成一次次心灵的历险。不光是他们兄弟姐妹,就算是云州幼儿园的那些孩子们,也没有不喜欢听叶韬讲授的,可是……木工课,有没有搞错啊?叶问机肯定会很喜欢,可叶问玄就要挠头了。
  “看你这幅样子,爹爹现在每天除了那么多政务,还要抽出时间备课,还不是为了你们几个?你爹爹当年……大概也就是你现在这个年纪,就开始锯木头,练基本功了。叶氏工坊最初的那些改变,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的。你可是叶家人,现在叶家也和以前不同了,不能光有巧夺天工的技术,还得有守护这些东西,不被宵小所趁的力量。我知道你是想将来能够守护好大家的,不过,一个叶家人,要是不能动手做点东西,可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家学就是家学,再怎么样,去听听看啦。而且,怎么着那都不会是木工课的,真要是木工课……你爹爹才舍不得让筠儿也跑去上课呢。”谈玮莳看着叶问玄那副有些愁眉苦脸的小大人的样子,觉得很是好笑,可心中却又满是柔柔的关怀,这孩子,实在是很好玩的,“你不会是怕不如你弟弟吧?”
  叶问玄用力摇了摇头,恳切地说:“才不是呢。弟弟和我,毕竟是不一样的嘛。弟弟表现好,我会很开心的,我只是担心……表现太差了,让爹爹失望。”
  谈玮莳摸了摸叶问玄的脑袋,说:“才不会呢。你只要认真学,不要偷懒,学到的东西,总会有用的。想想索铮叔叔,他现在可是忙得脚不沾地的红牌将军,可家里家具还不是自己动手打?你看你索铮叔叔每次自己家里开工的时候那个乐呵的样子,木工肯定是很好玩的嘛。”
  “红牌……又不是跑兰桂坊去。”叶问玄嘟哝了一句。
  “咳!”谈玮莳呛到了一下,一把轻轻捏住叶问玄的耳朵,问道:“又跟着侍卫们出去玩了?谁敢带你去兰桂坊?”
  “切,我倒是想去的,不过没人敢。听他们聊聊还不行嘛。”叶问机扁了扁嘴,坦然道。
  打消了叶问玄心里的疑虑,叶韬的课就这么定了下来。没想到的是,消息一传出去,那些老朋友们纷纷来信建议,在幼儿园开这个课吧。叶韬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有更多小伙伴参与其中,这个变味很多的木工课,应该会更有趣。
  当课程开启,叶韬讲了第一堂课之后,大家恍然意识到,这哪里是木工课,这分明就是结合了木工、手工制作的综合课程。而叶韬传授的,不仅仅是木工技术,更是他多年历练后的心得体会,还有那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叶韬的那个性子,在大家看起来,固然是不够有进取心,思前想后得多,而且倾向于不冒险,那恬淡自然的性子,似乎并不适合在官场上混迹。但是,叶韬却是极为让人心折的领导者,在他手里做事,只要真的有才华,真的肯好好干,肯吃苦,肯定能混出头。而跟在叶韬身边,更是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只要能放开心胸学习,所得绝对不会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鲁丹了,二十多岁的鲁丹还给叶韬当了很久的管家来着,原本大家都为他可惜,堂堂世家子弟,就这样埋没了。没想到在帮着叶韬统辖了几年叶氏工坊的各种业务,参与了血麒军、联邦快递等等的组建,鲁丹居然磨练了出来,成为国内少有的懂技术,懂战术,精于统筹规划,在政务军务方面都有深刻见解的家伙。在宜城显露了自己的才干之后,现在已经统辖镇州军政,虽然仍然是听命于叶韬,但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方面大员了。而叶韬在触发别人的学习热情方面的本领,同样是大家所看中的。
  一堂堂所谓的木工课里,叶韬先是把那些家具,建筑的模型一个个拿出来,给大家讲解一把椅子,为什么会从最原始的略高于地面的坐具,发展成现在体式各异的椅子;为什么大家家里书房,客厅,卧室等等地方,放着的椅子凳子会有那么多种类;为什么每个环境里,家具的风格都会不同。家具、建筑等等的发展,其实本身就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每个时期的建筑和家具的风格不同,也都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道德结构等等的不同。当叶韬用优美浅明的语言将这些发展娓娓道来,然后将一件件家具或者是建筑模型分解给大家看,还让大家亲手尝试制作简单的东西,大家很快就沉迷其中。叶问机如此,叶问玄也是如此。像叶问玄,还有被塞进来的谈玮明、谈玮然、池雷的孩子这样比较大,已经有着家教基础的家伙,很快就能意识到这些课程的价值。这可不仅仅是木工课,还是历史课,政治课,道德课,伦理课,这些东西学到了,那绝对是受用终身的。
  开始的时候,还有丹阳的一些大臣们挑剔给这些重臣们的孩子上木工课失之粗鄙,但是,很快大家就闭上了嘴。谈玮明派在自己儿子身边的那个教习,自己一边听课一边就将课程内容全部记录了下来,很快就给丹阳传来一份图文并茂的课程记录。
  “舍则潜辟,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万。雍闷风邪,雾露是坑。奉上蔽下,不失其常。”——这是叶韬在讲到屏风的功用的时候,提到的一段话。当时,叶韬将这段简短的话就写在了教室的黑板上,那位教习顿时就愣住了。这不仅准确道出的屏风的功用、结构特点,更是将家具的道德功用蕴含在了文字中,成为强而有力的劝诫。叶韬不是什么知名文士,虽然叶府内流传出来过一些叶韬和谈玮馨的作品,但大家还是将叶韬当作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出身的大臣,他可以是将军,可以是极好的治理者,却并不是士子。他可是连写奏章之类的东西,都是怎么简单怎么写,通篇白话,虽然大家都觉得浅明易懂,但毕竟,大家觉得是有失身份的。就算自己不想写,好歹让身边的人润色一下嘛,叶韬身边又不是没有人,可那个丰恣,现在写东西的德性,可是越来越像叶韬了。但是,当整个课程记录在几个大臣手里转了一圈之后,大家都沉默了。这几句话,以前是肯定没见过,大概是叶韬原创了,但这几句话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和功力,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谈晓培是从来不和叶韬客气的,他当即传信给叶韬,要求他将所有的课程记录完整保留下来,有一堂课就给丹阳发过来。谈晓培准备在丹阳也尝试开这个特殊的“木工课”。叶韬倒也爽快,几天之后第一份东西就来了,除了文字材料和一些插图,居然还有两张录音盘……
  
第四百五十六章
袖手
  西凌和春南的大战陷入僵持的时候,东平的动态当大家都觉得极为可疑。要说东平会为了盟友的利益出兵西凌,东平和春南自己都不会相信这点,所谓的盟友关系,只是将两国需要的互补的地方连接了起来,虽然暂时掩盖了两国底子里的矛盾,但那也只能是暂时。春南已经从东平这里获得了很多东西,比如各种各样重型军事器械,一整套的训练军队的方法,一整套的兵种和战术。他们从东平收获了大量的技术,却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国内的流动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则大大丰富了东平的市场流动性。春南的订单在东平因为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增长的产能不至于荒废,通过东平进行的马匹等等的交易,则让大量利润流入了东平。由于谈玮馨始终在小心翼翼地调控着整个东平的经济走势,东平现在在财力上越发充足了。而春南,虽然仍然富甲天下,但比起东平,这种富庶多少有些畸形。大家都明白,一旦两国各自解决了自己的内忧外患,那就是两国开战的时候。春南组建的两支新军,可都被安置在春南和东平的边境上呢。两支新军加起来接近十万人的人数,和他们所接受的严苛的训练,都让他们的战斗力非常强横,足以对边境另一侧的东平造成威胁。
  这几年里,这种情况变得越发明显。莲妃常菱都开始利用自己在东平的微妙的身份拆东平的台。尤其是这次撺掇太子妃搞出这一系列事情,已经是在挑战东平王室的忍耐力了。虽然谈晓培将事情压了下去,并没有爆发出来,但和春南的交际却更加谨慎了。虽然将飞艇出售给了春南,但在其他一些物品上却卡得比以前更死了。当这一次春南方面紧急要求提供超大型号的弩炮,愿意付出相当高昂的代价,谈晓培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虽然这些运作会让在余杭的卓显晨比较难办,会让他在更大的压力中进行工作,但这本就是一个使臣应该做的事情。东平和春南都越来越急迫地想要从对方手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盟友的关系,不可能永远维系下去,甚至,不会有太多年了。
  但是,毕竟现在是盟友,东平方面在春南陷入麻烦的时候,还是需要做出一些动作,维持表面上的和睦。这样,一方面是不会让西凌和北辽有机可乘,另外,也是为了将来做准备。哪怕盟友的关系已经存在着诸多的裂痕,但至少将来真的破裂的时候,东平方面还是希望,不是因为自己这边出什么问题。
  谈晓培召见了郑哲,将东平情报局所收集的各种情报转达给了他,让他去交给春南方面;而在余杭,卓显晨则受命向春南国主递交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信函,表达了东平方面对于大南关局势的关切。并且,告知春南,自己这边会“力所能及”地采取一系列行动,来帮助春南。行动自然是要有的,东平向来是说到做到。在血麒军全体、禁军一部、运河总督府治下的一部分守备部队和辎重部队开始向郇山关运动,第一批换装了雪枭飞艇的丹阳第一航空队更是直接调防郇山关,并且开始对西凌境内的一系列目标进行了强度很大的侦察和监视。在镇州,鲁丹调集了麾下一半的兵力,多达三十个营,包括主战营和守备营,陈兵南线,一副随时准备南下的样子,而云州方面则更狠,他们从长石关、紫荆关攻击前进,将原本阻挡在镇北军司和云州这一片地点之间的三角地段收入囊中。而为了达成这样的作战目标,云州居然动用了总计五十个营,十五万人,虽然其中大部分是新编练的部队,练兵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但西凌方面苦于战力不足,实在抽调不出兵力来抵挡,且战且退地放弃了这一片土地,然后退缩回比较利于防守的地形,和云州大军对峙。而云州方面却也不为己甚,本来就抱着练兵的目的的他们,不仅攻击、防御、行军等动作练了,连土工作业也一并练习。他们在已经占领的地带边缘建设了一系列的堡垒,和两个规模不小的兵营,然后,在这些地方总共留下了不到四个营的兵力,还都是守备部队和辎重部队,其余部队都撤回了云州。这次短促的出击明显是为了占便宜,但是,由于派头做得非常足,一时之间西凌方面也胆战心惊,毕竟,两线作战无论如何不是西凌能承受的。而这个时候,西凌通过一些还能走通门路的势力庞大的商团和世家,通过九州商会、七海商社等机构,隐晦地向东平传达了寻求和平的态度。大家都明白,这种和平比起东平和春南的盟约会更短,但秘密的协议还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达成了。这种类似乎互不侵犯条约的简单的协议,对双方的约束力都极为低下,却是大家现在所需要的。东平摆明了是要坐山观虎斗,在大南关那块地方,谁输谁赢对东平的影响都不大,谈晓培等人巴不得两个国家打个十年八年的不要停。而在西凌看来,东平不插手就万事大吉,在不到一个月里,大南关先后易手六次了,显然是变成了一个绞肉机,但谁也不能停下来,谁也不想停下来,已经蒙受的惨重损失,只有用大南关来补偿。
  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东平朝廷却宣布,原本进度一直比较克制的丹阳新都计划,全面铺开。不仅如此,在被刚铎刺激了一把之后,朝野上下都认为,作为将来整个帝国的核心,新都丹阳至少应该在规模上、容量上都大于刚铎。刚铎是一个美丽的有特色的城市,但刚铎的设计容量也就是五十万上下的常住居民和二十万上下的流动人员。但丹阳现在的人口就已经逼近百万了,等到将来国家再有了发展,等到丹阳成为整个大陆的政治核心,人口突破一百五十万,乃至两百万都很有可能,丹阳必须要有这样的容量。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叶韬、关海山为首的设计团队,在原有基础上,拿出了进一步的扩大方案。计划将不仅包括都市的大规模改造翻新,让整个城市的市政工程全面达到和超过刚铎的标准,还包括了周边水系的改造,保证新都城能够在供水供电等等方面满足两百万人的生活需要,而不是长期处于超负荷供给的状态。由于丹阳毕竟没有刚铎周围那么丰沛的草原空间,实在是没办法安装足够的发电风车阵列,叶韬和关海山也只好将脑筋动到了水力发电方面。发电的技术是有的,而且,很简单,但是,在输配电技术方面,大家心里都有些没底。好在建设还需要些年头,对电力供给的需要也有一个很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叶韬和关海山也只好发挥一下想象力,先完成结构设计再说。
  这样一个方案完成之后,丹阳的面积比起现在要大四到五倍,城市内的绿化面积将增长十倍有余,各方面的条件都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城外,也会像刚铎一样,形成一系列的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景观。而围绕着丹阳,溯风城、铁城、将山堡将成为三个有力的支点。为了城市的环境考虑,原来的景德镇瓷器生产中心的地位也将有很大提高,一系列对民生和环境有影响的工坊,将全部迁移到那里。甚至于叶氏工坊也将迁移一大部分。而在景德镇,所有这些有污染的工坊,都将执行新的“环保”生产标准。为了这种措施不至于影响那些商家的生计,所有执行环保标准的商家、工坊,都将获得税收上的优惠……
  当然,也有人稍微有点郁闷,比如已经成为丹阳很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休闲必去的场所的“大浪淘沙”浴场,按照城市的扩建计划,新的城墙将直接在“大浪淘沙”现在的位置通过,浴场的搬迁在所难免。作为浴场的股东之一的叶韬没有什么意见,甚至于浴场的老板杜风池都没有什么意见,但当杜风池吩咐浴场的管事准备歇业,先期进行搬迁的时候,那些在浴场里潇洒惯了的老爷们居然联合起来悄悄通过了一项决议……那一段城墙将最后建造,大浪淘沙在新店落成营业之前,不准歇业,必须为了他们开着。对这种暗箱操作,杜风池彻底无语,但这种好事,自然不好拒绝。而这,也是整个新都丹阳的计划中,少有的后门之一。
  新都丹阳的计划在这时候公布,还是进一步扩大了规模的版本,紧接着就全面开工。而随着这个消息传开,西凌方面着实松了一口气,东平是真的没心思这个时候动手。这个新都丹阳的方案,保守估计也得用掉数千万两白银,耗用数十万的人力,花去几年的时间呢。在这段时间里,东平恐怕都不会有大的军事行动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模型
  就在丹阳新都的计划进入实施的时候,整个模型已经被做了出来,丹阳的飞行系泊场的其中一个飞艇库那硕大无比的穹窿底下。现在的飞艇库基本上代表着叶韬可能尝试的建筑技术的巅峰,整个飞艇库,大得让人担心。到底有多大呢?虽然叶韬很清楚,要是放到自己那个时空,波音系列客机是肯定没办法放进来的,但是,放上四架公务客机,比如湾流什么的,那是一点问题没有。十字形交叉的两根超大的弧形支架和其他井然有序的支架将整个穹窿支撑了起来。由于没有塑料、没有合成材料,机库的顶棚采用的是现在东平能够生产的最大的帆布。这种帆布的幅宽是两仗,是七海商社专门为了他们的主力战舰的风帆而搞出来的东西。用来做风帆的话,两丈的幅宽任何战舰都足够了,没有缝线的整张的帆布,也让那些在海上耀武扬威的战舰增色不少,这种超宽幅的风帆布,已经是七海商社又一种别人无法仿冒的产品了。可是,对于飞艇库来说,这种帆布还是不够宽。好在现在制造飞艇的那些工匠们,对于如何让接缝不留痕迹,并且能做到完美密封有充足的经验,而设计精良的支撑结构和屋顶,也不会让顶棚承受太大压力,使用寿命也还过得去。一共四个这样的飞艇库,就耗去了无数的钢铁、数以吨计的防锈漆,以及七海商社的帆装部门整整六个月的防水帆布产量,但当整个建筑落成,当一盏盏悬垂的灯光亮起,照耀着放在正中间的那个巨大的沙盘模型,立刻,这里就成为最让大家心驰神往的地方。这里,寄托的可是丹阳的未来,东平的野心,以及一个有关未来的梦想。
  整个模型,大约是四十尺见方的样子,将丹阳新都将来的样子和周围的景观配置都大致做出来了。现在,在没有人观看模型,在这里开会的时候,还有几个工坊的学徒、学工在继续加工整个模型,尤其是将那些树木啊什么的东西点缀上去,务求让模型看起来更拟真一些。但是,整个模型中间,有一块却是空着的,而且,至今还没有设计方案。而且,这个地点还是在新都丹阳的正中心的位置,那正是将来新的王宫。
  由于东平王室向来的高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王宫似乎从来没出现过地方不够用的情况。实际上,一直到谈晓培这一代,还是谈晓培直系的兄弟几个死得只剩下了他,才当了国主。像谈玮明谈玮然这一代这样子两兄弟都活蹦乱跳地活着,并且还并不是因为他们怎么远离战场,这种情况在谈家的历史上实在不多。谈家以前甚至有过女子上战场结果阵亡的事情呢。要说为了家里人口多了,多造点房子,谈晓培不会拒绝,但是,王宫这回事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而叶韬,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还提不起多少兴趣来。以后的王宫,可是要集成多种多样的功能的,提供王室居住、有充足的进行政务处理的空间自不待言,还要考虑到碰到紧急情况的防御、避险,要考虑到工作、生活、娱乐等等需要,要考虑将来这里必然是进行一系列典礼的场所,必须要有足够辉煌的祭祀建筑物……叶韬倒是有些印象来着,比如把天坛祈年殿和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等等造在一起。可是,建筑风格是不是和整个城市搭调先不说,耗资和耗费的时间、精力,实在是让人有些受不了。到了后来,叶韬终于还是决定,才不管什么传统建筑了的材料需要了,那么多金丝楠木上哪里找去?而他对这种华贵无比的建筑材料,还就是没什么感觉,最终叶韬还是决定,建造以严肃、厚重、简朴为基调的王宫(也是将来的皇宫)的功能部分,然后以风景、风情和宜居为基调,来建造王宫的生活部分。而叶韬决定,将整个王宫的建造预算,控制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下。尤其是王宫功能区域中的行政部分,将距离生活区域有一定距离,就是为了和布置在王宫南侧的朝廷的集中办公区域相连,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本身的市政设施,尽可能地减少包括管道邮件之类的将来必须的系统的建造成本。
  叶韬是拿着一份简单的想法来到丹阳,交给谈晓培的。谈晓培自然是没什么不满,但是,满朝文武吵翻了。不是觉得花费大,而是恰恰相反。春南国主在余杭城外的避暑山庄,按照春南国主的说法,勉强能住,那个院子耗资两百七十万两白银。还是十来年前建造的。虽然现在价格比较稳定,但按照谈玮馨的说法,通胀无处不在,现在要造,没个三百五十万不要想。春南的王宫这些年几次翻修,每次的耗资都在百万两以上。大家怀疑的是,叶韬只花一千万,能造出个什么东西来。不过,对于别人的意见,叶韬向来是置若罔闻的。将报告一交,其实叶韬就知道谈晓培最终还是会通过的,谈晓培想为儿孙们留下的是可以经营下去的基业,朴实严谨,追求胜利的家风,而不是一个庞大无比,充满了勾心斗角的太过于华丽的庭院。叶韬用石膏雕琢出了一些他已经考虑完善的建筑,比如将来新的议政殿,用于私人办公和接见臣工的勤政殿,而在这两座建筑边上,那些让僚属协助进行基础文书处理的办公区域,和整个行政空间紧密连接的内廷资料馆以及为行政区域提供餐饮供应的生活伺服部分,都是很容易处理安排的。叶韬终于还是忍不住抄袭了祈年殿和天坛,甚至将那神秘的回音壁系列一并抄袭,而祈年殿也会是整个王宫建筑群中唯一的一个比较纯粹的木构建筑。另外,就是叶韬脑子里偶然跳出来的一个湖滨的生活休闲区域的想法,他手里的刻刀随便动了动,一个狭长形状的建筑模型就出来了,而让叶韬犹豫的是,为了这个建筑,真的要在王宫里弄个湖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