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357


  叶韬笑了笑,果然,丰恣是个聪明到极点的人,他马上就举一反三地看到了信息传播的力量。丰恣提议的,赫然就是代表官方喉舌的报纸了。但叶韬摇了摇头,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是要留给你来做了。之所以先搞出杂志来,不是因为杂志就一定挣钱,或者是更好的交流方式,是传播消息和知识最快的渠道,而是因为我可以准确面向买得起杂志的那些人,让这些东西能够自负盈亏。这些东西的一月一刊,需要的是少数的专家来编纂,人力和印刷的成本都好控制。可是,你说的那个,且让我称呼它为报纸吧,到底要多快出一期才能满足朝廷,或者说是,满足基本的传递消息的需要呢?到底要印多少?定价几何?贵了,一般百姓买不起,也不会买,失去了广泛传播消息的可能,便宜了,不断往这个无底洞里填钱,天王老子也做不到啊。现在,印刷虽然比以前便宜很多,可还是很贵啊。”
  丰恣无奈地摇了摇头,说:“这不,还是因为你撺掇着陛下,通过发令说所有树木砍一补十……搞得纸价腾贵,这下自己吃苦头了吧?”
  叶韬呵呵笑着,不以为意地说:“你觉得不对?”
  “为子孙万代计,断然没有不好的道理。”他摇了摇头,说,“那你让我来丹阳,是来做什么?单单为了这几本杂志么?”
  叶韬笑着说:“不尽然。你刚才所说的报纸,你迟早还是得搞出来的。不过,暂时来说,先是这些杂志。”
  
第四百六十章
深化
  丰恣一接手,才发现叶韬在出版物方面可着实是下了大工夫的。已经出刊的三个杂志都已经有了独立的编辑部门,最为庞大的自然是《国家地理》。不仅因为《国家地理》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考证核实的内容多,更因为在印刷上,在制作上,《国家地理》都很有尝试性,需要一个比较庞大的技术团队来支持。而《天工》的编辑部里,则有两个老技师来对文章把关,他们还顺便为三视图、图纸和有着明确比例的插图制作印刷板。倒是《书城》的编辑部最简单,基本上是从宝文堂的那些编辑里挑选来的。但是,这几个杂志却有一个明显大得不相称的运营部门。由于一起创刊,三个杂志并没有各自独立发行,而是通过这个运营部门来统筹三个杂志的发行和经营等等事情。这个部门,看来是准备交给薇芝了。在叶家内部以会计师的身份服务了有快十年的薇芝,在才能上和见识上,胜任这样的工作绝无问题,虽说她一直在叶府内部,和外界接触不多,但和丰恣一起,又是出自叶府内部、深得器重的人物,谁敢随便给她脸色看?这个运营部门,已经在这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将发行渠道和各种反馈数字都准备好了,在东平国内的几个发行部门也正在筹备中。由于这几个杂志将来都一定会是全国发行的重要刊物,编辑部和运营中心自然是设立在丹阳最为恰当,但分支发行机构可就不是这样了。最远的发行分支部门居然准备设立到北方草原上去,而在余杭,不久之后也会设立第一个国外的发行点。不过,在大家的期望里,这个国外发行点恐怕迟早得变成“国内”。
  叶韬将基本的架构搭建了起来,但是,如何将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这个系统做大做强,如何让传媒的力量深入到整个东平,这个事情可就要交给丰恣夫妇了。按照一般的原则,丰恣和薇芝两人,照理不应该在同一个机构里,而是应该分拆开来使用,避免营私舞弊。可是,叶韬却太了解这两个人了,丰恣是为了游戏江湖,不管是名医还是高官都不想干,要不,不管是靠着丰行南这边还是靠着曲焉这边,都还是会有很不错的发展的;而薇芝,这个当年那批舞姬里最漂亮的一个,性子却是沉静安详,这些年将庞杂的叶府的内部财务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手里流动着的资金,经常高达数百万两。而她非常明白,这些财务工作,谈玮馨也好,叶韬也好,都是绝对无暇过问,也压根不知道具体数字的。这种情况她都不伸手,到了做杂志这些事情,进出的数额少得多了,她会贪钱才怪。
  在了解了一下整个流程以后,倒是薇芝首先拿出了一套方案,关于整个杂志运营方面的种种条款。发行方面现在大家心里都没底,肯定有在摸索的地方,但薇芝这套方案,却是直接从人事、业绩和财务方面着手,建立了基本的办事规范,保证了所有部门的响应速度和协调方式,却又留下了很多的余地。而丰恣开始负责杂志方面的事情之后,却又想到了种种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广播。现在无线电载波技术距离能够投入实用还有不知道多少年的距离,但小范围的有线广播,却已经进入到了各个军营,和各个工坊,用来进行内部的通知,却是再好用不过了。而这种东西,如果放到酒楼饭馆里去,弄一个对普通老百姓的频道,似乎也不错……只是,这种广播信号的线路铺设,似乎也要不少钱。一边在研究这种可能性,一边丰恣就开始部署起其他一些刊物的创刊发行了。
  在丰恣接手传媒业务一个月之后,针对军人和军事爱好者的杂志《职业军》试刊出版了。
  《职业军》和之前的那些杂志都不同,虽然叶韬从来没说过广告到底怎么做才是比较好的,也没有解释过软广告硬广告之类的东西,可是,本来就对叶氏工坊里的设计和宣传部门有着相当了解的丰恣,在这方面的想象力却是极为惊人的。他从《国家地理》附送的地图上的如家连锁的广告汲取了灵感,充分使用在《职业军》这个杂志里。在东平,普通人家里存放兵器盔甲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有相当多人,有收藏的习惯。而在《职业军》这样的杂志里,介绍一些武器啊铠甲啊什么的,那是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在东平可是有相当多家武器铠甲生产商的,既有为军方提供大宗武装的大制造者,也有专为一些将领、世家子弟和收藏家定制铠甲的小工坊。在这第一期杂志里,《职业军》辟出了专栏介绍了国内几家不同工坊出品的轻步兵铠甲和武器,每一种都注明了生产者,出产时间,价格这些关键的信息。而最引人入胜的,则是轻步兵铠甲的横向测评……被选中的这几个型号,以及这几个工坊,除了提供铠甲以供测评之外,还得支付一笔广告费。几家工坊出品的轻步兵铠甲侧重各有不同,也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而这些铠甲都不是东平军队装备的型号,倒也不算是泄露了国家机密。重量、穿着感受、动作灵活性、动作拘束程度、甲片配置类型、正面侧面背面的防劈刺性能和防钝器冲击性能、穿着和脱卸的复杂程度等等数据被一一列举进行比较。最让人觉得爽的,就是那些劈刺和钝器敲击试验,里面有几个型号的铠甲,拥有者已经不少了,但谁也不舍得去这么折腾铠甲。
  而在这个评测的综合性能比较中胜出的,居然是师家开办的铁心坊。铁心坊出品的那种轻步兵铠甲,从其他几家出品的铠甲的设计里汲取了相当多的优点。这种铠甲采用的也是框架结构,但相比于血麒军采用的轻步兵铠,结构更简单一些,注重的是关键部位的保护,而不是面面俱到。而且,在外层甲片的设置上,却不是采用单一类型的甲片。在肩膀和胸部、肩部,采用的是锻打成形的甲片,而且同样厚薄不均,加强了重点部位的防护,但却减轻了一部分重量;腹部和背部,采用的是类似昆虫式的交叠甲片,增加灵活性;两肋用的却是锁子甲,不影响身体的侧面屈伸;腰部和裆部,腿部,采用的则是他们自己的创新设计,有一定弹性,却只能有限弯曲的整体连接方式;至于臀部和腿部后侧,同样采用了轻质却防护力十足的锁子甲。最让人惊讶的是,整套铠甲穿着速度超级快,针对个人的调整做完之后,穿着和脱卸都只需要拧开四个保护环而已,穿着和脱卸,加起来还用不了一分钟,体力消耗也不剧烈。而这种铠甲,由于不遗余力地减轻重量,加强关键部位的防护,重量和防护性的平衡相当好。轻步兵甲向来对钝器的防护有些缺憾,而这种铠甲,肩部,胯部,背部和身体接触的部分,都是有弹性的长条金属片和皮革混合的材料,将铠甲和身体悬空一定距离,一方面铠甲的散热更良好,体力消耗更少,另一方面,对钝器的反应也比其他几种铠甲都好。
  当结果这么蹦出来,师家自己都愣住了。他们只是出于一贯以来紧跟叶家的各种步伐,和叶家搞好关系,多加交流的原因而送测了铠甲,支付了广告费,压根没指望在测评里压倒内府、叶家、高家等等的武器作坊。他们的这种铠甲,之前也仅仅是在小范围里,用于武装师家在南边的几个山庄的族兵,还有给家里的佃户们进行军事训练用的。但是,立刻就有兵部、血麒军、天璇军、禁军指挥所等部门的人登门,再次核查这种铠甲的防护性能。更让人惊喜的是,原来师家制造这种铠甲的成本比较高,那是因为好几种材料他们都得向外采购,如果能降低这方面成本,这种铠甲的单价将大大降低。
  叶家和内府当即拍板,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以成本价提供材料,而兵部立刻下了一张一万套铠甲的订单,并且宣布,这种铠甲将不允许对其他国家销售。兵部的想法是,现在由于几大主力兵团的装备和训练都上去了,各地的城防驻军虽然训练上不曾懈怠,但在装备上距离主力兵团的标准越来越远,尤其在防护方面。这样一来,将来作战的时候,在使用地方驻军作为辅助作战兵力的时候,比较不让人放心。他们将首先尝试给丹阳的城防军换装,如果效果好,则将进一步进行全国范围的换装。师家一家自然是吃不下这么大的单子的,也不敢吃独食,但第一批的试装备铠甲,则作为对他们的褒奖,全部给他们。而师家,也需要靠着这个机会,尽快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平均质量水平。
  师家上下一片欢腾,靠着这个机会,他们终于从一个农桑世家,一步迈入了工矿大家的行列。
  
第四百六十一章
准备
  和师家家主一辈的执事师久澜三天后就准备了一份厚礼送到了叶府,同时,也送来了师家邀请东平几个有大规模军械生产经验的工坊和所有者聚会的请柬。
  “师家这下子可算是找到机会打进这个圈子了。”叶韬召来了现在在丹阳负责打理戴家的一部分生意的戴宆,让他代表自己出席这次聚会。“这是他们应得的,这些年来,他们学得用心,又能够持之以恒,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终于,他们也算是转型成功了。兵部最后的总订单,应该是在十五万套铠甲上下,再怎么样,师家拿下其中的五万套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主要是看师家自己肯拿出多少份额来给大家分了。叶氏工坊……这次就不掺合了,我们现在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排满了。不过,你可以告诉师家,三个半月后,有兵部会考评几种弓手的铠甲,从中挑选一种给各地城防军的弓箭手换装,数量大约是五万套,看看他们有没有余力。”
  戴宆看着叶韬乐呵呵的样子,不知道叶韬到底是什么心态。“妹夫……”戴宆有些犹豫地称呼,叶韬向来是不喜欢大家以职位来称呼他的,尤其是这些远远近近的亲戚。谈玮明谈玮然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称呼叶韬“姐夫”,他们的地位,称呼叶韬什么都没问题,倒是在开玩笑的时候才会称呼“叶经略”“叶大人”,但是,戴宆等等戴家的年轻子弟,可就没那么从容了。年轻气盛的戴疾现在倒是一口一个姐夫地叫上了。现在,戴疾已经是银翼军中的副营正了,深得池雷器重。但戴宆这个一度掌管戴家的情报体系,在将情报体系交接给了东平的情报局之后,才开始为戴家打理生意的家伙,可就没那么从容了。
  而他这一声怯生生的称呼,倒是引来了叶韬爽朗的笑声,“做什么呢?你叫我名字就好了嘛,那么紧张做什么?”
  “你对师家的事情那么上心,让我有点奇怪。不在他们的份额里占一块倒是无所谓,叶氏工坊的生产的确是太紧张了,腾不出足够的产能。就算分了一两万套铠甲的量,里面的利润也有限,这个我很理解了。可是,为什么要提醒师家弓手铠的事情呢?你真的准备让师家也进入东平的军械厂商的圈子么?”戴宆坦率地问。
  “如果不是《职业军》搞出这么一档子事情,我大概都把这事情忘了。不一定是师家,而是我们需要有一个例子,来让东平的各方面发展走到另一个阶段。招标这事情,就是从馨儿当年主持内府的时候开始尝试施行,而现在,已经成为大家非常认可的一种大宗和长期生意的方式了。虽然有时候难免有些暗箱操作,但大体是公平公正的。《职业军》却将这种操作更细致化和专业化了,那上面的测评,项目设置很专业,基本是考虑到了使用上的方方面面。这一次,是向兵部提醒了兵器招标里的硬性的性能指标的问题,这才有了将弓手铠评测招标推延几个月的事情。……你也知道,东平大战在即,现在做的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在为将来进行战争做准备。给全国城卫军换装,这是一等一的大事,大家都希望能多快好省地做完。而等城卫军换装完毕,丹阳新都至少告一段落,这大战是随时可能展开。我们到底有多少年的时间来准备呢?又能准备到什么程度?这都是问题。多一家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军方的要求的军械工坊,有什么不好吗?可能,多年之后,等大陆一统之后,过大的军械产能会有问题,毕竟一个国家不能永远只是勇武,但是,将来,其实馨儿和陛下已经在讨论战后的国家渐进转型的问题了。只是,现在这几年,这种军械工坊,那是越多越好。我们筹备的,毕竟是一场可能要持续十年乃至更久的大战。”
  叶韬停了一停,又说道:“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是需要树立一个典型。师家几年兢兢业业的执着,他们认真学习别人的经验,努力去适应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领域的规则,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想法上,他们都在学习。而终于,他们成功了,这是一个典型。……而我们在军械和其他方面的采购上,将更多地采用竞标制度,来加速储备各类物资,保证性能和品质,拓展储备的物资种类,这都将给许多商家机会。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师家又可以是一个典型。这是他们自己赢来的机会啊,虽然……叶氏工坊出品的东西,可能因为这些方式方法的采用而跑掉一些订单,少挣些钱,不过,我毕竟不能只从叶家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啊。”
  戴宆点了点头,说道:“说明白了就好。我心里有底,到时候也好拿捏说话的尺度。看起来,除了告诉他们一些消息,少不得也得敲打敲打他们。”
  在这种和人相处,恩威并施的手段上,叶韬和戴宆这种自小在执掌一州的大家族里长大,还一直作为家族干将来培养的人绝对无法相提并论。他笑了笑,轻松地说道:“那就烦劳你啦。明天我就得回刚铎了,好在丹阳这里有你,有丰恣在,我也放心。”
  叶韬的表情温和,看起来不像是云州那边有什么急事。戴宆笑着问道:“云州那边少了丰恣,应该会更忙一点吧。”
  叶韬耸了耸肩,轻快地说:“也不是,文书处的事情还是文书处的事情,经过这阵,柳青也推荐了几个能接下丰恣的工作的人了。我回去,是因为儿子来电报催了,我都好久没去给他们上课了。”叶韬的表情是如此温和,显然,他的那些孩子,让他很是自得。不管是叶问玄还是叶问机、叶问筠,都是好孩子呢。
  在叶韬在丹阳逗留的这些时间里,木工课自然是没办法继续了。但在刚铎,戴云却在准备针对北辽的作战方案之余,顺手给孩子们准备了大餐。在军事气氛如此浓厚的云州,几乎每家每户的小孩子都会玩行军棋。虽然整个云州目前只有刚铎和宁远有弈战楼。但几乎每个城镇都会有棋友自发的结社。在东平,青壮年们在参与了职业或者业余的军事训练之后,未免觉得行军棋有些幼稚,而在那些活动的地点,越发聚集的都是青葱的少年少女,甚至于更小的孩子。戴云拿出了不少钱,办了一次少年行军棋大赛。由于通讯方便,初赛复赛已经结束,进入决赛的八支队伍都已经乘坐飞艇来到了刚铎。而在刚铎,他们将体会到一次完全不同的“行军棋”。
  刚铎城内有个硕大的中央绿地,大半是移栽树木而成的公园,已经是郁郁苍苍的一片森林了。只是里面最大只的兽类,大概就是刺猬、浣熊之类的东西,还有些人家走失的猫猫狗狗。公园里栖息着的飞禽走兽,也成为公园的一部分,但是,这还不是这个公园最大的特点。这个公园的地形,整个是仿照云州和周边的几个州的地形来修建的。在公园的中心,也有一个仿照刚铎的外形的房子,甚至于房子边上的假山顶上,也有些花样。整个公园,可以看作是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沙盘模型。而决赛就将在这里进行。八支队伍将全部分拆开来,变成一个个个人,然后加入云州幼儿园、托儿所、蒙学的那些孩子们,混编成两队,分别扮演云州军和北辽军,模拟进行一次“大战”,而到最后,将按照每个个人的表现累加分数,按照原先的分队进行计算,获得分数最高的队伍,将获得非常丰厚的奖励。
  戴云只是想给刚铎的那些孩子们找点事情做,这才不惜工本地把事情搞那么大,没想到的是,当活动进行起来,当云州幼儿园、蒙学的那些孩子们兴冲冲地进行各种准备的时候,戴云才忽然发现,原来,搞这么一出还是有点意思的。这些“高干子弟”们和那些仅仅玩行军棋的家伙可不一样,不少人家里的书柜上装满的都是云州的各种资料,别人不说,叶问玄叶问机小小年纪就已经完全看得懂地图了,甚至叶问筠照着地图,也能大致说出哪里是高山哪里是河流。像那些更大的孩子里,有不少甚至都跟着家里大人在军队里玩过。当鲁丹的女儿一脸认真地询问为什么不把西凌加进来,为什么不把东平本土的军队加进来,当叶问机从老爸的书房里搬出详细的说明书,一项项地和游戏里设定的各类军械的数据进行对比,戴云开始头痛了。这些孩子们,真是容易认真啊。叶韬所说的,要认真对待每个敌人,是不是有必要从那么小开始啊?
  
第四百六十二章
遭遇
  “陈晓来,这一路你就负责照顾好叶大人。”刘勇认真地吩咐了一个穿着侍卫营服色的军士之后,就悠游自得地跑去一边喝茶看书了。这也是乘坐飞艇往返的好处之一,在空中的时候,基本上这些平时随时绷紧了神经的侍卫们都可以好好睡一觉,暂时,还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他们的东西。在平稳安静的飞行过程中,叶韬倒是比较忙碌,他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的。当带上飞艇的工作做完,他又该在将来的规划上花心思。在飞艇上的这两天上下的时间里,叶韬需要的是勤务兵,而不是侍卫。而这一次,这个叫陈晓来的士兵光荣地担负起这个使命。
  陈晓来并不知道给叶韬当勤务兵是侍卫营最无聊的工作,通常只分派给他这样的新人来做,因为能够一路伺候叶韬,他激动得满脸潮红。陈晓来最初是在第五荣军农场加入的荣军营,在荣军营还不是主战营序列,最后一次向各部输送兵员的时候,他因为一手出色的箭术和骑射的本领,被景云骑的那个弓骑兵营看中,成为那个营里仅有两成的汉人战士中的一员。随后,他又因为出色的训练表现和姣好的体貌被近卫骑兵营选中,又过了几个月,因为叶韬的侍卫队正式升级为侍卫营,在扩编过程中,他又一次入选了。这一步步走来,像是梦一样。而和他同时加入荣军营的朋友们,现在别提有多羡慕他了。能够进入侍卫营,那代表着不管是外貌、身材、体能、战斗技术、队列操典还有最为重要的,对云州对叶韬的忠诚都是禁得起考验的。侍卫营的战士们每个月薪饷丰厚不说,家里给他们说媳妇都比其他部队的战士们来得容易。但对于这些出生在云州,享受了不少年云州和平富足的日子的青年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有了机会为叶韬效命。
  陈晓来的怀里,始终揣着那本刚刚进入荣军营的时候,就发到每个战士手里的手册。手册的全称是《北疆经略府统帅部军士积分手册》,按照长官们的说明,这是用来记录每个战士为云州做出的贡献的记录,他们做了什么,做得如何,都会有一个考评,而他们如果对北疆经略府以及下属的任何机构有意见和建议,尽可以提出。手册里除了用来记录分数的页码之外,更主要的内容是介绍云州治理的理念和对战士们的要求等等。而最蛊惑陈晓来的,则是每一本的扉页上都印刷着,不论军人还是小吏手里的本子上都完全一样的话:“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更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这句话,已经鼓舞了很多人,而现在,则鼓舞着陈晓来。
  陈晓来对于侍卫营这样的地方并不是特别热衷,他更希望自己在那些主战营里效力,有过在景云骑弓骑兵营的经历,他就越发向往战场了。而他非常明白,侍卫营也只是他军中经历的一个过渡而已。侍卫营在勤务之外,各种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不断,陈晓来进入侍卫营的时候就被告知,他最多在侍卫营里待一年半,随后,就会作为基层士官,重新回到北疆经略府下的几个州的那些个部队里去,担任一个低层军官。这也是北疆在进行备战的一个方面而已。侍卫营可是任何其他人都难以窥视的部队,除了轮流在叶韬和他的家人身边进行卫护的军士,侍卫营其他部分都在叶家堡进行训练,而叶家堡从里到外,就没一个不可靠的人。甚至连府中的杂役,不少都是原先内府的、云州戴家的、齐老爷子推荐来的、刘勇介绍来的江湖人士。说一句藏龙卧虎,那是一点都不夸张。以前西凌和北辽的奸细还曾想过要渗透进去,没多久就都放弃了。当门房那个六十来岁看起来病恹恹的老头子都有准一流高手的身手,传信局的分理处里的小伙子居然能够左右互搏同时接发两个电报,这种地方委实不是可以尝试的目标。
  “来人……”叶韬的呼唤让陈晓来从遐想里回过神来。他连忙推开舱室的门:“大人,有什么吩咐?”
  “到下个停靠的地方,把这些邮件发掉,还有这里几份电报。”在飞艇上,照明绝对充足,外面就是朗朗日光,而叶韬的舱室里,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书卷宗,让气氛有些压抑。陈晓来接过了那叠文书,认真地说:“是,大人,一定给您做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