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精校)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357


  张慈皱了皱眉头,司徒联还以为张慈不愿意说。但张慈叹了口气,说:“来,与我到书房来。”随即他又吩咐管家说:“要是孔小哥来了,让他立即来书房。”
  在不经意之间,孔新华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上升了几个档次。司徒联其实有些依依不舍,研究飞艇多年的他对这项技术非常看重,但是,现在机件已经送进了工坊,他有的是时间去探察去研究,而现在先和张慈一起搞明白其中的轻重缓急才是问题。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孔新华来了。他的神情显得有些焦急,一见到张慈和司徒联,他深深一躬,似乎努力克制着情绪再说:“两位大人,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小生……小生闯祸了。”
  “怎么了?”张慈连忙问道。
  “这批东西……是我从西路军的那个走私队手里抢来的。”孔新华据实以告。自然,他不会透露有特种营参与其中,不会说明自己对西路军的走私队一直了如指掌,只说是自己从自家的商队被西路军巧取豪夺之后,就开始留心西路军的动向,这一次他偶然发现对方的行踪诡异,居然在一个小镇多停留了三天,就是为了和这批护卫合兵一处,他就动了心。在这些货物里,可还有他手下商队搞来的东西呢。而他立刻就组织了全部的军力,在燕京郊外截杀。截杀的行动是进行得很顺利,本来是神不知鬼不觉,但他看到这两台东西,就知道不对了。这两台东西可不是他有胆子私藏下来的。他固然可以毁掉这两台东西,销毁物证,这事情谁也攀扯不到他的头上,因为知道他藏着一支颇为强大的军力的人可没几个,但是,他却非常明白这两台东西对北辽的重要意义,他无论如何不敢藏着不交出来。没有一分钟犹豫,他就决定要将这两台东西交到张慈手上,然后希望张慈能够从中折冲,使他免于西路军的侵害。
  张慈和司徒联互相看了看。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他们两人倒也没办法一下子答应下来。张慈看看司徒联,露出征询的目光,司徒联倒是明白得很快,这件事情,他们两人站在孔新华这边,能获得最大利益。西路军现在的确是抵御东平的第一面盾牌,但这块盾牌现在表现得不好,倾向于他们可以,但要完全信任他们却有些危险。而且,西路军现在在朝内和在地方,已经越来越嚣张了。不说别的,现在西路军的辖地,已经完全军政一体,不听任何朝令,这固然是为了抵御东平做的不得已的选择,却让朝中不少人颇为恼怒。另外,飞艇技术一旦成功仿制,这会是他们两人的功绩,但这东西却不能交给西路军。因为西路军已经有自己的军械部门了,弩炮和火油弹这样的东西已经完全自己生产自己装备,反过来销售一部分给其他军队,要是再掌握了飞艇,西路军就非常讨厌,几乎就是另一个威胁巨大的国家了。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要限制西路军,限制高家的势力发展,要在这种危急时刻既要保证国内的势力平衡,不至于因为西路军的过分强大而出现问题,又要能够促进竞争,进行多方面的准备,让东路军,御林军强健起来,这一次把孔新华保下来都是个开始。
  而孔新华现在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他值得他们做这样的冒险。
  “唉,孔小友,你放心吧。这事情虽然麻烦,但我们会全力折冲。来,你且详细说,这事情你到底是怎么干的,又是怎么善后的?”张慈从司徒联的眼睛里看到了支持,立刻就显示出了老官吏的干练。
  “是,多谢大人周全。”孔新华将来来回回演算了许多遍的说法从头到尾事无巨细地说了一遍,而对张慈和司徒联的各种问题,也都和盘托出,一点隐瞒都没有。这种态度让两个尚书非常满意。
  然而,等他全部说完,张慈却淡淡地说:“你且先回去,什么地方都不要去,也不要做抵抗的准备。这事情,我们两个尚书……呵呵,力量是不够的。我这就去找朝中几位说得上话的人物,明天……呵呵,廷议一定会很精彩的。”
  孔新华认真地答应下来,再次深深一躬,道:“多谢两位大人……在下……在下这次就全靠两位大人了。小生告辞。”
  说着就退了出去。孔新华一离去,管家就进来了,提着一大一小两个礼盒,气喘吁吁地说:“这是孔家小友刚才来了之后,他手下人才送来的……老爷,怎么办?”
  已经决定站在他这边了,收收礼物又有什么?张慈笑了笑说:“打开看看吧。”
  送给张慈的,是一副玳瑁质地,镶嵌金丝的眼镜。张慈对这东西早有耳闻,但可惜这是叶氏工坊的独门生意,现在除了丹阳、宜城、刚铎三个地方有刚刚出师的验光师主持门店,其他地方都没定制的。这种礼物看起来小小一件,里面费的心思着实不小。张慈戴上一看,果然眼前的事物清晰了很多,不必凑近就能看清书册上的字体了。张慈可不知道为了送对这份礼物,东平情报人员们远程观察了他多久,将他的各种视力数据都摸透了。而舒适但低调雅致,却又处处透露着奢华品味的眼镜,也很讨人喜欢。张慈对此,自然是极为满意的。
  司徒联对那个硕大的礼包也非常满意。那里面居然是一整套的工具,装在一个椴木箱子里,里面还有一个方便插工具的双层皮袋,以及一个工作围兜,十分周到。那些散发着淡淡松脂气味的工具抓在手里非常舒服,那些手柄的每条弧线都那么圆润贴切……对他这样一个工匠出身的人来说,这种工具永远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叶氏工坊的钤记在每个手柄的背后,却一点没有张扬炫耀的痕迹。而在工具的金属刃部,每个上面都打着一点痕迹,仔细一看,那是一个个人名,代表着工具的监制者。仔细一看这些工具,司徒联更加松不开手了……这套工具的监制者居然是叶劳耿。叶劳耿现在亲自动手做东西,或者认真监制,那都是太难得的事情了,虽然他不是朝廷高官,却挂着东平工部的职衔,有什么和制造、工艺有关的事情,总是他出马解决。作为叶韬的父亲,他有足够的威望,作为一代名匠,他的技术底子又扎实到让人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而他为人又是那么温和理智。司徒联知道,这几年来,光是他带出来的在他看来远没有达到合格水准的军中学徒,就由数千之多,东平的军械修配所,也由此而强大得让各国都垂涎不已。叶劳耿亲自督造的工具,要是搁到外面,恐怕是万金难求吧,也亏得孔新华能弄来。
  对孔新华来说,这些东西倒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眼镜这玩意,情报局拿到数据就直接在宜城定做了。至于工具,每年叶劳耿都会为自己和弟子们定制一批,有些老朋友或者资深的技师们求恳,他也会多造一点送人。这批东西都经过他的精心检查,控制整个流程,但并非他亲自动手打制,倒是不费太多精神。叶韬问自己老子多要一套工具送人,这岂有什么难度可言?可这样一来,却让孔新华在两个尚书眼里,显得手眼通天了起来。
  孔新华不知道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的确在自己的宅子里待了整整三天。他听说朝中吵得很凶,听部下说,宅子附近有人盯梢,后来又撤走了。但终于到了第四天早上,张慈派人召他过去一叙。看来人的轻松神情,孔新华也松了口气,他知道,张慈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第五百零三章
党争林立
  张慈没有对孔新华说太多,只是叹息着让他多注意自己的安全,虽然他自己有一支不错的军队,但先前劫道的时候损伤不小,而他的对手可是西路军的精锐。另外,就是让他要担负起通过他的渠道为御林军和东路军组织精密器械的责任,还有就是尽可能搜罗优质钢材,供给给飞艇作坊测试使用。孔新华觉察出了张慈的疲惫,他并没有当面多说什么,但在一个月又十天后,他将一大批东西运到了燕京,让司徒联和张慈,以及东路军、御林军的几位将军去接收。足足有一百七十个单筒望远镜,二十四个双筒望远镜,黎阳所产的优质钢锭一千一百斤,骑兵刃两百十七支,副手刃四十六支,以及各种常规的军需品。至于普通商品,他可是要在北辽贩卖的,虽然给几位后台都送足了礼,却不会摆在这地方。
  这样一批东西堆一起并不很多,但价值却非常高昂,当问及孔新华是如何搞到这批东西的时候,孔新华“犹豫再三”还是透露了出来,他一方面通过上家想方设法从退役军士手里搜罗,另外,却和散布在外的海盗有些勾结,打劫了一艘东平往春南的商船。其实也说不上打劫,只是那艘船遇到了风暴,在一个小岛上搁浅,而海盗正好撵上了。这些东西送到,自然是让东路军和御林军的两位副手大感兴奋,而对于他们之前站在孔新华一边更觉得划算。他们本来就和西路军关系不好,因为西路军占用了太多军费,让他们实在是无力发展,现在,一切都有了改善。而孔新华原本在走私方面的实力就比西路军那伙人来得强大和专业,当孔新华开始为朝廷服务,为东路军和御林军提供各种物资之后,他们同样能迅速武装出一批精兵来。当然,精兵并不仅仅是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实战经验,但面对东平这样的大军,没有装备却是万万不能的。拿到这批东西之后,东路军几位将军赶紧将东西先朝前线送。东路军和御林军北征清东北边境的战役已经展开了,虽然这时候送上一批装备略有些马后炮的味道,但他们可是在和一支以侦查破袭著称的部队交战,能多一点侦查力量,无论如何会有所改善。
  对于孔新华来说,搞到这批东西一点都不难。虽然海面上东平水师搞封锁,但对他来说,他总是能够用双桅快速货船来钻过东平的巡逻线,到达北辽海岸的。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孔新华的动作,东平水师压根没有用飞艇来进行侦查,但是,这批东西一送到,一直和站在西路军那边的几位大臣打嘴仗的家伙立刻兴奋了起来,朝廷上吵得不可开交。他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可是受够了气,现在抓到这么小一件事情,就拿鸡毛当令箭了。而孔新华,自然在这样的风气里再接再厉,他陆续运来了两批东西,在北辽海岸上冲滩登陆,毁掉了两艘货船。但这两船东西却让孔新华这个名字炙手可热了起来。他搞来了两百七十斤天然橡胶,两组东平主战部队列装中的弩炮测距瞄准具,一张标准弩炮的详细图纸,以及整整一船春南的飞艇作坊流出来的各种部件半成品……孔新华拿到这两批货的时候,自己都是一身冷汗,一直到得知这是叶韬亲自列出的单子,对东平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这才乖乖交了上去。孔新华之后立刻被北辽王庭召见,然后被重重赏赐了一番,甚至还给了他平时的正当生意一些小小的特权。那也很自然,毕竟不能明着给他的走私开道,不说这与法理不合,大张旗鼓地奖励,很有可能引起东平的关注。大家心知肚明,东平在北辽的间谍绝对不在少数。
  这么一来,靠着两批重要货物,孔新华立刻就得到了不少人的信任。而他也长袖善舞,很快就打入了那些大臣们的社交圈子里。要知道,孔新华可是绝不缺乏礼品的,他现在掌握着最大的东平、春南的货源,而要说实用、精致和工艺,就数东平的货色好,要说历史渊源和奢华风范,则是春南略胜一筹。他拿些大批市面上压根看不到的东西公关,无往不利。头脑灵活的他更是在几次游园饮宴里,不着痕迹地提醒了几个大臣对付西路军的策略,越发让那些朝中大佬对他青眼有加,没有人怀疑他居然是东平的奸细。
  但就在这短短两个月里,北辽朝局却有了巨大的变化,虽然还是围绕着如何抵抗东平这么个核心话题,但西路军和其他势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东路军、御林军以及新组建的励勤军争夺资源越来越狠,对西路军的各种情况的抨击越来越猛烈。高森旗父子两人,不禁开始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他们其实并没什么二心,可朝廷为什么不相信呢?为什么在这种生死存亡关头,居然还是会碰到党争林立的朝局呢?
  这时候,已经回到叶家堡进行第二轮全面攻势的叶韬,却一派轻松。叶家堡作为整个北方的指挥中心,又是自己着力经营多年的家,相比于在刚铎的北疆经略府那样的官邸别有一番亲切感。而现在,叶家堡也已经是叶氏一门的核心所在。虽然叶家就那么寥寥几号人,但各自的能量可都不小,而叶家堡,由于配备了几乎所有的最新设备,便利和舒适程度,就是东平王宫也只有羡慕赞叹的份。
  叶韬坐在视野开阔景观良好的书房里,摆在边上的唱盘慢悠悠地转动着,房间里飘荡着的是清新明丽的古筝曲,自然,那出自东平第一古筝好手刘湘沅的手笔。自从有了唱盘这种东西,原本就声明远播,作为一个出色的乐手和更加出色的剧团团长的刘湘沅,名声随着唱盘传到了全世界。现在能够录制唱盘的,全世界也仅有一个地方:丹阳。至今录完的唱盘一共只有二十张,其中倒是有两张是刘湘沅的。唱机这种神奇的东西,卖到哪里自然就能够将这些美妙的声音传到哪里。
  而叶韬的手边,摆着的则是大堆的文书。叶韬觉得很幸运,在这个时空自己作为一个木匠开始自己的生活,没有繁重的学业,没有电脑,身体固然是由于常年锻炼和在战场上的奔波而十分坚实,连视力也没怎么破坏。要是在以前那个时空,他要看这种文书,怎么也得带着有点度数的眼镜吧。虽然眼镜已经在这个时空产生,被天下读书人当作一大福音,可那毕竟不算是什么健康的标志吧。
  阅读这些文书,叶韬越来越明了现在的局势,在细枝末节的地方进行的各种比对,能够让他得出不少结论。比如,最近春南的动作就非常奇怪,又比如,北辽朝局居然因为一个叫孔新华的走私商人而搅动了起来。对孔新华这档子事情,叶韬颇有些得意。孔新华的确是个敢作敢当,更敢想的家伙,将两套飞艇机件送给北辽就是个很了不起的果断决定。飞艇?叶韬还真不放在心上,别说叶氏工坊研究院里对于小型内燃机以及固定翼飞机已经有了点思路,就算是飞艇对飞艇的大战,在速度、高度、载荷、攻击手段上全面领先的东平,只有把对方的飞艇队修理得更惨的份。说起来,叶韬还真有点头痛,要是对方全面布设被动防御措施要怎么办呢。对飞艇,还是非常放心的。
  叶韬看了看自己的杯子,茶水喝完了,他按了下桌子上的铃,但即刻走进书房的却是戴云和谈玮馨。戴云虽然拎着茶壶,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将茶壶放在桌子上,叶韬给大家都倒上了可口的热茶,问道:“云儿,这是怎么了?”
  戴云叹了口气说:“本来想让老余多担待一点,没想到他还是累到了。这西凌一线的防御,稍微有点问题。伯伯已经过去了,不过,伯伯虽然指挥作战没问题,可对于编练守备营这种事情,耐心总是有些不够。而且,现在守备营已经有一百十四个了,总计超过三十五万人,已经达到我云州、奔狼原供给的极限。我想索性全面中止建军,就靠着现在这些军队打仗了。可是,回头的大战,又觉得有些不安心啊……”
  叶韬笑了笑说:“不安心什么?既然到了供给极限,那就停止建军。我觉得,守备营一百个就足够了,你想办法把多出来的老牌守备营升级好了。在西凌一面放上几个主战营,哪怕是新编的,但架势先做足了。至于财力物力……我想,两个月之后北辽那边就该有好消息了。”
  谈玮馨不动声色,淡定地说:“我本来只觉得我已经够守财奴了,没想到云姐比我来得还狠。你知道她说的供给极限是什么么?只动常备仓,不动战备仓,不动经略府的应急资金和物资……这样打仗,要是北辽知道了,可别气死了,那就真的别打了。”
  呵呵……叶韬笑了出来,而戴云也有些失笑。她知道云州底子还是挺厚实的,但毕竟看到过迄今为止的开销总目录,那些数字加起来,太触目惊心了,让戴云这样一个习惯了打克勤克俭的仗的家伙有些不适应。戴云连忙转换了话题,说:“军队编练就这么定了。然后,我提议,在西凌方面,短期调集一批军队,进行一次短时间,高强度,大纵深的歼灭战。这样一仗要是打好了,至少一年,西凌想要来烦我们都难。”
  对于这个问题,叶韬倒是有些兴趣,他连忙问道:“哦,那来详细说说看……”
  
第五百零四章
速度
  相比于几年前,现在东平大军的作战更注意事先的计划了。原先最擅长乱战的戴云,现在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带着足够的军力和一定的补给随机应变,不拘囿于计划,是最能展示名将的风采的,但随着东平的强大,渐渐地,大家发现,名将的空间越来越小了。东平不需要那样的名将,需要的是能够充分考虑清楚战场上的各个环节的资深军官。因为,东平现在的作战方式,越来越复杂了,对于后勤、供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没有详细的战前计划,战将们或许可以打得很爽,但更大的可能是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持续作战。
  当然,在戴云这样的位置上,她只需要一个方向性的想法,细节方案自然有一个庞大的参谋团队来规划完善。统帅部下的参谋团队里有老于作战、实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也有兵法精深,在参谋部里学习的年轻军官,而在多次大战役的筹备历练之下,整个团队在战术思想上带上了浓重的叶氏风格。在云州已经占领,并且进行了各种巩固措施和建设工作的地区,绝不容有失,而在对外作战中,则将注意力放在歼灭敌军主力上,对于占领和扩张版图,并不那么热衷。其实,现在云州诸军都在愁地方太大,扩张太快,编练守备营这样一级部队的速度跟不上,可地方守备工作又不能交给主战营来做,那样肯定会消磨主战营的作战意志;同时,这样的工作也不可能交给地方豪绅的私兵来协助执行,哪怕这些人再开明公正也不行,不然,长此以往,肯定会威胁到北疆经略府对地方的统治。一百个营,大约三十万人规模的守备营,以及其他主战营二十万上下,已经是现在北疆经略府在不透支任何其他潜力,维持财政健康的情况下能够供给的极限了。
  戴云这一次对西凌作战的核心,带有浓重的轮战训练的意味。因为主战营齐集东线,要调动到西线比较麻烦,但新老守备营加起来数量却是足够的,虽然有些冒险,不能轻易进行大强度的作战,但在充分侦查的情况下组织突袭破袭作战,却能够让所有守备营都体验一下会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戴云这一次作战的核心就是快,靠着全军运转的速度,摧垮对方可能组织的一切抵抗。守备营虽然在各种配备上弱于主战营,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全军能够骑行作战。云州没有纯粹意义上的步兵,这一点全天下都知道,在云州,搞一匹马,养一匹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哪怕不当兵,寻常百姓家里都会有马匹,这就让戴云在部署这种突袭作战上非常从容。西凌调集的部队是骑兵步兵混合的,在前沿的配置是骑兵略微靠后,步兵形成防御阵线,分别部署在几个城镇里。而西凌的步兵就算会骑马,他们一时之间也组织不到那么多马匹,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过来的。在第一击打掉对方骑兵之后,之后就可以靠着速度蚕食对方了。无论对方组织什么样的防线,多大规模,戴云的方案一律是,绝不正面冲击,而是一部正面吸引监视,迅速调动周边友军包抄后路,然后包围歼灭,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找飞艇部队轰炸支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