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风暴(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236

  林闻方耸了耸肩,说:“我的出发点是,这种配方不应该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德累斯顿。德累斯顿是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加工粉末金属的。我的意见是,从这个技术为起点,将对方已经破解的技术图谱一定一点反向推出来。对方已经抢先我们一步了,而且,居然将这么重要的设施放在德累斯顿。我想,你也很投鼠忌器吧。要是在这边搞得动静大了,可不太有利于我们和盟友的关系呢。”
  周永达忽然想到了个问题:“你为什么对这个那么感兴趣?虽然可以说这是当初你没把手尾料理干净,想要去看看,但这不是你的性格。你应该不至于为了这种小事纠结。到底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好奇心了?”
  “好吧,我承认,的确是有些让我困扰的地方。这么说吧,分子金属是理想状态,粉末金属是比较有性价比的中间形态,可是,哪怕拿到了配方,光是验证配方、验证工艺等等,就需要非常非常复杂和专业的及计算机模拟。这种合金之所以难能可贵正是因为配方是可以计算的,但到底如何让理想化的配方变成成品,牵涉到更复杂的算法。你仔细看配方单,几种金属单质加起来不是百分之百哦,而是百分之99.15%,0.85%的杂质对方是纳入到计算中的。这方面,我们这边都没做到,所以单次熔铸的成功率并不算很高。因为这一点点的杂质有着无比复杂的构成,氧化物、无关的粉尘等等等等。我想了解,对方到底是怎么把这些杂质纳入到计算中的,这样的容错算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永达笑了,他摇了摇头说:“真实的世界里还有什么能让你痴迷的吗?这种虚无的东西倒是让你很来劲啊。”
第436章
警惕
  正是因为对数字的世界无比熟悉,林闻方才能体会到到底那样的算法意味着什么。这并不是什么太过冷门的算法,而是一种被称作预测算法的玩意的衍生。预测算法最初是用在网络系统的分析建构上,后来逐渐演化将人们的行为定量化,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分析人们的行为的算法系统。现在最经常使用这种工具的就是各种各样的企业,他们向应用数学家们提供大量的金钱和自己积累下来的数据来分析用户的行为,以便开发出有针对性的销售方式。在科研领域,很多领域也都在使用这种算法来建立模型,尤其是在基因科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预测算法有多种多样的使用方式,来帮助科学家们破解最核心的结构问题。
  林闻方对这种算法一点都不陌生。他在各个数据分析客户端里大量应用这种算法,将那些零散的信息联系起来,希望能够发现其中的联系性,从而将阴影海夫纳组织挖出来。虽然效率有点低,基本上算是在大海捞针,但从发现的零散片段来看,他的想法没错,算法也很准确可靠。同时,这种算法也是林闻方建构包括火羽在内的所有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之一。
  火羽有其最核心的一套算法,现在这套核心算法已经包括了对自我意识的一段阐述。在这个核心周围,是一整个经验库、常识库。然后,围绕着经验库和常识库,就是层层叠叠的复杂无比的两套算法:一套是对信息的解释,包括将视频、声音信号处理成火羽能够理解的数据包;另外一整套则是层层叠叠的预测算法。预测算法可以通过模糊和不完整的条件来推断可能性,这正是开发者所冀望的核心功能,也是体现智能的价值所在,不同的人工智能,区别最大的当然是核心算法,但真正在长期的使用中塑造人工智能,使其变得不断强大的,却是这些预测算法的嵌套。火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核心算法和周边的辅助算法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可以不断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在离开了智策公司之后,林闻方几次对火羽的修改和加强,除了增加她的辅助功能模块之外,也就是在周边的预测算法上动脑筋了。
  只有预测算法能够解决分子合金和粉末合金研发、制造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将每个不同的金属分子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对其在各种状态下的表现进行预估,判断其自由度,也就是所谓的熵值,然后通过外界的方式来除熵。这种将算法融入到工艺流程中的应用方式,要比当初开发分子合金的那个机构的应用方式高级得多了。研发分子合金的机构不过是占了联邦能够提供足够纯度的金属单质这个便宜,但这家机构却是在有诸多杂质干扰的条件下实现了这种工艺。
  知道周永达对这种技术上的事情并不怎么敏感,林闻方只好挠着头,用尽量简单的话解释了一遍。周永达肃然起敬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这家不知道什么来头的公司,有绝对大拿级别的研究人员?”
  林闻方抬了抬眉头,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分子合金也好,粉末合金也好,毕竟是有联邦的研究所珠玉在前,给出了基本的创意和思路,甚至有大致的配方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对方可能只是善于解决这种问题罢了。但对方这种工艺流程中的各个条件如何赋值如何计算,如何克服不可控因素等等的处理,的确让林闻方有些浮想联翩。对方至少有一个水准以上的应用数学家,至于别的,他就不敢说了。
  “我可不知道大拿到底怎么定义。说到底,这不过是现有理论的应用罢了,要看到对方的核心算法公式,或者是源代码什么的,才能判断对方到底是什么水准。”林闻方显得有些保守。
  “你就别谦虚了,能让你有兴趣,那不是大拿还能是什么?”周永达想了一下接下来的行程,又想了想自己在德累斯顿能够动用的种种资源,终于说道:“从现在到我们要离开,应该还有36个小时。还来得及安排一次行动。不过,这次潜入行动的动静有点大,之后不能多用多少人力物力了,估计是一次小规模的潜入。希望这个什么工厂的防备不会那么离谱就好了。”
  林闻方想了想,说:“我觉得不会那么离谱。能够获得这些单据就说明对方不过是将这些信息当作一般的商业机密来处理,也就会通过这种中转和备份服务器来过手。对方,应该不完全知道这种粉末金属的最初来源。”
  周永达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希望如此吧。”
  周永达很快就开车带着林闻方来到了一处安全屋。在这边他们要再次进行变装和易容,重新制作证件然后换车子前往那处工厂。幸运的是,那家恩格尔克金属制品公司距离安全屋所在的地方并不算很远,不过100多公里的车程,纵然现在地面交通情况不怎么样,一个多小时怎么也能到了。怀疑对方可能是莫亚情报部门或者军工部门的海外分支机构,林闻方和周永达都没有掉以轻心,虽然看起来穿着宽松休闲的衣服,但都将碳纤维的战斗服穿在了里面,轻便的枪支、匕首什么的一样也没少。
  在出发前,林闻方还将相关信息发送了一份出去。联邦的情报部门也很关心当初那些流出的技术资料的情况,但和林闻方一样,产生了对算法和开发这种算法的人的兴趣的却还有一个:包海荣。
  相比于林闻方,包海荣在技术、算法方面的视野要宽阔得多。部分因为他是复星集团的软件技术谱系的制订者,部分,则是因为他在软件开发的精深程度上一次次尝试却觉得自己距离林闻方的水准越来越远,不得不转向普遍性的算法技术领域,希望从别人的成果中寻找自己突破发展的灵感。
  现在林闻方在德累斯顿,加上这边的网络系统非常混乱,火羽将最大的计算资源放在了保护林闻方周边安全,维持警戒线上,还要腾出部分资源来完成和莱德森大厦机房的对接,对于进一步的信息检索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在这个时候,包海荣虽然不知就里,但他可是很乐意自己有能够帮上忙的地方。林闻方发给包海荣的只是非常简短的情况说明,但包海荣很快就搜索出了相当大量的信息。说起来,虽然并非什么大型企业,可这个恩格尔克金属制品公司在业内还算是小有名气。
  和林闻方最初预料的不同,恩格尔克金属制品公司并非笼罩在一团迷雾中,有诸多疑点的企业,而是一家驰名已久的家族企业。恩格尔克家族在德累斯顿可是相当有名气的老牌金属制品企业,公司业务量一直不大,但由于手里有绝活,并且相当重视技术更新换代,处境相当不错。整个公司所有的关键岗位上几乎都是家族里的人,虽然总也有一些内部的纠葛,但向心力之强在德累斯顿的所有工业企业里也是独一份的。这家人最有趣的就是单数年出生的男孩全部学理科,双数年出生的全部学工科,女孩子全部学营销、企业管理或者软件工程等等……这倒也不是完全绝对,偶尔也有例外,但这家人从开始经营金属加工以来已经有126年,居然没有一个子弟是学人文科学的,这种事情哪怕在德累斯顿这种地方也是很罕见的。
  可是,这么一家看起来毫无破绽的家族企业到底是怎么拿到粉末金属的配方并且能够付诸生产的呢?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路上有点堵,林闻方和周永达到达恩格尔克金属制品公司要比预计中晚,但路上收到了包海荣发来的资料,让他们对于行动计划也有所改变。这家恩格尔克金属制品公司如果不是掩饰得非常好,数十年如一日地就是莫亚情报机构的分支,那就是里面还有其他文章。
  大概就是因为这种考虑,林闻方和周永达分头行动了。周永达按照原先计划潜入工厂内部查探,林闻方则假扮商人上门去洽谈一桩合作事项。
  恩格尔克的厂区和办公区是一起的,一栋很小巧的两层办公楼正对着厂区大门,绕过办公楼,后面就是两个颇有规模的大型联合式厂房。再后方则是各种物料资材的仓库,以及一个供大型货运卡车出入的门。这种厂区结构也是德累斯顿的中小型生产企业非常流行的布局,规模或许有增有减,但大致结构却是一模一样,甚至厂房的框架结构都是一致的。德累斯顿在集约化建造降低成本方面比起联邦要做得好得多。
  虽然已经是下班的时间,但办公楼里灯火通明,显然没有下班的样子。周永达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从外围翻墙进入了厂区,按照之前的联络来看,厂区并没有戒备森严的样子,外墙上只有一组组的红外动态探测器,这也是厂区保安的标配了。没有密密麻麻的摄像头,没有明哨暗哨,甚至没有在厂区里不断巡逻的保安,边门的保安也不过是配备了警棍、点击枪,也就是在值班间里还有一支单发的散弹枪,这种保安配备对周永达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的潜入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倒是在办公楼的前台,林闻方面对着一脸认真的前台小女生,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没有事先预约就来联系业务这种很违反常规的事情了。
  “总经理不在,副总也不在……我看一下,业务经理刚离开15分钟,晚上有个活动……好吧,现在没有什么人能和你接洽业务方面的事情。不过,其他部门的人都在,我倒是可以给你介绍一下公司的情况,你再决定要不要重新预约。”
  “那当然好。可以参观你们的厂房?”林闻方有些难以置信地问。他完全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热情,这难道是什么阴谋吗?
  他小心翼翼地跟着前台小女生叫来的一个中年女子身后,从办公区后面的通道走进了厂房。一台台各种各样的先进工业机械整整齐齐摆放在厂房里,头顶上的LED灯光恰到好处,足够明亮却又不至于刺眼。看厂房里的工作情况,应该处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负荷的样子,工人们非常轻松,一边干活一边在大声交谈。林闻方扫了一眼摆在边上的成品,看起来是某种金属网状框架,加工质量非常高,哪怕是一些很难处理的角落也都完全没有金属毛刺,走近看了看,却不是之后靠着补救手段处置的,只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异常精密。
  中年女子看到林闻方微微点了点头,问道:“先生对金属加工果然很在行啊,您也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吗?”
  林闻方点了点头说:“我专精的是程序控制和算法优化,不过,同事里面高手还是很多的。”
  “哦……这样啊。是你们做不完的工作准备外包?我相信从加工质量上我们绝对可以满足你们的任何要求。”中年女子极为自负地说。
  林闻方并不反对她的话。天耀制造那边也是一群技术狂人,对细节的处理吹毛求疵到了极点,在那些人的影响下,林闻方对加工环节的了解不少,加上之前潜入莫亚在9903研究所的那段经历,他的确可以说是加工机械的程序控制专家了。不过,恩格尔克公司采用的是自动结合手动的方式,达到的精度要比纯的机械自动加工来得更高。
  “的确是有一些比较麻烦的工作。原先我们的业务量也刚好能应付,但因为某种原因,呵呵,公司接了点军方的外包订单,利润相对比较高,还有些别的方面的利益,自然原先的工作就要找人接手。我早就听说恩格尔克公司能够从原材料到成品进行全系列的代工,这种情况对我们现在来说最适合了,如果能达成协议交给你们,一点都不用操心。你们的材料加工方面,能达到什么要求呢?”林闻方试探地问。
  “请问,你们原先是做什么方面的业务的?”中年女子听到林闻方提到军方代工,心里似乎有了一些警惕。军方要找外包企业,可不会随便拉一家就来的。
  林闻方笑着说:“你不用担心,我们不是军火企业,做的是工业机械。不过,这些年最赚钱的是应急装备和户外装备,比如大型剪钳、急救刃具、冰锥、岩锥、升降器等等玩意。主要是定向供应给公安、消防以及应急救援部队,只有一小部分流入市场,大概名声不大。”
  “这些玩意说起来简单,但工艺难度都不低啊。”中年女子点了点头,理解地说:“材料行更是一点都不能含糊。尤其是那些急救器材,对材料的要求更是离谱,三分之二的成本都在材料上了,加工反而简单,无非是简单的铣削加上表面处理,精度倒都不是问题。你们原来用的是什么材料?”
  “军用钨钢,或者是ST11291标准以上的合金材料,稀土合金越来越贵了,这些年倒是用钨钢开始多了起来。好歹是用来造穿甲弹的货色,材质还是不错的,但耗损率还是偏高。不过,现在国内的情况,要搞到好材料也麻烦啊,代工品倒是不用担心,这些外包的东西,恐怕就要考虑一下材料供应能力了。”林闻方显出不胜唏嘘的样子,一点都没有引起中年女子的怀疑。他迟疑了一下,补充道:“不过,就算是委托加工,考虑到你们的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恐怕还是会对产品重新定型编号,调整售价。反正也不挣钱,保持我们公司这方面的持续供应能力就行,仗总是要打完的。”
  中年女子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说道:“材料方面不用担心。对联邦的军用钨钢材料到底能达到什么指标我们不太了解,但我们应该拿得出所有指标都超过它的材料。当然,这里面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我重新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全名是洁丽卡·恩格尔克,是本公司总务部门的负责人,公司的副总之一。当然,通常情况下,不会由我来洽谈业务。我们公司,现在有一项被授权的金属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和加工一种极为特别的合金材料。不过……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我们的产能只能满足授权方的最低要求,无力扩大生产。”
  林闻方立刻就明白了,他触及到了一点粉末合金的问题。他保持着淡定,开玩笑似地问:“什么莫名其妙的公司会做这种事情?能够全面超过联邦军用标准钨钢的材料,可是很值钱的呢。这种加工技术也有人会拿出来转让?”
  “谁知道呢。”洁丽卡撇了撇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些金属加工成品都是发往廷加克图联合王国的,那个酋长们的集合体必然不会有这种技术,谁都明白对方背后是谁。联邦的企业来找德累斯顿的公司代工,哪怕是军品也都是理直气壮,直言不讳。他们毕竟是盟国,关系非常亲密,很多领域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那就只能是技术研发能力不错,但工艺上却比较落后了那么点的莫亚了。洁丽卡不便对林闻方说,但公司里的人早就在那里猜测那些金属加工件的功能了。公司里一帮技术人员们大致都明白,无非是机甲和步进装置的关节件,按照对方采购的数量,光是已经交付的四万套各型部件就绝对超过了莫亚的机甲生产能力了。有新的订单,自然是接下来做,不用多管什么。莫亚并没有给他们这种材料配方的专利说明书,还遮遮掩掩地,这就更可疑了。为了能合理合法地生产粉末合金,他们只能在德累斯顿申请了三种新配方合金材料的专利……从法律上来说,这种粉末合金材料技术的所有权,的确是恩格尔克公司的。
  在耳机里,林闻方则听到了周永达简短叙述的情况。周永达已经在办公楼顶层的角落里连上了电脑,查阅了一些情况。恩格尔克公司的确并没有将这个粉末合金太当作一回事,这项技术对他们来说基本就是捡来的,虽然还在研究更进一步的分子合金,但他们也没有想要扩大生产的意思。关键在于,哪怕是粉末合金的工艺,对现在的恩格尔克公司来说,也就是勉勉强强能够完成,能够进入到工业化生产的底线罢了。不管是技术积累还是设备,他们都负担不起进一步的扩张了。家族企业有时候在资金和进取心上,的确是要弱那么些的。
  不过,从这家公司这边得知廷加克图这个线索,对林闻方和周永达来说已经值回票价。四万套的关节件的确是不会引起任何海关部门的注意,更不要提联邦的情报人员了。在双方不怎么声张的情况下,以联邦的情报部门在德累斯顿和廷加克图这些偏远地区的力量,很难将敌人使用这类资源的消息挖掘出来。这也算是这一次德累斯顿之行的意外收获吧。
  林闻方说起的对户外装备和急救装备的外包需求倒不是假的,他在离开恩格尔克公司的时候已经带着一小片粉末合金材料的样品,并且已经和恩格尔克公司定下了第一批不算大的订单。这也算是双方正常交易的发端吧。
  探查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这次来德累斯顿的极限了,周永达和林闻方离开之后,才分头部署对廷加克图那边的线索跟踪。周永达和他的手下很熟悉这种工作,林闻方则通过分析从恩格尔克公司黑出来的关节件图纸来逆向推算莫亚的机甲现在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可是,几天后,一条让他们都没想到的消息到了他们手上:那批关节件从来就没到达廷加克图。虽然到达的那艘船和出发的那艘船看起来是一样的,各种证件等等都是一样的,甚至连船员都是一样的,但情报人员记录了码头上的一个老海员的话:那绝对不是一艘船。
  这个消息,让林闻方、周永达乃至于整个复星集团都一下子警惕了起来。
第437章
分头探查
  周永达和复星集团前后脚拿到情况简报,分头通知了林闻方,但最终,三方还是在林闻方的斡旋下坐到了一起来谈这个事情。作为联邦最顶尖的几个情报官之一,对于复星集团的掺合显然并不太感冒。不过出乎林闻方意料的是,周永达也没有太过排斥,稍稍抱怨了几句就答应了下来。他们很快就在天耀集团旗下的一家咖啡馆里碰头了。
  这家咖啡馆很奇特,是三个虚拟偶像加上薇薇安联合出演的一部偶像剧《前线》的主题咖啡馆,整个咖啡馆带着浓厚的军事气息,所有的用品都是纯正的军品,连电脑、网络系统都是军标产品。可能比现役军队刚刚装备的战场信息系统要落后个那个一代两代,但性能比起民用产品来那可是好得太多了。哪怕在强磁场干扰下,咖啡馆里都能保证相当的通讯速度。咖啡馆本身就是火羽控制着的庞大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咖啡馆地下的机房规模虽然不大,但采用了最新的系统布局,运算速度相当可观,用来处理一部分信息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这个咖啡馆同时也是天耀集团应付紧急情况的一个支持点,储备着相当数量的食物、药品,那些枪柜里的武器在来来往往的年轻时尚的客人们眼里,大概都是装饰品,其实都是真货。这边储备的武器弹药足够武装两个12人规模的行动小队。情报部门对此心知肚明,但什么都没说。总统卢雨儒上台之后,有针对性地削减了一些部门的预算,并且加强了总统府直属的特勤局的力量,对情报部门也频繁插手。卢雨儒对权力的热衷让很多人都心存不满,警方和情报部门都有关系非常良好的机构,比如林闻方。这家《前线》咖啡馆也是这种合作的一部分,林闻方拨出一部分资金来协助警方和情报部门的国内外机构建立一定的装备储备。
  正是因为这种合作,让周永达对这个地点非常满意。安莲,则非常无所谓地带着耿芒和几个卫士赴会了。
  “安总,真是很难才能见到你一次。”周永达友好地对安莲问候道。
  “有多少人你是经常见的?”安莲笑着说。
  在场的都是大佬级的人物,这种寒暄很快就结束了。他们说起了这些关节件的去处,气氛立刻紧张了起来。
  “如果这些关节点不是去了莫亚,那是哪里?”周永达问道。
  安莲耸了耸肩,说:“现在这事情我也没概念。”
  “不是什么阴影海夫纳么?”周永达问道。
  情报部门对于隐藏在国家力量之后的复兴海夫纳,极权海夫纳两个海夫纳学会的分支都有所了解。在联邦,复星集团作为复兴海夫纳建立起来的机构,并没有怎么干扰国家机构的运行,反而不断引领着联邦在科技上领先群伦,成为联邦最核心的竞争力。虽然现在复星集团看起来只是在国名生产总值中占据了一个或许可观却并不太让人惊讶的份额,但这只是复星集团自己在不断调整和韬光养晦。他们的研发中心每年要吃掉集团三分之一的利润,他们非常擅长授权,并不把大量生产任务堆积在手里,而是带动产业链上的无数企业一起协同发展。
  复星集团为联邦做出的贡献,周永达当初研究材料的时候就暗暗咋舌。但他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复星集团那么醉心于技术发展,对于市场份额和绝对的利润并不那么重视,当然,他们通过专利授权获得的资金也非常庞大,但这和自己去打通整个产业链,将全部利润攫取在手相比却又是挺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了。很多问题,可不是一句立足长远能够解释的。而且,复星集团在政治上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作为,他们掌握的力量如果想要控制和掌握政权,真是不太难,培养几个政客上台,靠着巨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几乎可以左右整个联邦的舆论导向,只要他们支持,那总统竞选几乎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除了正常的支持,比如支持一些有利于技术发展的法案,支持一些关心地方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议员,为总统竞选的双方提供和集团相衬的资金支持,他们几乎什么都不做。
  同时,复星集团虽然和军方有很多合作,却也没有控制军方。那些合作项目都是多方得益,谁都挑不出什么错来。随着战争爆发,北方工业集团和相关的军工企业获利丰厚,但他们也没有乘机打击其他企业,还是像以前一样,安之若素地在每一项有兴趣的业务上竞标,并且用足手段让竞标能够公平进行。他们并不畏惧竞争,或许是因为他们在技术上的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一点。林闻方的天耀集团冒出来,在某些领域的确威胁到了复星集团的相关业务,固然安莲和林闻方关系良好,但不是每家复星集团的关系企业都会给天耀集团面子的,天耀集团能够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军工领域不断拿到可观的订单,的确是因为林闻方太过于天才,天耀集团的那些技术宅研究团队也足够给力,但也同样因为复星集团的关系企业们在技术不如人的时候,几乎不会多玩什么盘外招,就这么硬生生的放纵着天耀集团成长了起来。
  总而言之,相比于现在已经掌控了整个莫亚,在积极备战的极权海夫纳,复星集团显得太特殊了。哪怕是了解他们到底以什么为目标,都能够让周永达多明白很多。而现在,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交流机会。
  “也许吧。如果真是阴影海夫纳,那么恩格尔克公司就真的是完全无辜的,说不定的确只是一个诱饵,一个外加工点而已。我相信阴影海夫纳自己肯定有能够加工这些关节件的机构。如果说他们在得到了配方之后很快就完成了分子合金的研制生产,我也会相信。因为他们光是能够一直保持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这一点并不比生产分子合金简单多少。现在,他们的策略应该是在幕后积极扶持莫亚,也总算是露出了一些马脚了。这未尝不是好事。”安莲回答得很坦率,完全出乎周永达的意料。
  “那为什么说恩格尔克公司会不知情呢?”林闻方皱着眉头问道。
  耿芒清了清嗓子,说:“这就和阴影海夫纳一直以来培养人,用人和建立分支机构的风格有关了。他们做的事情,构划的阴谋,都需要无数个细节精准地拼凑在一起。这就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些无比理性的人,理性到让人觉得无法接触。他们建立的机构往往是有着冷酷和不近人情的作风,无论机构大小。这不是说他们不想掩饰,而是这种程度的理性和对普通人的生命乃至于存在感的藐视,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从小培养起来的,已经不是想掩饰就能做到的了。偶尔或许有能够完美伪装的天才出现,但数量也就那么几个。以恩格尔克公司的规模和重要程度来说,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人员来主持。我们之后也做了一些试探,恩格尔克公司是个非常老牌的家族企业,对于阴影海夫纳来说,用100多年培养到现在,仍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棋子,这就更难想象了。”
  林闻方和周永达都点了点头。周永达对这个解释很满意,从情报机构的效率上来说的确如此。阴影海夫纳虽然是老于建立秘密机构,构筑阴谋,但因为他们隐身于阴影中,那就不可能有无限的资源,对于效率会越发重视。
  “那么,生下来的问题就是:那艘船到底却了那里?不管那艘抵达廷加克图的船上有没有关节件,他们和阴影海夫纳的联系是必然的。如果不是靠着某种……所谓的感觉的没办法实证的东西,其实我们手里什么证据都没有。那么,阴影海夫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林闻方问答。搞两艘船并不难,但问题是弄出两套一模一样,共享着一套身份而不会被怀疑,从外貌到身形都几乎一样的船员呢?
  耿芒叹了口气,说:“我记得我和你说过,之前海夫纳学会分家的时候,有技术本身的原因。阴影海夫纳,他们是最相信少量的精英来推动历史发展的,他们相信人类可以靠着一些更精英完美的品种,以极少的数量,使用足够少的资源来达到进化的目的。他们当年就掌握着相当不错的基因技术,而且,以他们那种肆无忌惮的作风,搞一批克隆人出来,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问题在于,他们到底克隆了多少人,是只有普通人还是有一些……呃,特别的品种。或者还有更难以想象的东西。”
  周永达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阴影海夫纳是这样一个居心叵测的组织,那还真的不好说。
  “问题就在于,他们正在帮助着极权海夫纳,投入了相当的资源。不管是人工智能、机甲技术、电子技术等等,从这些技术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大路货或者他们已经抛弃的东西。他们,在帮助莫亚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不知道,极权海夫纳那边是不是已经领会到了这个情况。凯恩也好,路德维希也好,他们都是那种很偏执的人,如果对方让他们觉得可以肆无忌惮地接收帮助,解决了复星集团和联邦,回头再解决阴影海夫纳的问题,那就麻烦了。他们绝对会合作无间。”安莲淡淡地说:“对于莫亚,极权国家里建立秘密组织固然是简单的,但要破坏一个秘密组织,也不太难。阴影海夫纳在我们联邦的分支我们就很难完全斩断了,我们在很多方面,不可能做到莫亚能做到的。”
  周永达点了点头。但林闻方说话了:“联邦范围内的防范阴影海夫纳,至少是把他们找出来的工作,我可以接手。我会在短期内将对网络信息的控制度提高到25%上下,当然,这需要复星集团提供一部分帮助,比如将东区数据交换中心交给我。有足够的数据,我也许能把他们挖出来。当然,具体的后续工作,恐怕我们还是得商量着办。现在大家都被盯着,不能打草惊蛇啊。”
  安莲耸了耸肩,嫌弃地说:“虚拟世界的王者啊,我什么时候拒绝过你的要求了?”
  林闻方翻了翻白眼:“还有个问题,这就要周兄你来帮忙了。”
  周永达不咸不淡地说:“什么事情?”
  “把华峰监管中心那些人交给我,以……自由人的身份。我需要他们发挥全力推进研发工作,而非现在这样躲在牢里偷偷摸摸的。”
  这个问题哪怕对封长青来说都很挠头,林闻方和公安部的默契现在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现在的公安部已经不在封长青手里了,监管局也面临很大的压力,这种私下里其实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合作随时可能被叫停,而且,林闻方还会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对周永达来说,这却不是什么问题。情报部门一点都不相信卢雨儒的战争指挥能力,对总统阁下的安全事务顾问更是没任何好感,在某一次的联席会议上周永达的上司已经喊出:“你这个外行人死远点”这么过分的话了。情报部门至今没有将卢雨儒的知青级别提升到最高,并且将这一点瞒着卢雨儒,反正对总统团队里的几个人的背景调查还没完全结束,这么做也不算是不合法。这种时候,情报部门并不介意搞一次秘密的、背着总统的,其实已经隐隐有了自行其是意味的行动,来满足林闻方的要求。
  “可以,这不是什么难事。我一周内帮你搞定。你这么干,主要是为了赵谦?”
  林闻方点了点头说:“赵谦在数据结构上的研究非常独到,他一个人就能够将整个系统的效率提升好几个百分点。我也会让然牵头组织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信息支持。毕竟我不太可能始终呆在机房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2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