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大抽奖(校对)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1042

  曹操摇摇头,不再说话。
  “孟德担忧也有道理。”许攸说道:“你我三人出门在外,小心无大错。”
  相比曹操,袁绍似乎更愿意听许攸的话,闻言点点头,三人便在门前耐心等候。
  不过盏茶时间,老者回来了:“三位公子,我家庄主有请。”
  “有劳老丈。”袁绍抱拳一礼,和曹操、许攸步入庄园,在家奴的带领下前往正堂。
  刚到正堂,就见十八名彪形大汉分成两个九宫格方阵,身前放着一鼎青铜缶,待三人步入正堂,立即双掌击打在缶上,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吓的三人就要拔剑迎击。
  “有朋!自!远方!来!”十八名彪形大汉做出击缶前的准备动作,口中大声呼喝:“不亦乐乎!”
  砰——
  “乐!乎!”
  哒哒……哒哒……
  “不亦乐乎!”
  “轰!轰!轰轰轰轰!”
  三人终于明白了,原来并不是隐龙庄要干掉他们,而是在击缶迎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十八名彪形大汉阳刚与柔软相结合,击打出了三人前所未见的声势和节奏,让三人震撼不已,恨不能亲自击缶而歌。
  “嘿!嘿!嘿嘿嘿嘿!”
  “不亦……嘿!”
  击缶结束,三个年轻人依旧激动的难以自制,不停的敲击着自己手中剑鞘,恨不能一直沉浸在这阳刚壮烈的击缶声中,不再醒来。
  “贵客迎门,有失远迎。”一名白衣文士迈步上前,拱手一礼:“击缶而歌,请贵客入座。”
  三人看到眼前的文士,不禁心中剧震。
  好高啊!
  以当今汉尺丈量,此文士身长八尺开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鼻若悬胆,唇若涂脂。一个男人俊美到如此地步,简直就是伤天害理。
  但汉人最喜以貌取人,相貌堂堂的人总会得到他人更多好感。袁绍、曹操和许攸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年轻俊美的文士后,好感便如井喷之势,嗖嗖上涨。
  “这位兄弟,可是隐龙庄庄主,左咛左小右先生?”三人依次入座,待侍女奉上茶点、酒水之后,袁绍迫不及待的问道。
  白衣文士含笑点头,端起靑玉酒杯:“正是区区,三位青年才俊今日莅临寒舍,蓬荜生辉,还请满饮此杯。”
  三人纷纷端起酒杯,看着酒杯当中银红色的液体,袁绍惊讶道:“这酒……莫非是西域葡萄酒?”
  《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
  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只是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此口福的。
  而袁绍和曹操出身贵族,自是见过葡萄酒,许攸虽然并非贵族,却也是寒门中数得着的青年文士,不然不可能和袁绍、曹操为友,在朋友那边蹭吃蹭喝很是常见,所以三人都见过葡萄酒,也喝过。只是看着手中这毫无杂质,如同鲜血一般的葡萄酒,三人无不震惊。
  葡萄酒竟是如此清澈?
  “正是葡萄酒。”左小右含笑点头,随即吟诗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三位,请!”
  “好诗!”三人惊喜万分,不想刚进门就听到了一首足以名传千古的诗歌。虽说七言诗在此时十分少见,但好诗就是好诗,三人都是喜爱诗文之人,听到如此好诗,自当浮一大白。
  一口葡萄酒入腹,三人再一次体验到了惊喜。
  “好酒!”
  如此醇厚香甜的美酒,可谓三人生平仅见,曹操忍不住心里痒痒,开口问道:“请问左庄主,此酒在何处购得?”
  闻听此言,袁绍和许攸双目灼灼的盯着左小右,此等美酒比当今贡酒还要美味千万倍,若是知晓来路,以后岂不是能经常品尝一番?
  少年人好喝酒,在这个酒水浑浊、度数极低,嘴里能淡出个鸟的时代,左小右的葡萄酒简直就是天上的琼浆玉液,谁又不想天天喝呢!
  左小右微微一笑:“此酒却是无处可买。”
  三人微愕,目光却更加炽热了。
  没地方买,那岂不是说这葡萄酒就是他自己酿的吗!
  “那……”三人心里痒痒,恨不能立即拔剑把左小右劫了。
  “三位贵客不必如此急切。”左小右淡淡一笑:“且饮酒,三位何时离去,左咛自会将酒方双手奉上。”
  “当真!?”幸福来的太突然,饶是未来的顶级枭雄和谋士,也有些头晕目眩。
  “不过是一酿酒配方罢了,何足挂齿。”左小右淡淡一笑:“只是三位与左咛不同,左咛不过一乡野村夫,家中有美酒也无妨,但三位若是家中有了葡萄美酒,只怕瞒不过当今圣上耳目,到那时,圣上怕是要奖励三位一番了。”
第二章
名望最高的人
  午后,隐龙庄内,左小右正与袁绍、曹操、许攸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左小右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年时间了,他这次来到的是真正的《三国演义》的世界。没有任何影视改编,完完全全的小说内容。只是他的任务很奇怪:成为这个世界名望最高的人。
  三国演义当中,谁是名望最高的人?有人说刘备,有人说曹操,有人说关羽,有人说赵云,还有人说诸葛亮。说什么的都有,根本就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三国演义里的君主、谋臣、武将,有名的太多了,而且各有各的精彩,难分轩轾。
  梳理这个世界的时空乱流,却要他成为这个世界名望最高的人,但名望这种东西很虚,今天也许你是天才,明天就可能变成蠢材。所以这个任务难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公元170年,距离黄巾起义还有十四年时间,所以起兵造反言之尚早,入朝做官?在这个时代,得不到君主的专宠,难度很大。
  考虑到来的时间比较早,左小右就跑到自己的老家安了家。左小右现实中的家乡就在南皮附近,在这个时期,还只是一个村庄。
  轻松在老家弄到‘户口’之后,左小右就在一片环境优美的地方买下了一块地,盖了这栋隐龙庄,取‘龙隐于此’之意。
  之后就一直在庄子里教导村中孩童习文练武,希望村里人未来都能有些出息。
  因为左小右的所有教导都是免费的,得到了村民一致的拥护和爱戴,这期间当然还做了很多利民之事,让村里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以前村里经常会因为吃不饱、穿不暖,导致每年都有饿死、冻死之人,但自从左小右来到村子之后,村里再也没出现过冻死、饿死之人,村中人口也从当年的四十多户变成了如今的一百八十多户,超过一千人的大村落。
  而过去十年,因为左小右教出了一批又一批文武双全的学生,这些学生外出之后,绝大部分被那些世家门阀吸收,不是当了食客就是当了幕僚、武将,而这些人又有卧龙庄主同一个老师,导致卧龙庄主在南皮境内的名声极大,甚至在整个河北都有了不小的名声。
  袁绍年轻之时好游侠,喜欢带着一把剑四处转悠,广交朋友,散播名声。这次就是和曹操、许攸一起打着游学的名声四处游玩。路经南皮,得知此地有一大贤,好奇心下上门拜访。
  左小右知道这三个人未来的身份,袁绍会是未来的一时之霸,曹操更是未来的北方霸主,为曹魏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的那个人。
  至于许攸……很有才华的一个人,只是为人比较贪财,养了一家子的贪污犯,最后因为家人贪污,有人要弹劾他,又因为罪名太大,很可能被斩首,吓的许攸不得不背叛袁绍,转投曹操,这才有了火烧乌巢之后的官渡大捷。
  这一段故事还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就是许攸投曹操,曹操光着脚跑出来迎接的那段。
  只可惜许攸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因为打小跟曹操关系好,再加上恃功自傲,虽然投了曹操,却总是叫曹操的小名,惹恼了曹操的文臣武将,最后被许褚一刀削了。
  那么问题来了,许褚和许攸是亲戚吗?
  ……
  三个未来的大拿同时来到隐龙庄,可谓天赐良机,左小右拿出了最好的待客礼仪,先让三人享受了一番击缶而歌的迎宾仪式,随后奉上好酒好菜,连酿酒方子都送了出去。
  饮酒期间又有诗词歌赋助兴,让三人赞叹其学富五车之余,亦是好好开了一番眼界。想必三人离开之后,通过他们的口宣扬自己的名声,效果也许会大于他过去十年的努力。
  在这个时代,名望都掌握在士族手中,文人的笔杆子比枪杆子还要狠,他们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哪怕是一头蠢驴也能被他们描述成张果老骑的神驴。
  所以很多古代的文献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这就是古代掌握了笔杆子的士族干的好事,所以你想在古代有个好名声,必须和士族文人搞好关系,不然你就等着遗臭万年吧!
  “左先生为何要免费教授村中孩童习文练武?”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虽然已经对左小右颇有好感,但曹操依旧不能理解左小右为什么会免费传授这些村中贱民习文练武?如果照他这样干下去,全天下的人都允文允武,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就要惨了。
  左小右淡淡一笑:“传授又如何?”
  “呃……”曹操哑然,袁绍和许攸也呆了呆,怎么也想不到左小右会给出反问。
  是啊!传授了又如何?天底下也没有哪条法律是不允许个人免费开馆授徒的。
  但是这种行为却对士族话语权有着重大打击,如果未来某一天,天下百姓都能识文断字,士族掌握在手中的文化优势消失,影响力必然大幅下降。
  但这对皇权来说却是巨大的巩固。
  以前士族靠着文化掌控在自己手里,在朝堂上动不动就要辞官,搞的皇帝很被动,因为没有可以替换的人才。但如果有的是替代者,你看那些士族还敢不敢辞官?
  打死也不敢啊!
  这些是袁绍和曹操这些世家子弟非常清楚的潜规则,没有人会主动说出来。倒是许攸,因为出身寒门,求学不易,所以对左小右免费传授孩童文武之道颇为欣喜,同时也有些遗憾。
  如果再早二十年,许攸一定会主动跑过来和左小右学习,也不会为了读书,受尽千辛万苦,无数白眼,这才有了今日才名。
  “左先生可知其中危害?”曹操言语中已经有了一丝凝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10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