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158

  这只大约有百人左右的民壮乃是这次征召的青壮中颇富勇力之辈,对于上阵杀敌也无戒惧之心,所以才会被派到关上协助代州军民防守,负责指挥这百人的队史名叫林远崇,今年三十九岁,乃是代州林氏的旁宗子弟,若论辈分,乃是林碧、林彤的叔父,虽然军略平平,但是多年血战余生,乃是出色的下级军官,为人又很细心,最是适合指挥监视这些颇为悍勇的外郡之人。他指挥着众人开始布防,虽然有些紊乱,但是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再说这些人都是好手,一会儿守关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所以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一个相貌平平的少年身上,林远崇轻轻一皱眉,这个少年王大郎乃是他最为注意之人,虽然数日来他的表现可圈可点,虽然骁勇,但是并不能和代州勇士相提并论,对于杀伐既没有过分的惧怕也没有兴奋冲动的异常表现,但是凭着多年征战的知觉,林远崇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淡淡的危险气息,令他每次接近此人身边,都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不着痕迹地暗中留意这个少年,其实仔细看去,这个少年的五官都是清秀俊逸,可是不知怎么组合在一起却变得平淡寻常,而且还有几分垂头丧气的感觉,面色白皙,似乎有些文弱,但是略现粗糙的皮肤和矫捷有力的肢体让人知道他非是弱者。虽然平日不显山不露水,可是作战时常常有出色的表现,遵守军令,协助同伴,能够力克敌军勇士,这都是有过军人生涯之人的特点。平日沉默寡言,可是关键时候一句话常常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一切都让这个数日前以寻访亲友的名义来到雁门而被征用的少年,蒙上了一层迷雾。
  当然林远崇绝对不会相信这个少年乃是蛮人的奸细,只见他杀敌时候的辣手,协助自己指挥众人的从容不迫,除非蛮人都是傻子,否则绝不会将这样的人物派来卧底,而非让他领军攻关。见那少年抱着横刀,微闭双眼坐在那里休息,这又是和他身份不符之处,只有久经沙场的战士,才懂得在任意闲暇都需尽力保持体力,而非像另外几个雏儿一样紧张地向外张望,担心敌人前来攻击。林远崇收回目光,不论这人身份有什么蹊跷,只有他不是蛮人的奸细,那就没有关系,至于今后的事情,也要将蛮人逐走才有余暇去考虑。
  虽然微合着双目,但是周围一切都映照在心中,更是从那一丝露出的双目缝隙中注视着心切之人,赤骥并非表面上那样沉静。只是使用了一些小小的易容手段,对五官稍微修饰,就让原本俊秀的容貌失去了光彩,刻意不露锋芒,虽然为了作战,难免在这支百人团队中露些颜色,但是相信指挥所有雁门守军的林彤不会留意到一个小小的外人。赤骥就这样混入了代州军,林彤的身边,他自然知道并非无人对自己生疑,只是他对代州有些了解,知道只要不表现出可能是蛮人奸细的迹象,就不会有人对自己详加盘问,微微一笑,等到蛮人退去之后,就是代州军想要秋后算帐,也已经无关紧要。若是林彤那时候还活着,就算将自己杀了,自己也是心无遗憾,若是林彤死了,赤骥心中一痛,相信自己也必然随她而去。既然如此,自己何须处处谨慎小心,反正虽然公子希望自己能够活着回去见他,赤骥自己却是没有这样的奢望。强自来到代州,自己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背叛了公子,身为八骏一日,将要将公子的意愿当作自己的意愿,在他选择了来和林彤并肩作战的一刻,他八骏之首的地位就已经动摇。何况,大雍不会放任代州的割据,雍军绝对会兵压代州,而赤骥他自己,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剑上,沾染了心爱之人和其亲人的鲜血。
  过了一会儿,赤骥被人唤起,轮到他上去监视敌情了,他站在关上,双目灼灼地望着远处,双手却在反复做着一样工作,将身边箭囊里面的利箭取出,从腰间接下一个葫芦,然后取出一块方巾,又从怀中取出一副鹿皮手套戴上,接着从葫芦中倒出黑色的液体,浸湿方巾,用方巾擦拭箭头,他的动作灵敏而轻巧,一支支箭矢被他处理过之后,箭头显出灰黑色,而在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身边的几个青壮默契地挡住其他人的目光,直到他完成这些工作。
  刚刚将葫芦系回腰间,身后传来一个悦耳中带着些许沙哑的声音问道:“你在做什么。”赤骥心中一颤,动作却是丝毫没有迟滞,转身拜倒道:“小人正在往箭上淬毒。”
  林彤凤目中露出疑惑的神色道:“何必淬毒,我军勇士,谁的箭不是可以立取敌人性命,淬毒费时耗力,用处却不大。”
  赤骥用变换过的口音道:“小人非是代州人,虽然也会射箭,却是力道不足,往往穿透敌人皮甲就再也无力致人死地,所以在箭上淬毒,也好增加杀伤敌人的可能。”
  林彤恍然道:“原来如此!”她颇有兴趣地道:“你是什么人,怎会制毒,像你这样淬毒十分麻烦,可有法子大量制毒,迅速制作毒箭。起来说话吧,不要跪着了。”
  赤骥闻言,平静了一下情绪,站起身来,垂首道:“小人王大郎,乃是游方郎中,也会一些医术,这种毒药乃是小人配制,见血封喉,只是使用起来也很麻烦,淬在箭矢上毒性不能持久,所以小人才会现在才淬毒。郡主守关,需要大量箭矢,制作毒箭确实费时费力。不过据小人所知,代州弓箭作坊比比皆是,其中都有大量的漆,漆中自有毒性,郡主若是令人将成捆的箭支箭头浸入漆中,然后晾干,这样的箭支若是射伤了人,伤口必定麻痒肿胀,而且很难愈合。”
  林彤听得心中一动,仔细向眼前的少年瞧去,只见他虽然说话不卑不亢,可是却是垂首低眉,一眼也不偷望自己,似是十分拘谨之人,可是说出来的话语却是带着淡淡的杀机恶意,令人心中陡寒,忍不住道:“你抬起头来。”
  赤骥缓缓抬头,林彤望向他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迷惑,眼前的面孔有些熟悉,可是自己却偏偏想不起来,她正欲再问话,身后的亲卫禀道:“郡主,齐老将军过来了。”,林彤对这位父执辈十分倚重,转身准备前去迎接。走到半路,她心中突然灵光一闪,已经想起这少年的相貌竟然和自己心中的那个人九成相似,只是神情气度,以及眼角眉梢的差异,让自己竟然一时想不起来,相貌如此相似,总不会那人就是赤骥吧,林彤脚步一顿。片刻,林彤嘲讽的一笑,怎会是赤骥呢,大雍虎吞山河,楚乡侯正是风光荣耀,他必定在主子身边效力,前程似锦,怎会来到这危机四伏的代州和蛮人作战,再说,那人既然有本事在北汉蛮地厮混,必然会些奇巧之术,怎会摆着一张九成相似的面孔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连姓氏也不改,自己何必胡思乱想。
  犹豫了一下,林彤停住脚步,回头问道:“王大郎,你可有同胞手足?”
  赤骥流露出似乎有些迷惑的神情,道:“回郡主,小人并无兄弟姊妹。”
  林彤怅然道:“是么。”转身继续向前走去,她加快了脚步,扬起笑容,几步迎上齐老将军,笑道:“齐伯伯,可否请你主持,将箭矢的箭头涂上黑漆么?”
  望着林彤的矫捷的背影,赤骥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这次出发之前,公子曾经告诉自己,自己若是上了战场,必然无法随时随地留心易容后的容貌,与其被人识破易容,将自己当作奸细,不如只改变一些相貌的细节,然后刻意改变一下语气和举止。果然这样一来,就连代州军最熟悉自己的林彤,也不过是起了疑心,而且立刻就因为自己的“破绽”太多,而不会想到自己的身份。虽然若是长期相处,林彤很容易就会认出自己,但是赤骥相信,林彤对自己恐怕怀恨不已,应该会刻意避开自己。虽然有些淡淡的得意,可是赤骥心中却也有着淡淡的遗憾,咫尺天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失意的么。
  过了半个时辰,当淬过漆的毒箭准备了一半的时候,雁门关外出现了蛮人遮天盖日的身影。赤骥发出警讯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从这次的蛮军的图腾和装束来看,大草原上八大部落竟然已经全部到齐,这次,蛮人是准备开始总攻了。蛮人按照部落各自排开,其中一个部落突然树起了绘着黒狼图腾的金色大旗,大旗下一个身穿黄色汗王服饰的英俊青年举起手臂,然后雁门关外传来惊天动地的呼声,“大汗万岁,大汗万岁!”,千万人同声高喝,震得雁门关上众人都是面色苍白。金色狼旗,大汗万岁的呼声,这说明了东晋初年被中原大军击溃草原汗廷之后分崩离析的各部重新一统,新汗王的出现,说明了这一次蛮人对代州已经是势在必得。赤骥可以估算出眼前的蛮军足有六万人,想起自己在草原上奔走各部的时候,各部果然已经有了和解的倾向,而英俊青年原本是格勒部酋长完颜纳金,他在草原上声威显赫,素以英明果决,骁勇善战著称,可是其他各部的酋长多半和他的父亲同辈,赤骥绝对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够一统草原。如今蛮人汗廷重建,代州只是他们的第一步目标罢了,赤骥正在紧张地思索,身边传来兵刃跌落的声音,却是和他同伍的一个大汉面色苍白,被蛮人的声威吓得魂不附体。
  赤骥一皱眉,看向周边,就是代州军也不免神色仓皇,正想着如何鼓舞士气,林彤轻身一跃,已经跳到一个墙跺之上,指着蛮人王旗高声道:“你们都害怕了么,这些蛮人把你们的胆都吓破了吧,你们听着,雁门关之后,是我们的家人骨肉,站在这里挥刀的代州勇士们,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后面看着你们,如今朝廷正在和大雍争夺疆土,我们代州外无援军,内里空虚,除了我们,再也没有人能够保护自己,若是让蛮人冲破雁门关,代州将化成人间地狱,难道你们这些男儿还不如我一个初次上阵的小女子,就是死也是我们先死,总好过看着父老乡亲死在屠刀之下。”
  林彤那烈火一般的怒气和发自肺腑的言语让众人面露羞愧之色,齐老将军振臂高声道:“郡主尚且如此勇烈,我们堂堂男儿,难道还会贪生畏死。除非我代州男儿死得一个不剩,否则蛮人休想攻破雁门。死战不退,有我无敌。”众人都是精神大振,也都高声呼道:“死战不退,有我无敌。”城上突然高涨的气势让正在高呼万岁的蛮人面面相觑,不由停住了呼喊。
  这时,那王旗之下,信任汗王完颜纳金,一抬手,一个亲卫递过一张一人多高的巨弓,完颜纳金策马出阵,众人只觉眼前一花,完颜纳金已经独自出阵,策马奔到接近雁门关五百步的位置,呼吸之间张弓射箭,三支狼牙箭首尾相连,如同虚影一般射向站在高处的林彤。几乎是一刹那,第一支狼牙已经接近了林彤,林彤翻身下落,避过第一支狼牙,拔出腰刀,想要挡住第二支狼牙,那狼牙力道极强,林彤只觉得手臂一麻,那支狼牙竟然射穿了那柄百炼钢刀,但是第三支狼牙距离林彤不到十步,林彤却是再也无法移动身躯,眼看那支狼牙就要穿透林彤的娇躯。
  众人惊呼声中,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光,攸然而现的一支羽箭射中了那支狼牙箭,但是力道显然相距甚远,那支羽箭反弹而落,众人热望成空,不由同声哀叹,谁知就在第一支羽箭反弹的瞬间,略略有些偏差的狼牙被第二支羽箭射到了箭身,接下来,第三支,第四支,直到第五支,五支羽箭几乎是相差一丝地距离依次射中那支力道强劲的狼牙,水滴石穿,那支狼牙箭终于被改变了方向,从林彤脸颊旁边掠过,带起一缕血丝,深深地扎入后面的城墙。
  这五箭虽然力道不强,可是准头和速度都是世所罕见。不仅代州军中响起如同雷霆一般的叫好声,就是雁门关外的蛮人中也传出来了赞誉之声。林彤飘落在地面上,几个亲卫已经拿着重盾将她护住,林彤也顾不得玉颊上面的些微伤痕,怔怔地望着几十步之外引弓待发的少年,一弓五箭,这一次无论他有什么改变掩饰,林彤已经认出他的身份,两行清泪滴落,转瞬被雁门关上的风吹干,林彤柔声而又坚决地叫道:“赤骥!”
  赤骥微微苦笑,身份泄漏之后,他也无需再加以掩饰,随手从腰间百宝囊里面取出一粒丹药捏碎,在面上一抹,去掉那少量的易容药物,然后从容自若地笑道:“红霞郡主,多日不见了。”平添了几分俊秀的容貌,以及潇洒俊朗、略带些玩世不恭的笑容,让他顷刻间脱胎换骨,鹤立鸡群。众人都不由惊咦一声,这样的鱼龙变化可是让他们生出如梦如幻的感觉。
  只有林彤,毫不惊异地道:“为什么你会在这里?大雍占尽上风,何需你来做卧底,你的主子安着什么鬼心思?”
  众人骇然望向赤骥,原本心中的感激立刻化作疑惑,他是大雍的密谍,现在碧公主正在和大雍作战,这人岂会安着什么好心。站在赤骥身边的那些被征用的青壮向后退去,代州军则慢慢地围了上来,可是这人刚刚救了林彤,那些人心中犹豫,也不愿立刻动手,都向林彤望去。
  这时,已经被亲卫接回本阵的完颜纳金眼中精光一闪,虽然隔着里许距离,可是站在雁门关城头,孑然独立的那人,分明是自己相识之人,他高声道:“本王以为是谁,原来是伯乐神医王先生,你虽然也是中原人,可是却在我草原扬名,昔日在茫茫草原之上,各部酋长均待你如上宾,你不是北汉人,与其在上面被人当成仇敌,不如来本王帐下效力,本王愿待你如兄弟手足,荣华富贵,女子金帛,任你随意而取,你意如何?”
  他这样公然招降,语气中隐隐带了挑唆之意,就是原本敌意不强的那些外郡青壮,也不由握紧了兵刃,虎视耽耽地望着赤骥。
  赤骥微微苦笑,转身向下望去,高声道:“完颜酋长,昔日在下到你格勒部,受你厚待,我替你治好心爱良驹,你授我骑射之术,你我朋友相交,情义非浅。然而私情不能害公义,我本是南楚人,如今更是大雍之民,本与北汉不相干,可是不论是大雍、北汉还是南楚,都是中原一脉,汉家正统。今日若是你汗王到我中原游历,在下必然以礼相待,视若贵宾,可是你如今挥军南下,侵我汉家土地,就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不过在下念着昔日情谊,劝汗王一句,如今我中原即将一统,汗王虽然勇猛,却非是我大雍之敌,若是汗王果然为草原各部着想,不如息兵罢战,以免壮志成灰,草原血流成河。”
  完颜纳金冷笑道:“中原分崩离析已非一日,如今又是内战连连,哪里还有力量挡我大军南下,本王也不贪心,只要取了代州,让你中原之人无力阻我铁骑即可,你若不降,休怪本王手下绝情。”
  赤骥冷冷一笑,取出一支羽箭,折为两段,高声道:“今日我折箭为誓,你我恩断义绝,汗王尽管来攻打雁门,我就是死在汗王箭下,也是死而无怨,只是汗王若是死在我手上,也不要怪我负义。”
  完颜纳金剑眉一轩,高声道:“你自寻死路,也怪不得本王,开始攻城!”在他一声令下,蛮军向雁门关扑去。
  赤骥说完这番话,回头望去,他心中忐忑,不知道这些人是否能够接纳自己和他们并肩作战,一回头,一袋羽箭塞到他手中,他看到林远崇热情洋溢的笑容,抬头四顾,众人眼中都是一片温暖,赤骥只觉得热泪盈眶,却是无法说话。众人都看向林彤,毕竟赤骥能否留下,还需林彤决定。林彤别过脸去,淡淡道:“还不去守城,蛮人要上来了。”赤骥心中一阵激动,紧紧握住弓箭,热泪滚落。
  这时,完颜纳金轻声叹息,对于那个王骥他颇为了解,昔日相识之时,就觉得这人才华过人,可惜当时他虽有野心,却碍于力量不足,不能公然强留草原上人人敬重的伯乐神医,只能以情义接纳。今次他趁着各部受灾严重,趁机利用囤积的粮食控制了各部,逼迫他们歃血为盟,重建汗廷,恢复昔日完颜家族的荣耀,可是当时王骥已经消失无踪。方才王骥救下林彤,破坏他立威之举,他心中愤怒之余,想要借着他和雁门守军的矛盾毁了此人,免得对自己攻取代州的计划造成不好的影响,可惜却是功亏一篑。中原人不是最喜欢内斗的么,完颜纳金有些郁闷地想着。
  第三十四章
势定收官(上)
  〖北汉国主闻沁州兵败,集重兵拱卫晋阳,四月二十二日,嘉平公主率残军返晋阳,民皆惧雍人报复,扶老携幼避难北上,日行三十里,故龙将军爱将段无敌者,素以擅守闻名,自请断后,护民北上。
  太宗入汉境,闻汉主退守晋阳,笑曰,当先断外援,乃舍晋阳,绕道轻取楼烦关,陈兵于忻、代间。
  ——《资治通鉴·雍纪三》〗
  沁源城的将军府,一间雅阁之内,指着棋坪上面黑白相间的棋子,我谆谆善诱地道:“一局棋粗略的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布局、中盘和收官,若以战争喻之,布局就是战前双方集结明里暗里的力量,互相试探,布置兵力的过程,若是布局有所差池,则等于是授敌于柄,所以下棋布局不可不谨慎,就如这次攻北汉,初时表面上只是我大雍泽州军与北汉沁州军之间的交战,可是北汉外结南楚为援,又挑动我大雍内部生变,除了沁州军之外,又调动代州军行雷霆一击,布局不谓不深远,手段也是狠辣激烈。可是朝廷利用南楚内部的矛盾,断去这个外援,对于内部变乱,则是采取手段,控制其发展,不令其影响大局,至于正式的作战,除了泽州军之外,又密遣长孙将军来援,我军不论事先的庙算,还是兵力的集结都胜过了北汉,所以才为取胜奠定了基础。
  至于中盘,则是双方绞杀的过程,可以说大部分战争胜负在中盘可以就可以决定,这次我军和北汉军在沁州的作战,可以说就是双方博弈的过程,稍有不慎,就是一败涂地,安泽、沁源、沁水河谷,我军可以说连败三阵,但是由于情报及时,再加上殿下身先士卒,苦战断后,才能够将敌军诱入合围,若非如此,只怕我们设下的埋伏就成了最大的笑话了。
  而收官则是结束作战的过程,如今我军已经控制了大局,但是如果不步步为营地作战,还是有失败的可能,或者被敌人拼个鱼死网破。”
  如今已经是四月二十三日,我军已经攻下了沁源,不过与其说是攻取沁源,倒不如说是北汉军主动放弃了沁源,四月二十日,林碧带着代州军残军和沁州残军会合,被段无敌接应回沁源。根据我军谍探探听到的消息,北汉国主已经有了命令下来,让林碧撤回晋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今北汉若是再分散兵力,只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结果,若是集重兵于晋阳,还可保全实力。而且晋阳乃是北汉国都,地势险要,若是不能攻下晋阳,大雍将来纵然攻城略地,也是很难守住这些城池的,因此撤退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可是我军当然不能任由敌军就这么轻松地撤退,所以大军开始以雷霆扫穴之势步步推进。这种时候,我自然不需要随军而行,就留在了沁源坐镇,当然我不是一个人,还有荆迟也留在沁源养伤。这次他受伤极重,虽然保住了性命,可是没有半年时间的调养,根本不可能重新上阵,至于军务自然有别人去操心,我闲着也是闲着,就拉着荆迟陪我下棋,荆迟性情粗率,对围棋并不感兴趣,不过我自然有手段让他乖乖来学,也趁机教些军略给他,免得他只知道杀伐,想要为帅独当一面,他现在可还差的远呢。
  坐在我对面的软榻上,面色苍白,但是神色还算不错的荆迟看着棋盘,见我讲得兴起,他却偷偷打了一个呵欠,被我瞪了一眼,他尴尬的一笑,想要敷衍过去,便问道:“先生,我军是如何收官的呢?”
  我轻轻摇头,孺子不可教也,我还是说些现在的情况吧,至于能够领会多少就看他自己的了。
  收起棋子,整理好棋坪,令呼延寿取来一张北汉地图就放在棋坪上面,然后将几枚白棋子放到晋阳的位置,道:“晋阳如今集结了北汉的大部分军力,除了原本是十万守军,还有各地汇集的五万军队,这些军队战力参差不齐,但是仍可一战,而沁州败军仍有三万,段无敌手中也有数万兵力,再加上嘉平公主的代州军,至少可以集结五万人回到晋阳。所以现在北汉已经将全国之力都集中在晋阳,他们是希望守住晋阳,晋阳百万军民,城高水深,粮草可以支持一年以上,再有精兵强将守城,可以将我军拖在北汉境内。晋阳乃是百战之地,若是不能攻取,就算我们攻下了北汉其余国土,也是不能据有其地。所以这收官之战也非是轻而易举,朝廷想要的是完胜,而不是两败俱伤,鱼死网破。所以现在我军收官的第一步就是压缩敌军的生存空间,断绝其外援。”
  荆迟听了目光立刻落到了代州,便指着雁门道:“先生,前几日军报不是说蛮人叩关么,难道代州还有能力援救晋阳么?”
  我笑道:“代州如今局势非常紧张,现在蛮人八部已经重新重立汗王完颜纳金,猛攻雁门关,代州军主力又被林碧带走,一旦雁门关被攻破,蛮人必定长驱直入,劫掠无度,甚至还会占据代州,窥视忻州、晋阳。如果代州可以抵御蛮人,我们尚可任之由之,可是现在这种情况,若是代州最后不保,必然将军民撤到忻州,在北汉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代州军会和晋阳合兵一处,到时候不仅晋阳得到强援,还让蛮人侵入国境,恐怕到时候直接面对蛮人的就是我军了,若是北汉王室再有人提议和蛮人媾和,用金帛土地诱使蛮人和我军为敌,我军可就是真的陷入困境了。而且嘉平公主军略不在龙庭飞之下,她现在已被推选为主帅,率军返晋阳,若是有她主持晋阳军务,想要攻下晋阳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荆迟看了地图半晌,道:“嘉平公主得知代州的军情,恐怕会日夜兼程,返回代州吧,怎会有心镇守晋阳。”
  我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也算不错,不过现在林碧不可能回代州了,皇上出了潼关之后,没有直接到晋阳,而是绕到楼烦关,现在代州已经和忻州、晋阳隔绝开来,按照我原来的计划,只要大军守住楼烦关,就可以将蛮人挡在代州,我军可以坐视代州军和蛮人两败俱伤,等到晋阳平后,再从容收拾残局,到时候蛮人必定已经攻取代州,我军可以趁势消灭八部主力,这样一来,蛮人十几年之内元气难复,而代州遭此重创,也可便于日后的统治。”
  荆迟听得心里发冷,道:“先生也太狠心了,这样一来,代州勇士岂不是死的干干净净,虽然老子被他们追得屁滚尿流,可是老子还是很敬佩嘉平公主和代州军的。”他心中不满,口气也有些异样,若是往常,定然不敢如此。
  我瞪了他一眼,道:“不消减敌人的实力,难道和敌人硬拼么?”
  荆迟吞吞吐吐地不敢反驳,可是眼中却是明明白白的反对,我见状一笑,道:“你不用这副表情,皇上已经驳回了我的计策,皇上考虑得更深远,蛮人是不可能一举消灭的,以后代州仍然是抵御蛮人的重镇,若是代州元气大伤,对于日后抵御蛮人,必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代州林家世代镇守边疆,对权势富贵都不甚重视,林氏虽然在北汉地位显赫,可是据说家无余财,所有俸禄金帛都用在军费和抚恤上了,而且他们并不完全听从晋阳的命令,虽然北汉国主和代州乃是姻亲,可是除了今次北汉生死存亡之际,代州军从未出境相助,即使这一次出战也不是因为两家的姻亲关系,而是因为北汉王室这些年对代州的援助让他们生出报恩之心。这样看来,林家并非北汉忠臣,他们的忠义只对着社稷黎民,并非是对着哪个朝廷,这样的林家乃是纯臣,所以对于林家,皇上不仅不想剿灭,还想保全林家的力量。皇上说,林家有功于代州乡梓,更是北疆铁壁,不可轻易撼动,若是按照我的计策,不仅可惜了林家,自毁长城,而且也会让代州人对我大雍恨之入骨,不利于将来的统治,所以皇上决定对林家进行招抚,就是对北汉王室,皇上也不想斩尽杀绝。”
  荆迟听得大喜,脱口道:“我说么,这样的阴毒计策皇上才不会采用呢,皇上平生最是爱才惜才,对于忠义之士更是礼敬有加,若是沙场上针锋相对,就是杀了林家一门也不出奇,可是利用蛮人对付林家那可不是皇上做得出来的。”
  说完这番话,荆迟只觉得脖颈后面突然有些寒毛倒竖,立刻想起来自己这番话可是将江哲骂得痛快淋漓,忍不住偷眼望去,只见江哲神情似笑非笑,状似不在意地玩弄着手中的几枚棋子,不过荆迟怎么看都觉得那笑容中带着缕缕杀气,有些畏惧地向后移动了一下,荆迟讷讷道:“那个,先生,我不是在骂你。”
  我笑道:“我又没有怪你,你看,现在齐王殿下和长孙将军已经开始分兵进攻,齐王殿下追击沁州军,而长孙将军负责平定四方,在我军晋阳会师之前,要将北汉的所有反抗力量消灭压服,或者驱逐到晋阳,不过你是不能参加了,谁让你如此轻信,让北汉魔宗的密谍近了身旁,害得自己重伤不说,还让北汉军冲出了五六万人。等到将来战后论功,你初时入壶关一路奔袭,杀伐极重,就是皇上心里不介意,也不免要重重罚你,一来安定民心,二来以儆效尤,从沁源到冀氏,你虽然一路上断后苦战,可毕竟是败仗,最多是将功补过,真是可惜啊,围歼北汉军这样的大功劳,你又因为遇刺而失职,看来这一次你是只有苦劳,没有功劳了。”
  荆迟只觉得十分憋气,听着那似是惋惜实是讥讽的话语,越发郁闷,却又不敢不听,幸好江哲很快就停止了嘲讽,开始指着地图继续讲了起来,荆迟心中一宽,他对江哲的脾气略知一二,既然他立刻嘲讽了自己一番,那么就不会再记恨了,也就放心地听着江哲继续讲解如何“收官”。
  用棋子标示出敌我两军的位置,我指着沁州城道:“沁州城乃是沁州首府,龙庭飞帅府所在,现在北汉军正在这里整顿军马,准备继续撤退,为了逼迫敌军进一步分兵,齐王殿下令人散布流言,说是一路上雍军将要遇城屠城,现在我军进军路线上的民众都在涌向沁州城,沁州百姓多年来支持龙庭飞和我军作战,本就心中惴惴,而且龙庭飞一死,他们信心全无,所以才会扶老携幼,想要北上逃亡,沁州城被流民涌入,根本无法防守,除非林碧等人可以狠心将流民逐出城去。但是这种事情就是北汉将领做的出来,也难以安抚和沁州民众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沁州军,所以不论是为了王命,还是为了生存,北汉军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北返晋阳。原本我不过是希望北汉军失去民心罢了,想不到还有痴人,段无敌已经主动留下断后,现在流民一日只能行数十里,他带着本部不到两万人徐徐断后,现在应该快被殿下追上了。对了,知道为什么北汉人这么相信我军会屠城么,齐王令人打了你的旗号在前锋,说是你不过是轻伤罢了,现在已经负伤上阵,准备报复屠城呢。”
  这下子荆迟可是瞪大了眼睛,委屈地看着我,我却是哈哈大笑,这下子方才那口气可是全出了。
  过了片刻荆迟都督囔囔地说道:“反正就是我倒霉,若是真的让我去屠城也就罢了,偏偏只是担个虚名。”,我面上神色不变,却是强忍笑意,他虽然说得小声,我可是听得清清楚楚。看看荆迟已经有了倦意,让他好好养病,我返回自己的书房。
  这件书房原本是段无敌所使用的,书房里面仍然留着许多段无敌不及带走的书卷文稿,他虽是武将,倒是颇通经史,看他留在书房里面的笔记和一些文稿,虽然文字有些粗浅,但是意境倒是颇为深远。我取过昨日还没有看完的一本笔记,接着上文翻阅起来,里面多半是他读书时候记录的心得和一些随笔,还有一些类似记事的文字,这可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途径,尤其是想要收官,他可是其中一个关键啊。对于荆迟,我只是说了军事上面的一些事情,还有一些事情,他是不必知道的。
  段无敌这次负责断后,他手上可是有一个重要的人质的,就是宣松,我已经得到小顺子和苏青的消息,得知宣松仍然活着,只是受了伤被拘禁着,虽然找到了人,可是就是小顺子再厉害,也没有办法从重围中将宣松救出,而苏青虽然千方百计的设法,但是沁源被段无敌管制的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别说救出宣松,就是想联络上他,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尤其是林碧进入沁源之后,想救人更是休想,原本小顺子和苏青都已经有些放弃了,谁知道北汉军撤退到沁州城之后,林碧第二天就率军北上晋阳,段无敌自请断后,却将宣松暗中留了下来。说起来也是很巧,这宣松被俘一事知道的人不多,而知道的人除了林碧、萧桐和段无敌之外几乎都已经死在了冀氏,所以再取得林碧的默许后,宣松就被段无敌留作人质。得知这个消息,我自然猜到段无敌的用意,不过是希望通过宣松换取一些条件,但是想来他也不会过分,而且我早已经安排妥当,绝不会便宜了他,这一次,段无敌是注定没有机会回到晋阳了。
  北汉战场这边大局已定,所谓的收官却不仅仅是指这里,东海那边我前几日传书过去,让他们放了秋玉飞,等到秋玉飞回到北汉,大局已定,而我就可以通过他和魔宗谈判,这样好的一个中间人,我怎会不用,否则当初又何必费尽心思留下他的性命,我可不会为了惜才的缘故而让自己置于危险,若非我有用他之处,怎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和他结交为友。还有,东川也应该平定了,想到这里,我踱步走到窗下的一局残棋前,将一粒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上的西南角上,一子定乾坤,从此西南无事,不知道一个人从最高处陨落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我有些不怀好意地偷笑起来。全然不知站在书房外面守卫的呼延寿打了一个冷战,心道,不知道又有谁要倒霉了。
  此刻的南郑城中,昔日的蜀王行宫,庆王府邸,现在已经是刚刚“复国”的蜀王宫,新任蜀王孟旭不过是个小娃娃,正在母妃和一群侍女内侍的照看下玩闹。如今的蜀国王太后戚氏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女子,昔年本是金莲夫人的侍女,因此有机会得到蜀王宠幸,怀了身孕之后,也还没有晋位妃嫔,若是蜀国不亡,她最多不过是后宫一个普普通通的妃子,她的儿子也不过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小王子罢了。可是如今,她却成了旧蜀遗臣复国的旗帜,不论这件事情对她母子是幸运还是不幸,她都是无能作主的傀儡罢了,所以虽然贵为太后,她仍然是神情忧郁,只有在看到爱子的憨态之后,才会偶然露出一丝笑容。
  孟旭在宫女帮助下,终于折下一支桃花,连跑带跳地拿着桃花扑进母亲怀中,高高地举着花枝要母亲拿着,戚氏心中涌出强烈的喜悦,一把抱紧爱子,心道,若是能够和爱子无忧无虑地度过平静的一生,该有多少。就在这时,戚氏耳边突然传来几声闷哼,戚氏抬起头,正好看见最后一个内侍被击晕在地,而出手之人却是一个穿着侍卫服饰的中年人,那人相貌儒雅,神色有些阴郁,戚氏惊呼道:“顾侍卫!”
  戚氏仓惶四顾,只见一左一右两个中年侍卫已经将其他的侍卫宫女全部制住,这两个侍卫一个满面虬髯,相貌威猛,一个鹰目薄唇,相貌森严冷峻,却是没有见过。她抑制住呼救的冲动,强做镇静地望着这几个心存恶意的中年人。自从蜀亡之后,她奉了蜀王和金莲夫人之命逃出王宫,后来被侍从出卖给庆王,虽然庆王为了利用他们的身份而没有加害,可是戚氏也已经历经劫难,早不是昔日的无知女子,她知道若是胡乱呼救只能让眼前这三人痛下杀手,因此不仅不敢呼救,还伸手将孟旭紧紧抱在怀中,还捂住孟旭的嘴,不让他惊叫出声。
  其他两个侍卫已经退到顾侍卫身后,戚氏知道这顾侍卫乃是三人之首,她隐隐记得,这人叫做顾宁,身份颇高,虽然来到宫中不过几日,可是侍卫中很多人都对他极为尊敬。而且这人平日礼数周到,从来不曾因为她母子的傀儡身份流露出轻视之意,但是为何这人突然痛下杀手,她用戒惧的目光望着顾宁,道:“顾侍卫,你要对本宫和王儿做什么?”
  顾宁轻叹一声,手按刀柄,缓缓走到戚氏面前,拜倒道:“草民奉命前来取王上性命。”他奉了霍纪城之命进入蜀王宫,为了行事方便,只带了两个结义兄弟,章函和何匀,这两个兄弟都对复国大业无甚兴趣,只是为了兄弟之情才和他共同进退罢了。
  戚氏面色苍白,道:“是奉了庆王之命么?现在他应该还不敢杀死我们才是。”
  顾宁听到此处心中一动,心道,这个道理就连这妇人都知道,盟主又如何不知道,他为何迫我冒犯王上,莫非他有什么诡计,可是无论如何,自己终究是难以逃出那人控制。
  他黯然道:“太后,臣也是不得已,还请太后恕罪。”说罢起身拔刀,犹豫了一下,挥刀下斩。
  戚氏虽然无力反抗,可是身为母亲的本能让她尽全力将爱子抱在怀中,用身躯挡在钢刀面前,就是死也要死在爱子前面,而且她心中仍有些许翼望,从这人的口气中可以听出,他心中杀意不重,似乎也是被迫而为,若是这人杀死自己,心中不忍之下,或许杀意更会消退,说不定爱子还能留得性命。
  钢刀蓦然停住,距离戚氏不过一线之差,顾宁额头青筋暴起,那一刀无论如何也劈不下去,他本是忠义之人,如何能够对王室中人痛下杀手,就算戚氏母子不是这样的身份,身为侠义之士,他又怎能对妇孺下此毒手。
  戚氏见状连忙跪倒在地,泣道:“顾侍卫,求你刀下留情,饶了我母子性命么,妾身母子终身感激不尽。”
  顾宁的目光犹疑不定,面上露出挣扎的神色,这时,那个鹰目薄唇的中年男子冷冷道:“顾大哥,你别忘了彦儿、暴儿还在霍义手上,英儿更是生死不明,你若不遵从盟主之命,孩子们怎么办?他们母子不过是庆王的傀儡,难道你还真的当他们是什么王上,太后么?”
  戚氏闻言连忙哀求道:“顾侍卫,妾身和旭儿身份并无虚假,但是妾身不敢以此奢求饶命,只求顾侍卫看在我们孤儿寡母的份上饶过我们性命,若是有所不便,只要能够饶过旭儿性命,就是将妾身千刀万剐,妾身也无怨言。”她听出顾宁似乎也是因为子侄被执不得已才要取自己母子的性命,所以婉转以母子之情感动其心。
  顾宁听到此处,终于长叹一声,放下了钢刀,黯然道:“姑且不论这孩子乃是先王骨肉,只论江湖道义,难道我顾某可以借着杀死人家母子来救自己的骨肉么,几位兄弟,我已经决定离开锦绣盟,盟主心性乖戾,迟早会将我们一一杀死,若是你们愿意,就和我护着他们母子离开吧,不论是庆王还是盟主,都是心狠手辣之人,我不忍先王遗腹子死在那些野心家的手中。”
  两个中年人面面相觑,那个虬髯大汉问道:“大哥,那么几个孩子怎么办?”
  顾宁痛苦地道:“盟主手段狠毒,我只能试一试去救他们,你们带着王上母子先离开,我去散关,想办法救回彦儿和暴儿,至于英儿,只怕是没有可能救出来了。”
  那个鹰目薄唇的中年人叹息道:“我本就是因为与大哥的兄弟之情才留在锦绣盟,否则那霍纪城虽然手段厉害,又怎能驱策于我,既然大哥已经决定和锦绣盟恩断义绝,我自然没有异议。你们可愿意和我们一起离开?”最后一句话却是去问戚氏,戚氏心中忐忑,虽然这几个人原本想要杀自己,可是看起来他们倒是并非恶人,其实对于庆王,她也没有信心,再说若是不答应,只怕这看起来就心狠手辣的汉子就会杀了自己母子,所以戚氏连忙点头道:“妾身母子就拜托几位侠士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