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158

  高延笑道:“敢不从命,在下离开高丽的时候,除了此琴之外,只带了十几坛美酒,可惜如今已经全喝光了,只剩下一坛梨姜酒,一直舍不得喝,今日遇到知音,在下也不能再吝啬,金芝,你去将酒取来。”他侧头吩咐侍女,却没有留心对面的江哲神情微变,目中突然闪过一丝寒芒,却是转而化成笑意。
  侍女金芝清脆的应诺,跳下车去,不多时捧了一个可以装五斤酒的小坛子来。小顺子从车中暗格里面取出两只酒觞,高延打开酒坛上面的泥封,将酒觞里面倒满金黄色的酒液。我举起酒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好酒,贵国的梨姜酒以梨汁和生姜酿造,味道纯美,回味无穷,我在滨州曾经喝过,不过那一坛只是新酒,我看这一坛至少是十年陈的美酒,哲真是福气不小。”
  高延举起酒觞,笑道:“我国无人不爱饮酒,虽然比起中原可能有些不如,不过这梨姜酒滋味独特,又有养生的功效,我素爱之,大人请。”说罢高延先饮了一口,我知高丽人虽然爱酒,却是不喜欢牛饮,一定要慢慢饮来才行,而我也不喜欢狂饮,因此也只是浅浅喝了一口。
  有酒助兴,我们两人不由谈论起诗文音律来,这个高延果然是当世奇才,若非是我博览群书,只怕就要被他问倒。我们谈得高兴畅快,忘记了时间路途,不知过了多久,呼延寿禀道:“大人,万佛寺已经到了,方丈慈远大师在前面相候。”
  我虽兴尤未尽,却也只能道:“绪之,我们且先安顿下来,等到我拜祭之后,不妨再详谈。”绪之乃是高延的字,我们两人谈得投机,已经用字相称,高延点头道:“随云之意甚是,拜祭令尊大人要紧。”
  下了马车,我一眼就认出这个慈远大师,当初我在雍王府遇刺的时候,他曾经被皇上以裴云之名请到王府负责守卫寒园,事后我也曾经去拜谢过,他是少林佛法精深的高僧,想不到如今竟被派到这里做了方丈,想来也是少林寺有心在泽州建立堂口吧,不过这些不关我事,上前施礼道:“多年不见,大师一向安好?”
  慈远大师不敢怠慢,上前合十行礼道:“侯爷莅临敝寺,老衲不胜荣宠,诸事已经备好,只待侯爷明日拜祭。”
  我笑道:“大师不用这样客气,小儿如今已是贵门弟子,什么侯爷大人的不用提起,大师就称呼江某姓名即可,今日已经晚了,哲旅途劳累,请大师恕哲无礼,这就想要休息了。”
  慈远大师笑道:“江檀越体弱多病,老衲心中志之,已经备好清静禅院,请。”说罢,慈远大师亲自将我们送到后面的一间别院,高延则被安排到旁边的客院,沐浴更衣,用过晚饭之后,我坐在窗前看着越来越大的飞雪,陷入沉思。
  这时,小顺子已经打理好一切,道:“公子,所有先期派来的虎赍卫士,方丈大师都已经安排妥当,万福寺已在我们控制之下,不过公子今日太冒险了,这个高延来路尚没有查清,公子就和他同车同饮,万一他身份乃是伪造,意图行刺,如何是好。”
  我轻笑道:“你过虑了,这样高量雅致的人物,就是想要刺杀也不会鲁莽行事,没有绝对把握刺杀成功并且安然离去,是绝不会随便出手的。这人身份是真是假自然有你们去查,可是无论如何,这样的才华人品实在令我动心,令我生出一见如故的感觉,这样难得的知音才子,我怎忍心放过。若是等到你们查清楚了,这人真是刺客,恐怕从此以后不能再这样畅所欲言,因此我才冒险和他同行同饮,当然,也是算准了他就是有些问题,也不会在路上动手。好了,你让呼延寿吩咐下面的侍卫小心行事,对了,暂时不要让凌端有机会逃走,等到明日再说。”
  漫漫长夜,辗转难眠,高延,不,应该是秋玉飞几乎是一夜没有合眼,他心中千回百转,为什么自己心许的知音却是自己此番要刺杀的江哲呢?想起那人的才华气度,心中只有欣赏倾慕,可是数日之后,自己行刺于他,若是成功,自然是痛失知己,若是失败,必然也不会再有机会和他谈论琴棋书画,当真是万分惋惜。
  秋玉飞使用的身份并非捏造,高延却有其人,却非是不想争权夺利离开高丽,而是力弱不能与争,被迫流亡中原,可是其兄派人一路追杀,幸得段凌霄相救,才能保住性命,段凌霄见秋玉飞意欲刺杀江哲,深知其中艰险,本门高手虽多,无奈和大雍多年征战,恐怕大雍秘谍多半都认得,因此只能秋玉飞一人前往。可是想要接近江哲谈何容易,大雍皇上亲选侍卫保护,又有齐王一力周全,身边高手如云,戒备森严,等闲人不可接近。所以段凌霄特意向高延借了两名仆婢,让秋玉飞扮作高延接近江哲。以高延的外邦王子身份,必然会令江哲失去部分戒心,段凌霄相信秋玉飞可以得到江哲赏识,只要准备妥当,不难寻到刺杀良机。秋玉飞本就和高延相识,常常共饮相聚,扮作高延竟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是秋玉飞却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结识江哲,而且两人还是一见如故,互相倾慕非常。
  按照原来的计划,秋玉飞是准备被大雍军方怀疑拘留,这样只要报出高延的身份,那些将领官员自然不敢随便处置,泽州现在仍属齐王军管,秋玉飞自然会被押送到齐王大营,这样的特殊身份,盘问之际,监军江哲当然不会缺席,而且为了查明这个身份真假,秋玉飞自然会滞留军营一段时间,凭着秋玉飞的才华,自然有可能得到江哲爱重。谁料,秋玉飞还没有遇到盘问的雍军,就遇到了前往万佛寺告祭的江哲,秋玉飞自然不会拘泥计划,立刻就以高延的身份和江哲结交,而这其中,唯一出乎预料的就是,原本对江哲心存不服和恨意的秋玉飞发觉,江哲此人,竟是自己难得的知己良朋,造化弄人,莫此为甚。
  翌日,我换了素衣,在大殿祭拜亡父,殿中除了僧侣之外,就只有小顺子、高延、呼延寿三人相陪。拈香告祭之后,我令那些僧人退下,淡淡道:“绪之可是疑惑我为何邀请你前来陪祭?”
  高延心中早在疑惑,便道:“在下确实有此疑惑,不过我和随云相知,令尊大人也就是我的长辈,拜祭一番也是礼所应当。”
  我笑道:“虽然如此,哲却不是自傲之人,今日邀请绪之同祭,实在是有一事相托。”说罢我伸手接过小顺子递过来的一卷黄绫册,十分慎重地双手递给高延,高延接过下意识的一看,封面上写着《清远琴谱》四字。他生性最爱琴艺,忍不住翻开一看,岂知越看越是震惊,这册上曲谱多为绝传古曲,也有几首并不知名,可是却也是十分典雅华美。这册琴谱对于爱琴之人,那是难得的珍贵之物,高延只觉得双手颤抖,兴奋地道:“随云,这琴谱,这琴谱是何人所修,能够一阅此书,在下纵是少了十年性命,也是值得的。”
  我神色有些黯然,道:“此谱乃先父所亲书,先父在时,虽然从不执意进取,但是才华却是世间罕见,随云虽然自诩博闻强志,但是却是粗而不精,不如先父远甚,父亲也是雅爱音律之人,最爱抚琴,先母喜弹筝,两位大人常常琴筝唱和,恩爱非常,不过先父韬光养晦,世人不知先父琴艺可称大家。无奈自从先母不幸过身,父亲悲恸之余,断琴绝弦,再不抚琴,从此成为绝响。哲贪多不精,父亲曾言我不是习琴之人,所以琴艺并未传授,不过养病之时,父亲或者也不想一身所学没有传人,带病写成此书,其中大半是父亲整理出来的古曲,还有一些是父亲自己谱成的曲子。这些年来,哲深藏之,不为世人所见,只因世人多是贪恋荣华富贵之辈,我不愿先父心血为世俗所辱。不知是否天意,这次哲前往拜祭父亲,便特意带了此谱,想不到遇到绪之。绪之人品才华,我已经亲眼所见,绪之爱琴,我也已经了然,想来必是父亲在天有灵,假吾手传君琴谱。不过此谱为父亲遗物,我不忍舍之,只有请绪之自行抄录一本,想来绪之不会觉得烦难。”
  高延怔怔良久,突然上前下拜道:“江兄恩惠,在下刻骨铭心,只恨不能报答兄长厚爱。”言罢已是双目微红,泪水滴落。
  我将他搀起,道:“你若不是琴艺高手,我也不会赠谱给你,绪之不必如此,虽然日后你我可能再无相见之期,可是只要你能够将清远琴谱传承下去,先父在天之灵,也必然万分欣喜。绪之,这琴谱最后一曲,乃是先父最后所谱,乃是为了悼念先母所作,技巧繁杂,我不能弹,自先父断琴之后,我再也没有听过此曲,今日我拜祭父亲,能不能请你试弹此曲,以慰我心。”
  高延长揖道:“敢不从命。”
  当那华丽平和中带着无限凄婉的琴声在大殿响起的时候,我再次陷入了回忆,琴声初时优雅华美,如同春雨,千丝万缕般渗入泥土,如同春花,绚烂多姿,然后绚烂归于平淡,平和中带着款款深情,突然,变徵之声突起,秋风萧瑟,寒霜仆地,深情肇祸,鸳鸯折翼,然后曲调一变,变得缓慢悲切,那是一种刻骨的心伤。
  泪水盈满双目,我低声吟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父亲一生何其苦也,虽有满腹才华,却因为乱世之故,而宁愿隐逸终生,幸得佳偶,却又中道分离,最后抛下我这孤儿黯然离世。
  琴曲终了,高延歉然道:“此曲深奥,仓卒之间,在下只能演绎出三四成的意境,请江兄原谅。”
  我叹息道:“绪之何出此言,能够重温此曲,哲已是万分感佩,虽然世间擅琴者多,但是此曲乃是先父所谱,我不愿俗人弹之,上次听到此曲,已经是整整十七年了,多谢绪之为我抚琴。”
  高延眼中闪过悲色,心道,我能为你所做的事情也只有这件事了,想起自己揭破身份,刺杀江哲的时候,必然要面对的难堪情景,高延心中越发苦痛。这时,他耳边却传来了犹如霹雳一般的问话道:“绪之,你认为大雍和北汉之战,孰胜孰败?”
  高延心中一震,立刻清醒过来,自己面前这人不仅仅是一个对自己厚爱有加的知己,还是北汉的敌人,大雍的谋臣,他低下头,平息了一下震惊的心绪,道:“在下是外人,并不十分清楚这些事情,不过大雍带甲百万,占据中原,北汉却是局限一隅,兵力窘困,长此以往,必然落败,不过大雍南方尚有后患,若是四面受敌,北汉也未必没有苟延残喘的机会。”他这番话说得倒是情真意切,他知道当前的局势对北汉有诸多不利,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主动要求前来行刺江哲,这本不是兵家正道,而且他也知道,想要瞒过江哲眼睛,最好的办法就是说真话。
  果然,江哲点头道:“绪之虽然来中原不久,不过对局势也算是有些认知,你说得不错,如今大雍正是处在关键时刻,若是能够一举攻下北汉,则天下一统,不过时间的问题,若是这次北伐失败,可怜天下百姓,还不知要承受战乱多久。”
  高延心中巨震,他虽然知道来年必有战事,却没想到江哲将此事看得极重,竟然想一举功成,心中有些惊骇,却不敢流露出来,平静地道:“在下对军国大事知道的不多,大人乃是大雍重臣,所言必是没有差错。”
  我微微一笑,道:“小顺子,再取一束香来。我要祭拜一个故人。”
  小顺子递过一束香来,我拿着香火拜了几拜,然后小顺子将它插到香炉当中,我默默祝祷一番,才道:“绪之可知道我祭拜的故人是谁?”
  高延微愣,他怎会知道,便答道:“在下不知,不过大人特意祭拜,必然不是寻常人物?”
  我轻轻叹息道:“方才我祭拜之人乃是故德亲王赵珏,哲曾经在他帐下效力,德亲王品性高洁,忠贞贤良,哲深深敬慕,今日忆起前尘往事,故此祭之。”
  此言一出,高延心中一震,若是真正的高延自然不知道江哲与德亲王旧事,但是秋玉飞却是知道的,他犹豫再三,终于忍不住问道:“在下曾闻太人与德亲王事,据说大人得德亲王赏识,从其征蜀,得胜而归,后德亲王殁于襄阳,大人还曾千里探望,可是后来大人上书被贬之后,又被如今的大雍皇帝掳入长安,遂降之。后闻有德亲王旧部尊王遗命刺杀大人,令大人九死一生,为何大人至今仍然深深怀念德亲王呢?”
  我望着袅袅香烟,道:“德亲王殿下忠贞见疑,殁于襄阳,当时哲也在其身边,哲自幼生长南楚,若有可能,自然希望南楚能够一统天下,故而当日辅助德亲王攻蜀,心中虽知是奢望,也希望能够为家国尽力,可惜德亲王殁后,哲心灰意冷,对南楚再无一丝期望。当日雍王殿下将我掳入大雍,我心中实在不愿归降,故而着意为难殿下,不论南楚待我如何,我终究还是念着南楚之恩,无奈殿下之恩天高地厚,我一个俗人焉能不感激涕零,因此终于归顺殿下,虽然如此,我心中对德亲王仍感歉疚。可是那场刺杀却让我明白,对于德亲王来说,家国重于一切,我江哲不过是个棋子,若是对南楚有用,自然要好生笼络,若是有害,就一定要除掉,可是虽然我心悲痛,却也深深佩服他的忠心。”
  高延有些茫然,不知道为什么本来说着北汉,江哲却突然谈到南楚。
  这时,我又取了一束香拜道:“德亲王是我旧交,谭忌将军却是素未蒙面,这一束香却是希望谭将军能够瞑目九泉,当日德亲王身死,我是无能为力,今日谭将军之死却是我一手策划,谭将军忠于北汉如同德亲王忠于南楚,两位都是忠臣豪杰,也是哲心中敬佩之人,虽然哲所为之事,两位心中必然怀恨,可是各为其主,还望两位能够谅解。”
  高延心中一震,想不到江哲竟然会祭拜谭忌,不由更加迷惑。却见江哲再次焚香祝祷道:“这第四束香却是求苍天宽恕,哲也知北汉龙将军乃是忠臣名将,本不应该勾连小人加以谋害,但是干戈一起,伏尸遍野,若是能够兵不血刃,哲情愿担此恶名。”
  听到这里,高延几乎差点叫出声来,这是什么意思,此人的目光已经盯住了龙庭飞么,勾连小人是什么意思,莫非龙庭飞麾下有内奸叛逆确属实情,此刻他心中满是疑虑,几乎忘却了方才心中的感激和钦慕。但是他心思灵敏,莫非江哲实在趁机试探自己么?因此他故意流露出迷茫之色,似乎不明白江哲话中之意。
  我直等到香尽,这才对高延道:“我已经命人准备文房四宝,明日就要起程回营,绪之恐怕不会有机会再看到琴谱,还是先去抄录吧。”
  高延目光落到琴谱之上,几乎都忘记了北汉面临的危机,他心想,就是自己知道了什么,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回去警告龙庭飞,还是先抄了琴谱,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看着高延的背影,小顺子低声道:“公子这是何意,对此人的探察尚未有回报,公子似乎已经将他当作清白无辜,又待他如知己好友,可是方才又故意误导他,奴才不知道公子心意到底如何?”
  我叹了一口气道:“不需要情报了,我已经肯定此人必是北汉刺客无疑。”小顺子目光一闪,突然道:“公子既然肯定,奴才相信必有证据,那么公子是不准备杀他么?”呼延寿站在一旁,早就已经迷糊了,方才听到江哲祭拜德亲王所说的话,他心中十分不安,接下来的话语他更是有些不明白,江哲所行计策除了齐王之外,只有小顺子知道全部计划,呼延寿只是隐隐知道一部分,所以他也不知道江哲说得是真是假,这些事情他必须写成密折上报皇上,可是万一引起皇上对大人的猜忌,又该如何是好,呼延寿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如今听到江哲和小顺子的交谈,他终于明白至少江大人方才所说乃是误导高延的话语,可是为什么江大人这么肯定高延是刺客呢?
  第二十八章
步步为营
  屋内残灯如豆,我心中惆怅,难以入眠,小顺子推门而入,将手中一卷帛书递上,道:“这是和高延有关的情报,若非是公子已经肯定此人乃是北汉刺客,我也看不出其中有什么异常之处。”
  我淡淡道:“是庄峻来了么,让他明日听用。这也是机缘凑巧,这高延本是真有其人,恐怕现在也是身在北汉,此人冒名而来,本来没有什么破绽,只可惜过犹不及,那‘洗尘’古琴就是最大的破绽。此琴虽然的确是高丽王室珍藏,可惜多年前被人盗出王宫,辗转到了江南,当初收赃的就是天机阁,我还曾经亲自鉴识过此琴,琴尾处断纹就是我亲自督工修整的,此琴被我暗中拍卖,世人罕有知晓,可是无论买琴者是谁,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高延。我想此人本想利用这具古琴掩饰身份,可惜却留下这样的破绽。”
  小顺子惋惜地道:“可惜此人才华,卿本佳人,奈何作贼,不过他既然是为了公子而来,公子就是想利用此人,又何必将琴谱相赠,岂不可惜?”
  我轻叹道:“虽然我有心利用此人,可是赠谱之心却是一片赤诚,此人雅量高致,爱琴如命,这卷琴谱赠给他实在是再好不过,只希望此人不要过于固执,能够保留有用之身,不要辜负了我的琴谱,不过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这样的人才,应该不是普通人,我想,他应该能够带着琴谱回到北汉的。”
  小顺子问道:“那么公子是否准备不再使用凌端呢?而且若是让高延行刺公子,也未免太冒险了,公子千金之躯,岂可轻易赴险。”
  我笑道:“明日有你在我身边,又事先知道他要动手,难道还会被他所乘么,你尽管放心,明日依计行事即可。”
  夜深雪寒,高延伏案急书,忙着抄录琴谱,此刻什么刺杀,什么北汉大雍,早就被他抛在脑后,直抄到半夜三更,才终于抄录完毕,高延又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有疏漏之处,这才珍而重之的将抄好的琴谱收藏起来,又将江哲借给他的琴谱放好,准备明日归还。这些完成之后,高延轻叹一声,明日路上自己就要寻机动手了,若是真得跟到军营,就是刺杀成功也很难逃脱,原本他是拼着一死准备混进大雍军营的,如今难得有这个机会,江哲身边的护卫又不是很多,若是明日不能刺杀成功,恐怕自己真的很难脱身了。不过据说邪影李顺武功高强,自己如何能够瞒过他的耳目雷霆一击呢?而且就是刺杀成功,只怕自己也会遗憾终生吧,高延心中暗暗苦笑。
  彻夜难眠的不是高延一人,这一夜凌端也是难以入眠,昨日到了万佛寺,他本有心趁夜逃亡,可是到了之后不久,才发现江哲身边的虎赍卫士先后到达,已经将万佛寺牢牢控制住,这还罢了,凌端相信还是有机会逃走,毕竟自己并没有得人重视,可是昨夜和自己同房的侍卫拿了一碗伤药来,自己因为白日和呼延寿交手,受了一些轻伤,也没有拒绝,可是不知那侍卫是否有意,药中加了些安眠的药物,竟然让自己安安稳稳睡了一夜。今日凌端偷偷将药倒去,伪装睡着,可是那个侍卫也在房中,凌端一时不敢动弹,惟恐惊动这个侍卫。可是他已经得知明日就要回程,若是再不想法子逃走,自己可真要没有机会了,他可不想什么时候像李虎一样被无缘无故的处死灭口。关于这件事情,他已经想了很久,只能认为和石英有关,却始终弄不明白李虎一个小小的士卒,怎会遭遇到这样的惨事。
  终于夜深人静,凌端轻轻起身,走到那侍卫身边,正想趁着他熟睡将他杀了,但是转念一想,这个侍卫武功高过自己,若是不慎惊动他人,自己绝对难以逃生,而且自己若是这样做未免有些忘恩负义,这些日子,这个侍卫对自己十分照顾。想到这里,他只是轻轻点了那个侍卫的睡穴,让他不能醒来而已。
  想了一想,凌端也不客气,将这个侍卫身上的金银一扫而空,他不是君子,知道无钱寸步难行的道理,穿上便装,披上大氅,他潜出房间,或许是因为他并未得到重视的缘故,这个房间可以说比较偏僻,只要穿过两道防线,应该不会有危险的,当然明日他们发觉之后,可能会派军队搜索自己,不过仗着对泽州地形的熟悉,凌端觉得自己有几分把握穿过群山回到沁州。
  在凌端小心翼翼地按照白日的观察潜出古寺的时候,几双眼睛却暗中注视着他,呼延寿低声笑道:“这小子还算聪明,选得路途比较安全,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布防主要是为了保护大人,才有这个空隙让他溜走。大人说今日凌端必然会逃走,果不其然。”
  站在他身边的侍卫道:“还是大人手段高明,昨日一碗药摆平了这小子,明日又要回营,这小子若是不趁今夜逃走,还想什么时候逃走,这些日子他也够苦的,不过老赵可是倒霉了,被人打了闷棍不说,还被洗劫一空。”
  呼延寿笑道:“明日按照计划传令捉拿凌端,能不能逃生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不过你暗示一下,就说大人其实对他颇为怜悯,并不急着要他的脑袋,不过不要太留痕迹,这些事情你都明白,这个人还是让他逃回去比较好。好了,明日我们还有要事,大家都回去睡吧。”
  负手站在窗前,秋玉飞神色漠然,今日就是生死相见之日,他要让心境空灵如往昔,才能完成刺杀江哲的任务,并且从重围中逃生,侍女金芝捧了水进来服侍他梳洗,他看着金芝,突然用高丽语道:“今日不论成功与否,你们两人都要殉死,你可后悔么?”
  金芝警惕了看了窗外一眼,也用高丽语道:“主上受段爷大恩,无以为报,金芝和崔老都情愿赴死,请公子不必介怀。”秋玉飞再次叹息一声,从桌上拿起那本琴谱,轻轻抚摸着黄绫封面,神色无限惆怅。金芝见了,疑惑地问道:“公子,我见那位江大人温文儒雅,才华绝世,对公子也是推心置腹,公子如此动心,想必也是不愿杀他,为何定要勉强自己呢,金芝不是畏死,只是觉得公子失去这样的知己良朋,只怕一生都不会快乐。”
  秋玉飞苦涩的一笑,道:“师门恩重,此事不能自主,昨日你不在大殿,没有听到他的话语,不论他是何等样人,有他一日,我北汉将士就难以安寝,其实我也知道大势如此,独木难支,可是哪怕能够避过今年春天的苦战,也能为北汉多留一分元气。”
  金芝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奴婢也无话可说。”
  秋玉飞叹息一声,伸手去拿方巾,耳边突然传来若有若无的呼吸声,秋玉飞心中一震,莫非有人在外面偷听,可是方才怎么毫无所觉,那人既然能够瞒过自己的耳朵,为什么现在却又被自己发觉呢?他装作毫无所觉的样子披上外袍,道:“先去拜见江大人,你和崔老准备好行装,今日我们还要赶路呢。”
  说罢他才装作不知道外面有人的样子推开房门,果然看到不远处站了一个小沙弥,神情似乎有些尴尬,见到秋玉飞出来,才松了一口气,道:“小僧静玄,奉方丈之命求见高檀越。”
  高延心中一宽,知道那静玄是因为金芝在自己房中,不便出声求见,才在那里静候,不过这个小和尚武功倒是不错,他仔细打量了这个静玄一眼,只见他虽然不过十八九岁年纪,但是宝相庄严,气度凝重,已有高僧气象,不愿失礼,便道:“不知道方丈大师有何见教?”
  静玄道:“今晨楚乡侯大发雷霆,正在责罚身边侍卫,这些事情本来不该佛门弟子过问,可是方丈大师忧心侯爷一怒之下,恐会开了杀戒,方丈心中不忍,想请公子前往相劝,侯爷待公子如同挚友,想必会给这个面子。”
  这下秋玉飞心中倒是奇怪起来,怎么江哲会这般大怒,莫非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么,他对静玄道:“在下和侯爷陌路相逢,蒙侯爷抬爱,视若知己,只是侯爷监察军务,恐怕其中涉及军机,在下不便插手,不过若是可能,在下也不会置身事外。小师父请头前带路吧。”
  在静玄引领下走到江哲居住的客院,秋玉飞心中一惊,只见客院院门大开,百余侍卫将客院散立周围,虽然都是便装,却是杀气腾腾,威风凛凛,而江哲身穿轻裘,负手立在阶上,神色冰冷,几个侍卫跪在阶下。小顺子和呼延寿分别站在江哲左右,小顺子神色冷漠,呼延寿却是忧心忡忡。秋玉飞放慢脚步,想看一下情形。
  这时,他听见江哲冷冷道:“赵维义,我曾命你用心监视凌端,你是如何用心的,居然被一个竖子制住,虽然那凌端所知不多,可是若是他逃回北汉,被有心人看破端倪,岂不是有害我军大业,来人,给我将赵维义拖下去重责三十棍,然后给我撵回长安,让皇上处置去。”
  旁边的侍卫听命,如狼似虎一般将一个侍卫拖到一边,当庭杖责,那个侍卫虽然被打的血肉横飞,却是不敢呼痛,只是咬牙苦忍。
  我早已发觉“高延”站在院门外,目光中神色十分复杂,心中不由生出遗憾,不是没有想欺骗自己,这高延却是高丽王子,可是先有“洗尘”的破绽,再加上昨日我赠谱之时反复试探,他虽表现完美,可是话语中终于露了痕迹,一个落难的高丽王子,一种爱琴的痴人,若非是与己身秘密切相关,怎会对中原之事这般关切,再高明的掩饰也瞒不过有心探察的眼睛。
  故意装作没有看见“高延”,我的目光已经落到了另外几个侍卫身上,流露出犹豫的神情,似乎在思考要如何处罚他们。这时呼延寿的目光适时的落到了“高延”身上,露出隐约的喜色,道:“大人,高公子来了。”
  我听到呼延寿的禀报,装作才发觉有人到来一般,抬目望去,看到“高延”之后,才让神色缓和下来,笑道:“原来是绪之来了,我在这里处罚侍卫,让绪之见笑了。”
  秋玉飞上前行礼道:“在下惊扰江兄处理军务了,不知发生何事,让江兄这样恼怒。”
  我示意他走到近前,神色有些懊恼地道:“绪之,有些时候妇人之仁真是要不得,前些日子齐王殿下在庙坡大破北汉谭忌,谭将军所部几乎全部殉死,只有一个鬼骑凌端幸存下来,我见他年纪不大,又是谭将军身边亲卫,不忍他在苦役营里煎熬,因此软硬兼施留在身边执役,这个孩子虽然总是不冷不热,我也没有放在心上,反而怜他忠勇,不愿加害,总是想着过上一两年,北汉平定之后放他自由就是。想不到这个少年也是不知好歹,竟然在昨晚摆脱侍卫的监控,私自逃走,虽然我有心提防,不让他接触军机,可是他毕竟在我身边多日,恐怕会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你说,这些侍卫是否无用,让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从他们眼皮底下逃走了。当日你我初会之前,此子为绪之琴声所动,竟然意图刺杀于我,若非我怜他心魔未除,早已将他赐死了,绪之或者还记得他。”
  秋玉飞心中震惊,面上却不敢流露出来,当日他和江哲初会之时,确曾看到凌端跪地请罪的场景,但是他当时并未留意,此刻回想起来,那个少年神色倔强,跪在地上却仍然流露出不屈之态,想不到那少年竟是谭忌亲卫,更想不到江哲会将那少年留在身边。
  秋玉飞镇定了一下,道:“在下确实记得那凌端,不过侯爷这样做法,在下以为不妥,侯爷乃是泽州大营监军,身份何等重要,凌端即是这等身份,侯爷就不该让他近身,如今责怪贵属下虽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侯爷错失在先,依理不该过分责怪他们。”
  我听了他的相劝,心中思忖,他倒是没有说错,若非是我本想利用凌端,这件事情本就是我错得更多,不过对这个“高延”更是生出爱惜之心,论事明白,言词委婉,善于劝谏,可惜却是北汉刺客,不能留在身边。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被说服的神色,我放软了口气道:“绪之说得有理,这倒是我的错失了,罢了,赵维义虽然有错,三十杖也足以抵罪,就不用撵回去了,赵维义,你可心服。”
  赵维义下衫皆是鲜血,被同僚搀扶过来,下拜道:“属下疏忽,让那小贼逃走,虽受责罚,也是理所当然,蒙高公子求情,大人宽恕,许属下戴罪立功,属下感激不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