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817

  陈大锤抱拳道:“末将遵命。”
  ……次日一早没出太阳,天上的云层很厚,好像要下雨,却还没下来。
  不过没有了盛夏的火辣阳光,路边来围观的百姓就更多了。一部分京官迎出了京师十里地,朱高煦换乘名叫“象辂”的豪华大马车。
  护卫精骑衣甲鲜明,铁骑开路,大路上只见头盔上的红缨晃动,非常漂亮。随后的仪仗迤逦而来,阵仗极大非常繁复,有各种牌、伞、盖、杖、旗、刀剑礼器,鼓、锣、管、铜角等乐器,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高煦便是亲王,但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些排场仪仗的规矩,如此复杂,谁有心思仔细地一一理会?所以有时候一些文官弹劾他逾制、便是礼仪规格超了,他也感到非常无奈;根本就看不懂,他怎么知道逾制没有?偶尔长史府的文官会提醒,但显然长史府文官也不是每次都能发现问题。
  朱高煦现在乘坐的这辆马车十分豪华,马车前后还有黄色伞和盖,就像是天子车驾一样!区别只是马车上的装饰不同,伞盖上的花纹有细微差别。甚至他身上穿的团龙袍服,图案和皇帝穿的一模一样,只有颜色不同。
  仪仗之后便是甲兵环绕的一行囚车,装着胡氏父子及其重要大臣罪犯。征安南国之前,朝廷很重视舆情,激起了朝野官民对胡氏逆贼的愤恨唾弃。此时胡氏等人进京,大路两边民情激愤,非常喧闹嘈杂,许多人还往囚车上扔东西。
  朱高煦挑开车帘一角,看到有些人骂得特别凶,怒不可遏的模样,好像胡氏逆贼是他们的杀父仇人、又或对他们的切身利害造成过甚么影响似的。朱高煦不禁心道:关这些人屁事?
  或许人们只是借这样的机会,发泄平日里的其它不满罢了。
  一路人马浩浩荡荡到达正阳门,前来迎接的官吏更多了,还有朝廷里的勋贵和部堂级别的大臣。朱高煦从象辂上走了下来,与诸文武见礼,便想走回马车上。
  就在这时,人群前面的官员金忠请上前说话。那金忠也是老熟人,旧燕王府的心腹谋士,而今已官职兵部尚书,朱高煦便招手让他过来。
  金忠走近了,旁边的段雪恨警觉地观察着金忠。朱高煦倒神情自若,他知道,这金忠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且彼此早就认识了。
  金忠站正了身体,道:“圣上有旨,囚车进城后先交给锦衣卫,待三司法定罪之后再处置,尔后昭告天下。汉王殿下一会儿从东华门进皇城,立刻去坤宁宫。”
  朱高煦神色一变,小声问道:“我母后……”
  金忠道:“下官未曾去过后宫,无可奉告,只来传圣上的旨意。”
  此时周围很嘈杂,朱高煦便简单地行拜礼道:“儿臣领旨。”
  金忠这时才从刚才的位置向旁边走了两步,作揖低声道:“不过下官听到些风声,皇后凤体似乎不虞。”
  朱高煦一脸担忧的模样,不全是装的,只不过他早就通过京师的奸谍知道这事儿了,金忠带的话验证了奸谍的消息可靠。虽然他对徐皇后的亲情不是那么深,但徐皇后是个慈爱的人,有她在,皇室的亲情就能多几分温情,所以朱高煦真心希望她身体能好起来。他急忙说道:“我一到皇城,立刻进宫去看望母后。”
  他说罢重新上了象辂。前边的精骑、仪仗继续行进,朱高煦的大马车也随后从正阳门甬道入城,城门早已洞开,城门附近简直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入宫
  “汉王殿下,请!”金忠做了个手势。朱高煦抬头看了一眼东华门的城楼,便抬腿走了进去。
  他是从东安门进的皇城,那时所有随从都止步了,皇城里不是甚么人都能进来的;然后没走一会儿,朱高煦便和金忠一道进这道东华门了,里面就是皇宫。
  进了东华门,朱高煦才忽然感到哪里有点蹊跷。
  平常文武官员进宫,确实很少走正南面的路,那边比较远;要经过洪武门、承天门、午门才能进皇宫,洪武门和承天门之间的千步廊大街,就大概有一千步远。
  不过,文武是分开走的,武官一般走西华门,朱高煦属于宗室之列,但他以前进宫也多走西华门。
  他想了一下,因为此行是金忠带他进来的,那金忠是文官,所以走东华门倒也说得通。
  朱高煦又走了几步,才忽然捕捉到了、内心里那一闪而过的一丝蹊跷究竟是甚么……父皇下旨,为何非得如此细致,细到规定朱高煦走哪道门进宫?
  一时间,朱高煦便感觉有点心神不宁了。不过他没吭声,只是留意观察着周围的景象,但甚么也没发现。
  或许他太紧张了罢,所以连这些细枝末节也能多心。
  他又心道:不过是进宫一趟,看望母后而已。朱高煦的爹还在位呢,普天之下,除了他的皇帝老爹,谁还敢对他怎么样?而且朱棣那么厉害,谁又敢冒着诛灭九族的大罪矫诏不成?
  朱高煦定住神,抬头挺胸向文华门西边河上的那道桥走去。
  他心里自嘲:进个宫就跟上战场一样的感觉!
  战场上就是这样的,实力碾压的战役还好,若是有点势均力敌的时候,带兵的人心里通常都非常之紧张。各种真的假的禀报、各种部将幕僚的看法,会叫人忍不住担忧。这时候如果没法定住神,就极可能失去担当后果的胆量,左右摇摆难以拿定主意。
  朱高煦和金忠二人过了桥,再往北走一会儿,就到文楼了。
  从这个地方要出宫,只有两道门,第一道是就是朱高煦进来的东华门;第二道就是走午门那边的左殿门,出左殿门就在午门里面了。而从此地,要进宫也只有两条路,第一道就是文楼,进去就是奉天殿外面的广场;第二道是走北面谨身殿后面的小门,进去就是乾清门外。
  不过宗室和大臣进宫一般都走文楼,北面的小门多是宦官宫女走。
  金忠径直靠西的路行,果然他要带着朱高煦走文楼了。
  就在这时,远处一个身材瘦削的宦官,迎面正向这边过来。
  朱高煦又感到了一丝蹊跷,因为他是亲王,即便是皇宫里的奴婢看见他、都要马上避道,而那宦官还在继续向前。
  朱高煦沉住气仍然视若无睹,反倒是旁边的金忠眉头一皱。等那宦官走近,金忠率先开口道:“你不懂规矩?”
  那宦官年纪不大,可能也就是十余岁的模样,朱高煦感觉有一点面熟,但又确定,自己并不认识宫里的这么一个宦官。
  小宦官弯下腰,但没答金忠的话,抬头看了一眼朱高煦,又瞧了他身上的五爪团龙图案,问道:“您是汉王殿下?”
  朱高煦道:“正是。”
  金忠道:“这奴婢不懂规矩,汉王别理会他,咱们先进宫去……”
  朱高煦站在原地,抬手止住金忠道:“他好像有啥事,何必急这么一小会儿?”
  小宦官忙道:“正是,正是!奴婢正有句话要说给汉王殿下听。”
  金忠已经不耐烦地挥手,十分生气道:“这里容得上你说话?快滚!”
  朱高煦没好气地看了金忠一眼,不想与他多说,只招手道:“你过来告诉我。”
  小宦官弯腰上前,朱高煦个子高,便俯下身好让小宦官够得着他的耳朵。小宦官拿手捂着嘴,把嘴靠近朱高煦耳边悄悄说道:“池月真人是我的大姐姐,当年在灵泉寺池月真人救的小和尚、就是我。大姐姐让我告诉汉王,宫里可能出了事,叫你多留心一点!”
  朱高煦听罢心下一惊,立刻看向金忠。
  金忠好歹也是兵部尚书、部堂级别的大员,这时神情似乎有点不够沉稳了,目光闪烁忧心忡忡的样子。金忠马上问道:“这奴婢对汉王说了甚?”
  朱高煦不动声色道:“他说汉王旧府出了事。”
  金忠道:“这奴婢一派胡言!您在京师的府上也没多少人了,能出啥事?”
  朱高煦道:“我也想知道!不行,我府上有要紧的东西,得赶紧回去看看。”他说罢立刻转身就走。
  金忠急忙说道:“圣上传旨叫殿下进宫,您这是抗旨啊!”
  一时间朱高煦也不知道宫里究竟出了什么事,但是方才他刚进宫、就觉得哪里有点蹊跷,妙锦忽然冒险叫人带话过来,他是很相信妙锦的,所以立刻就下定决心先离开此地再说!
  朱高煦脚步不停,转头说了一句:“我父皇说了,叫我某时某刻一定要进宫?我有说过,不进宫了吗?”
  他一边说话,一边观察金忠,发现金忠看见自己走了,非常急。朱高煦更觉得有什么事!
  任那金忠嘴上的道理说出花儿来,他一个文官也拦不住朱高煦,朱高煦只管调头就走。
  这时,文楼里走出来了另一个人,那人道:“汉王殿下,圣上叫您现在就去坤宁宫见皇后!”
  朱高煦闻声回头一看,说话的人是郭资!朱高煦心里骂了一声,他太知道这郭资是谁了……当年朱高煦还在京师没封亲王时,导演了一出如同“话剧”的戏;想利用郭资擅自用军粮赈济山东灾民的事,以此来攻击高炽。
  为甚么郭资干的事能攻击到太子?因为这郭资根本就是太子的人。“靖难之役”长达三年多的时间,这家伙一直都在北平辅佐高炽,俩人关系近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
  郭资这厮一出来,朱高煦马上意识到:不仅郭资是太子党的人,这金忠难道不是?金忠虽然是旧燕王府的心腹谋士,但早就站到太子那边了,朱高煦又不是不知道。
  果然郭资一出来,金忠的脸色立刻沮丧得像死灰一样,用埋怨的眼神看了郭资一眼。显然金忠认为,刚才郭资突然从文楼走出来,并不是一件正确的事!
  朱高煦几乎开始跑起来了,大步快速地向南走。毕竟出宫的两道门,全都在那边!
  一道文华门,一道午门东面的左殿门。朱高煦情急之下,也还没糊涂,很快就决定走原路返回!因为如果走左殿门,出去就在午门内,还得过午门;过了午门,出皇城还要走很久,简直是夜长梦多的一条路。
  此时朱高煦心里是一团雾水,心道:他妈的,太子的党羽究竟要干甚么?!
  朱高煦快步奔走了没一会儿,便远远地看见,那道桥上来了一群人!他再也淡定不了,因为那不是一群普通的人,而是披坚执锐的甲兵!
  这里是皇宫,甲兵居然进来了,他们怎么忽然进来的,这是要谋反还是干甚?朱高煦立刻收住脚步。
  那桥上的一个武将喊道:“汉王殿下请过来,末将有事要禀报!”
  朱高煦听得声音,定睛看了一眼,觉得那武将很面熟。但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转过身,放下了一切比格和礼仪,提起红袍下摆,径直就开始往北跑。
  他一面拼命奔跑,一面在心里大骂:禀报你妈!
  朱高煦虽然武力过人,但他现在穿着一身绫罗丝绸、头上就戴了一顶乌纱,全身连一块铁片也没有;手里更是手无寸铁,去和一群全副服装还带着弓箭的甲兵打?
  而且他直觉到这次的事分外严重,完全不同于以前在建文朝逃出京师、发生在涿州驿站的那一架。
  当时建文君臣对付的人,主要是朱棣,追兵将领瞿良材不敢随便伤了宗室,而且建文帝下达的命令肯定也缺乏决心;而这一次,金忠、郭资等人都是原来燕王府出谋划策的老油条,太子的人主要对付的对象,恐怕就是朱高煦!
  所以朱高煦刚才虽然没多想,但立刻就判断出来,对方占尽胜算、而且可能没那么软弱。
  朱高煦向北猛冲而去,那金忠和郭资似乎也有自知之明,没过来拦朱高煦。他们俩文官根本拦不住!
  片刻后,朱高煦才想起刚才喊话的那武将,好像是谭清。朱高煦和这个谭清不太熟,因此起初没马上认出来,不过他以前是见过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