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校对)第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817

  大伙儿折腾了好几个时辰,赶到约定地点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这是一座藏在山中的小庙。周围没看到有河流之类的水源,因此四面不见房屋与人烟。明军将士翻墙摸进去看了一会儿,然后才请姚芳入内。
  破败的小庙,里面亮起了一盏油灯。大内胜站在一间土屋门口鞠躬,他本来就是个光头,住在这破庙里还真像个和尚。然后他说道:“我们两人。”
  姚芳想了想,指着翻译官道:“翻译官员。”
  大内胜打量了一番翻译身上的青色圆领官服,却摇了摇头,比划着做了书写的动作。
  于是姚芳与大内胜俩人进屋,把破木门关上了。
  姚芳缓慢地说道:“钱花完了吗?”
  大内胜似乎听懂了,不过他没有回答,指着一张旧木案请姚芳入座。木案上已经摆好了纸墨,以及一盏灯。姚芳也懒得拘谨,径直在地上盘腿入座。
  大内胜写了一些字,大意是:妻子得到了一枚昂贵的上等勾玉,藏在衣服里,夜里同寝却不佩戴。
  姚芳看着纸面的字,每个字都认识、字面意思也懂,但他一时没明白大内胜的意思。
  大内胜:她怕我发现。那枚玉应该是陶氏所赠,用的是我的钱。
  姚芳恍然大悟,瞧着大内胜的眼神、不禁有点同情,毕竟姚芳也很懂那种感觉。
  姚芳:那二百万钱的事,陶氏知道了?
  大内胜:不敢不说,否则我不敢花一文钱,我俸禄几何陶氏都知道。大内家上下本来也反对与大明国结仇,我私自放走大明国人、在大内家的罪过可大可小;把钱拿出来与粕屋郡城主陶氏分享,便算是无罪了。但陶氏只分了我很少一部分。
  姚芳看到这里,顿时从大内胜身上感受到一种东西:憋屈。
  姚芳:这次有甚么消息,我应该给你多少谢礼?
  大内胜:五百万至一千万。价值如何,姚先生从中决定。
  于是大内胜不断书写,将他知道的事,陆续写了下来。每张纸等姚芳看完,便被放在油灯上点燃焚毁。
  日军各路军队的总兵力、大概在八万以内,聚集了日本国的主要武力。军队有三股,分别是大内家、斯波家、细川家统率的人马;后两家都是室町殿的管领。兵权最高的人是斯波义重,因为斯波家在室町殿的功劳最高。
  家督大内盛见提出了方略,并提前做出了部署,目前得到了细川家的支持,主将斯波义重也应该会同意。
  以西北志摩郡守军撤到钵伏山南麓山谷,防守南路通道,随后会得到增援。主力则部署在粕屋郡西侧平原,大内军主力已在钵伏山北部山区、构筑防垒抵抗。届时明日两军,会形成东西对峙的形势。
  钵伏山一旦失守、或日军侧后翼受到海上的威胁,日军主力则后撤到太宰府地区继续抵抗。整个方略是,凭借地形以守代攻,节节抵抗坚壁清野,假以时日等待变故、拖垮远征的明军。
  同时日军水上战船,部署在关门海峡至难波京(大阪)沿岸,以火船夜袭为主,破坏明军水师进攻、避免日军海上粮道断绝。
  粕屋郡等城、村的仓库存粮,日军撤离后都会烧毁;而且在各村城中藏匿了刺客死士,伺机决死刺杀明军大将。粕屋郡城中埋伏有奸细,准备投毒和腐烂的尸体。
  在姚芳的要求下,大内胜又写下了藏匿了刺客的村镇,但究竟藏在何处、大内胜并不知道。大内胜作为大内家的家臣武将,只知道一些大事,具体事务不是他负责。
  姚芳:你先找到能藏一千万钱的地方,战后才能送来,因为军中没有那么多铜钱。
  大内胜看了一眼纸面,露出了一丝惊喜的表情,那神色转眼即逝,他跪坐在地上,前倾上身向姚芳致礼。
第八百一十一章
博多的樱(2)
  “樱花全盛难得见,睹者方恋花尽落。”大内盛见仰头看着庭院中的樱树,不禁吟唱了一句诗歌。
  树梢上的花朵已经残破,空中飘着零星的花瓣,唯有地上落满了凋零的樱。花期极短的樱,人们看到她凋落之时,总会不禁恍然想起,见到她盛开之时仿若只在昨日。
  不远处的樱树下,站着几个浑身披甲的武士,他们都把着倭刀的刀柄、眼巴巴地望着大内盛见,神色之间十分着急。那些武士显然不像大内盛见、还有心情看樱花。
  大内盛见心中,却不见得淡定,否则他不会下意识地、吟唱出如此充斥悲意惋惜的诗句。
  眼前的处境,真的让他感觉到万般的惋惜、心痛,且左右为难。
  仅仅在一两天之间,他的方略就破产了;起初谋划的防线还没完全建立,便已被突破。大内盛见猛然惊醒之际,却仿若仍在梦游。
  要命的缺口,钵伏山南麓山谷!
  此前大内盛见在确定了明军登陆地点之后,立刻就作出了反应、调整。他命令西北半岛志摩郡的守军南下,前往钵伏山南布防;同时从粕屋郡调集援军向西南进军,目标依旧在钵伏山南。大内盛见意图在第一时间堵死这条通道。
  按理是完全来得及的,那时明军才刚刚开始登岸。常理推测,远征的明军初来乍到,连日军在哪里、当地的具体地形,恐怕也来不及弄明白,怎么能清楚日军的部署和意图?
  然而事情非常意外,事与愿违。
  大内盛见今天得到消息,志摩郡守军已被阻击、存亡不明,无法按照军令抵达目的地;明军小股骑兵在今天上午,便运动到了钵伏山东面地区,对粕屋郡过去援军、实施了阻击袭扰。
  当此之时,大内家的主力都在钵伏山北、沿海的下山门防垒沿线。大内盛见今天上午,又派人急令,从下山门出动第二批援军南下,增援钵伏山南碍口。
  但这些调动不一定起到作用。大内盛见意识到,南线战场很可能要丢失了。
  明军开始登岸、至今才过去两三天,战场形势已经变幻得天翻地覆。这样的速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如果仅仅是战略上的第一步失败,即便要放弃博多港、粕屋郡,甚至弃守筑前国全境;大内盛见也不会感到如此悲凉。
  现在最要命的是,钵伏山北、下山门地区,聚集了大内家的几乎所有精锐力量!
  如果粕屋郡的日军主力,立刻照计划的第二步、向南边的太宰府撤退;那么下山门地区的大内军,不久之后将面临敌军的围困夹击,无法避免覆灭的厄运。大内家多年经营起来的势力根基,朝夕之间便会彻底完蛋了。
  而若粕屋郡日军主力,向西面的大内军靠拢策应,那么这场战役、就会很快演变成大规模的合战。双方十来万人在开阔地大战,大内盛见觉得胜算很低。
  抉择其实很简单:试图保存大内军主力,还是保存整个日本军主力?孰大孰小一目了然,如果大内盛见不是大内家家督的话。
  这时一个武士急匆匆地走进了门,在树下弯腰道:“禀主公,斯波管领请主公,即刻前往议事。”
  大内盛见点了点头,眼睛一瞪,一副决绝的神态转身,向门外走去。
  很快粕屋郡城主陶靖追了上来,在大内盛见的马前沉声道:“主公何不下令,叫钵伏山北的大内家武士、骑马离开防垒?”
  陶靖很聪明,必定也看明白了此时的危局。
  大内盛见却呵斥道:“武士一走,钵伏山北防垒将立刻分崩离析,敌军会从海边向东涌来,追击我军主力。”
  不远处的道路上,又有个骑马的武士来了。那武士见到大内盛见,急忙上前道:“钵伏山东面,出现了更多的敌军骑兵!我们的第二批援军也遇到了攻击。”
  大内盛见点了一下头,并没有丝毫惊讶的表现。
  敌军既然找到了钵伏山南那条路,并敢于以小股骑兵先锋前来、孤军冒险深入;其将领便必定意识到了,那个方向的重要性,怎会没有后续援军?
  大内盛见带着随从,骑马前去中军。他到达一栋房子里时,看见主将斯波义重、管领细川氏,以及山名氏等几个大将都在里面。
  众大将找来大内盛见,可能是想劝说大内?好让他作出自我牺牲,保全大局?
  不料,主将斯波义重开口便道:“情势急也,原先的防卫谋划,已不合时宜。粕屋郡的大军,应立刻西进,向钵伏山附近进军。”
  本来以为大内家已经快要完蛋了,大内盛见却忽然听到这样的话、从主将斯波氏口中说出来。大内盛见顿时经不起引诱,燃起了些许的希望。
  “怕是与事先说好的策略有违,此法有些仓促。”大名氏说道。山名氏也是曾经的有力守护、号称“六分一殿”。但他的言辞十分含蓄,因为反对斯波的提议、相当于抛弃大内家。
  南路军统帅、室町殿管领之一细川氏也附和道:“原先达成的议题,并非决一死战。”
  大内盛见则没吭声。
  斯波义重刚开口就被人反对,显然十分不悦。他一脸凶意,冷冷道:“大军不敢战,此万分不幸。今日被斩一臂,明日情势所迫又弃一臂,如此下去,必败无疑!若全力出击,美名万古长存。”
  山名氏转头看向沉默的大内盛见道:“大内君有何见解?”
  大内盛见觉得斯波氏所言、不无道理,毕竟大战只要没结束,谁都不能完全断定结果。当然最重要的是,大内盛见愿意相信斯波氏的主张。
  不过在大内盛见的内心深处,依旧保持着一丝不带偏颇的理智:一旦决定合战,投入的便是整个日本国的武力精华,弹指间的胜负,后果有多严重?恐怕怎么去估计也不为过。
  百余年前日军击退元寇的战役、影响直到今日;这场决战的胜负,又将决定日本国多久的国运?
  谁敢相信,“天下”(日本诸藩国)盛衰的抉择,就在这一刹那之间?
  大名氏忽然冷冷说道:“大内君的犹豫,已证实了情势。”
  斯波义重道:“敌军从海路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我军数倍于敌,却要抛弃大内家的兵马,将来谁承担这样的过错?退缩不见得能获胜,合战也非全无胜算。”
  大内盛见鞠躬道:“您是主将,请决断!”
  斯波义重“唰”拔出了倭刀,忽然举起大声道:“天皇陛下,万岁!”
  几个人愣了一下,也只得附和道:“万岁!”
  斯波义重决意的喊声,没有让大内盛见感动,反而让他听得有点心惊。
  不过合战的决定,还是让大内盛见感受到了暂时的欣慰;因为这样一来,大内家的势力便并不会马上覆灭了。日本国人是不会同情失败者的,大内盛见知道自己一旦丧失了一切,等待他的只有羞辱与轻贱。
  从大军驻地粕屋郡、到大内家防垒钵伏山下山门,尚有近四十里的路程。斯波义重决定,今日集结全军,明天凌晨便开拔。如果没有明军骑兵的阻击袭扰,大军一日之内,便能抵达钵伏山附近。
  军令陆续传达到各处军营,日军将士士气高昂,积极备战。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和明军交战过;加上“洛阳”的主战派的呼声很高,可能进行了一些虚假的鼓动,以至于大多从东边各国来的将士求战心切。
  大内盛见离开了中军,在一座军营附近、不禁勒马驻足,观望着那边的将士。那边一些武士正在练习,他们全神贯注地站着、忽然拔出了武士刀向前挥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8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