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575

  这是一个大村,有徐刘王三姓近300余户人,其中徐姓是大姓,有200户左右,且与刘王二姓常有通婚。
  除了三姓之外,另有七八个小姓的居民,都是马帮曾经留下的子嗣。
  村中曾经有过兵灾,祖上留下的大房子,毁的七七八八,再加上运动年代的各种冲突,徐家的家祠亦未保住。
  不过,经过去年的整饬,现在的荆山村少了一些破旧,多了一些田园的味道。
  村长正是苏城的姥爷徐宝明,看起来身体很好,拿着手电,脊背笔直的站着。
  五郎、四郎和徐凤赶紧跳下了吉普车,苏城迟疑了一下,也跳了下来。
  “姥爷。”
  “叔公。”
  “爷爷。”
  四个人参差不齐的各叫各的。
  徐宝明笑呵呵的一一应了,转头抽出一根柳枝子,道:“都转过来。”
  苏城依言转过去,就听“啪”的一声,屁股上火辣辣的疼。
  五郎、四郎和徐凤也不例外,一个个憋着脸,险些没叫出来。
  徐宝明一边抽柳条,一边用方言唱:“柳过境,无灾无病呦。”
  打完了,四个人才被允许经过牌坊,进入到村中。
  各家的大人,早就在那里等着呢。十几个孩子,也好奇的打量着他们身上的衣服,以及远处的汽车。
  和别的村子不同,荆山村的家教甚严,早年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之后是出于少惹事招祸的考虑。当然,村长手上的柳树枝条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全村的孩子他尽可打得,据说上一代的村长,也就是苏城的太姥爷活了90多岁,全村老少都是他一手打大的,威严非常。
  苏城从左到右的看向人群,一个人一个人的扫过去。终于在第二排,才见到自己的母亲。
  她看起来并不显老,头发微微的卷到头顶上去,看起来很休闲的模样。
  由于距离的关系,只看到她微微的笑容,却看不到具体的模样。
  苏城心里突然一软,慢慢的走了过去。
  “回来了。”徐丽雅满溢着笑容,轻轻的拍拍苏城的肩膀,像是其他母亲一样,笑道:“回家吃饭,我做了肉。”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祠堂
  记忆中的小院和房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客厅中多了两把藤椅和一台电视,电视是五郎带回来的木壳松下,外面用布好好的围起来,连散热器也不放过。
  苏城不禁笑了一下,自行坐在藤椅上,面对电视和小小的窗户,觉得很安心。
  徐丽雅嘴角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她从电视柜下面,拿出一个大大的罐头瓶子,道:“听说你们要来,我就沸了冰糖水,已经凉好了,你小时候最爱喝了。自己开电视看,旁边还有书,我去把饭热一下,马上就能吃。”
  厨房在小院的另一侧,同样是苏城幼年时最熟悉的地方。
  苏城深深的嗅着,整个人仿佛都升华了。
  门外,传来“噼”、“噼”的炸猪皮声。
  苏城不觉笑了一下,端起罐头瓶,喝了一大口的冰糖水。甜丝丝的味道,几乎渗入肺中,旅途的颠簸,也渐渐地消失。
  “如果只是荣养休息的话,呆在农村却是不错。前提是衣食无忧,子嗣安宁,有医有药,交通方便……”苏城想到这里,哑然一笑,这样的要求,对欧洲人来说也许是简单的,日本人也快要达到了,偏偏中国,要再过30年,也许50年,才能见到效果。
  “那就从我开始吧。”苏城看看窗外的青山绿水,心想:既要生钱,又保住环境,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窗棂下方是写字台,旁边则是一方书柜。
  苏城抱着罐头瓶子走过去,自左向右看去,一些的是自己熟悉的,一些却像是新买的。
  苏城会心一笑。这正是80年代人的书架。每一个文学青年都喜欢美学,每一个走过运动的人,都向往着美。
  “来,吃点东西再看书。”徐丽雅拿了3个盘子过来,又匆匆的去端菜,口中还道:“里面有些书还是你寄给我的呢。”
  “嗯……”苏城露出些笑意,是自然而然的笑。
  桌上有带皮的红烧肉,还有喷香的猪尾巴,再加上一盘口条,一盘青菜,以及一份蘑菇,确实是难得丰盛的晚餐。
  苏城静静的坐了下来,挨个品尝。
  徐丽雅笑看着,说道:“你这个孩子,怎么回家了也这么安静,以前不是整天吵吵闹闹的?还真的长大了?有对象了吗?”
  “妈。”苏城顺嘴就叫了出来,笑笑道:“算是有对象吧。”
  “那就好,怎么不带回来看看。”
  苏城傻笑两声,低头吃菜刨饭。
  徐丽雅也就不吭声了,给他添饭后,才一起吃。
  苏城很快就适应了这个环境,心情大为放松。前些天积累的疲劳困倦,兴奋担忧全都涌了上来,吃饱了饭,没说两句话就睡着了。
  徐丽雅给他盖了一床棉被,在旁看了会儿,又去厨房熬粥,等到晚些时候,再唤苏城起来喝粥说话。
  第二天,苏城准备睡个懒觉。
  赖到窗外全明,却听到絮絮梭梭的声音,像是好几个人低声说话似的。再看看手表,也不过清晨9点。
  苏城一想,还是起床了。
  出到院子里,果然有好几个人等着。
  是四表舅和三舅。此外,还有几个远房亲戚,一边和母亲徐丽雅聊天,一边注意着房子这边。
  苏城出门来,好几个人都站了起来,说:“城子来了。”
  也有同辈分的,就喊一声“苏城”。
  “各位早啊。表舅,三舅,这就起来了。”苏城打了一盆水,就在院子里洗漱了一下,也坐了过去。
  表舅曾经去过东营,也是五郎和四郎的父亲。三舅则是四妹徐凤的父亲,他的年纪较小一些,也就刚到40的样子。
  两人都有些紧张,道:“苏城,我们是过来谢谢你的,五郎、四郎和你四妹,都有出息了……”
  苏城让他们把感谢的话说完,才笑笑道:“身边总是要有人帮衬着,五郎他们做的都好,你们不用担心。”
  见他态度没有什么变化,老农模样的表舅笑呵呵的松了一口气,用肘子捅捅三舅,笑道:“你看,我就说苏城不是那种有了钱就忘了乡里的人,这不是挺好的,让他们兄弟们互相帮衬着。”
  “你这人。”三舅是比较精明的人,家里开着小卖铺,常去镇里进货,对苏城的地位了解更深,来前也警告了旁人,没想到,转眼间就被表舅给卖了。
  苏城装作没听到,笑呵呵的道:“我准备去祠堂看看,咱们边走边说?”
  “正好,爸昨天还说要祭拜先人呢,走,让咱老祖先也看看,咱们老徐家出的种。”三舅拉着苏城就走。虽然不是一个姓,但苏城从小在荆山长大,并没有受到多少歧视。相反,由于姥爷的爱护,唯一的女儿徐丽雅独自拉扯苏城长大,也没有遭到太多的质疑和批评,在这个年代,是极难得的。
  苏城还记得小时候,全村的舅舅们出动,扛着扁担和锄头,找邻村麻烦的事儿。要说起来,也就是邻村的几个泼皮见到外出的徐丽雅,嘴头上犯贱罢了。
  那一场架打的很大,有好些人受伤,还有人被送去了医院,据说公安都出动了,回过头来,却是各家送东西给徐丽雅,劝她不要伤心难过。
  正是那些溅血的衣衫,将苏城的心收拢了。
  徐丽雅在后面追上,给苏城披了坎肩。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几分钟就到了村子的中央。
  荆山村的后面,就是徐氏祖坟的所在地,祠堂稍微建到了前面一些,却是仿古的建筑,虽只一层,但高高大大,窗几明亮,称不上威严,却也堂正。
  “请外面人来建的?”苏城小声问。
  “你姥爷挑大梁,兄弟子侄们一起上阵,全村老少建起来的。”表舅得意的道:“我可是每天50个工分的大工。”
  “又记工分了?”苏城随之笑了起来。
  “村子里没钱,说是计分了给东西,也就五郎回来那次,兑现了点,我还有好几百分放着呢。”表舅非常老农的咳嗽了两声,看着苏城,道:“我们把工分钱剩下来,开了大路。这次回来,是不是觉得好走多了。”
  苏城一脸苦色,道:“那也叫好走啊。”
  成绩被抹煞,表舅不满的道:“要还不好走?那你修洋灰路去。”
  “您还真别说,我回来以后,是要给咱们修洋灰路的,一条不够,咱不光往镇里修,还往省城修。”
  “城子,你可要想好,修路是好事,没必要修那么长的路,现在修路可贵着呢……”表舅没有料想中的高兴,反而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前面,忽然传来重重的咳嗽声,道:“苏董事长愿意给家乡修路,这个是好事啊,咱们应该支持的。”
  苏城抬眼去看,却是个不认识的高瘦男人,外穿夹克,内穿衬衫,一看就是个干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