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575

  这个时候,苏城是稍稍有点感谢柴薇的。他们提供的机会,虽然没有几张钻井平台的订单产生的效益明显,但是,技术提升的效果是一样的。
  全面检测用了20天之久,到了公布结果的时候,出现的却不止大华实业一家公司。美国的哈利伯顿,挪威的海德鲁两家公司也同时出现。
  哈利伯顿派来的还是展会期间的一批人,詹森作为顾问随同左右,老白的脸上有些红润,见到苏城就笑说:“听说有大华实业参与,我便想,能遇到苏董。”
  “你们在展会上,斩获如何?”
  “自然比不上苏董。”说话的是一个红鼻子的老外,笑的有些悻悻然,道:“动力定位设备,苏董才卖60万美元一台,请问利润有多少?”
  “你不是哈利伯顿的人吗?咱们的合资厂的成本,你还不知道?”苏城看向詹森。
  后者咳嗽一声,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的销售总监,新西兰人,贝尔托斯。”
  苏城恍然,怪不得整个人看起来红扑扑的,估计是有毛利人的混血了。
  贝尔托斯对苏城的印象很不好,嘟囔了几句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话,就去找沙特人卖萌去了。
  苏城笑了笑,问詹森:“你们还想拿下这个维修任务?”
  詹森犹豫了一下,小声道:“如果沙特有意开启开采海上石油的话,哈利伯顿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你们有全面修复第三代平台的能力吗?”苏城很贬低的看着詹森。哈利伯顿对海上钻井平台的研究不是太多,他们目前的主要力量,还在与苏城的合资厂里。
  可以说,哈利伯顿有关海上钻井平台的工程师,如今是在给苏城打工,他们的水准,估计还比不上大华实业。
  詹森是中国区的负责人,自然知道此点,无奈的道:“贝尔托斯坚持,我也没有办法。”
  苏城摇头,道:“你们也是让他瞎胡闹,展会的时候他胡闹,结果订单签出去了多少?现在又想和大华实业打擂台?这一次,哈利伯顿不光成本下不来,实力也不济。”
  贝尔托斯不知什么时候,又转了回来,听了后面半句,道:“中国企业既然能做到,我们哈利伯顿自然也能做到。虽然我不懂技术,但是,我懂得简单的比较,哈利伯顿比中国企业强,中国企业能接单,哈利伯顿就能接。”
  苏城笑了,道:“等全面鉴定报告出来,咱们再聊。”
  “好,我们的工程师都等着呢。”贝尔托斯很硬气。
  没几分钟,第三方的鉴定公司就将具体的资料发了下来。来自阿联酋石油公司的阿拉伯人,撑着文件夹,当场念道:“根据我们的检查。在过去两年以来,平台很少或者没有进行维护保养,缺乏任何冷停或封存安排,因而对平台各类设备的机械部分产生了不良影响。平台的结构和机械因为不断的侵蚀而严重受损,如平台想要继续进行钻井作业,必须进行强化维护和修理工作。其中,直接修理项目45个,法定及船级社检验项目16个,单项采赡项目11个,骥助服务项目4个……共计81项……”
  贝尔托斯身边的工程师,听到“严重受损”脸就绿了,听到45项直接修理项目,整个人都抽象了。
  以他们的成本来说,每一个直接修理项目,都意味着10万美元级的成本,自然是怎么听怎么可怕。
  工程师趴在贝尔托斯肩膀上给他解释,挪威海德鲁公司的人低声商议片刻,已经开口道:“我们对维修费用有疑问。”
  ……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能做
  挪威海德鲁公司,意料之中的要求增加维修经费到500万美元。以他们的成本来说,大概只有这个价钱才是有利可图的。
  沙特人自然而然的拒绝了:“我们的预算只有300万元,不能增加。”
  挪威人也很干脆的道:“这样一来,我们就只能退出了。请你们注意到,贵方的要求很多,‘海钻六号’的状况也很差,平台结构受损是很严重的问题,侵蚀也是如此……如果你们还需要我们的服务的话,可以和我们再联络。”
  海德鲁公司还真的就此离开了。
  纳斯尔见怪不怪。他轻轻的拉了一下镶金边的披风,没有说话,只是脸上看起来有些焦躁。这也就是八十年代末的沙特人,才会这样焦躁,当他们每年卖出5000亿美元的石油的时候,再没有哪个沙特人真的会因为工作而焦躁了。
  苏城目送挪威人离开,轻轻转身,问道:“贝尔托斯先生,哈利伯顿准备继续竞标吗?如果这个算是竞标的话。”
  贝尔斯托用手搓了两下红彤彤的大鼻子,没有回答苏城的话,而是低头与工程师商量起来。
  可以想见,如果他们能用300万美元拿下这个维修项目,大华实业的竞争力会很小。双方的名气就像是奥迪和奥拓一样,在能够买得起任何东西的沙特阿拉伯,名牌是相当重要的。
  贝尔斯托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能赚1块钱,他就签下这个单子。
  但是,工程师很快抬起头来,说道:“我们做不了这个……”
  “成本多少?”
  工程师的表情严肃而尴尬,说道:“不是成本的问题。我的意思是说,我们也许无法维修‘海钻六号’。”
  “怎么可能!”这是贝尔斯托无法接受的,他瞪大眼睛问:“我们怎么可能无法维修海钻六号,而中国公司可以?”
  “大华实业是中国最强的石油装备公司了,如果您注意到的话,也许会发现,就在前不久,哈利伯顿帮助他们收购了两家欧洲船业公司,都具有海上钻井平台的技术积累。除此之外,我们哈利伯顿的海上部门,现在正在和大华实业合作。”工程师一口气说完,又继续道:“现在,如果我们承接这份工程,也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工程公司,或者使用哈利伯顿和大华实业的合资公司。”
  “哈利伯顿自己,没有能力完成?”
  “是的,挪威人说了,结构性的损伤很难解决的,也许要重建。”
  “公司究竟在做些什么?把生意送给中国人?”
  “他们也许是考虑产业转移吧。”
  “转移一个朝阳行业?”
  “海上石油装备仍然属于造船业,我们对这种产业,不是一向敬而远之吗?”
  贝尔斯托一擤鼻子,说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中东看到中国人的原因。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
  工程师耸耸肩,以示无能为力。
  贝尔斯托抬起头来,不仅是哈利伯顿的人员在听他们说话。不远处,苏城和纳斯尔他们也都看了过来。
  这将贝尔斯托逼到了墙角,揉着鼻头说不出话来。
  最终,还是纳斯尔等不及了,问道:“哈利伯顿的意见是什么?”
  贝尔斯托这才不清不楚的道:“我们对平台的维护,有不同的意见。”
  纳斯尔信以为真,高兴的问:“哪方面的意见?我们会尽量回答。”
  “我们要全面分析这个检测报告,也许再请一家公司,第三方公司进行检测。”
  纳斯尔疑惑的道:“现在负责检测的就已经是第三方检测公司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无法以300万美元,接手此订单。”贝尔斯托哼哼唧唧了半天,内容却与挪威人差不多。
  纳斯尔大失所望,重新看向苏城。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到:“贝尔斯托先生,假如,我是说假如给予你们更多的配件选择权,不用从原厂商购买原有级别的配件,而用一些其他配件,例如中国产的配件替代,你们是否愿意接受?”
  海上钻井平台的钢结构只是材料和工艺的问题,诸如泥浆泵、柴油机、吊机一类的东西,就分别采购自其他国家的某些公司,不可能全部来自于海上钻井平台的制造方。这也是配件成本最高的地方,苏城希望用这种方式降低成本,同时介绍中国产的配件,纳斯尔等于间接性的透露了大华实业的底线。
  然而,贝尔斯托尽管很想接受,终究还是明智的选择了拒绝。
  他们既然不能维修“海钻六号”,那问题就不在泥浆泵的来源,而在于整体。
  说了退出的话,贝尔斯托很勉强的向苏城笑了一下,头也不回的走了。
  詹森倒是向苏城打了个招呼,却也没有久呆。
  没多长时间,剩下的又是大华实业了。
  苏城向纳斯尔摊开手,笑笑道:“看来还是只能我们谈了。”
  沙特人沉闷的点头。他们也不是第一次碰壁了,“海钻六号”的状况和他们的维修政策根本相冲,偏偏他们还要谈下这笔单子。对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的大佬们来说,300万美元根本不入其法眼,也就缺乏修改的余地。
  和身边几个人小声商议后,纳斯尔提出道:“所有配件都要经过我们的检验,维修要在半年以内完成,否则的话……”
  “我们要求低违约金。”苏城阻止纳斯尔继续说下去,并道:“既然钻井平台不能拖拽回国,我们要免费的船坞租金,以及必要的设备……你知道,这种做法,其实增加了我们的成本。而海运成本,原本不应该包括在维修经费里的。”
  纳斯尔大方的点头,正如他平常所做的那样。
  签订合同当日,就有上百名中国工人,被从中远船务和大华事业派遣而来。
  同时,原本准备操作第二台“华106”号钻井平台的工人,也被提前派遣到了沙特。
  原本应该由100人左右进行维修的项目,一下子塞进三四百人来,立刻加快了速度,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平台上的设备就被拆的七零八落,并以废旧钢铁的名义,全部运回中国。
  以沙特人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确实算得上废铜烂铁的标准,作为一个满足于世界分工的国家企业,他们对装备中蕴含的技术也毫不关心……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载荷计算
  “海钻六号”维修项目,开始的并不顺利。
  研究是一回事,真的上手就是另一回事了。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是几种海上钻井平台中,难度最高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后世的深水钻井平台,有七成要用这种方式。
  即使是在80年代,各国学界对它的研究也非常多了,第三代的钻井平台,所涉及到的理论也日趋复杂。孙立宪等人很快就遇到了瓶颈——海上钻井平台的外载荷计算。
  海上钻井平台由于作业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力量的攻击。包括重力、浮力、风、波浪、潮流、冰和地震等等,都需要考虑在内,不能1000公里外有了海啸,这边钻井平台就轰然坍塌,或者本地来一个四级小地震,钻井平台竟然烈火滔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