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575

  作为中央部委的最基本细胞,处长本身是不具有决策权的。签字的最小也是司局长。但在具体的决策流程中,一名中央部委的处长,如果坚持己见,经常能够改变司局长乃至部长的决策。一个“执行困难”就有很大几率更改既有的决定。
  在这一点上,身为七级干部的部委处长,其实很像是古代的进士官。尤其是根红苗正血脉通畅的处长,既能顶得住压力,又有极大的回旋余地,确能做到以小制大。
  有针对性的公关避实就虚,解决了大华实业高层资源不足的窘境。苏城尽管没有中石化中石油那些正部级领导的政府关系,也能实时的了解海沧计划的决策变化,使得大华本身的判断变的灵活而准确。由于大华实业和海沧计划的影响力,这些处长们往往也乐于接受邀请,省去了很多功夫。
  聊天的时候多了,苏城也被掏出了很多干货。尤其是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变动走向等等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没用多长时间,就不止是苏城邀约别人,有更多的人主动出面邀约苏城,所为的就是谈话。
  对国内改革,苏城谈的很谨慎,差不多是闭口不谈。对国内外的经济,尤其是宏观经济,苏城就说的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早先说的许多猜测性的论据都得到了证实。他也不怕别人听去,国内国际形势是大势,一个两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同样的,相信的人相信,不相信的人也不会因为一两次的猜测准确而相信……
  1990年年末,在等待中央对海沧计划做出决定的时间点里,苏城在北京城里悄然闯出了名声。
  12月22日。很平常的一天,苏城照例参加饭局,回到酒店,却见侯海青等在大堂里。
  这位苏家的女婿表情奇怪的望着苏城,问:“你真的相信,国际油价会在近期大跌?”
  苏城不知侯海青为何问起,并不避讳的回答:“是”。
  战争期间,短期石油价格只有两个走势,上涨和下跌。不知有多少经济学家,毫无根据或创造根据来的赌其中一个方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成则声名大噪,败也有话可说。此时的中国,或者说此时的世界,猜测石油上涨和猜测石油下跌的超过上千万人。
  但是,真正敢于负责任的判断者只有少数。在国外,石油商人、期货投机者和股票投资者都为自己的判断下了重注,而在国内,由于缺乏石油价格交易的平台,需要负责任的判断者寥寥无几。苏城这种拥有油田的业内人士自然属于例外。
  侯海青面对苏城,眼神闪烁不定,好久方道:“苏老爷子想见你,谈谈石油的走势。”
  ……
第二百七十章
国储局
  晚上9点钟,黑色的轿车穿过昏暗的长安街,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若隐若现,紫禁城的红墙平静而庄严。
  侯海青是苏东元的女婿,平日里也难见到苏振国本人,想到接下来的场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身体也在后座上扭来扭去。
  他微微侧身,却见苏城面色平静,不自觉的出声道:“苏老问询石油走势,估计是要作为政策的参考,你要不要准备什么?比如书籍资料,我可以找人带来。”
  苏城活动了一下脖颈,似乎有些不满他打破车内的安适,声音微沉道:“走势无非是涨跌而已,难道还要我预测出具体的数字?”
  “总得有根有据。”侯海青的心情其实比苏城还激动一些。
  苏城笑了,道:“预测价格这种事,无论涨跌都有根有据,理由充分。结果却只能有一种可能是正确的。”
  侯海青低头思考了起来。确实,他一个不太了解石油经济的人,也能想出好几个石油涨价的理由,好几个石油跌价的理由,若是撇开另一边来看,都算是充分。
  但是,要他说石油的涨跌,侯海青是说不出来的。尤其是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根本是两眼一抹黑。
  别看国内各个政策研究机构叫的欢,全是在买彩票。要是让他们自己掏钱决赌涨跌,十有八九会装哑巴。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于西方世界的商业和金融,经验匮乏到了极点。经过了30年计划经济的洗礼,本土成长起来的决策者,要么是贫下中农的儿子,要么是功臣的儿子,除了最上层的领导曾经出过国,留过洋,见识过西方花花世界之外,三四十岁以下的中国人,又有几个真的见识过市场经济的原型,就连书籍也缺的厉害,且有不少扭曲之处。当年的中国人,经常找到一本商界名人的传记,就当管理学教材去读了,很有梅超风学九阴真经的风范。
  事实证明,通过名人传记学成的经营天才并不在少数,但大抵学到的都是九阴白骨爪,全本的九阴真经别说学会了,想要接触到都困难。
  做石油生意,炼制成品油,搞化工厂,用九阴白骨爪的招数就足够了。但是,预测石油价格的涨跌,非得全套的九阴真经,或者预知未来才行。
  人都说,战争开始了,石油价格就会上涨。但1991年的海湾战争并非如此,而且是与之相反的路数。危机期间,石油价格一日三跳,战争期间,石油价格一日三跌。
  战前做预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亏的是尸山血海。这其实并不奇怪,海湾战争开始之前,全世界各国的军事情报机构对战争的过程与结果还有各种疏漏呢,商业情报机构的错误算得了什么。
  苏城对答案有自信,根本就不关心那些学者们胡扯的理由。
  侯海青却做不到这一点,他特意提点道:“今天除了苏老之外,还会有其他部门的同志列席,一些同志的意见也许与你相反,所以,必须得有理论支持。”
  看他确实是为自己考虑,苏城领情的道谢,然后说道:“除了套期保值的部分,我在伦敦市场买空数千万美元的石油期货,还有比这更好的理论支持吗?”
  侯海青愕然。
  苏城平平淡淡的道:“你以为大家为什么相信我的判断?因为我是拿着本钱下注的。赌场之上,什么理论大师都是骗子,只有场上的赌徒才最可信。”
  侯海青重重咳嗽一声,道:“这怎么是赌徒呢,这个就是资本市场的判断,对市场的预见力。”
  “你的理论学的不错啊。”
  “学校里读的是哲学。”侯海青羞涩又骄傲的说。
  “你好像不是本科毕业?”
  “读了人大的研究生。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侯海青怀念的道:“学了逻辑学,西方哲学方法,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真难啊。”
  苏城悠然的想:这厮真是好命,再晚几年,就只能去大学教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哲了……
  车队绕过广场,准时停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处侧门前。到了这里,说明是一次正式的会面,苏城收起各种想法,整了整羊绒大衣,跟在侯海青身后。
  一间小小的会客厅里有四个人。
  坐着的是苏振国,旁边是苏东元,然后是苏城刚刚认识的毛主任。一位三十许的小眼男人站着迎接,苏城开始以为他是某人的秘书,待介绍以后才知,是国储局的干部。
  不用说,这位就是今天的专业人士了。严格说来,国储局的干部也当得了期货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亦是中国少数允许参加国外期货交易的单位。
  国家物资储备动辄数十万吨乃至上百万吨,使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方式,能够锁定价格,虽然不会因为期货市场的上涨而赚钱,但也不会因为国际行情的下跌而赔钱。从国家储备的角度来说,最适合不过。
  不过,国储局并不总是那么守规矩,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昂贵的几次“学费”中,就包括国储局的培训费。
  苏城的脑子转的极快,打了个忽,自己坐在了苏振国侧面,完全无视了苏东元的吹胡子瞪眼。
  身为父亲,苏东元的心情大约也是复杂的。苏刑被双开以后,仕途再无路可走,经商也只会倒卖票据,为了避免被连累,苏东元又叫停了苏刑的商业尝试,把他当宠物一样养起来,如今人已经差不多废掉了。
  苏城的上升出乎苏东元的意料,甚至到了不能忽视的地步。但两人的关系也僵到了极点,恐怕有生之年都难以弥合。
  苏振国没有给他们太多情感发酵的空间,看着苏城坐稳,就倚着沙发问:“苏城,大华实业集团,购买了很多石油空单?”
  “是。”
  “具体数量呢?”
  “现在是8700万美元,价格集中在35到40美元之间。”苏城没想到苏振国问的如此直接,于是也就干脆利落的回答问题。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未来的盈利也无可隐藏。
  “你认为油价会跌下来?”
  “迟早的事。能问一下,发改委为什么关心此事吗?”苏城看向毛主任和国储局的朱恩波。
  三十岁的小眼男人挪动了一下身体,道:“我们认为石油价格会上涨,短时间内上涨到45美元到50美元,中长期维持在30美元,所以,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有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你是说多单?”苏城看了过去。
  毛主任笑道:“国储局打了报告,建议国家组织各企业预备过冬。苏主任认为,值得讨论一下。”
  这可是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的讨论。
第二百七十一章
拿不上台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石油价格将会下跌。因此,我认为国家的石油政策应当以保守为主。维持现状并做好油价下跌的准备。”苏城平铺直叙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或者说,重新强调了自己的意见。
  错误的选择将导致极大的损失。假如有可能的话,苏城都会尽可能的说服苏振国,这与个人无关,而有关于国家。
  如果说,三角债是肉烂在了锅里,石油期货的行差错步等于把肉送给了别人。
  毛主任和朱恩波都表现的很认真。在这样一个私密的场合,面对老中青三个苏姓男人,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朱恩波不愿得罪苏城,但他同样负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道:“11月末,联合国就通过了战争议案,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已经争取到了法理上的正义性,他们随时都会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一旦战争开始,石油价格就会上涨到我们难以承受的程度。”
  朱恩波说的有些激动了,小眼睛睁的溜圆:“苏董,我们国家本小利薄,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终究会传导到国内制造业体系中来的。到了那个时候,化肥、农用薄膜、渔网、渔业用品的价格也会上涨,带动粮食、蔬菜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化纤的价格也会上涨,也就是衣服价格会上涨。另外,橡胶价格和燃料价格的上涨,也会让国家增加负担。”
  1990年的中国,车辆较少,取暖和生产用能源主要是煤炭,并不像是美国那样对燃料有着无比的冲动。但化纤价格是个大问题,“的确良”、“尼龙”、“涤纶”、“腈纶”等等名词,全是用石油做出的化纤原料。此时的中国,棉花和羊毛的产量很少,石油化纤制品是衣料的主要来源,国内的服装价格已经够贵了,若是再受此冲击,纺织业首先要出大问题。
  苏城承认朱恩波说的有道理,但也就是个道理罢了。
  他想了一下,说道:“你说的只是普通状况下的油价变化。现在的问题在于,海湾危机已经提前预支了油价的上涨。从18美元到38美元,最高40美元,上涨了一倍还多,就算战争真的开打,也就是这种情况了。何况,油价现在已经回落到了35美元左右,一旦买多,首先就要面临很大的账面亏损。”
  “战争初期,石油肯定要有一个大的涨幅吧。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石油价格也会稳步增加的。而且,战争有可能把沙特阿拉伯牵扯进来,一旦中东打烂了,油价涨到多离谱都有可能……”朱恩波轻吁了一口气,又道:“别看咱们国家是石油出口国,那是针对原油本身的。咱们国家每年进口的成品油数量很不少,石化类的产品更多,到时候,这些东西都会疯长的,不购买原油充抵,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也是储油设施最多的国家,如同欧佩克的缓冲池一样。伊拉克若是入侵沙特并产生一定的成果,世界石油市场立刻崩盘。
  毛主任就不自觉的点头,在他们看来,拥有数十万铁骑和大量高精尖装备的伊拉克,对沙特阿拉伯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地面战争开始期间,沙特的原油供应利用出现问题。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就是眼下的情况。虽然很难说服对方,苏城依然尽力为之,道:“海湾战争会打成什么样,我们先不做讨论。但是,从8月中旬到12月中旬,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美国人还没有开打,就是为了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充分准备。中国怕石油涨价?美国和西方国家更怕,谁都不想要第三次石油危机。所以,作为战争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美国做了很多的工作。我猜测,一旦战争开始,美国就会把战略石油储备向市场投放。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的石油储备高达36亿桶,可供世界消费96天,这是很大的一股力量。”
  朱恩波摇头道:“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国也许会投放战略石油。但是,一旦中东的石油供应紧张,或者战线延长,油价反而会报复性的上涨,美国不仅会停下战略石油的投放,而且说不定要反购。我说一个可能性,伊拉克使用导弹等装备,封锁波斯湾的同时,再打击沙特的石油设施,石油供应立刻就变的艰难了吧。”
  在历史上,美国和多国部队在沙特油田布置了大量的高射炮和导弹,并用厚重的混凝土将油田的控制计算机保护起来,就是为了方法伊拉克的招数。
  沙特也没有掉链子,使用大量的小船穿梭运输,把石油运到波斯湾外的大型油轮上,努力将石油出口维持在了战前的水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