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575

  到最后,狼说一句“对不起”,承担责任的却是牧羊犬。但若是不把羊拿出来,牧羊犬一年的辛苦就有可能作废。
  苏城只能鼓励黎涣祥说:“你先拖他两天,看看情况再说。”
  然而,熊有信却比想象中的积极。他第二天就跑去了海沧的甲醇基地,自己在里面晃了一圈,接着坐车回到厦门,参加池院士和苏城的会面。
  会上,熊有信再次要求道:“我们必须要有全部的技术资料,才能进行评估。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卡萨利公司的公开资料,真实的安装资料并没有见到。反应釜的温度,锅炉的运行情况,管道等等,我们都不知道具体的状况……没有技术资料,总不能让我们到现场一个个检测评估吧。”
  李琳“咯咯”的笑了两声,问:“你说的全部技术资料太笼统了,我们总不能把机密资料给你吧,你得说出来具体的资料。”
  “没有看过,我怎么能说出具体的资料。”
  “机密资料之所以是机密的,就是不能公开的。这些技术资料,是我们大华实业花费巨资研究出来的……”李琳又是卖萌又是发嗲的,才让气氛不至于太僵硬。毕竟,对方是大华费尽心思起来的。
  好在池院士并没有吭声,苏城也就装作自己是个泥塑的木偶,同样不做任何的表态。
  熊有信又说了两句,又被李琳插科打诨的带了出去,他突的把脸一虎,道:“是因为我的身份吧,你们是因为我的身份,所以不愿意把资料给我看?”
  李琳没想到他说的这么直白,有些接不上话。
  熊有信哼的一声,道:“既然这样,你们邀请我们做什么?池院士现在还在中石化挂着名呢,我们师兄弟里面,十个里面有八个在中石化工作,你们当日发出邀请函的时候,怎么不嫌弃了。”
  这个话说的很重了,苏城咳嗽了两声,道:“看看我,你们那么远的赶过来,都没有请你们吃饭就开会了。咱们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谈。”
  有的谈判之所以能谈一两年,就是因为每次出现分歧的时候,双方都会结束会议。
  只有在紧急的时候,谈判双方才会强制性的开长会。当然,领导致辞产生的长会是一种癌症,和正常的谈判会议是两码事。
  熊有信表现的很激进,愤然而起道:“你们想休息多久都可以,但是,你们要是不想做评估了,就别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老师是很忙的。”
  苏城与池院士握手,出门去了。
  到了外间,黎涣祥犹豫不决的道:“要不给他们看一部分资料。否则的话,池院士的面子也不好看。”
  张超摸着下巴道:“他们评估的应当是设备运行状态,不应该是技术水平。那是牛院士的范围。咱们特意找了工程院的院士,不就是这个原因。我看熊有信的动机不良。”
  苏城微微点头,他也有些举棋不定。
  李琳却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池院士一直没有说话。”
  苏城这下有了兴趣,问:“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池院士是抹不过面子。用力的只是熊有信,他就是默认了。”李琳看人往往很准,此时徐徐说来,众人也都有了感觉。
  苏城略作考虑,决定相信她的判断,颔首道:“那就晾着熊有信,除非池院士发话,否则的话,对熊有信的要求不做理会。”
  黎涣祥不确定的问:“做评估的时候呢?”
  “严格执行纪律就行了。只要池院士不发话,怎么评估是他们的事。一点点面子上的损失,我想池院士不至于怎么样,倒是任由熊有信狐假虎威的危害更大。”
  黎涣祥笑了,道:“这下子,熊有信难受了。他如果不是中石化派来的,咱们可就把他得罪惨了。”
第三百一十章
找到弱点
  李琳有些恩怨分明的女侠风范,不屑的道:“我们邀请的是池院士,熊有信舒服还是不舒服,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就是可惜了这么多的研究员,和熊有信一起的有七八个人吧,我看都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正是好用的时候。还有池院士的研究团队,以前不知道,人家光是学生就有几十人。咱们大华实验室的正式研究员还不足百呢,要是再加几十人,每年产生的专利不是要增倍了。”黎涣祥越想越远。
  “六七十岁的院士了,每年带两个学生,都有几十个了。咱们的研实验室每年都进好几十人,最多十年就成长起来了。到时候,你估计会担心人力成本了。”张超笑笑,又道:“真要比起来,池院士这几十人加到一起的效率,能顶得上咱们4个项目组就不错了。你想想看,他们8小时工作制外,一个项目组光找钱和跑部的负责人就要两三个,再加四五个助理,然后还有四五个不做研究的基础研究员,20个人里面,有一半能正常工作的就不错了,工作时间还没有咱们的一半,你看看熊有信,自己的研究不搞,还要出来搞政治……”
  黎涣祥嘿嘿一笑,道:“到了咱们这边,就由不得他们了,留给中石化真是浪费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做好了决定,当天就悄悄的通知了下去。
  经过改组的大华集团,控制力比过去只强不弱,尤其是获得分红的中低层干部,忠诚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等于是用钱喂饱了一样,对中石化之类的机构,也往往嗤之以鼻。
  由此,熊有信在其他公司和部门能遇到的礼遇,在大华集团就丧失殆尽了。当然,这其实并不影响正常的评估工作。
  熊有信虽然找了池院士,并以此威胁黎涣祥,但池院士始终没有出面,黎涣祥也就顶着。
  如是两日后,熊有信也没辙了。
  池院士确实只是默许他行事,本身是不会支持他索要技术资料的要求的。
  狐假虎威的招数没了作用,熊有信也就明白了,自己接到的“私活”怕是完成不了了。
  他坚持又等了一天,黎涣祥仍然是拖着,熊有信无奈之下,只好乖乖的回到海沧基地,在普通资料的支持下,悄悄的做起了评估。
  池院士将评估交给了熊有信,他也不能再丢回去。以池院士的年龄,他本人其实不怎么做实质性的工作了,如大华实业的要求,必然是某个学生来做。
  熊有信用了很大的劲才抢到这个机会,没想到什么事儿也没做成。
  到了海沧的甲醇基地,熊有信就变的懒懒散散了。他可不想真的去做什么评估,于是直接命令其他几个人说:“你们先做,我看些资料。”
  然后,熊有信就睡在了一个值班室里。
  和他一同来的全是师弟,由于熊有信在中石化内的地位较高,在师兄弟中的威信也就很高。其他人不管怎么想的,只好乖乖的去做评估。
  池院士的专业范围是石化机械,此次评估的目标也就主要集中在了设备运行和设备先进性上。其中设备运行尤其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90年代初的设备自有率很低,特别是重化工行业,一方面是三桶油的极度内敛,一方面又是超高的材料要求和技术指标,使得很多设备想换一根国产化的螺丝钉都很艰难。
  在这种情况,设备先进性只要看一看对方买的是什么设备就知道了。很多100%引进的进口设备,比欧美国家用的还先进。如美国的乙烯设备高峰期,是20世纪70年代,到了20世纪90年代,先进性是没有了,但也不能弃之不用。事实上,他们最少还要再用20年,或者再多20年。
  与设备先进性相比,国内企业的设备运行状况就很难看了。经过了70年代的断层和80年代的重工业停滞,现在的大型化工企业,要保证所有的技术工人都有技术,根本是不可能的。
  30岁左右的工人,原本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是,经过了十年浩劫的系列,这些除了搞批斗什么都不会,自学成材的终究是少数。40岁的管理层原本应当是一个企业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学习管理的主要过程就是运动,即使是改革开放了,他们也不会放弃自己最擅长的部分,仍然或者说只能继续搞勾心斗角小报告的一套。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一个企业有再多的高级技工,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工人是不学无术的废物,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把设备弄的一团糟。
  该上料的时候不上料,该排蒸汽的时候慢吞吞,该换油的时候偷一点,温度压力等指标不合适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些人态度很好,奈何不懂技术,对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变量也无法理解,偏偏由于企业制度的关系,还不能把这些工人辞退,甚至待岗都不能以技术做评价方式。
  这种情况下,国内设备运行状况想好看也不行。整个八九十年代,把国外先进设备的先进部分关掉,只使用落后部分的例子层出不穷,直到2000年以后,有大量廉价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国企,设备运行水平才算是有所起色。
  熊有信一伙人不想给大华实业好的评价,但也拿出看得过眼的证据,因此大略的看了看官方的设备说明书,直接就去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了。
  检查设备运行,主要就是核对各种设备仪器的受控状态。耐压平台要可靠受控,绝缘电阻要始终受控,低温设备要始终低温可调,高温炉要温度受控达标……
  一群技术员忙忙碌碌的做了一个下午,快到黄昏的时候,才神色不属的回到了值班室。
  熊有信早都睡累了,半躺的靠在一个大椅子上,见到他们就打了个哈欠,问:“能走了?”
  “要不您看看去?”带队的师弟和他在一个研究院,做惯了下属,姿态放的很低。
  熊有信眼中精光一闪道:“发现问题了?”
  “也不算是。”
  熊有信可是个明白人,见师弟的表情,就知道有了问题,立刻站了起来,道:“边文光,你说清楚了,到底怎么回事。”
  “是。我们刚开始检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一些设备的指标和官方的文件不太一样。当时以为运行状况出了问题,连忙追溯了上去。”边文光说着话,还看着熊有信的脸色,语气缓慢的道:“我们一共发现了28处明显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只核查了三处,结果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不是运行状况出了问题,而是大华实业进行了国产化,而且……”
  边文光迟疑了一下,继续道:“而且,不符合标准的地方,最终证明是高于标准的。”
  “啪”
  熊有信气的一巴掌拍在了控制台上。大化工的工作台是全精钢的。他几乎是毫不停顿的接了一声“啊”,听起来像是被人揍了一样。
  呲牙咧嘴了半分钟,熊有信才问:“跟前有大华的人吗?”
  评估其实是一个打分的过程,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指标范围,以及相对应的分数。国产化和高于标准两个词对上去,不用说也是要打高分的,而且要在不同的位置打高分。
  边文光知道他的意思,低头道:“我们做测验的时候,都有大华的技术员帮忙。每项测试结束,他们都要附件的。”
  “每项测试结束都要附件?你们就不能说回来的时候统一给?”熊有信气急败坏。
  “当时没想那么多。所以,我一看三次核查都查出了高于标准的情况,立刻就停止了。”
  “算你聪明。”熊有信叹了一口气。
  边文光等了会看他不说话,小声问:“现在怎么办?”
  熊有信凝神道:“不可能28处,全不是超标准的吧?”
  “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但不好查啊,咱们要是一项项的追溯上去……”边文光不用说完,大家就明白他的意思。按照正常的评估标准,三类乃至二类问题都只是小小的扣分项而已。只有严重的一类项,例如引起安全故障的问题,才会都某个设备一票否决。
  如果28处里面,只有几处是二三类问题,这样追查下来,只会给大华加分。
  “我们可以先考核工人……然后……对了,给我看看有问题的地方。”
  边文光连忙翻他的文件包。
  熊有信一看,就没了声息。要从不完全的文件中找到设备问题,那不是简单的事。
  边文光等人也不着急,反正是出差在外,回酒店也就是躺着,于是一个个找地方坐下,或沉思或写报告,不一而足。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边文光忽然灵光一现,喊道:“有了,熊主任,你看他们润滑油的用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