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575

  “嗯?”
  “最近几个月,您看看,以前都是双位的吨数,十四,十五,还有十七十八的时候。现在呢?11吨,10吨,还有六吨七吨的。要么是以前他们吃了油料的钱,要么就是偷偷停了一些设备。”
  熊有信一看大喜,道:“肯定是他们掌握设备不全面,有些问题安装建设以后,达不到设计指标。以前不管不顾的生产着,看咱们来了,干脆把这些设备停了。”
  他不是随便说说的。国内用这种招数的国企不知有多少,熊有信他们自己就闹过这样的把戏。一套几十亿的设备,可不是孤零零的几个罐子组成的,而是一个标准的钢铁丛林。有的石化基地,占地面积比一个小县城还要大,里面的大型设备的数量,远远超过一个县城的建筑物的数量。要是想用眼睛挨个检查它们,1000个人做一年还差不多。
  当然,这难不倒池院士的团队,边文光抚掌道:“我马上报告师父,请师兄弟们都过来。只要找到他们停掉的设备,大华就算是完蛋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刃剑
  熊有信和边文光一起,乘车返回厦门,请老师派遣所有人到大华的甲醇基地进行检查,与此同时,熊有信还向中石化报信,请他们增派技术人员。
  大公司往往很难被审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审查成本太高,以至于政府都无力承担的时候,监管就形同虚设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台塑,他们的每年的产值过百亿,占据岛内GDP的很大一块,政府除非把它缴纳的税款都拿出来,否则就只能浮在表面进行监管。
  苏城的甲醇基地里,现在已有五套设备,每套光是维护人员就要上百,要将它们全部快速检查一遍,也许只要十个人就够了。但要想认真的挖掘藏在深处的问题,派遣500人也不嫌多,两三个月没有结果都不稀罕。
  熊有信也知道自己的人手不足,故而除了召集师兄弟之外,又急忙忙的向中石化求助。
  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援助,熊有信还将事情的严重等级提高,在电话中向副总温兆洪保证道:“我们只需要证明大华实业未能吃透进口设备,而且在评估期间,有意关闭了一些设备,就能让苏城喝一壶了。要是能证明他们关闭的设备产生污染,那就更妙了。还有厉害的,假设润滑油的减少只是冰山一角,大华有可能通过虚报物料成本来逃税,说不定能送苏城去坐牢。”
  电话那头是中石化的副总温兆洪,他问了几处细节,确定熊有信不是在胡说八道,就沉吟道:“坐牢不必了,你能证明他们的水平低,漏洞百出那就够了。这个大华,莫非真的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熊有信笑了两声,邪声道:“这些人,都是有原罪的。他们总有禁不住诱惑的时候。”
  “嗯,要是性质变严重了,随时向我报告。直接向我报告吧。你找小高问我的电话。”温兆洪虽然不准备送苏城去坐牢,但他想,自己手上要是有能让苏城坐牢的把柄,岂不是予取予夺了?
  熊有信没资格向苏城敲诈勒索,虽然猜到温兆洪的心思也甘之若饴。这一次,还是因为池院士要评估大华甲醇基地的缘故,他才和温兆洪牵上了线,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直接联系温兆洪了,心里已是极为满足。
  第二天,熊有信起了个大早,又到食堂监督大厨做了数桌丰盛的早餐,才把师兄弟们叫了出来,饱食后直奔甲醇基地。
  黎涣祥等人并不知道熊有信的目标,只是照例在旁陪同。熊有信理都不理,一门心思的扑在设备检测上。他知道,要扳倒苏城这样的大公司老总,再好的人证也没有物证好用。
  一座城市式的钢铁丛林,有利也有弊。它太大以至于不好探查,但是,一旦查出了什么东西,要毁灭证据也是极难的,甚至因为生产不能停顿的关系,一旦查到什么,想改变都异常艰难。
  到了午饭时间,黎涣祥照例请大家去用餐。
  没想到熊有信摆摆手,说:“我们早饭吃的很好,中午要工作,一人一盒快餐就行了。”
  这几天,黎涣祥每天准备的酒水都要两箱,何曾见他们有吃快餐的意思,一下子愣住了。
  熊有信当然不会解释什么,自顾自的工作。其他人也是来来往往,忙碌个不停。要在一片钢铁丛林中寻找到不该停用的设备,就像是在一片树林中寻找生病的树一样困难。很多设备都是要轮换使用的,间断性的停机维护也不稀罕,事实上,光是了解所有的设备,就够他们疲劳的了。
  黎涣祥只好依言去准备快餐。
  熊有信等人也不挑剔,拿来什么就吃什么。到了下午的时候,睡过午觉的池院士也出来了,问:“找到什么了吗?”
  边文光立刻收拾起东西,放到池院士面前,振奋的道:“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查到具体的设备,但是,大华实业的很多物料的采购数量都减少了。比如齿轮,轴承,阀门、液压泵等等,减少的比例在30%左右,这样看来,他们至少暂停了15%以上的设备。我们正在检测他们的甲醇生产过程,期望发现是哪些设备出了问题,以至于停产……”
  他一口气说了好几分钟。
  池院士仔细的听着,等他说完道:“你们有没有和大华实业的技术人员沟通过?”
  “我们有80多个人,中石化福建分公司已经派了20多人来帮忙,明天还会来的更多。我觉得,用不着他们技术人员的帮忙,我们也能做下来。”熊有信说着拉过一名年龄相当的研究员,介绍道:“这位是杜天宇,是管道机械研究方向的……”
  杜天宇连忙上来握手,道:“池院士,久仰大名。”
  “你的观点呢?”
  “嗯,我才刚刚来。”杜天宇看了眼熊有信,道:“不过我想,大华实业确实有一些隐瞒,几个月的时间里,各种物料的使用降低了百分之二三十,像是齿轮箱之类的物料,几乎降低了60%,这有点太奇怪了,这岂不是说,他们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维护成本降低了60%,按最低的算法,一年也要节省好几百万了?哪有那么容易。”
  杜天宇笑了两声,然后大家都露出微笑。越是专业的研究者,对于技术进步和实施技术的困难就越了解。
  熊有信也忍不住道:“中石化已经是国内最好的石化公司了,我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每年最多也只能降低10%的运行费用,一口气减少60%,这种技术我也想要了。”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们没有沟通?”池院士重复问了一遍。
  熊有信疑惑的点头。
  池院士拿起桌面上的报告看了两眼,然后道:“你说的这些……表象,我倒是想到了几个合理的解释,还是问问大华的人,排除技术因素再说。”
  熊有信顿时迟疑了。虽然自立门户很久了,但熊有信从来都是相信师父判断的。
  但迟疑没有持续太久,熊有信轻声道:“师父,我们人手都到位了,能不能让我们再坚持两天?要是真的查不到什么,我们再和大华石化公司沟通,否则的话,他们知道我们在查什么,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池院士清楚他的想法,问:“有多少人来帮忙?”
  “大概200人左右。”
  “全是石化总公司的?”
  “是。”
  “200人……”池院士沉吟着道:“一个省的分公司肯定抽不出这么多的研究员和技术员,得从北京调,要是不够的话,还要从其他几个省调派,你要是什么都找不到,这些人回去后,你就成笑柄了。”
  熊有信沉默着。他委实舍不得温兆洪这条线,要是能做成此事,他就进了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的眼帘。要是做不成……那就太可惜了。
  池院士知道这个弟子有些官迷,再次劝道:“你先和大华的技术员联系,问问他们是否采用了什么新技术,可以私下里问。如果没有,你就继续查,如果用了,就让这些人回去。这样是不是安全一点?”
  “好,我明天就问。”熊有信等于又拖延了一天时间。攻其不备自然要比堂堂战阵轻松一些,何况他们人手本来就少。
  池院士暗叹一声,心想:弟子自有弟子的福,我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他拍拍熊有信的肩膀,自己回去休息了。
  熊有信反而是干劲十足,当夜都没有睡觉的意思,彻夜检查户外的各种仪表。
  石化设备的检修中,最重要的检修方式就是看仪表。压力表的读数减弱了,就有可能是泄漏了。温度表的温度降低了,就有可能是油管堵塞或者发动机功率不足。而在一套大甲醇设备中,仪表的数量成千上万,要将它们一一检查核对,是非常复杂而琐碎的工作。
  许多人都陪他熬夜了。
  翌日,又有三四十人前来帮忙。黎涣祥这下知道来者不善了,一边小心应付着,一边抱怨:公关部也不知道找个好对付的院士,怎么找来的尽是找我们的茬。
  他其实也就是发发牢骚罢了。请来的4个院士都很顺利,只有池院士这里,有一个成名的弟子官迷心重——即使知道有这么一出,苏城也会要求评估的。
  搞定一个研究员,总比搞定一名国务委员容易的多。
  比起黎涣祥,熊有信根本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尽管他迫使自己来思考。
  了解大华石化的甲醇基地越多,就越让他觉得大华的技术水平先进。这种情况下,要说他们被迫关闭了10%乃至20%的设备,熊有信都觉得有些不靠谱了。
  要说他们弄不明白瑞士卡萨利的设备也就算了,难道拆解自巴西的旧设备也搞不定?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要是如此简单,熊有信觉得自己早就发现了。
  正想的头疼,边文光推门进来,轻声道:“大华的技术员到B5区换润滑油了。还有,总公司又派了40个人来。”
  “这么快?”
  “要不,让他们先去休息?”边文光也有些心虚了,名声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一件利器,做学霸的最重要的就是蓄名,这也使得名声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
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们买了服务吧
  熊有信站在大华实业的门前,恭敬的看着前方的车辆停下,然后抢着上去开门。
  从里面出来的是温兆洪。石化总公司的副总经理以行政级别论,也算是半个大员了,至少对熊有信等人是足够高的权位。
  熊有信笑的像是偷吃了野蜂蜜的家养的熊:“温总,没想到您亲自来了。”
  温兆洪矜持的露出微笑,温言道:“我到南面来办事,后来听杜天宇说,你们很有机会找到证据,我就过来看看。你们不用管我,一切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我就是给你们坐镇撑腰的,免得有人不按规矩办事。”
  他说着说着,渐渐的有些杀气腾腾了。
  苏城的影响已经日渐显露出来,没有哪个垄断企业喜欢另一家企业插足自己的垄断领域的。在1991年的当下,中石油和中海油都不被允许操作石化基地项目,苏城如果不是借着海沧计划的外壳,早就被中石化轰杀成渣了。
  就算是有海沧计划的外壳,温兆洪也想借机扳倒苏城。
  熊有信却是听到杜天宇的名字,眼光闪烁了一下。不用说,这个省分公司的家伙,也搭上了温兆洪的线。
  不知怎的,熊有信忽然想到一个词——“养寇自重”。他还真琢磨了起来,是不是放苏城一条生路,也好让大家多受些重视。但转瞬,他又失望的想到,自己好像还没有确切的抓到苏城的把柄。
  正想着,温兆洪也问了出来:“你们评估的结果怎么样了?”
  熊有信未给肯定的话,道:“现在都是些间接的佐证。”
  “这次评估很难得,苏城是为了海沧基地,才亲自邀请池院士来做评估,今次过后,再想搞这种大规模的评估,大华实业估计不会配合了。所以,你们一定要抓住时机,发扬精神……”温兆洪说的很严肃,其实也确实如此。对他们来说,光是苏城的年龄就很给他们以压迫感,苏城越来越丰富的深层关系,也让他们不得不小心收敛。
  熊有信顿时紧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