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575

  在日本国内,这种平均主义还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北海道的工人不会因为自己和大阪的工人薪资相同而闹情绪。但在国外,西伯利亚和东京的差别就太大了。
  在西伯利亚工作的再好,员工们也不会产生荣誉感。远离家人和朋友,更让他们的辛苦工作变的有些失去价值。
  回国坐冷板凳,或者在西伯利亚得到重用,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时间拖延下来,宁愿坐冷板凳的人也就越多。
  李政夫轻轻咳嗽一声,解除了伊藤信重的尴尬,低声道:“我去解决直升飞机的问题。争取在一天内找到零件。”
  伊藤信重“嗯”了一声,让手下再去催促挪威勘探队。
  外包公司只是为了钱而工作,在不违反合约的情况下,他是没有斥责权力的。而且北欧的公司非常偏执,说不干活就真的敢违反合同。经常做国际业务的伊藤信重不愿冒这样的风险。他不出面,也是留着说话的余地。
  第二天。
  经历了忙碌的协调后,挪威勘探队终于出发。他们的许多装备要等直升飞机运输,但也不能所有的装备都交给直升飞机。不仅是成本高昂,直升飞机的数量也有限,尤其是大功率的重型运输直升机,非得找俄罗斯军方才有办法。
  望着外面堆积如山的装备,伊藤信重和李政夫商量道:“苏城似乎亲自去钻井了,如此一来,他们的速度肯定不慢,我们也应该考虑派员去监督,以尽可能的加快速度。”
  李政夫听出他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去,立刻说道:“挪威勘探队的技术先进,进尺速度肯定会超过中国钻井队,如果想让他们加速的话,不如给出奖金。”
  “奖金可以,但实地监督也有必要。这是此次竞速勘探的核心环节,不能有任何的失误。”伊藤信重盯着李政夫,他所在的伊藤商社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规模远超新马集团,双方所占的股份是相同的,公司隐性实力则决定了两方高管的地位。
  “我推荐新马集团的技术副总监邵思汉。”李政夫一咬牙,把老好人邵思汉给卖了。
  在临时营地里,适合去井区的高管不多。伊藤信重没想到还有一个,也无所谓的道:“那就派他去吧。第一口预探井的速度一定要快,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完井后就能见到油。勘探图最多一周就能完成,到时候,我们再决定第二支钻井队。如果预探井的结果好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第二次分析,追上大华的速度。”
  李政夫也不多说什么,转头就去找邵思汉了。
  作为工会代表,邵思汉要求的劳动保护几乎超过了新马集团的后勤极限,以世界级的装备和千万美元的佣金请来的勘探队,速度竟然比大华实业的人海战术慢了一周,这里面有邵思汉的原因。
  李政夫觉得,这样的道友,死一打也不值援救,让他自己去西伯利亚的井区谈劳动保护去吧。
  同一时间,1105终于挣扎到了预定位置。
  100多名钻井队员,没有休息的时间,立刻按照计划,分成小队工作。
  队长李仁军胡子拉茬的钻出重卡,就高声道:“所有人都紧着组建房子,这是首要工作。老王,你找两个人,把水烧起来,热热的开水。”
  他一边指挥一边给苏城解释道:“我们在东北的时候也是这样,零下30度在户外,是要冻死人的。也不能一直住在车上,休息不好,柴油也不难弄。”
  “您有经验,我听您的。我就是你的一小兵。”苏城温润的笑着。做了4年多的老板,他要是还不会表现礼贤下士的那一套,早就被社会给淘汰了。
  两天时间里,李仁军也熟悉了苏城的作风,客气了两句,就放开膀子干了起来。
  体力劳动总是容易让人的思想单纯,军队和工厂的风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工作环境所早就的。不像是城市里工作的人,做勘探和钻井的工人一向都有良好的决断力。婆婆妈妈的墨迹,是难以在野外环境下工作的。
  虽然着急进行钻探,苏城还是抑制住了“指点江山”的冲动,一言不发的把自己当作一名小工人,随着1分队做事。
  提意见容易,做事太难。
  传统往往不是最好的方法,却极有可能是最不坏的方法。
  在西伯利亚这种地方,晚上的温度降到零下30度稀松平常,零下40度都不稀罕。此等温度,不一定能滴尿成冰,但要想在户外上个厕所,还是非常考验技术和胆量的事。
  没有房屋就开钻,感觉上节省了时间,风险却很大。在没有准确的卫星云图支持的情况下,长期睡在车里不光难受,而且危险。
  首批3间房屋搭好了,李仁军立刻组织人手开始挖水井。
  苏城抑制着强烈的好奇,和另外几个人一起,半机械化半人力的刨开冻土,累的满头大汗。
  挖了三四米的样子,苏城手上的凿岩机猛的一松,声音也大不同了。
  听到声音,李仁军马上跑来看,用手抓着土捏了捏,笑道:“还行。比咱们东北的冻层深了点,也还行。”
  苏城不禁问:“这是用来做什么?”
  “做水井。”
  “水井?不会冻住吗?”
  “东北老乡有句俗话,叫冻七不冻八。就是说八尺以下就不冻了。我们以前开钻的时候试过,挖到地下3米,盖上保温盖,水井基本不冻,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通一根暖气管。”李仁军的话里有点高兴。钻井是需要水源支持的,没有水的话,钻井都开不起来。
  苏城微微点头,笑道:“李队长腹中有乾坤啊。”
  李仁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道:“我就是经验。15岁工作到现在,小30年了。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找老工人和技术员问,以后又常年在井队,这次出来,少说半年不能回家吧,见不到老婆孩子,那就琢磨钻井呗,这荒郊野外的,胡思乱想可不行,你得有点爱好。”
  苏城觉得应该笑,莫名其妙的笑不出来。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完井
  “铛铛!铛铛!”
  朦朦胧胧中,苏城耳边有锣鼓声响起。
  几秒钟后,他猛然掀开了被子,被冻的一缩的同时明白过来,这不是做梦。
  钻探队长李仁军的嗓子,比他手上的破锣还要破:“大风沙,压沙袋!大风沙,压沙袋。”
  苏城还没醒悟过来呢,一个帐篷里的三个人,全都一跃而起,乱糟糟的穿上大衣,就开始检查野营房四周的铆钉,并将中间充当桌子和床的沙袋搬过来,堵在不牢靠的地方。
  “呼呼”的风声,不知什么时候变的尖利起来。
  苏城再听李仁军变尖的喊声,明白过来,低声道:“有大风?”
  “听声音是,鬼地方!”老冯迅速穿好衣服,又将被褥等东西整理起来,掀开地面上的一块木板,露出下面黑洞洞的土坑,简单的铺上塑料布,就将被褥全都扔了进去,并对苏城道:“苏董,你先下去。”
  板子下面是一个一米多深的坑,平常当地窖使用,这种大风天气,则变成了一个安全的放风洞,就算有大风能吹走房子,也没可能把坑里的人给吹出去。
  地窖很小,要恨勉强才能装下4个人,苏城坚持的摇头,道:“我帮你们一起收拾,然后一起进去。这么小的黑窝子,我可不想一个人呆。”
  “你先下去,我们收拾好了,再下去。”
  “四个人快。”苏城说着打开一个方便面箱子,将茶杯牙缸等等物品,都扫了进去。
  老冯也不再勉强,只是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他们把野营房立在土丘的背风处,理论上还是安全的。不过,西伯利亚平原的土丘总体而言都不大,钻井队也不能将营房设在距离井站太远的地方,因此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
  最重要的是,大家对这里的环境都不熟悉,具体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大家心里都没底,要说不害怕,那是假话。几天前的一场大风,就掩盖了一辆卡车,谁知道今天的大风天气的结果会如何。
  几个人动作迅速的完成了整理工作。将东西丢到土坑内,然后全都跳进了坑中。
  此时,外面已经有噼里啪啦的声响,那是土疙瘩砸在营房墙上的声音。
  坑里黑洞洞的,被褥等软和东西裹上塑料袋,放置在了最下方,四个人或蹲或坐的蜷缩在下面,一只手使劲的拽着盖子的把手。
  即使风再大,只要上面的保温盖不坏,人就不会出事。
  苏城的眼前一片漆黑,只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越来越大。
  一会儿,老冯痛呼:“娘的,乱摸什么,扯到我的蛋了!”
  “哎,我找今天下午煮的那颗鸡蛋呢……”窝在中间的小刘有点委屈:“本来准备明天当早餐的,这阵饿了,想着吃了算。”
  老冯用鼻子出气:“还不松手!”
  ……
  下半夜,风雪渐去,四人朦朦胧胧的睡了两个小时,待天明就打开了门。
  门外,堆的整整齐齐的是半米厚的雪,又白又亮,晃眼之极。
  老冯给每人分一把铁锨,道:“给老黄开门去。”
  “开门?”苏城诧异的跟在后面。他知道老黄是副队长,也管生活和后勤,是1105队的大账房。
  “老黄住的那个野营房门朝外开,说是省地方。这么大的雪,肯定推不开了。”他指指脑袋,道:“南四厂的人,这里有问题,省个屁的地方,这是我们一起出来了,要是老黄一个人,捣不坏房子就得死里面。”
  门外半米厚的雪是连绵不绝的,堵住了再想推开就太困难了,所以野营房出于安全考虑,要设计成向内开。
  这是简单浅显的道理,但在90年代,不是每个产品厂商都能考虑到所有那些简单浅显的道理。此时的国企正处于一种拍脑袋生产的状态,以前的时候,他们是借助各地研究所和设计所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设计和改进,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来袭,不知所措的工厂往往为了省下设计费,采取一抄了之的措施。
  设计院的研究员做了图纸也没人要,自然不会认真做搞设计。有的人为了评职称,也就不加论证的画图出来,往期刊上一发表,就算完事。
  得到这些图纸的厂商往往是如获至宝,找几个技术员照猫画虎的修改一下,就开始生产。结果自然是问题重重。
  由于是抄的,设计者无责任,生产者无能力调整设计,以至于蠢蛋设计充斥全国,钻井队收到一个向外开门的野营房,着实不用惊奇。
  看老冯他们的样子,似乎也是习惯了。
  老黄的野营房建在几百米外的另一个山丘下,门前果然也堆上了厚厚的积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