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575

  苏城等人到的时候,和队长李仁军一个房间的另外两个人早已到了,正笑嘻嘻的铲雪聊天,里面的老黄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唱着歌:“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
  在西伯利亚的大雪中,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自有一股豪迈之情落入心间。
  苏城微微一笑,也俯下身子,开始接力铲雪。
  6个人一起动手,几分钟的时间,就将门前的积雪弄干净了。
  老黄在里面轻轻一推门出来了,先是向苏城笑笑,然后使劲一脚踹在门上,骂道:“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
  老冯“嘿”的一声,笑道:“你能把它怎么样?将就着用吧,哥几个,再去看看别的营房怎么样了。”
  老黄的野营房还是崭新的,门是直接做在外面的,想改成向离开,工作量不小。苏城摇摇头,对某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充满了佩服。同时对钻井工人也充满了佩服。就是这样的设备和工具,大家仍然能笑嘻嘻的工作,殊为不易。
  换成欧美国家的工人,要是碰上向外开的野营房,愤怒之后,估计能把肺给笑出来——一场诉讼官司打下来,工人得50万回家休息,律师得一百万回家买车,石油公司耗费三五百万以后,再找设备公司的麻烦,国家顺便得到近千万的GDP,好似皆大欢喜的局面。
  “嘭!”
  老黄又踢了一脚门,也拿出铁锨,道:“我陪你们看看去。”
  7个人排成一条长列,深一脚浅一脚的将营地走了一遍,再去井站的时候,李仁军已经指挥着人马开战了。
  老黄一声不吭的哼着歌,向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去,心态轻松的很,好像刚才被关在野营房里的不是他似的。
  苏城不会做钻井的技术工作,就去看挖出来的保温井,又检查临时的管路,保证钻井的时候有水用。
  他的董事长身份,来井站的头几天还有人关注,最近几日,大家习惯了,也就把他当作一个特殊点的工人看待了,工作什么的照旧要有。
  其实,呆在荒凉的南2号井,除了工作和聊天,也就没什么娱乐活动了。晚上虽然有灯可以看书,但天气实在寒冷,呆在营房里也不会舒服多少。
  苏城已经从后方紧急购买调运了一批睡袋,但要运到南2号井来,少说要十几天时间,他至今都没见到东西。
  此时第二组钻井队也启程出发了,想来第三组钻井队出发的时候,能带上睡袋。
  “950米!”老黄高吼了一声,将闷头工作的工人都给唤醒了。
  按计划,南2号井将在1000米深度开始取心。而取心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南2号井的命运。
  苏城没有干扰李仁军的工作,而是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等待队长的命令。
  在嗡嗡的电机声中,李仁军亲自记录泵压、泵量、钻压、转速……
  周围人也都紧张的忙碌起来。
  苏城反而松手站到了一边,安心等待结果。
  众人有条不紊的工作,李仁军更是跑前跑后的忙碌,再没有时间管其他的事儿。连续取心是相当考验技术和设备的,也不是随便拉出一支钻井队就能胜任。
  苏城经过后世的学习和经验,知道地质研究对钻孔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早就安排大华实验室研究了相关技术。1105队采用的连续取心技术,就来自于大华实验室,包括了一整套的技术规范,以及相适应的取土器、套管等工具。等再过几年时间,济柴还会做出相适应的钻机,从而令整个取心过程国产化。
  1105队用的活动取土器的活动头的一端与钻杆连接,另一端与取心钻具连接,通过在岩心管顶部形成真空,将岩心取心至地面。
  李仁军做好了准备工作,立刻下令取心。
  这项工作持续到了傍晚,总共取到了340米的岩心,陆续见到了20多个含油显示层,厚度超过了40米。油砂的颜色也很漂亮,是饱满的棕黄色,闻起来有令人振奋的油气味。
  要不是还有工作,大家就要欢呼起来了。
  李仁军振奋的问苏城:“完井吗?这个样子,出现工业流的概率很大。”
  石油勘探井的4个步骤,分别是取心、电测、固井和试油。一旦完井就将进入试油的状态,若是能够产生工业流,勘探过程就可以宣告大功告成了。
  按照秦世维的计划,1000米开始连续取心,一旦发现油气反应,就要完井试油,以尽量节省时间。
  苏城此时突然有点犹豫。
  秋明油田是个世界级的油田,关于它的信息,苏城知道的也比较多。就深度而言,2000米以上才是它的主要油层。
  现在不过1500米左右,立刻完井是否能得到工业流?
  苏城心里挂上了问号。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含油层
  “苏董?完井吗?”李仁军再次催促。20多个含油层,就意味着能试油20多次,有极大的机会产出工业流的。
  当然,产生含油层的原因很多,也不是见到油层就能见到石油的,大多数时候,即使是产量很高的油区,也不能保证试20个含油层就能出现一次工业流。运气不好的勘探队,工作三五年时间,也不一定打出过工业流。
  但是,眼前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油砂的表现和含油层的厚度都非常不错,如果不是因为这是第一口勘探井,李仁军自己就会命令完井的。
  但在一次石油勘探中,第一口勘探井往往要打的深一点,以充分的了解地层的结构,以及油区的地质状况。专业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连绵不断的取心,就能了解到地下情况,这是相当重要的勘探步骤,李仁军不能轻易的改变它。
  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效率之间,苏城犹豫片刻,抬头问:“晚上能继续钻井吗?”
  天色已晚,与其此时完井,不如再争取十几个小时的钻探时间。
  李仁军想了一下,低声道:“昨天晚上是起了大风的,今天晚上会不会有风不好说,我晚上亲自值班开钻。”
  要是速度快的话,十几个小时能打好几百米的深度,稳稳的超过2000米深度。这样一来,这口井试油的时候,其他油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地质信息的支持,能够加快总体速度。
  苏城拍拍他的肩膀,道:“好,我陪你一起。”
  李仁军一愣,马上摇头道:“有我值班就可以了……”
  “既然来了井站,我就不是来躲清闲的。”苏城不能把所有的压力都交给他。晚上的大风确实可怕,但只要注意一些,也不会有实质上的危险。只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钻井,有些太辛苦了。
  李仁军口拙,也不懂劝说的方法,只能默默点头,然后督促着大家加快速度。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
  天上明亮的星也越来越多。
  是一个晴朗的夜。
  翌日,1105度开始完井固井,同时,苏城也通知了临时营地,让几名技术专家都来支援。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试油既讲技术又讲运气。有时候,油井下面明明就是油层,但就是试不出油。油层被污染、压力不足等等,都会让本该喷射出来的石油沉静下去。
  深埋在地底的石油,虽然给予了人类极大的帮助,但从发现到勘探,从勘探到采抽,从采抽到冶炼,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风险。
  就像是一切成熟的行业一样,越晚进入的人就要承受越大的压力。
  中国50年代开始真正的进军石油行业,到了80年代末,才勉强能够达到拥有自我体系的程度,要到2000年前后,中国的石油行业才有了世界级的竞争力。
  大华实业站在中国石油工业的肩膀上,比中石油等国企跑的快了两步。不过,具体到行业的方方面面,大华实业的覆盖率是远远比不上庞大的中石油的。
  像是专业的试油队,就根本没有配置,只能用相应的技术专家来承担。
  等直升飞机将人员设备运到,苏城却返回了临时营地。
  完井试油是压力极大的工作,苏城留在当地也于事无补。
  要说起来,试油的步骤,很像是苏城当年在胜利油田赌废井所做的补孔操作。所不同的是,废井毕竟是曾经出现过工业流的油井。相比之下,南2号的油井下方最终是否能找到石油,又是两说。
  甚至库瓦克地区,是否真的有油藏,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事。
  要是撞到倒霉的10%,谁也没有办法。那些有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多多少少都曾碰到过这种情况。做老了勘探地质的技术人员,最怕的也是这种坏运气。
  每到试油的时候,基督徒划十字,佛教徒“阿弥陀佛”的多的是。如马拉西亚和印尼的华侨,一边花大价钱请来科学家做地质分析,一边跪在蒲团上吃斋念佛,同时还不忘给路过的神仙供上猪头……那是谁都不敢得罪。
  大华实业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疑虑,但大家的心情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苏城回到营地,就见秦世维拿着一个大铁坨子在那里练臂力,同时还笑呵呵的问苏城:“情况如何?”
  苏城把自己延迟一晚再完井的要求说了。
  秦世维马上点头道:“当时的情况,你的决定是对的。当晚完井的话,其实是浪费了一晚上的时间。嗯,这样一来,对另外三口井也有极大的好处。”
  充分了解地质状况,就能有的放矢。
  苏城想了一下,道:“我考虑,第二批井可以开始了。”
  “再打四口井吗?”
  “现在开始准备,三天内开钻,到时候,南2号井的资料也就出来了。当然,能不能出油也就有结果了。假如出油,这是最好的,咱们在竞速勘探中胜利,签订合同后,那第二批井就转做生产井。假如没有出油,那咱们就要早做准备。”
  秦世维犹豫了一下,放下手上的大铁坨,问道:“你觉得第一批井出油的几率大吗?”
  “很大,我们找到的油砂层很厚,含油层的表现也相当不错。收集起来的泥浆进行燃烧实验,最长的烧了1个多小时,油气反应非常明显。”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首先考虑增加那三口井的力量。”秦世维建议道:“咱们的第一口井的速度比新马集团快,第二口井所用的时间就差不多了,第三和第三口井的试油速度肯定比他们慢。我考虑,第一口第二口井如果不能出油的话,最终结果可能在第三第四口井上出现。接下来的四口井,不如作为后备。”
  勘探过程中争分夺秒是常事,不唯竞速勘探。秦世维在抢速度方面其实也有不少的经验。
  国内的石油会战,自然也存在各种的竞争。全国各地的物探局、油田支援到了新的地方,互相之间总要比较一下。这就像是战场上的不同藩属的部队,总要争个首功大功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