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575

  大华实业目前有三处稳定的现金流,瑟坦油田、海沧基地以及刚刚获得的秋明油田技术服务合同,而苏城需要花钱的地方,无非是大华实验室和大华燃气公司。济南动力机厂和海上运输公司,以及50%股权的大华船业都属于小盈利状态,用不着提供资金。
  如此一来,苏城每年将有10亿美元规模的现金无处可去,从正在发展中的韩国找补两只会下金蛋的小猪仔,再养成大肥猪,是此时最好的选择了。
  如何选择问题,大家已经考虑了两天时间,此时都有了相对成熟的想法。
  最先被提及的项目是“重化工”。
  只听张超侃侃而谈:“中日韩三国在重化工方面都有功底。韩国这些年,从美国和欧洲得到了不少的新技术,他们的人力成本也与我们的相接近。大华石化经过海沧项目得到了锻炼,如果再能得到一些韩国的重化工技术,将有很大的机会冲击国际化工市场……当然,这样一来就要与韩国日本的大型商社进行竞争了……”
  苏城对此不置可否,指指自己的耳朵,意即只听不说。
  他要是有了倾向,其他人自然没办法畅所欲言了。
  张超明白的点点头,说完了自己的建议,就坐稳了不吭声。
  接下来,济南动力机厂的陈祖年,提出机床加工技术。
  国际机械市场最近一些年,也有了韩国人的一席之地。济南动力机厂要是能获得一些机床技术,说不定能转型成为一家大型的机械集团。
  不过,这与苏城的建设思想相违背,他也只是笑笑,心里已经打了叉。
  “精密化学”和“电子工业”的建议也先后出笼。这两项同样属于韩国的优势项目,至少在亚洲区域内,是有一定先进性的。
  苏城仍然是只听不说话。
  众人提出的意见,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家电、金融、农产品加工全都被提了出来……
  横向的多元化发展是90年代的企业潮流,稍微有点规模的中国企业,都倾向于多元化发展。做肉制品的跑去搞房地产,做机械的跑去做酒店,做家具的跑去玩家电,不一而足。
  大华实业有大量的现金存留,又有超高的现金流,选择面实在是宽阔无比。再奇怪的建议,剖析来看,多多少少总能搂到一点可行性。
  就在苏城听的有些发困的时候,曾经做过大华船业联络人的闫学灿举手道:“听说韩国的现代重工在91年的时候,就已经竣工了LNG船的造船厂,咱们如果能拿到LNG船的技术,光是自己运输阿联酋的天然气,就能维持住生产。等到以后,大华燃气公司的规模扩大了,肯定要增加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规模的,我觉得,这也是未来的能源运输的一个大方向。”
  “LNG船是商船中的贵族,技术含量相当高,造价也是所有运输船中最高的,虽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以现在的价格来说,能有多少订单真的很难说,而且,咱们大华也没有自己的造船厂。”顾海健做海洋石油研究,对LNG船也相当了解。事实上,大华船业本身的研究工作,除了收购来的德国费诺尔船业和荷兰纽科公司,剩下的全都着落在大华实验室海洋石油研究所,哈利伯顿在初期投入以后,就倾向于做股东了。他们家大业大,还看不上几亿美元的市场。
  苏城向后仰了一下,仿佛在研究头顶的天花板似的。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苏城在思考的样子。
  闫学灿受此鼓励,连忙道:“大华虽然没有造船厂,但咱们可以加深和中远船务的关系,通过持股等手段,以中远船务做船舶生产,以大华船业掌握技术和订单,只要初期的投入足够,很快就能撑起一个大型的造船厂。别看造船厂好像是很困难的重型工业,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学习韩国的经验。韩国造船业就是以现代重工起步的。70年代,韩国政府抓住了世界产业转移的机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具有了国际竞争力,那个时候,他们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船舶零部件以及原材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内所做的,就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以突出的价格和欧洲日本的造船厂竞争。也就是20年的时间,韩国就可以做LNG船了。相比之下,中远船务的模子要好的多,咱们现在哪怕用10亿美元买到LNG船的技术和设备,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回本。”
  “韩国现代重工既然是才得到的LNG船技术,怎么会愿意卖给我们?”
  “平时自然不行。如今是配合中韩建交而进行的经贸活动,高技术行业的重金交换,这样的宣传点总不错吧。”闫学灿说的并不是很有信心,但内容确实很给人以想象空间。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吃过猪肉
  “液化天然气船的技术很复杂吧?”苏城抬了一下头。
  虽然是疑问句,但也说明了他的兴趣。闫学灿受到鼓励,忙道:“液化天然气船确实有许多高新技术,但我们可以采用先购入,逐步消化的措施。其实,韩国的现代重工,也是以进口材料,生产船舶为主的,我这里有一个数据……”
  闫学灿翻开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看了两眼道:“目前LNG船的主要建设国是法国、美国和日本。在建的87艘LNG船里面,法国有31艘,美国16艘,日本14艘,三国占有的总数是70%。韩国现代重工找到的订单只有个位数,我的建议是和韩国现代重工共享技术,然后比拼成本和价格。”
  “南朝鲜的现代重工又不傻,怎么会同意!他们把辛辛苦苦弄到的技术送给咱们,然后还和咱们形成竞争?”陈祖年用的是韩国的标准称呼,在中韩建交以前,中国是不承认韩国这个国家的。
  “不是送,我们也是花钱的。咱们国家受到西方世界的封锁,现在想要购买技术也不行。但咱们也有优势,大华实业包销自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的运输业务是交给长荣集团的,大华实业若能自产LNG船的话,从长荣集团手上得到订单,应当是不难的……”闫学灿缓了一口气,继续道:“韩国正好相反,他们得到技术很容易,但资金和订单并不容易得到。要想这些技术发挥作用,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我们的船厂建好之前,也可以将一两年内的订单,作为筹码交给现代重工,他们肯定是有兴趣的。”
  苏城问:“现代重工的技术,在什么水平?”
  “比日本弱一些,全靠成本优势。如果不是外国封锁,咱们完全可以从美国、法国或者日本购买技术。”闫学灿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
  苏城不置可否的再问:“这么说来,如果要做LNG船,日本也是竞争对手之一?”
  “是这样的。日本的技术实力比较强,但成本缺乏优势。尤其是最近几年,日本的人力成本上升的很厉害,在造船行业,他们的利润是越来越低了。内部的竞争也很厉害。现在,日本能制造LNG船的公司有八家,分别是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日本钢管、日立造船、住友重机械和佐世保重工,它们也是分别从国外引进的技术。8家LNG造船厂,他们只得到了14张订单,每家连2张订单都抢不到,肯定是吃不饱的。几年不做的话,很有可能某家造船厂就会放弃,所以,只要时机恰当,还是很有机会得到LNG船的技术的。”闫学灿是真的做了研究,说的头头是道。
  在场诸人中,大约有半数被闫学灿给说动了。中韩建交,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这一点,在他们获得的背景资料中也有提及。
  苏城再次沉默下来。
  液化天然气船,可以说是现代船业的最后一颗明珠了。天然气的性质使得运输它的船,必须在航行途中保持零下163摄氏度的低温才能保持天然气的液化状态,由于超低温带来的材料性状的改变,以及航行中的特殊要求,使得液化天然气船的技术含量增高,提升了行业门槛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利润。
  苏城读书的时候,正好是中国发展起LNG船的时间。虽然晚了些,但即使是2012年,LNG船仍然属于高利润高技术的尖端产品。在苏城的印象里,当时国内承接了3艘LNG船的订单,都大肆宣扬了一阵。
  当然,也确实值得宣扬。中国制造的力量,保证了中国企业一旦进入某个行业,往往能够将一个行业的大多数机会吃干抹净。
  中国企业一旦获得LNG船的技术,船舶生产就变成一个比拼产能的事了。在这种竞争中,中国基本没有输过。
  正在享受人口红利的中国,在上升期结束以前,在制造业上是无可抵挡的。1992年的中国,还有8亿以上的农民没有转化为产业工人,就是到了21世纪,各地宣传“用工荒”的阶段,中国每年仍然能够增加数千万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的工人总数,一个小国的人口总数。
  LNG船虽然涉及到种种高新技术,但造船本身,依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不管是大华实业、大华船业还是委托中远船务,真要培养几万名工人,已经算不上什么难事了,培养几十万几百万,估计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这样的规模,对中国来说,不过是一个乡镇的壮丁人数,但对一家造船厂来说,已是绰绰有余。
  苏城轻轻点头,道:“LNG船的方案,可以考虑。”
  闫学灿使劲握了一下拳。
  旁边,钟志根缓声道:“大华实业只拥有大华船业50%的股份,如果要做LNG船的话,要和哈利伯顿做好沟通。”
  苏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立刻道:“哈利伯顿入股大华船业的目的,是获得大华船业的动力定位等一系列技术,对造船业本身的兴趣不大,我们可以向他们提议回购股份,技术共享。”
  大华实业还没有能力完全独立的研发海上钻井平台,敝帚自珍的保留一种动力定位的技术也没有必要。过些年,肯定会有更好的技术出现,而此类专利的时间往往也比较短,往往只有20年到30年,技术共享有益无害。
  四妹徐凤眼皮跳了跳,道:“回购大华船业的股份,哈利伯顿恐怕要开价上亿美元。”
  “按照当年的投资额来算,6000万美元就差不多了,不要让哈利伯顿知道我们的目的,尽量低调的回购股份以后,再公布LNG船的事。实在不行,我们就另起炉灶。”苏城点名道:“李琳,你先接触一下。”
  “好的。”李琳精神的很。她太喜欢现在的工作了,既能发挥自己长袖善舞的特点,又能每天穿漂亮的衣服出入漂亮的地方,见到穿着漂亮衣服的人,同时又能得到超额的报酬和不错的社会地位,对于工作本身,她自然上心。
  苏城并没有把回购当作麻烦事。哈利伯顿家大业大,每年收购的公司不少,出售的也不少。尤其是这种非控股的公司,只要价钱合适,他们自有一套决定的机制,用不着担心。
  转过头来,苏城问闫学灿,道:“如何得到现代重工的LNG技术,你有什么想法?……”
  “能不能在两国建交的备忘录里面,加上大华实业和现代重工的合作计划?”闫学灿试探的说。
  苏城“呵”的笑了出来,同时摇头道:“想的挺好,但不可能!”
  两国建交这样的事,怎会因为一项几亿美元的经贸合作谈不拢而有所改变的。
  同去了俄罗斯的张超,想到中国购买苏27生产线的过程,低声道:“咱们能不能给现代重工一个大订单,同时提出购买生产线的要求?”
  苏城考虑片刻,道:“LNG船的造价太高,这只能做备选项。另外,韩国恐怕只能提供图纸和相关技术给我们,设备和原材料,还需要从别的国家购入,不能把好处都给他们了。”
  见他确定了LNG船的目标,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站在苏城身后的四郎惊讶的听着他们口中冒出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数字。早在苏城回乡的时候,四郎就跟着出来了,这几年都在外面大华的外围部门打转。差不多历练了3年时间,这才回到大华总部,照例是做苏城的跟班。
  这也是荆山人的一条明显晋升轨迹了。做的好了,学到东西的,就有机会三上三下,从外围到总部,从总部到下面的小型关联企业,做各种或保守或开拓的工作,做的不好了,也许就沉在外围部门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长期留在大华实业的总部。
  “伟虎,你怎么看?”苏城叫的是四郎徐伟虎的名字。他本人是很注意培养自己的这些外戚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家族制度的结合能够让企业的凝聚力大大提高,对90年代的创业型的企业有着相当的帮助。中国商人曾经用先进的商业手段和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将中国的商品卖到了全世界,进入近现代以后,倒是东亚国家首先延续了大中国的企业模式。
  被点到名,四郎愣了一下,转瞬笑道:“我就想,咱们自己要是有这个技术就好了,不求人。”
  “嗯,咱们自己要是有这个技术,那确实简单的多了……”苏城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很快就宣布散会。
  对国内目前的研究机构来说,LNG船的技术确实是一门高深技术,许多核心内容,甚至根本就没接触过,也完全不了解。
  但苏城就不同了,油气运输不光是石油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一门主课。他虽然没见过LNG船,但要泛泛而谈的说LNG船有哪些高新技术,还是能说一说的。尤其是2000年以后才使用的新技术,现在的现代重工,估计也就只了解一点概念,不见得比他了解的多。
  要是搞技术谈判,苏城能做的确实不多,但要在政治谈判的时候谈技术,他知道的东西就足够了。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定性
  稍作准备,苏城就写了一篇中韩局势的文章,递到了周办。
  他如今算是周办的在册人员,标准的幕僚或智囊身份,撰写的关于国际局势的文章,周老是一定会看的。
  天底下,最难的事是预测,最简单的事是马后炮。
  预测是要从千丝万缕的事物中,抽离总结出一个结论。马后炮则是从结论,上溯联系到任何一件或几件事情。
  苏城确知中韩建交是成功的,而且确知就是今年,随便找几个缘由,就能形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其他的幕僚,如焦国平之流,就算是肯定此事,也要留一线余地,以免话说的太满,影响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对比苏城的斩钉截铁,气势上首先就低了一级。
  再涉及到较为困难的朝鲜态度,以及台湾态度的时候,各种五花八门的预测更是目不暇接,说什么的都有,避而不谈的也有。这里面,又只有苏城,给出了论断:朝鲜方面不会高兴,但也不会有激烈的反对。
  以马后炮的观点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朝鲜能够答应韩国一起加入联合国,本来就说明此事水到渠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