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575

  最后,眼看着要下班了,六子才悄悄的跑到主编办公室外,悄声道:“卢编,我有篇文章,想请您看看。”
  “哦?进来说。”主编轻轻的关上门,就坐回了位置上,拿过六子手上的文章阅读起来。
  多年培养,让六子的文字功力见涨,短短几千字的文章,就描绘出了一名坚持己见,备受打压而不为所动的企业家。
  跃然纸上的形象,令主编暗叫一声好,合上文章就问:“真实吗?”
  “绝对真实。我这里有资料。”六子从公文包里拿出各种复印件。
  主编一篇篇的看过去,脑中也在做着判断。
  六子倒是有点忐忑,小心的道:“苏城是我同学,但文章里写的内容,字字属实。另外,我觉得这件事,非常切合当下的形式,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嗯,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在国企改革方面,确实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提法……”主编的理论功底极强,自己就联想上了。
  ……
第三百九十五章
蓄力
  中韩建交和十四大,是92年的中国高层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也是最高层亲力亲为之事。
  所以,当LNG船一边挂着中韩经贸合作的牌子,一边搭载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横幅的时候,这条内参(微博)立刻被高层转发了。
  周老评论:“给企业松绑,不能浮在表面。@(转)苏振国同志阅。”
  苏振国评论:“私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扶持,不要打压。@刘钊同志阅。”
  刘钊同志说:“船舶工业对扩大就业,拉动GDP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到船舶工业的建造生产和经营中。@林华同志阅。”
  三天之内,内参上的这条新闻,被转发了二三十次,相对于身在中央的中央委员的人数,这条评论可以算是把相关和不相关的人都转到了,以京城的标准,10次转发或评论就可以算是火了。满北京城的官员,不知道此事的,不到三分之一,不知道此事的中高层官员一个都没有。
  领导没有视而不见,不就说明了态度。
  于是,发改委和计委马上行动了起来,最后由苏振国拍板决定,授权发改委的毛主任和计委的丁主任,组织中船、远洋集团和大华实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开一场说明会。
  毛主任是苏城在海湾战争前后接触过的,相对比较熟悉了。丁主任就是丁志鹏,和苏城的关系只能说是更好。他从体改委卸任以后,提了一级进入计委,算是体改委众人里比较顺的,但也并不出奇。差不多每个在体改委呆过一段时间的干部,出来都要升职,留中央升一级,去部委升两级,去省委等地方的还会连升三级,丁志鹏只是找准了机会,选择任职的地方比较好。
  苏振国选择这样两个人召开说明会,也算是对苏城的一点帮助了。毕竟,这种会议的主持人的态度,会带来很强的倾向性。
  由于没有限定时间,毛主任就自作主张,先和数个方面进行短暂的接触。
  所谓的有关部门可不光是政府部门,主要的其实是企业部门,中船重工不用说了,人家是六机部转过来的,领导以前叫部长,现在叫总经理,但性质是相同的。
  远洋集团稍次一级,作为此事的主角,怎么都是逃不脱的。
  除此以外,冶金部也非常关心此事。船舶工业做的好了,船用钢板肯定少不了,这几年,冶金部下属的钢厂全都是半死不活的,主营的建筑钢材量大而利润微薄,养活负担沉重的国企着实不易,他们早就在寻求突破了。对这些大型企业来说,要是能保证每年百万吨的钢材用量,少说能救活两个大型钢企,再加上扩建港口所需的钢结构,对冶金部领导来说,这兴许是在任期间解决方案最简单的钢企复活术了。
  光是有冶金部的参与也不行,领导也不能就帮所有的企业做主了,因此,宝钢、首钢、重钢等有兴趣做船用钢板等项目的,也都积极的参加说明会。
  它们也是副部级的企业,到中央来走动一番,理所当然的参加说明会。世界上的船是越早越大的,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深水港的扩建少说要持续四五十年,由船舶制造催生的机会显而易见。所有熟悉国内政治的人都清楚,LNG船一旦建设起来,造的肯定不会是LNG船一种。不用任何人发话,至少国内每年所需的几十万上百万吨的船舶当量,大部分要留在国内了,这样的汤水,谁不想喝一口咬一嘴。
  化工、建筑和机械制造等基础装备企业,对船舶产业链的兴趣也非常大。光是船舶涂料一项,就能带来许多的利润和机会。一重和二重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他们的港口机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船舶发动机的野望,至少是要来看一看的。
  毛主任每天用十几个小时和各方见面,同时与丁主任沟通,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才正式宣布召开说明会。
  等的不耐烦的苏城、詹志芳等人,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发改委的小楼。
  这种场合,仲厅长只能躲在角落里画圈圈了。他属于詹志芳一个圈子的成员,就像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一样,有的地方官是没背景没前途的佐贰官,有的官员因为背景深厚,却能挟持主官做自己想做的事。
  到了最后时刻,就是背景们上台较量的事了。
  即使苏城,也没有在这种场合挣扎的力量。不过,早有预料的苏城,也没有要掰腕子的意思。
  中国的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斗争技巧。所谓以退为进,不争是争,说到底,就是换一个角度在争。
  发改委召开的说明会上,莅临的全是副部级以上的高官,也就是中国商界的狮子和老虎。苏城的实力充其量是狐假虎威的老虎,遇见真的老虎,若是比腕力,那就是投食了。相当于乳猪去给老虎家送外卖。
  但不能比腕力,不代表只能引颈待戮。
  苏城秉承着确定的策略,到了说明会现场,就开始装委屈。
  当毛主任让苏城说话的时候,苏城就是一副无奈的表情,说:“首先,我得承认,我们大华实业好心办了坏事。现在的问题是LNG船的技术还没拿到,人员也没有,预算先增加了上去,我们为了将LNG船掌握在自己手中,先是花了4000万美元,从哈利伯顿手上买回股份,并且把价值八九千万美元的企业剥离出去,送给哈利伯顿,说实话,就算是这样,布朗总裁也很怪责我,大华事业和哈利伯顿数年积累的好感,这次算是全部出去了。其实,我赔钱了没关系,就是……哎,怎么这么难呢。”
  苏城的话半真半假,眼中也有些晶莹。
  在场的几十个人里面,除了做记录的秘书,就以苏城的年龄最小,地位最低,他稍微情感外露一些也没什么关系,却是引的老头们一阵感慨。
  中国的事难办!这样的话,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人说过。同样是搞政治的,人口100万的国家和人口13亿的国家又怎能相同。
  同样是考虑一件事,人口百万千万的国家,需要考虑的是几百万人和几千万人的态度,中国政治家面对的则是几百上千个百万千万的城市的态度。
  就像是现在,新加坡要做造船,造就成了,充其量说服两三个船厂也就罢了。韩国要造船,造就成了,最多不过是五家船厂。但在中国造船就不同了,中船下属的大型船厂就有十几个,虽然经济规模比不上韩国和新加坡,但工人的人数是超过的。而政治,整合的不就是人的问题?要让十几个家船厂的上百万人满意,或者这上百万人的代表满意,又谈何容易。
  至于钢厂、化工、港口等等企业,对于工业品种不全的新加坡和韩国,根本没那么多麻烦,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相关的企业。船厂用的原料,买就行了,只要有利润,谁在乎是不是国产的。
  苏城遇到的问题,这些年老成精的家伙,哪个人没有遇到过。在斗争年代,许多人遇到的问题恐怕更严重,更危险。
  一腔热血已冷,再回忆起来,许多人竟是痴了。
  毛主任轻轻咳嗽一声,道:“今天的说明会,就是畅所欲言,苏城董事长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出来。能说明的问题,我们就说明,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解决。LNG船要是能做,我们就坚决的做下去,要是不能做,也尽量减少损失。”
  话说完,毛主任也吁了一口气,这种场合,要把话说的四平八稳,面面俱到,那是真的不容易。谁家你都不能偏袒,否则就是一场风波。当然,要偏袒也可以,那自然更难了,你得让人知道你不是在偏袒……
  苏城哪会真的畅所欲言。他轻轻的吁了一口气,开始今天重量级的陈述,再次后退道:“这事怪我。是我年轻气盛,以至于酿成了现在的局面,还连累大家跑了一趟。其实,本埠国资委的仲厅长代表中船和远洋集团最初提出的建议,还是比较中肯的。我当时想的多了,就给拒绝了,然后又倔着不肯回头。现在,詹总代表中船也来了,您要是还坚持前段时间的条件,大华实业是愿意签订协议,共同开发LNG船的。”
  众人听的一愣,要是大华实业和中船签订协议,这事不就结束了?真的这么简单?那大家岂不是可以各回各家?
  内参上是没有写到双方两次协议的具体内容的,只知道大华是比较吃亏的。这也不奇怪,央企又不是要倒闭的地方企业,他们是能拿到国家政策性拨款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的重量级企业,和民企签订合约,难道还要央企不占便宜?弱国无外交,在商场上也是一样通行的。
  詹志芳知道此事的始末,以为苏城说的前段时间的条件,是仲厅长第二次去,提出的相对公平的条件,因此稍稍有些怀疑,又有些不屑的道:“苏董既然愿意签订合约,为何又找人发表内参。”
  ……
第三百九十六章
高薪挖人
  “怪我。”这是苏城第三次这样说了,他低着头道:“我当时的心情不太好,正好和老朋友聊天,就说到此事了。我是学中文的,所以有很多朋友同学在媒体单位工作,不知怎么的,就传了出去,而且被进了内参。这件事,我也有责任……”
  来了京城以后,六子就把苏城的那封信还给了他。苏城也相信六子不会留下复印件,因此,就将此事给圆了过来。
  会议期间,詹志芳也无从证明苏城说的是真是假,或者说,证明了也没有意义。领导转发过的内参,难道还能批评不成?
  但是,詹志芳的态度还是要给出态度的,他轻轻点头道:“苏董既然愿意签约,我们自然还是坚持前段时间条件的。其实,国企和民企互相合作是很有好处的,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光要在国企中建立,也要在民企中建立……”
  “感谢詹总的体谅。”苏城深深叹了口气,意兴索然的道:“毛主任,丁主任,各位,大华实业致力于LNG船的建造,无论如何,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苏城不才,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是对石油化工稍微了解一些。这几年,大华实业积累了一些资金,我们是准备全部用LNG船,这项事关中国能源安全的事情上的。只是,大华实业的能力还是太弱了,希望詹总能带领我们,共同完成这项事业……”
  缓了一口气,苏城仿佛临终托孤似的,道:“在此,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向大家说明一下LNG船的重要性,以期得到大家的支持,毛主任,可以吗?”
  毛主任见过侃侃而谈的苏城,见过意气风发的苏城,却没见过苏城现在这个样子,他不自觉的点头:“当然,你说吧。”
  得到同意的苏城,再次摆出礼仪专家多日教导出的委屈样,说:“我说LNG船事关中国的能源安全,这一点不是虚言威吓,首先,在未来三十年乃至五十年以内,天然气只有两种运输方法,天然气运输管道,以及液化天然气船。大家也许会说,天然气运输管道不错?技术简单又安全,其实不是这样的。”
  苏城好像微微恢复了一点生机似的,稍稍昂首,道:“天然气管道的问题不在于经济性,而在于政治性。”
  他这么一说,大家的胃口就吊起来了。别看个顶个的都是在经济战线上工作的干部,但讲政治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
  苏城短暂的停顿后,说道:“天然气管道和LNG船的建造成本不相仲伯,问题在于使用过程中,天然气运输管道是固定的。天然气管道要穿越数个国家,不用等到战争,只要有一点政治冲突乃至经济冲突,天然气运输管道就卡住了我们的脖子,你要是不答应人家的条件,就要断供应。当今社会,中国爆发战争的机会不大,但爆发贸易战的机会是越来越大了,到时候,我们是退是进?”
  回忆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苏城轻声道:“现在,大家看不到天然气管道的危机,主要是因为咱们国内的天然气使用量并不大,本国内的供应充足。但以中国目前GDP8%每年的增速,用不了五年时间,我们就要从中亚或者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了。五年时间是什么概念,五年时间,天然气管道还没有建成。到时候,前苏联国家要是发生什么变故,我们又要拿出多少好处,给人家呢?”
  等了一下,苏城总结道:“所以,天然气管道虽好,但它的能源风险更高,它既受到产气国的抑制,还会受到中途国家的抑制。在这一点上,LNG船就简单多,它不涉及国土问题,只要安抚好产气国就可以了。马六甲海峡虽然也是一个瓶颈,但卡住海峡这种事情,除非战争,否则不会轻易出现在贸易战中。另外,需要请大家主意的是,大的产油国和产气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常是不会单独作出停止供应的决定的,但天然气管道的经过国就不一样了,他们只需要自己的利益,又可能向两边要价,等于是被长期绑架……”
  喘了一口气,苏城放缓语调道:“对于天然气管道和LNG船,我们不能说放弃哪一个,但拥有两者是必须的。有鉴于此,我希望能趁着世界船舶产业转移,在国内建造LNG船,中船……中船既然是诚心做此事,大华实业也就……舍命陪君子了。”
  苏城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多多少少是能得到一些同情分的。
  不过,事情到此,似乎也就该结束了。
  詹总虽然还有一点怀疑苏城耍花招,但现在的情况是对他有利的,因此装模作样的道:“大家精诚合作,苏董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唉,谢谢詹总。”苏城疲惫的坐下来。这倒不是装的,和这些妖怪似的国企领导打交道确实挺累的。看孙悟空就知道了,揍一个妖怪还得先找人家的主人,问一圈下来,挨过主人的埋汰,得了信物才能动手,还不能揍的狠了。要是没有筋斗云,跑路都得累死他。这么苦的活,也只有刑满释放人员才任劳任怨的干。
  旁观者事不关己,看苏城的眼神也比较友善。不管怎么说,有梦想有坚持的年轻人,总是值得褒奖。看着他为了理想碰的头破血流,大家也有些不自在。
  只不过,在场的都是多年历练的老狐狸,心里怎么想不重要,重点的是靠理智判断怎么做。在不清楚中船和大华实业的协议具体内容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表现出什么倾向来。
  这时候,重钢的老总戈丹云出面问道:“苏董,詹总,既然是要签订协议,是否能描述一下协议的大概。你们看,我们都已经来了。”
  重钢的前身就是汉阳钢铁厂,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效益日渐糟糕,欠款已达2亿元人民币,而且每天的亏空还在增加。戈丹云比谁都想LNG船落实,因为重钢是船用钢板的大厂,还是中国最早做低温和高温钢板的企业,在这个行当非常有竞争力。
  詹志芳咳嗽一声,正准备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