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575

  苏城抓住时机,抢先开口道:“协议主要是一个合资的协议,大华实业出资1.8亿美元,外加大华船业,中船出让一块土地,具体面积尚未谈,再加上部分的工人,以及3.2亿元人民币。组成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双方各自占有50%的股份。”
  就算没有人出面,曾经与之沟通的丁志鹏,也会出面问协议问题的。当然,有别人问出来,是最好的。
  听着双方的协议,大家的表情是一变再变,看詹志芳的眼神满是佩服!
  空手套白狼算什么,人家这是空手套狼群。
  这里一个两个都是中国经济部门的捕食者,对于土地和人员的价值,看的门清。
  地方企业要弄一块土地,确实不容易,和地方政府谈合作,谈土地出让金,都要费些事,但真说起来,搞一块土地,比搞钱容易多了。尤其是偏僻地区的土地,不就是一纸命令的事,方法正确了,一毛钱都不用花。
  央企更不用说,他们首先就享受国家的政策,其次又财大气粗。地方上求他们的事很多,他们能拿出来的光明正大的好处也很多,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人情,换一块土地就和玩儿似的。
  任何一个城市的政府,在1992年免费批一块土地给投资数亿美元的央企,只要说一句招商引资,上面肯定要表扬,说不定还送些三免五减半之类的政策。就连海沧计划里的土地,也是大BOSS批下来的,根本不用台塑或大华实业花一分钱。
  工人更不用说了,如今活下去的国企工人,种地种菜的有,轮岗的有,欠着薪水不给的也有,什么时候缺过工人了。就算是有技术的高级工,也没有被领导看在眼里。中国的人实在太多了,国企内的人更多。
  在众人眼里,詹志芳真正付出的只有3.2亿人民币,等于是拿两个政策性的东西,换了人家大华船业50%的股份,以及1.4亿美元。
  天底下还有更好的事吗?
  怪不得苏城先前不同意,现在恐怕是受到了很大压力吧。想也是,在中国做船舶,和中船闹不开,压力怎么会小。
  联想到苏城委屈的表情,说做事难的话,即使是老妖怪们,也不得不鄙视一下詹志芳:吃相太难看了!
  詹志芳则陷入了莫名其妙中。
  他的印象里,明明给过大华实业更好的优惠条件,苏城为什么不提出来?
  那么,由自己提出来?
  詹志芳马上暗暗摇头,当然不行了。明明有更好的条件,詹志芳怎么会自断其路,提出此事。
  比起鄙夷之类的事,金灿灿的美元和大华船业这株摇钱树自然更让詹志芳动心……
  因此,反复考虑以后,詹志芳决定默认此事。不管苏城有什么阴谋,只要签订这样一个协议,他也就够本了。
  苏城依然低着头,等众人消化了这个消息,才道:“既然说到了协议,我还是有几个问题的。请詹总做决定。”
  詹志芳高傲的“嗯”了一声。
  “首先是企业管理权的问题,我提议由大华实业派人管理大华船业……”
  “不行,大家各50%的股权,怎么能由大华实业管理呢?我建议,在大华船业这个合资公司里,建立一个董事会,由双方各出一半的董事。然后再共同推举一名董事长,由董事们分别管理船厂的各个部门……”詹志芳是一定要争一争管理权的。否则,回到中船的党委会上,他是会有麻烦的。
  苏城沉默了一下,挣扎道:“大华船业的机构已经很完整了,没有必要再增加董事……”
  “大型企业不一样,工厂总是要扩建增员的,大华船业既然要做LNG船,那就要以大型企业的标准要求自己……”詹志芳洋洋洒洒的能说两分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只要能拿下大华船业,他在中船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苏城坚持了没多久,软弱的道:“这样一来,大华实业和大华船业的关系怎么处理?难不成脱离关系……”
  “脱离关系是正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应该权责分明,集团公司和下属的分公司有严格的界限。”詹志芳觉得自己看穿了苏城,用强硬的态度道:“中船作为中国船舶行业的领军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大华船业掌舵。”
  房间内诸人只觉得风云突变,怎么须臾间,大华船业要变成中船集团的了?
  就在这时,苏城向后靠了靠,语气放缓道:“我们也同意大华实业和大华船业权责分明。那么,关于LNG船的技术获取问题,中船有什么办法?”
  “嗯?不是通过中韩建交的经贸合作获得吗?”詹志芳还没有意识到苏城的变化。
  苏城轻轻的摇了一下头,道:“准备参与中韩经贸合作的是大华实业,不是大华船业。”
  詹志芳呵呵一笑,道:“哦,那中船申请加入好了。”
  “这么说,詹总是同意由中船负责LNG船的技术获取事宜了?”
  “嗯?这当然要双方共同努力了。”
  苏城摇头,道:“大华实业的风格,一向是以集团内的大华实验室掌握技术权属,所以,即使获取了LNG船的技术,也会隶属于大华实业集团大华实验室。因为我们全资购入了大华船业的股份,所以此前并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中船既然准备介入,大华实验室的技术就不能免费给中船使用了。”
  詹志芳这才明白,苏城是在要挟他,他冷声道:“看起来,苏董说什么50%股份的事,都是在调侃老头儿我了?”
  “詹总要是愿意签约,我们自然可以继续谈,但您把大华船业的好处占尽了,总不能把我的大华实业也吞进去吧?”苏城说着转头解释道:“不怕大家笑话,大华实业获取LNG船的办法,就是撒订单,我们准备用数亿美元,购入3艘以上的LNG船,并约定其中的一艘或两艘,在中国制造,同时转让技术。虽然还没有谈合同,但这三艘船恐怕要比正常的3艘船贵不少了,这笔钱,难道也让大华实业出了?”
  用订单换技术,是90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常态方法,也是国际上的通行方法。詹志芳对此说不出话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再无耻也说不出让大华实业免费提供LNG船技术的事,何况,这技术至今没到手呢。
  旁人自然早就听明白了,乐呵呵的在旁看着。
  其实,如果最开始的时候,苏城就采取这种逼迫手段,结果虽然是相同的,众人的观感却是不同的。在詹志芳露出丑陋吃相以前,中船身为国企中的一员,看着它被一家私企噎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众人觉得舒服。
  至于现在,大家却有些乐见其成了。
  毕竟,除了中船以外,其他公司的利益是不受影响的。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人性总是支持弱小的一方。
  詹志芳仍然没有察觉到苏城真正的目的,以为他只是想用多几亿美元的投资将自己逼走,不禁暗暗一笑,明面上愤然道:“苏董如此反复,看来是没有合作的诚意了。毛主任,丁主任,你们看看这事,还需要说明吗?”
  毛主任打了个哈哈,道:“双方意见不统一,我们是早有预料的嘛,否则开什么说明会。这样吧,苏董购入的LNG船,准备用在哪里?是否能与中船集团合作?”
  苏城抬了一下头,道:“其实不是我们购入,而是由台湾的长荣集团购入,但我们分担一部分的资金。长荣集团获得了大华每年数千万元的天然气订单,一直有购入液化天然气船的需求,这算是以前的积累吧。”
  他的意思,自然是不能让中船占便宜了。
  毛主任呵呵一笑,问道:“这样的话,中船是否能独立购入一艘LNG船?”
  詹志芳则立刻看向紧挨着他坐的远洋集团副总赵利民。中船是造船公司,可没有运输任务。
  赵利民却是一脸的苦色,低着头没吭声。LNG船运输的是液化天然气,那就涉及到中石油和中石化了,他可不敢豁然答应,万一人家不同意怎么办。
  詹志芳一看,没戏了。
  他也不想买LNG船啊。上亿美元的大家伙,买来做什么?
  会议开始进入垃圾时间,詹志芳左顾而言他,赵利民更是不会吭声。
  就在大家无聊的时候,詹志芳的呼机突然震动了。
  他拿起来一看,登时满脸怒色。
  赵利民伸头过去,只见上面写着:“大华实业以5倍高薪挖人!”
  一瞬间,赵利民还有点幸灾乐祸,然后,他的呼机也震动起来。
第三百九十七章
应对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城,高薪挖人这种事情,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90年代的中国不像是后世,私企的薪水往往大大高于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在1992年,内地的处级干部也不一定能拿到500元月薪的时候,深圳的私企已经开出了1500元的薪水。
  外资就更厉害了,他们的薪水在很早以前,就达到了普通公务员的十倍以上。外企的传说也是在90年代初奠定的,那些初来中国的外资企业多是有名有号的大公司,稳定的福利和超高的奖金激励,令白领金领成为了全社会羡慕的对象。
  90年代的下海潮,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和80年代的下海潮不同,90年代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停薪留职的人们,并不一定会去做生意,还有很大一部人,是选择了去私企上班。
  这在20年后,显的有些不可思议,大学生们削尖了脑袋考公务员进国企,怎么会有人抛弃编制跑去私企?
  其实,如果将私企的平均薪水提高2倍,把公务员的薪水降低2倍,大家的选择就会再次出现变化了。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深究起来,90年代自政府部门停薪留职的公务员,多是在非权力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手握重权,有私人司机和专车的领导,全是私营企业主巴结的对象,自然不会傻乎乎的搞什么停薪留职。自企业停薪留职的员工也以地方国企为主,央企的福利和待遇远超下面的企业,人员的流动性也要弱的多。
  不过,流动性再弱,终究是要流动的。
  詹志芳细细思量,五倍的薪水,差不多是要2000元了。中船重工下属十几个船厂,要说没有人动心?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最让詹志芳揪心的是,中船内部吃的是大锅饭。水平最好的师傅比水平最差的师父,薪水差不了两百块,就这样,还曾经闹出过乱子来。
  大华实业是私企,薪水的灵活性是很高的。他们要是给普通工人开五倍的高薪,那给技术最好的工人会开多少?
  詹志芳虽然久不在工厂一线了,但他心里明白,别看一个工厂的车间有百十号人,往往就靠着一两个人撑着。诸如机装车间,电装车间,那一两个人今天请假了,大家就只能做杂货了,流水线是想流都流不起来的。依靠人工弥补机器效率的中国工厂非常多,除非无视良品率,否则总有少不了工人。
  一个两个的工人退休或者被挖走,中船那么大的集团,总有办法来弥补。但是,如果是大批量的工人被挖走,会不会有车间被迫停工?会不会有船厂因此而陷入麻烦,这就是詹总需要考虑的地方了。
  短暂的停歇后,詹志芳拿出手上BP机,啪的一声,放在毛主任面前,道:“您看看,大华实业这样搞,岂不是要乱套?”
  毛主任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虽然他和詹志芳都是副部级,但中船的常务副总和发改委的副主任,又岂能是相同的。
  也是周围人多,毛主任才看了他的BP机一眼,然后再将之递给其他人。
  詹志芳态度非常强硬的面对苏城,道:“苏董,这件事你知道吧?解释一下?”
  他是希望以态度逼苏城让步。
  苏城却选择了针锋相对:“我觉得无须解释,这是我们企业的经营思路。人才的自由流动,是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大华开出的薪水,是针对这些工人价值的。中船如果想留下这些人,你们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可以开出同样的薪水。关键的问题在于,工人怎么决定。”
  将高薪挖人的消息放在说明会之后,说明会之前,还是说明会期间,大华实业内部是有一些争议的。苏城最终选择了说明会期间,就是为了借着说明会,来说明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