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575

  别说是剥离三产公司了,就是盘点三产公司,产生的反弹都很厉害。
  因此,虽然大华提出要将三产公司从船厂剥离出去,几个船厂都没有做。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政治问题,竟然被专业的会计问题给挡住了。
  “荣总。”秘书拿着手机,对荣尚国,道:“闫学灿要来谈判了。”
  “嗯……”荣尚国摸着脑袋,很是烦恼。评估至今都没做出来,又怎么和大华实业谈判,难道被他们捏着脖子来谈。
  “要不,让他先回去?”秘书猜测着荣尚国的意思。
  荣尚国无奈摇头,道:“你让他回去,他就去别的船厂了,到时候,别的厂子就占了优势,叫他来吧,咱们先拖着。”
  拖字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向好用,如今也是国企的传家宝了。给钱要拖着,给货要拖着,做事要拖着,保修换休什么的……那是什么?
  荣尚国做了几十年的领导,拖字诀自然用的炉火纯青。
  他并没有避而不见,而是迅速的见了一面,就推说有事离开,既不显的无礼,也让闫学灿来不及反应。
  双方的地位差着两三层,闫学灿也不能强行要求会面。接下来不管是副总出面,还是别的什么领导,只要咬定不能决定,就可以将事情拖下来。
  令荣尚国奇怪的是,闫学灿似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
  一个星期下来,闫学灿依然兢兢业业的。该谈判的谈判,该请客的请客,白天晚上都没有休息……
  荣尚国首先坐不住了。
  他悄悄的约了其他几个船厂,趁着中船开党委会的时间,私下里开了个小会。
  平江造船厂、西麓造船厂、南洋造船厂都被请了过来。
  几个人坐在一起,或多或少的交换些信息,也弄不明白苏城想做什么。
  “他会不会在和外国的船厂谈判?”平江造船厂是几个船厂里较弱的,总经理患得患失的提出一个想法。
  边上的船厂摇摇头,道:“你别看他在国内厉害,国际上有什么民企,谈判什么?”
  “大华在东南亚已经找了好几个配套厂,帮他们建了总段厂,要不船只怎么做的那么快!”
  “对啊,他们的船做的怎么样了?”荣尚国忽然有不好的联想。
  其他几个人也愣了下。
  平江造船厂的总经理期期艾艾的道:“最近都忙着评估的事,险些忘了他们的新船。”
  “算一下时间,舾装也该差不多了。”
  荣尚国话音刚落,门就“砰砰”的被敲响了。
  “荣总,刘总,李总……”进来的是中船宣传处的处长,笑眯眯的脸上,带着一些怪异的神色。
  “怎么了?”
  “大华的公函。”
  “嗯?给集团的?”
  “是。”处长没有直接说公函内容,就给放在了桌面上。
  几个总经理互相看看,还是让荣尚国撕开看了。
  荣尚国一目十行,然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大华的第一艘船交工了。”
  吸气的声音,不约而同。
  “这不会是世界记录吧。”
  “最少是中国记录了。”
  ……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了不起的事
  假如说,大华实业的船只交工,尚在中船众的预料中的话,那作为船东的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却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这种事。
  没有一名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员工,曾经想过,如果乙方只用了6个月不到的时间交工,那会怎么样。
  谁会想这样的事?
  因此,当大华实业的公函递到第一艘船的船东,新加坡海洋公司的办公室里的时候,对方还以为是在开玩笑。
  9个月交工就够呛了,6个月生产一条灵巧型货轮?
  虽然是很紧张的合约,终究属于正常的合约,哪个船厂会用破世界记录的方式,来建造这样一艘船?那得要多少倍的工人和设备?大华船厂难道不过了?
  负责此项目的项目经理见到公函,登时就怒了,气势汹汹的打电话到上海,用兴师问罪的口吻大喊:“你们开什么玩笑,我们要的是万吨轮船,不是儿童玩具……”
  接电话的大华集团市场与销售部的员工,不卑不亢的微笑道:“没有错,你们所需要的3万吨的货轮,已经按照合同要求提前88天完成,请派人验收。这是正式的通知。”
  “开什么玩笑……”同样的句子,船舶经理的非标准粤语已经变成了怀疑:“这才200天,怎么就完成了?”
  “大华实业采取了最新技术,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了制造工作……”这边顺势宣传了两句。
  合同期很短的船有一个好处,他们不限制船厂采用什么技术,即使是全新技术,只要能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那就允许使用,而无需向船东另行报备。那些船期动辄两三年的船只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某些船东的要求会具体到船舱内的布置和材料。
  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船舶经理狐疑的结束了通话,进而安排人手准备接船。
  出于对新船的不信任,船舶经理足足派遣了60名工程师,赶赴上海进行全面的检查。他本人则带了律师,并准备了两套文件。
  一套是大华实业违反合同,勒令修改的文件。一套是大华实业遵守合同,正常收船的文件——但船舶经理李嘉文先生,真的没有把它当回事。
  200天做出的船,肯定会有问题吧。
  怀着这样的念头,李嘉文才会带上十倍于正常状况的工程师。而他们所携带的仪器,如探伤仪等等,也超过了正常的检查设备的需要,明显带有不信任的成分。
  苏城听说了报告,云淡风轻的默许了他们的行为。
  6个月就做好的巨轮,要想赢得信任,也只能接受更苛刻的审查。对此,大华重工是有心理准备的。
  检查通过,这就是最好的宣传,也会减少后续8艘船的检查。实际上,为了保证检查通过,大华集团早就做了一轮自检。在主要几个项目上,全都有不错的结果。
  李嘉文也不客气,得到苏城的同意,立刻上船检查,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来。
  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工程师,有华人,有欧洲人,也有拉丁美洲人,全都夜以继日的检查船只。
  因为收船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李嘉文却不想漏掉一寸钢板。
  3万吨的灵便型货轮,长186米,宽28.5米,意味着一层的面积就有5330平方米,6层甲板虽然大小不一,但加上各个舱室的内部面积,“不漏掉一寸钢板”其实是做不到的。
  就是以抽检的方式,也累的60名工程师直不起腰来。
  然而,真正让李嘉文难以接受的是,货轮是检查合格,而且优良率超过了普通船舶。
  “开什么玩笑!”李嘉文再说这个话的时候,跟前的工程师都是类似的表情。
  他们已经准备承认,200天确实能够造出一艘灵便型货轮了。
  然而,这艘灵便型货轮的质量,却远远超过了他们预期。
  巨型总段造船法比分段造船法的一项优势所在,就是总段的建造能够比分段更精细,需要焊接的地方更少。虽然难度增加了,但船只的强度和质量也增加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检查,也许还不能发现其中的异同。偏偏李嘉文采取了非常规的检查。
  于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生产出来的船舶的各项指标,便变的突出起来。
  李嘉文不愿相信,又去了两趟大华的船厂,回来后,就变的沉默寡言了。
  这是一名工程师,见到革命性变革的时候的自然情绪。
  他曾经所熟悉的,他曾经所学习过的,他曾经所擅长的东西,不期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日后,作为船舶项目经理,他又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艘新船呢?
  而且,大华的船只,也有些太骇人听闻了。
  老板看到的报告,会不会直接摔自己脸上?
  李嘉文的思绪乱糟糟的,眼睛无神的望着桌面上的资料箱。
  “要不,报告就按照常规的来写好了。”李嘉文的副手善解人意的说道:“就按格式报上去,别的多一句都不说。”
  “那怎么解释60名工程师和2个夜晚的加班?咱们只进行了常规检查,竟然派遣这么多人出差,难道是来旅游了?”李嘉文问道。
  副手小心的道:“提前88天做完就够吓人了,再把那些指标写上去,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