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575

  就是听到了,他都有点不敢相信。
  怪不得苏振国身边全是苏家中人,今天的剪彩仪式,看来就是一个借口了。这么多人,就为了劝说苏城而来?
  苏刑越想越不是滋味,后来简直是嫉恨万分了。
  苏振国说了很长一段话,才问:“你有什么想法?”
  从外表看,苏城似乎陷入了思考中。
  苏刑不忿的想:装吧,装吧,小心装的太厉害,老爷子收回了条件。
  他正想着,却见苏城笑了笑,继而听他开口说:“我对家族没什么了解。既然没有硬性要求,想配合就配合,不想配合就不想配合,那就保持现在的状态吧。”
  “现在的状态?”
  “我还想自己在外面打拼一段时间,毕竟,我和家族缺少直接的联系。”苏城的语气平淡,似乎没有参杂太多的情绪。
  苏振国皱眉道:“你是我的孙子,还要什么直接联系?”
  “只是这样的联系,加入族中,也没有什么意思吧。”苏城说到这里,许多人都露出惊诧的表情。
  苏刑更是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苏城。
  他竟然拒绝了?
  拒绝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业
  “单打独斗固然爽快,但要更上一层楼,没有家族的帮助是不行的。”苏东元在后面出声。
  对于他,苏城没有丝毫的客气,顺口道:“国内有家族支持的公司够多了,那又如何。”
  这话说的不是那么明白,但在场的人都能理解。国内有家族支持的公司不少,但没有一家是比得上大华实业的。
  事实上,能比得上大华船业的公司都少之又少。
  苏振国也许帮衬过大华实业,但要说支持,那还差得远呢。
  从这个意义来说,没有家族支持的大华实业,比有家族支持的国内公司,要厉害的多。
  苏东元尴尬的咳嗽两声,无言以对,他总不好和苏城当场争辩,干脆垂下眼睑,当做没听懂。
  苏东元的堂弟苏相岸是近年来才涉足生意场的,颇多仰仗苏东元的地方,哈哈笑了两声,解围道:“如果有家族的支持,苏城你也会轻松一些吧。另外,还能发展的更快不是?听说你找中船要了上百亿的国家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你要是来找我们,百亿不好说,十亿八亿的都很轻松的,日积月累下来,也不会少吧。还有,海关那边,港口那边,税务那边,我们都有办法,不光能减少费用,而且能优先办理业务……”
  “咳!”另一位堂兄弟,提醒他不要把话说的那么直白。
  苏相岸在生意场上打拼的久了,不在乎的嘿嘿两声,问:“苏城,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他从苏家受惠良多,自然觉得有家族庇佑,做事方便而舒适。
  苏城有点懒洋洋的撇撇嘴,道:“海关港口什么的,大华集团有公关部来处理了。至于融资方面,除非是无抵押的10亿美元,否则也没什么意思。”
  这次轮到苏相岸语塞了。
  别说是公关部这种配置了,他的公司除了财务部,连人事部都是不完全的,公关自然变成了他的工作。贷款当然也得是有抵押的。这可是银根紧缩的年代,能贷出款子来已是邀天之幸,哪敢要求那么多。
  苏城轻巧的笑了笑。
  苏相岸顿时觉得被小瞧了,奈何苏振国就在边上,他只好咬牙切齿的在苏东元耳边说:“你这个儿子,真是茅坑的石头。”
  苏东元其实早就有这个感觉了,但被人说出来,还是怪异的很,心想:他要是茅坑的石头,我又算是哪里的。
  只有苏刑站在后面,又喜又悲。
  喜的是苏城拒绝了家族的帮助,那他苏刑要获得家族支持,就不会增加困难了。悲的是,被自己看作救命稻草的家族支持,竟然没落入苏城的眼帘。
  若是以前,苏刑或许会骂苏城一句“白痴”。但经过了双开和海南炒作地皮的失败,他对自己的位置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苏城的决定,除了感叹,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两人的差距,再没有像现在那样,明显的呈现在眼前。
  苏振国给出的条件,可比苏刑期望的最好的结果都要好。
  即使如此,苏城依然弃之如履。
  想到此处,苏刑除了让莫名的忧伤在心尖打转儿,对现实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期待。
  一阵大笑破坏了苏刑的黯然神伤。
  不知什么时候,苏振国身边围着的,不仅仅是苏家人了。
  中船重工的总经理孙道孚,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也请您参观我们集团的江南造船厂。自从与大华船业合营以后,我们的江南造船厂有了极大的改观,和您上次见到的,绝对不一样。”
  他是在邀请苏振国视察集团下属最大的船厂,江南造船厂呢。
  从孙道孚的角度来说,出售股份给大华实业,终归是一个比较冒险的政治决定。虽然几年内看不出风险,但他还是希望能将可能的危险消弭于无形。邀请国家级领导参观,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方式,否定江南造船厂或者中船集团的人,总归是要顾忌一下苏振国的。
  苏振国参观了私营的大华船业,自然要参观一家国企造船厂平衡一下。江南造船厂和大华船业的关系,因为购股的关系而日渐密切,苏振国想想,也就笑道:“要去可以,咱们就看生产第一线,会议室的汇报就不要搞了。”
  “您这么说,我们也只能同意了。”孙道孚笑的像是被门夹了的猫,声音嗖嗖的。
  “不要提前通知了。”
  “不通知,一定让您看到真实的中船。”孙道孚说的言不由衷,怎么可能不通知。
  苏振国自然不会真的严格要求。
  去下面的工厂一线已经够呛了,再搞突击,那就是让工厂的人没法活了。
  一群人结束大华船业的行程,继而前往江南造船厂。
  原地只留下思考中的苏刑。
  苏东元往前走了两步,回头看到他,不由一阵气急,低喝道:“傻站着做什么,快走。”
  苏刑眼中几乎要噙出泪来了:老爹以前可不会这么粗暴的。
  ……
  苏城也随同前往江南造船厂。
  那里的总段工厂里面,还有许多大华的工人呢。
  他们负责培训江南造船厂的工人,以熟练的操作新机械,特别是对流水线的流程进行指导。
  这些大华工人里面,不免有些是从江南造船厂或者其他中船下属的船企跳槽过去的。
  所谓风水轮流转,当他们以大华船业的成员身份回去的时候,得到的只能是更好的礼遇和接待。无论江南造船厂的官员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来自大华的培训工人,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生产率提高,哪怕每个总段的生产时间缩短一天,所带来的都是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利润提升。
  在这么高的收益面前,就是荣尚国都淡定不了,何况普通的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
  苏振国的车队抵达的时候,正好是倒班的时间。
  熟悉的自行车海,像是潮水似的,从江南造船厂涌出来,塞满了自行车道,以及郁郁葱葱的大树隔开的宽阔四车道。
  自从出售了20%的股份给大华实业以后,江南造船厂迎来了一轮难得的扩张,建成的3个总段工厂占地面积不小,挖下来的树木全都移到了厂子外的马路边上,倒是让这条路变的很有些氛围。
  90年代的市政是没有钱的,漂亮的花坛巨木,只是国企里面才有。
  不过,这年月的国企生活都艰难的很,全国的国企全年的利润总计200多个亿,就能判断里面的惨淡。维持现状已属不易,能够扩张,自然令本埠的许多国企,羡慕万分。
  在自行车的阻塞中,苏振国的车队也被迫缓行。
  苏振国干脆让车靠边,下车来看。
  孙道孚跟着下车,不好意思的道:“没计算好时间……”
  “没事,正好看一看。人很多嘛。”苏振国打断他的话笑道。
  “江南造船厂有万人的规模了。现在,一次倒班就有三四千人的规模,你看到的是离开工厂的人,前面还有来工厂上班的工人,也是这么多。”孙道孚是颇有些骄傲的。他虽然是集团总裁,但曾经也是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江南造船厂之于中船集团,就像是大庆之于石油总公司一样,不光是最大的分厂,同时也是最出干部的分厂。
  “不错不错,工人们很有朝气啊。”
  “工厂的效益好,工人们就有干劲,蹬自行车,也有力气。”孙道孚哈哈的笑了起来。
  苏振国高兴的点头,道:“我当年在工厂车间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上下班的。那时候是翻砂工,可是真不轻松,下班就想好好洗个澡,那时候来回走一个小时都不觉得累,如今不行了。”
  “苏老身体好着呢。”
  孙道孚正说着,一排“轰隆隆”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竟是让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听不清了。
  如此大的动静,不光是苏振国,随从的官员都探头探脑的议论起来。
  须臾,红蓝黄绿黑灰白色的摩托车大军,像是一波五颜六色的机械大潮,扑面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