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575

  骑着摩托的,多是工人,半数以上穿着来不及脱的工作服。由于车多的缘故,摩托车的速度也起不来,大家就压着车把,大声说笑。
  几百辆摩托车,远远的看起来,比自行车大军可要壮观的多。
  “这是?”苏振国看向孙道孚。
  孙道孚挑挑眉毛,也向后看,他也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啊。集团总经理,不可能天天下基层。
  还是江南造船厂的人跑出来,笑道:“这些是大华船业派来的培训师傅。”
  苏振国奇怪的问:“都骑摩托车?”
  “有的骑摩托车,有的坐班车,也有骑自行车的,不多。”
  “这是……大华船业的福利?”
  苏城此时过来了,笑道:“工人自己买的。大华的住宿区和其他船厂比较远,我们的培训工人往来就不太方便。当然,大华提供了通勤车,不过,年轻人总喜欢自由一点。”
  话音刚落,一辆摩托车就载着个女孩子,嚣张的从众人面前通过,大大的嘉陵摩托的标志,很有种时尚气息。
  对90年代初的官员们来说,这种场景,已经偏向于劲爆和限制级了。
  没有人呵骂,也是看在苏城的面子上。
  一辆接一辆的摩托车,渐渐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
  泛起的青烟下,显露出各自不同的脸孔。
  一人突的问道:“大华实业,派出了多少培训工人?”
  “派出了千人左右吧,也是轮换的。”苏城回答。
  “都有摩托车?”
  “想买的都有吧。大华实业不限制。”
  “想买就能买得起?”
  “差不多吧。”
  两人的对话,引来一阵古怪的表情。
  90年代初的摩托车可是比后世的私家车还要拉风的东西。要说人手一辆,的确是令人难以理解。
  曾几何时,中国的工人,这么富了?
  苏相岸干笑着插口,道:“大华的工人还真是时髦,这个摩托车要几千块吧,怎么买的起?”
  “派往各船厂做培训的工人,多半在大华实业的特殊贡献列表上。”苏城点到为止。去年的分红,最少都有万元,此时的工人又没有买房之类的压力,花销起来自然痛快。
  知道分红的人,不在少数。苏相岸张张嘴,最后还是摇摇头,心想:这个苏城,怎么就有噎住人的本事?这得噎多少人才能练出来。
  苏振国意味深长的看向苏城,道:“看来,大华实业,的确是改变了一些东西。”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苏城远望着摩托车大军离开的尾烟,微微昂首。
  苏振国一笑,道:“哦?大华实业要在船舶行业,继续走下去?”
  “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做出LNG船。”一年的时间,大华实业对现代重工转让的LNG船技术,也吃透了很多,但还没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作为民用船舶上的明珠,LNG船比平地造船法等工法技术,要艰难的多。
  “这样说来,船舶制造将会变成大华实业的主业?”
  “大华实业的主业,仍然会以能源,特别是石油产业为主,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苏城对此很是认真的道:“对大华实业来说,能源产业是根系,其他业务只是利用根系滋养的枝干。”
  “那……大华的海沧基地,做的怎么样了?”
  “80万吨乙烯运行正常,进驻的企业也超过了400家,我们正计划申请再多5000公顷土地,用于配套工厂的安置。”苏城一边说,一边奇怪苏振国的问题,就身份而言,苏振国问的有些太细致了。
  “不错不错。”苏振国笑呵呵的,却是越看苏城越喜欢,作为长辈,他对苏城的感情是复杂的。
  听他们说到此处,与苏振国同来的祁蒙急的抓耳挠腮。
  就在不久前的3月,中央再次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五年前组建的能源部取消,重设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祁蒙也再进一步,工作范围涉及到了能源改革和协调工作。
  与此同时,1993年的中国,开始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石油缺口的增幅与日俱增。
  在没有能力命令中国石油总公司的情况下,祁蒙不禁将主意打在了大华实业身上。
  这种场合,祁蒙也没有发言的资格,他只能等大家重新上车的机会,流窜到苏城身边,低声问:“苏董,大华就没有关于石油开发的计划?”
  ……
第四百四十七章
里海石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往往令高级领导也难以预料,经常是有事情出现了,才去思考里面的原因和联系。
  石油进出口的问题,也是如此。
  90年代以前的中国,石油外汇是主要的外汇收入,占比一度超过50%,相形之下,国内其他的出口产品,无论是手工艺术品,瓷器煤炭,或者农副产品,单位都是百万美元级的,偶有千万级的交易,必然大书特书,满世界的作报告。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石油大包干的政策,还是国家领导的意见,都要求石油企业尽可能的多生产石油,多出售石油。每年由此产生的50亿美元以上的外汇收入,帮助当时贫困的中国,完成了工商产业的升级换代。
  1993年,成了一条分界线。
  这一年,中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原本依靠石油赚取外汇的国家,突然之间要用外汇来购买石油了,不免令决策层难以适应。此时,才有人仔细的审视中国的石油消费,中国的石油开采,以及中国的石油储量……
  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会发现,中国对石油的依赖竟然如此之大,以至于进口石油变成了无可扭转的事实。
  一时间,原本还指望着石油外汇的发改委、国务院,全都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祁蒙作为讨论浪潮中的一员,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苏城和他的大华实业。
  时至今日,这还是中国在海外获得的唯一一块油田。而且,越是对世界石油产业有所了解,祁蒙才越发的意识到,大华获得瑟坦油田,是何等的不容易,又是何等的幸运。
  这也令祁蒙对苏城的眼光佩服之至。
  今天,耳中听到大华在船舶工业,在化工方面的成就,祁蒙就急的不行……他不光想知道大华对石油开发方面的想法,还担心大华分散太多的精力,在这些方面。
  迫于急切的心情,祁蒙才会问苏城“有没有关于石油开发的计划。”
  苏振国也好奇的转过头来。他不需要筹划具体的某个行业问题了,但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牵动的人和事,也着实不少。
  苏城对祁蒙突如其来的提问,稍有错愕,就笑道:“大华实业自然不会放弃石油开发,不过,目前的油田竞争日渐激烈,我们要做充分的了解以后,才能有所动作。”
  他的话有点新闻发布会的味道,却不像是给领导做报告的。
  祁蒙才不在乎呢,他立刻追问道:“就你们的了解,首先会选择哪里进行石油开发?”
  苏城犹豫了一下,说道:“还会是亚洲部分吧。”
  亚洲的范围可就广了,中东算是亚洲的,西伯利亚也是亚洲的。作为一种战略目标,苏城不会说的很清楚。
  祁蒙的关注点放在了“亚洲部分”的后两个字,脑筋一转,问:“俄罗斯吗?”
  “是一个方向吧。”苏城说的有点言不由衷。大华内部对俄罗斯石油很有兴趣,一度有要追加资金在俄罗斯的讨论。
  然而,明知道普京会像是做皇帝一样,在俄罗斯作威作福20年,他又怎么会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俄罗斯开采石油。那纯粹是把自己的后半生陷入到无穷无尽的斗争中去。
  俄罗斯大帝毕生的工作,大约就是消灭俄罗斯的外国石油公司,以及俄罗斯的石油寡头。普京同志和他的俄罗斯存在的基础,也就是来自石油的利润。任何想要染指于此的人,都是在动摇普京的根基。这位前柔道运动员,会因此而拼命的。
  一家能源公司,不应该畏惧麻烦和政治,甚至军事动乱也不能阻止石油公司获取利润的心。但是,量力而行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埃克森美孚,或者英国BP这样的公司,有的是资本对俄罗斯石油垂涎欲滴。只有五年底蕴的中国石油公司,最好还是对开采俄罗斯石油这种事情敬而远之。
  因此,苏城早就将俄罗斯从石油开发的目标名单中排除了出去。
  所谓的方向,只是对祁蒙的敷衍罢了。
  可是,祁蒙本身却觉得很正常,大华实业在俄罗斯有业务,再到那里开辟油田相对容易。虽然俄罗斯的竞争很激烈,但俄罗斯的石油资源确实丰富的令人惊诧。
  幻想着几百上千万桶的石油能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祁蒙笑呵呵的放出邀请道:“我们其实也有计划,建设一条石油管线,并且积极的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接触。我记得大华实业有一个燃气公司吧,也是安装石油管线的?你要有兴趣的话,可以参与进来。”
  “从俄罗斯到国内的石油管线?”
  “是。”由于已经谈的比较深入了,又是面对上司们,祁蒙笑着说道:“若无意外,我们计划从俄罗斯的安加尔斯克油田修建一条石油管道,到国内。”
  安大线!
  苏城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从国内官员口中,听说安大线了。
  上一次,还是要去俄罗斯的时候,苏城就从刘秉口中听说了计划中的安大线。对于这条注定失败的石油管线,苏城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如今看来,或者是刘秉没有重视他的意见,或者是刘秉的级别尚不足以阻止这样一条貌似成功的石油管线。
  事实上,如果不是有马后炮的先知先觉,以现有的信息来判断,谁都说不准安大线会失败。更进一步的说,如果不是普京计划外的强势,从发展而言,安大线原本应当是非常顺利的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