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575

  林永贵最后一句说的不太清楚,但秘书毫不费力的知道,如果两人不和,换壶的肯定是“商遨”。这个话不能让林永贵说,别说商遨一个科级官员,就是说给袁院长,那也是要吓坏人家的,所以,也只能由他这个秘书隔空打牛了。
  秘书去了,林永贵从头到尾又将事情想了一遍,才放松下来。
  星期一。
  “胜利油田指挥部”党委组织部部长丘晨虎与林永贵的秘书一起,将苏城送到了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到了门口,就见研究院一干人等都在外面准备欢迎,其中有熟悉的袁院长和梁建国。
  苏城抢步上去,没让他们搞出全体欢迎的大阵势。
  “苏科长,你能来,我们就放心多了。”袁院长得到林永贵的授意,此刻握住苏城的手,再真诚不过的道:“我们钻井采油研究院党委会经过研究,一致同意,由苏城同志主持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工作,以期在一年内,研究出可供实用的聚合物驱技术。这方面,无论是人员,还是研究设备,我们都会尽力支持。”
  主持工作的应该是研究所的所长万广超。但是,如果研究工作都由苏城全权掌握,所长也就变成了虚职,研究院干脆让出来,作为表示。
  林永贵派了外人来研究院,已经说明他不满意研究院在这方面的工作了。如果派个别人来,大家兴许会抵制一下,但派了苏城来,大家争权夺利的念头一下子就淡了。
  一方面,苏城不可能在研究院久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年许以来积累的名望。
  就像是古代的名士一样,苏城做到今天,除了名声,还有威望,研究院的官员们,既不想也不愿和他争斗。
  一群人其乐融融的聊了几句,就到会议厅中,由党委组织部部长丘晨虎宣布文件,接下来,又是不可避免的酒宴。
  到了下午,才算是完成了接引仪式,苏城与商遨也算是熟悉了。
  这是个普普通通的研究者,大脸盘,厚嘴唇,四十岁左右的样子,纯凭资历上位,有一点小聪明,也没啥坏心,苏城就让他带着自己,参观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实验室。
  在采油研究院下属,共有6个实验室,包括专门的“三次采油实验室”和“稠油开采实验室”、“石油微生物实验室”、“压裂酸化实验室”这三个相关实验室,另有“井下安全阀检测实验室”和“机械采油实验室”。
  在苏城印象里,到中石油成立之后,“三次采油实验室”就变成了中石油的重点实验室,就级别论,相当于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设备和人员配备已经相当不错,至少是目前的大华实业无法相提并论的。
  如果让苏城自己搞三次采油,他只能弄简单的蒸汽采油,而且要以改造为主,但是有了三次采油所的技术,他就能直接在三次采油所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拿到几个重要的专利。
  这对整个国家的石油业都会产生影响。
  哪怕仅仅提前两三年,完成实用的聚合物驱技术,都可以给国家节省亿元美元级的外汇。
  “苏所长,这是我们制作的聚合物粉剂3087聚丙烯酰胺,已经进行了现场实验,比较成功。”商遨的换上了白大褂,带着苏城在实验室里边走边说,道:“聚丙烯酰胺虽然是19世纪发明的老化工原料,但它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国外目前聚合物驱所使用的聚合物,也多用聚丙烯酰胺。我们的改性试验开始于4年前,直到去年9月做现场实验,老谷当时在试验井连续向1米高的配液池倾倒了80桶试验剂,人都累垮了。”
  “老谷辛苦了。聚合物驱,做成聚合物,就算是完成了一半。3087的资料我看过,改性选择的方向很不错,给我们争取了时间。”苏城与旁边的谷研究员握手,触掌粗糙,不由往上翻了一下。
  老谷的掌心粗皮,这不是干活磨出来的厚茧,而是化学试剂灼烧的,内红外白,触目可怖。
  “怎么搞成这样?”苏城看向商遨。
  老谷抽回手,笑道:“和商所长没关系,是我在实验室配液的时候不喜欢戴手套,测不准。”
  苏城向左右瞄了一眼,就知道原因了,研究所提供的手套竟然是普通的棉质劳保手套,而不是专门的实验手套。前者用来干粗活可以,做精细工作的时候就不好用了。
  此等情况在中国是很普遍的,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只能说是条件制约。国家穷,就不可能像是国外那样铺张浪费——从投资角度来说,购买昂贵的实验手套就是一种铺张浪费。实验室手套并不便宜,PE手套用一双丢一双,CSM手套能防王水和HF酸价格更是不菲,还要用到外汇。至于耐高温和耐低温的手套,国内倒是都有准备,但多是一些代替品,比不得国外水平。
  苏城暗自叹息一声,心想:老一辈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没有一样不是用命换的,说是减寿10年还是轻的。
  他拍拍老谷,道:“辛苦您了,关于实验保护的问题,我随后想办法申请资金。3087聚丙烯酰胺只要能达到要求,这点投资不算什么。”
  老谷迟疑了一下,却道:“苏……所长,要是有经费的话,能不能用来购买实验试剂?要生产化就要做现场试验,我们自3087完成后,总共就做了两次现场试验。”
  商遨咳嗽一声,道:“老谷,做一次现场试验要好几千,那和手套能一样吗?”
  老谷翻翻眼皮,道:“那就把手套钱省下来,多做半次实验也行。我又不是小姑娘,要那细皮嫩肉的没用。”
  周围发出低低的笑声。不是他们没心没肺,而是在场的研究员,或多或少都受过化学试剂的灼伤,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
  的确,在中国,只要不是死人的事,就算不得什么。
  苏城再次叹息,道:“老谷,手套有,现场实验也能做,就像我刚才说的,3087只要能达到要求,这点投资不算什么,你想做多少次现场试验?”
  “8次,最少6次。”
  商所长担心苏城被将军,忙道:“老谷,你上次找我,说的可是4次。”
  老谷嘿嘿的笑,看苏城。
  苏城微微点头,道:“我先给你批6次,但这6次现场试验做下来,要完成生产化,可以吗?”
  “当然可以。”老谷又笑:“这可是三四万块钱,老袁铁公鸡,能批给你?”
  苏城点头,道:“就算油田不批,我手上也有研究经费,你放心。另外,等我买了实验手套来,大家都要记得用,做现场试验也不要自己去倒试剂桶了,可以请外面的临时工帮忙,走账报销。”
  研究员们一阵欢呼。三次采油实验室做的现场试验都是重量级的,每次搬运设备和试剂,着实让鲜少锻炼的人肉软筋痛。
  苏城再往前走的时候,大家明显热情许多,介绍自己项目的时候,也是打点足了精神。
  国内50年代就开始了各种三次采油的技术攻关,在场的少说也是第二代的研究员,对于这个领域各有见解,信心十足的根本不期望苏城能带来什么“尖端科技”。
  在他们眼中,做机械厂和采油机械的苏城哪怕不懂采油技术也没关系,能申请到经费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项目有许多实验,一些是必须做的自不必说,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做了要么能节省时间,要么能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要么能提高产品的完程度。
  可做可不做的实验,做的越多,对项目来说自然越有利。这个时候,就是需要项目主管,或者实验室主任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苏城知道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初来乍到,他也不准备显露自己的先知先觉,于是只是应承大家对经费的需求,并不时的在随身笔记本上做记录。
  一群白大褂眉开眼笑,以为他是在记录经费问题,孰不知里面还有苏城记忆的要点。
  这样子走到设备部的时候,众人已经将苏城当作财神爷了。
  负责设备的项目组组长姚泽凡已经打好了讨钱的腹稿,自信满满的站出来,笑道:“苏厂长,聚合物驱设备方面,我们准备借鉴中原油田和大港油田的进口设备,目前四部分里的第一部分,分散溶解系统,已经完成了图纸化,其它三部分完成了40%左右,等到图纸全部完成以后,就可以进入实验设备阶段,再进行生产化实验,第二部分添加剂系统……”
  “你们的分散溶解系统,用的是螺旋输送器?”苏城忽然打断了姚泽凡的话。
  后者疑惑了一下,点头道:“日本和美国的进口设备,用的都是螺旋输送器,并没有问题……”
  “但也不好。螺旋输送器将干粉送入计量下料口漏斗,但计量下料器的下部采用了柔性连接,外侧又装有往复运动的震荡板,连接部分受到震荡板的震荡,很容易就会损坏。另外,螺旋输送器下方是卡簧连接,聚合物颗粒较大的话,就会形成堵塞,最终影响聚合物母液配置的浓度和精度……”苏城对聚合物驱的主要设备的优劣知之甚深。
  周围的人都听的呆住了。大家这时候才意识到,人家苏所长,或者苏厂长,本来就是靠技术起家的。
  姚泽凡有点疑惑,又有点不服气的道:“咱们现在是在复刻外国人的设备,要是不用螺旋输送器,用什么?”
  “高压橡皮管,并且把端面改成斜面。”苏城刷刷画出两笔,道:“震荡板的振荡周期、频率和方向都要改变,不如此,就甭想把聚合物驱设备返销国外。”
  听了他的最后一句话,众研究员彻底僵直。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血
  商遨所长是个大脸的小男人,听了苏城的话,期期艾艾的道:“我们这套设备,是要出口的?”
  “自己用,也要出口。否则,咱们这么长时间的投资多浪费。”
  商遨被弄混了,急问:“那就是说,要两套设备?”
  在他们眼中,出口设备和国内自用的设备,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外国人有钱,尽可以用好的材料和成本高的配件,国内企业缺钱,那就勉强凑合。
  苏城继续摇头,道:“就要一套设备,我们尽量做好。”
  “那多浪费啊。”
  苏城无语,道:“好的设备才能提高更多的产量吧,否则咱们花这么多钱做研究又为了什么。”
  “能省一点是一点嘛。”老谷在旁边帮腔。他是50岁的人了,经历过三年灾害,和物资最紧缺的时代,对节俭有着相当的执着。
  苏城一笑,道:“老谷,聚合物驱的分散装置要是没做好,配比误差就大,精度就弱,你辛苦研究的3087发挥不出来,岂不是浪费?”
  老谷用粗糙的手摸着脑袋,嘿嘿一笑道:“这个标准肯定是要达到的。”
  苏城于是转头看向姚泽凡。
  这个设备项目组的组长勉强笑了一下,问道:“那咱们的设备,要推倒重做吗?”
  “不用全部。”苏城开始翻看图纸的总装部分。
  像是三次采油设备这种重要的东西,它的零部件构成,每个石油专业的学生都是要反复学习,反复考试的。4年考4次是绝不夸张。
  假如让苏城将输送器整个做出来,也许要好些天的时间,还得参照许多蓝本,但要是描述输送器的优劣,做出改善,这样的题目他都做过无数次了。
  无非是5分的简答题罢了。
  寥寥数十字,将输送器的各个要点描述出来,这就是苏城现在做的事。
  他一边看,一边用速记的方式在笔记本上划,别人也看不懂。
  一会儿,苏城才抬起头来,道:“国外进口的聚合物驱设备,有这样几个问题,我们要避免。首先是配置相应的供水增压设备,其次是螺杆输送器,第三是阀门的结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我们再复刻国外的设备,水平就能超过他们。”
  姚泽凡听他说,也趴在图纸上看。一会儿,苦笑连连道:“苏所长看的准,要是这三个部分能提高水准,那效果能窜上一大截,20%得有,不过,这三个部分可不容易解决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