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精校)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575

  “我们的设备成本估计在6万到8万之间,卖50万吧。”苏城早就做了计划。
  6到7倍的利润,让两位书记都瞪大了牛眼,朱副书记突然觉得舒服了一些。
  想到自己能用不到10万元的价格,就买到其他油田要花50万才能买到的设备,他笑笑道:“大庆那边的矮驼子可不好糊弄,50万,他们肯买吗?”
  “他们买100台设备回去,也就是5000万,我估计一年能多产出100万吨的原油,这最少是1亿的利润吧,以后每年还能有这么多……怎么算都合适。”苏城停了一下,用开玩笑的语气道:“他们要是想自己开发,我估计着3年能成功吧,到时候,咱们第二代的设备都研究出来了。”
  “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造不如买的感觉……”
  “肉烂在锅里。”苏城保持笑容,道:“我猜,如果不买咱的设备,他们最终也会买外国人的。”
  如果不是苏城的话,胜利油田最终也会买外国人的。这个计划,其实已经做了出来。
  国内八九十年代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弱的,尤其是自主研究的能力,几乎没有——因为缺乏资金和投入。一毛钱都不拨的情况下,科研所可种不出研究成果来。
  事实上,如果计算某种科学研究的成本的话,国内的成本比国外还高,这就像是六七十年代的国内工厂生产成本一样。虽然科研人员的工资很低,但材料和设备的投入是相同的。如果因为水平和经验的关系,国内的项目组多做了两组实验,多浪费了两份材料,那成本一下子就蹿上去了。
  朱书记对此心知肚明,适才的一丝不爽,立刻烟消云散,反而建议道:“你们的试验机什么时候能做出来,我们可以邀请别的油田的领导和技术骨干,来咱们油田参观嘛,顺便帮你们做一下推销。”
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科技
  聚合物驱分散设备被安装在了17号试验井,总长八米的机械体被涂成了银灰色,在阳光下闪亮。
  薛洁喜欢这个颜色,感觉它像是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场景。
  因此,当有人说“银灰色容易脏”的时候,薛洁立即反驳道:“脏怕什么!这么漂亮先进的设备,难道一定要涂成绿色才好?”
  对方不知是哪个油田的干部,见她是个女孩子,也不争执,笑笑就算了。
  薛洁气鼓鼓的看着那聚合物分散设备,不知自己究竟为了哪里在生气。
  是因为对方污蔑了《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科学仪器的颜色?还是因为污蔑了这台机器,或者只是因为这台设备的制作者?
  “觉得怎么样?”有点熟悉的语音入耳,让薛洁吓了一跳,不禁向后一歪。
  苏城轻轻的扶住她,又松开了手。
  薛洁不好意思的站直了身子,脸上的红晕一闪即逝。她仍然穿着工作服,仍然野性十足的问:“你怎么不上去操作仪器?”
  许久未见,她似乎也没有问候一下的意思。
  苏城一笑,道:“有人操作呢。”
  前方,老谷、商遨等人都已经到了仪器前面,准备进行操作演示。
  薛洁奇怪的道:“国产第一台聚合物驱分散设备,这么大的荣誉,你就让给人了?”
  “咱们国内目前的环境,名利只能得其中之一,我选了利。”苏城一脸正色,有点老僧或英雄的觉悟感。
  薛洁不信,道:“你要是只选利的话,怎么有那么多的报纸报道?”
  “有哪些报纸报道?”
  “中国青年报就有两篇报道,还有咱们石油部下属的报纸,还有你们山东的《大众日报》,我们东北的《辽河日报》都有……”
  “你挺留心的吗?”
  薛洁不知苏城是无心还是有意的,突然不好意思再说话。
  好在,此时聚合物驱分散装置已经开启,电机发出“呜噜噜”的声音,那是抽的太快的皮鞭摩擦铁屁股的声音。
  老谷将他的“3087聚丙烯酰胺”干粉珍之重之的举起,人工加入漏斗……随后,自有提举机将更多的干粉倒入其中。
  旁边的孙立宪立刻用话筒开始讲解步骤道:“现在,干粉通过高压橡皮管送入计量器下料漏斗,计量下料器将聚合物干粉均匀连续的加入风力输入管线,进行水粉混合,形成旋流水幔,使聚合物粉剂迅速溶解,配制成确定的浓度,然后落入溶解熟化罐内搅拌……”
  在场的观众,有一半人听的极认真,他们都是各油田的技术干部,另外还有一部分拿主意的人,在观察其他人。
  詹森作为哈利伯顿在中国地区的代表,也来到了现场,和帕克公司的约翰·帕克站在一起。他们两人都是胜利油田的生意伙伴,来此纯粹是捧场的性质。
  不过,当詹森听到高压橡皮管的时候,就悄然的坐直了身子。
  约翰·帕克是帕克公司的继承人,刚从大学毕业没太久,只懂得石油勘探,不懂采油技术。不过,他非常敏锐的注意到了詹森的变化,于是也暗暗留心。
  薛洁异常认真的听着孙立宪磕磕绊绊的讲解,苏城则不然,他可以站在边上,欣赏薛洁认真的模样。
  只是纯粹的欣赏。
  就像是猴子欣赏猎豹捕食的场景一样。
  薛洁伸长脖子,认真记录的模样,让身材仿佛也变的匀称了。
  良久。
  讲解到了末尾的时候,商遨开始进行操作,孙立宪捏着话筒的手上全是油汗,词语仿佛从脑袋中跳出来一样,干巴巴的说道:“为了实现边配液,边注液的工艺要求,我们的聚合物驱设备采用了自动控制方式,以保证系统按程序进行协调动作。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下料漏斗中,粉剂的位置和溶解罐、储罐、熟化罐中液位的给定信号来进行判断。从而令各个泵的电动机和各个阀的动作受控。比如说,清水流量的调节,就是通过管线的流量计、调节阀、电器控制箱PLC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来实现……”
  讲解的非常详细,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厌烦。
  就算是那些不懂技术的官员,听到“自动控制方式”,听到“PLC”,听到“控制系统”,也不由自主的股间颤动。
  什么是高科技?不懂技术的官员,自然有他们的判断——凡是与电脑、自动化、英文字母挂钩的东西,那自然就是高科技了。
  一家年利润上亿元的油田,买东西不买高科技,岂不是显的太穷?
  大家听着听着,也渐渐有了想法。
  不少人直接在本子上记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官员,都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越是事务繁忙的高官,在本子上记的东西就越多。
  苏城心想:我要是有个异能,能看见别人本子上写什么,岂不是纵横官场无敌了?最好还能带点破译密码的天赋,免得看不懂人家的速记。
  在思维发散的时间里,一锅聚合物驱终于做好了,并自动倾倒入17号试验井。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前,几台电视突然亮了。
  苏城咳嗽一声,起身道:“聚合物驱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大家时间宝贵,我们可以先看视频信息来了解。对此有疑问,或者想要看现场的,可以继续等待。大家面前的录像,是我们两天前拍摄的。另外,现在正在分发的,就是设备的具体参数。”
  录像机开始播放尚算清晰的画面。
  屏幕上,第15和第16号试验井完成了聚合物驱的过程,开始进入正常生产……
  首先,是类似工业流的自喷,让现场官员发出轻轻的赞叹声。
  孙立宪指着旁边的景象,道:“比起热力驱来说,化学驱的自喷时间的确比较短,但是,持续二次采油的时间比较长……”
  三次采油是要花成本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濒临停产的油井,重新驱回一次采油或者二次采油的状态。
  这个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次采油的价值。
  此时,讲解的内容已经完成,官员和技术干部们开始低声的交流。
  詹森拿到了材料,迅速向后翻去,眼睛在几个要点的技术参数上扫过。
  三次采油技术中,蒸汽驱是过时的廉价技术,微生物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赚钱最主流的技术则是化学驱技术,哈利伯顿公司每年在这方面的利润高达数十亿美元,他必须确定己方利益不受影响。
  虽然他相信哈利伯顿的技术水平,但是,当他看到泵的供液能力的时候,眼睛不禁一缩,右手舔着唾液,直接翻到后面,又去看聚合物母液的剪切率。
  “1.46%……小了几乎1个百分点,这个技术,和我们用在中东的产品差不多……”詹森用英文喃喃自语,只有旁边的约翰·帕克听到了。
  不过,帕克也听的不太清楚。
  他随着詹森的动作而动作,心里倒是不着急。他们更多的是转口商的身份,自己的核心技术较少,也不在这方面。
  两个老外各怀心思,中国的油田领导们也在细细翻阅。
  聚合物驱的技术,对技术干部们来说,也是既熟悉,又陌生。
  苏城静静等待的同时,自然将目光放到了薛洁身上。
  作为技术干部,她的身边也有一名年龄微大、身着双排扣西装的家伙,正在问东问西,看那热络的模样,明显不是奔着纯技术去的。
  两人虽然隔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以80年代的标准来说,也够近的了,苏城突然有点不爽。
  就在他准备仔细观察一下的时候,大港油田的领导高声发问:“你们这套设备,价格多少?”
  代表们都抬起头来,包括大庆油田的代表。
  苏城与薛洁四目相对,凝视两秒后,他才昂首道:“50万元。我们保修10年,由大华实业承担具体工作,只收取散件费用。”
  这套设备的生产成本7万元,由大华实业进行生产销售,大华实验室收取40万元的专利费。这个方案是得到胜利油田领导批准的。
  以大华实验室1200万元的研发成本计,卖出30台就可以回本,而且,以后的研发投入肯定不会有这么高,至少在不采购新的仪器的前提下不会这么高。
  负责采购的领导们自然也觉得贵。大港油田的这位就问道:“我们能不能只购买一部分?比如,只购买那个自动控制系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